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属药物在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8932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药物在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属药物在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属药物在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72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金属药物在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王欣如,郝炳荣,孙丽新*,李欣*(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药效研究与评价服务中心,南京210009)摘要:随着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免疫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展现了良好的优势,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其中,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金属配合物除了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外,还具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作用。本文

2、综述了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及 ICD诱导剂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诱导 ICD 的金属药物研究进展,讨论了可诱导 ICD 的金属药物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诱导 ICD 的金属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金属药物;诱导剂;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81(2023)10-2672-08doi:10.7539/j.issn.1672-2981.2023.10.019Research progress in metal drugs for tumor immunogenic cell deathWANG Xin-ru,HAO Bing-rong

3、,SUN Li-xin*,LI Xin*(Jiangsu Center for Pharmacodynamic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umor treatment methods,immunotherapy has shown advanta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become a promising tumor treatment metho

4、d at present.Among them,induction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is a new immunotherapy,with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tumor suppression.In recent years,metal complex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ble to induce immunogenic cell death besides their cytotoxic effe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olecul

5、ar mechanism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ICD inducers.We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in metal drugs for ICD induction and the challenges in metal drugs for ICD induction.Key words:immunogenic cell death;metal drug;inducer;immunotherapy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707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

6、业务费(No.2632021PY02);中国药科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No.CPU2018GY20)。作者简介:王欣如,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方面的研究,email:*通信作者:李欣,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金属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开发,email:;孙丽新,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免疫药理学方面的研究,email: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等常规方法为主,而这些方法具有副作用大、疗效差、易转移和复发率高等缺点,容易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3。免疫疗

7、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4。其中,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免疫疗法的一种类型。该疗法表现为化疗在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肿瘤细胞在发生死亡的同时,由非免疫原性转化为免疫原性而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根除肿瘤。以往的观点认为金属药物主要通过非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顺铂、奥沙利铂、三氧化二砷等经典金属化疗药物和新型金属配合物在发挥细胞毒性的同时,还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综述2673中南药学

8、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应5-6。金属药物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涉及免疫效应器的直接激活或失活、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以及诱导 ICD等多个方面7。本文就 ICD 的作用机制、分子标记及 ICD 诱导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可诱导 ICD 的金属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诱导 ICD 的金属药物提供参考。1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 的分子机制ICD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也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8。在放

9、疗和部分类别化疗药物的作用下,垂死的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 ROS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或直接作用于内质网,引发内质网应激。在内质网应激的驱动下,许多 ICD相关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如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高迁移率族蛋白 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腺 苷 三 磷 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等 被运输或分泌到细胞外,这些 DAMPs

10、会促进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的成熟活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通过活化 T细胞使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增加细胞毒性 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肿瘤组织的杀伤,或者直接将抗原呈递给 CTLs9,CTLs被招募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后,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10(见图 1)。图 1ICD 死亡机制的示意图Fig 1Scheme of me

11、chanism of ICD 当肿瘤细胞发生 ICD 时,释放的 DAMPs 除了 CRT、HMGB1 和 ATP 之外,还包括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型干扰素(type 1 IFN)和膜联蛋白 A1(annexin A1,ANXA1)等。下文将综述这些与 ICD 相关的 DAMPs 激活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1.1CRT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CRT是一种 46 kDa 的 Ca2 结合蛋白,是内质网腔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和调节 Ca2 稳态的功能11。在 ICD 发生早期,诱导剂激活蛋白激酶 R 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

12、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导致真核起始因子 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 alpha,eIF2)被磷酸化,进而募集转录激活因子 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最终使内质网发生应激反应12。在应激作用下,CRT通过胞吐的形式转运到细胞膜外,内质网蛋白 57(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57,ERp57)重新定位,一旦 CRT与 ERp57 复合物暴露在细胞表面,就会发出“Eat me”信号,诱导肿瘤抗原呈递并

13、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杀伤细胞13。1.2HMGB1 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 HMGB1 是一种染色质结合蛋白。在 ICD发生后期,由于细胞膜透化,HMGB1 被释放到细胞外,可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结合14。HMGB1 与 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后会活化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加速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对抗原成分的吞噬15-16。1.3ATP 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 ICD 发生过程中分泌 AT

14、P 需要自噬的调控,这意味着自噬缺陷的肿瘤细胞将无法引发相关的免疫反应17。ATP 被分泌后,作为“Find me”信号与嘌呤受体 P2Y2 相互作用,将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吸引到垂死肿瘤细胞部位18。此外,ATP 还可介导核苷酸与嘌呤受体 P2X7 的相互作用,引起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从而使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19。1.4HSPs 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 HSP70 和 HSP90 在垂死肿瘤细胞膜

