1、文献综述题 目 体育旅游的发展与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褚佳美 专业班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3级1班 学 号541314020104 院 (系) 体育学院 指导教师 李展 (讲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体育旅游的发展与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体育旅游作为一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学科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特点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近年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快速而迅猛的发展逐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旅游活动。而观赏性体育旅游常常以大型体育赛事为主要旅游吸引力,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目前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国内外最主要的体育旅游形式,发展前景广阔。体育赛事的特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我国体育旅游的
2、发展空间大市场大潜力大。体育旅游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旅游市场的一种新型项目、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领域在我国正成为当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之一,而观赏性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最常见、最直接的旅游方式,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根据的搜寻结果,年以来国内以观赏性体育旅游为主题发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目前还很缺乏,大都是从体育旅游和赛事旅游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关键词: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 国内外体育旅游现状 观赏性体育旅游现状 体育赛事 体育文化一、概念:综观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可见,体育旅
3、游被众多国内外学者定义。国外体育旅游主要分为参与型体育旅游和观赏型体育旅游两大板块,我国主要是对国外研究的深入。认为体育旅游指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小时以上以参与、参观和欣赏具有体育明显特征的非商业性活动。提出一切主动或被动参与体育活的形式且参与形式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其目的可以是为了非商业利益也可以为了商业利益但必须是离开常驻地和工作地的出游行为。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为了参加或参观体育活动离开日常生活范围的非商业性活动。指出体育旅游是渡假过程中涉及参与和观战的体育旅游活动。长积日本提出了体育旅游指将参加体育活动或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到返回的这样一种活动的观点。英国
4、在他们合著的体育旅游一书中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通过活动、场地和参与者之间特殊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育旅游导轮柳伯力陶宇平中对体育旅游的界定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夏敏慧在她的博士论文海南体育旅游的开发研究中将1体育旅游定义为以旅游和体育为双重目的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部分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谭白英邹蓉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戴光全杨丽娟将体育旅游界定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各种体育资源为依托和一定体育设施为条件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
5、动的总和。连桂红刘建刚根据属加种差定义法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为了满足各种体育需求借助于体育组织或其他中介构进行的旅游活动。综上所述,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可把观赏性体育旅游看作是人们为了观看体育比赛或者为了参与体育比赛有关的其他活动而前往大型赛事旅游目的地开展的具有观赏性的旅游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种旅游活动是以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资源为前提,主要是指观看各种体育赛事、参观各种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学术交流会议等。观赏性体育旅游的特征是旅游者并不直接参与体育活动,而是以旁观或体验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达到增加生活阅历增进朋友友谊传播体育文化的目的。二、国内外研
6、究现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把体育旅游当作一种专门学术领域来研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从世纪中后期,日本、北美、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地就出现了针对体育旅游的讨论。在体育旅游的实践性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都开设体育旅游专业课程,其中美国最为典型。年,国外的体育社会学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旅游开展较好的美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等国对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都在对体育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从体育旅游客源的招徕、接待、服务等相关方面研究。指出体育旅游分为通过旅游参加体育赛事或通过旅游参观体育赛事两种;年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的目的将体育旅游分为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两大类;年
7、和从体育旅游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构成并提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外出旅游的活动作为旅游基础的体育必须以规则、竞争、趣味为特征;年美国出版的一书收录了余种适于开展体育旅游的运动项目,尤以观赏性体育项目最多。国外近期的体育旅游专著有大学教授西蒙汉德森博士主编体育与探险旅游,同时有关体育旅游的论文层出不穷。可见,国外观赏性体育旅游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二)国内研究现状世纪年代前后,体育旅游的研究传入中国并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和旅游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杨明旭从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体育旅游的分类和特点等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就国际国内目前关于这一课题的纵深研究作了简单评述;谭曙辉,
8、刘成,张河清提出国内体育旅游研究应加强基础理论和先进研究方法及理念的研究重点研究体育旅游在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进规律为我国的体育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等建议;昌晶亮将赛事体育旅游市场细分为参赛运动员、体育商务旅游者、助威队或球迷、一般体育观众个部分,对各自的特征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特征对赛事体育旅游营销对策提出了注重心理营销、事件营销及名人效应和对赛事旅游举办地的整体营销;高明捷,陶卫宁则注重对大型体育赛事旅游的一般性研究,在继续关注已有研究内容的同时,加强对社区居民参与的研究;俞海滨以上海体育旅游为例,借鉴了国外体育旅游发展的经验,剖析了上海体育旅游的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9、上海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这充分说明目前在国内对观赏性体育旅游的研究关注度较少,说明了其深层次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我国体育旅游正处于一个新兴发展阶段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工作虽然有了较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学术界对观赏性体育旅游的研究尚不成熟。近些年来总体来讲研究体育旅游的广度有所拓展但研究深度明显不够缺乏对具体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研究。三、观赏性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或文化现象,形式上的体育旅游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旅游盛会。近代旅游业于世纪中叶由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立。年,他非常偶然的开始了他
10、的旅游业生涯,不仅组建了各种旅游经营机构,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并以一种全新的旅行业务向旅客提供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开创近代旅游的先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体育旅游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英国人先后成立了登山俱乐部和野营俱乐部;与此同时,在挪威、瑞士等国成立了滑雪俱乐部;年法国、德国成立了体育观光俱乐部。后来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世纪年代末已达亿美元(以观赏性旅游为主),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大部门的行列,而现在已达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第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亿美元;根据国际
11、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年算起的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体育赛事的特征在国内,也有一些大型国际旅行社重视海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战市场的开拓。近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团体也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都先后推广体育旅游。然而我国观赏性体育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经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就目前每年以至的速度快速发展的状况来看观赏性体育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四、结论总之,随着人们对娱乐方式的多样
12、化追求,对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需求的日益加强,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观赏性体育赛事则是体育旅游最直接、最强劲的拉动力,其含金量也早已为各国实践所证明。美国、高尔夫联赛法国、温网,西甲、意甲、英超足球赛等对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并最终形成一次大型旅游盛会。在这方面,我国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有待进一步深思。参考文献:1 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的开发研究2 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杂志3 西蒙汉德森体育与探险旅游4 陶宇平体育旅游5 西蒙汉德森体育社会学 6 陈琦. 关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创新的思考J. 体育学刊. 2000(05)7 薄全锋!200040,秦苏!200040. 赴德国学校体
13、育考察报告J. 中国学校体育. 2000(01)8 韩丹. 论我国学校体育新世纪的新纪元J. 体育学刊. 2000(01)9 曲宗湖,郑厚成,张燕. 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 体育科学. 1998(04)10 朱跃夫. 德国学校体育见闻J. 中国学校体育. 1997(04)11 李鹏,马维平. 亚欧美部分国家学校体育之比较J. 兰州大学学报. 1995(04)12 魏伟. 中德学校体育比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5(03)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13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4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1
14、99915 杨文清 著.源远流长的世界体育M. 人民体育出版社,16 张天娇,曾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研究综述J. 湖北体育科技. 2016(03)17 廖志凡. 东职院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J. 考试周刊. 2015(91)18 王敏坚,王怀建. 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15(04)19 谢冬兴. 社会转型期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尴尬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20 李琳,周泽鸿,季浏. 俄罗斯普通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及其启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