15、上的表达具有免疫刺激特性20。在发生 ICD 时,HSP70转移到细胞膜上,与共刺激分子 CD40 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包括 CTLs在内的 CD8T细胞的活2674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化21;HSP90 与树突状细胞上的 CD91 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抗原向 CTLs的交叉呈递。这些过程促进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对治愈肿瘤具有重要意义。1.5Type 1 IFN 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Type 1 IFN是启动免疫应答、激活效应 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关键细

16、胞因子,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22-23。当肿瘤细胞发生 ICD时,胞质核酸分泌到胞外,内源性 RNA激活 Toll样受体 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产生 Type 1 IFN,导 致 CXC-趋 化 因 子 配 体 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释放,从而发挥免疫刺激作用24。同时,胞质 DNA的积累会通过激活 cGAS-STING通路诱导树突状细胞分泌 Type 1 IFN,进而增强 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提高记忆 T细胞的活力25-26。1.6ANXA1 在 ICD 中的作用机制ANXA1

17、 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存在27。ANXA1 与磷脂结合并影响类花生酸的产生28,对炎症的调节和消退具有重要作用。在 ICD发生过程中,垂死肿瘤细胞释放 ANXA1,激活抗原呈递细胞并促使其向肿瘤细胞迁移,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29。2ICD 诱导剂研究现状自首次发现阿霉素具有 ICD 诱导能力之后,多种临床药物也被发现可以诱导 ICD,这些药物被统称为 ICD 诱导剂。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经药物处理后 ICD 相关 DAMPs 只能确定药物是否具有诱导 ICD 的潜力,因此还需进行小鼠疫苗接种实验来进一步评价其是否为 ICD 诱导剂。小鼠疫苗接种实验模型(见图

18、2)于 2005 年由 Casares等30首次提出,在体外用受试化合物诱导小鼠肿瘤细胞死亡,然后将处理过的垂死肿瘤细胞接种到具有免疫活性的同源小鼠的一侧,一周后,将相同类型的未处理的肿瘤细胞接种到小鼠的另一侧。接种后,监测无瘤小鼠的比例,能够显著减少肿瘤发生的化合物即可被认为是 ICD 诱导剂。这是由于被 ICD 诱导剂处理过的垂死肿瘤细胞可作为“无毒抗原”,注射时激活小鼠免疫系统,当表达相同抗原的肿瘤细胞再次被接种后,免疫系统原有的记忆再次激活,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发挥“肿瘤疫苗”的作用。因此,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 具有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图 2I

19、CD 的实验性定义Fig 2Experimental definition of ICD除了小鼠疫苗接种实验之外,涉及 ICD 发生过程的多种相关指标也用于 ICD 诱导剂的评估标准,包括各种 DAMPs 的水平、T细胞的数量、T细胞的免疫表型(如确定 CTLs的表型)、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如 IFN-、TNF-),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提示 ICD 诱导剂作用的可能位点31。研究发现 ICD诱导剂主要作用于各种细胞器,例如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32。内质网应激被认为是触发 ICD的关键事件。Vanmeer-beek等33发现大多数 ICD诱导剂具有诱导内质网应激的能力。因此,根据 ICD

20、诱导剂诱发肿瘤细胞内质网应激机制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ICD诱导剂被分为型、型两种类型(见表 1),其中型是 ICD诱导剂的主要类型34。型诱导剂作用于肿瘤细胞后,通过靶向细胞溶质蛋白、影响 DNA复制、干扰质膜和线粒体膜通道等间接介导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从而诱导ICD35。型诱导剂与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选择性地作用于内质网,改变其稳态使内质网应激从而诱导 ICD。与型诱导剂相比,型诱导剂可增加 DAMPs的分泌,具有更强的 ICD诱导能力,在抗肿瘤免疫方面更有优势36。已知的临床 ICD 药物大都属于型诱导剂,这些 ICD 诱导剂可能依赖于特定的肿瘤类型,即一种肿瘤的 ICD 诱

21、导剂可能对另一种肿瘤无效,因此现有的药物无法满足临床需求37。通过表型筛选,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 ICD 诱导能力的天然产物,如辣椒素、紫草素、白藜芦醇等38。与此同时,除了奥沙利铂,多种直接作用于内质网的金属配合物也被发现可以诱导 ICD,提示金属配合物除了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诱导 ICD 发挥抗肿瘤作用,这可以提升金属配合物的临床使用价值,也为 ICD 诱导剂的开2675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发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3金属配合物在诱导 ICD

22、中的作用与有机化合物相比,金属配合物具有结构多样性、配体交换、氧化还原特性和催化特性等性质39,因此能够实现独特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多的金属配合物被证明具有诱导 ICD的能力,下面将系统概述金属配合物作为 ICD诱导剂的研究进展。3.1铂类药物在诱导 ICD中的作用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等铂类配合物用于全世界超过 50%癌症患者的治疗40,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多种癌症具有公认的疗效。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铂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是通过损伤 DNA从而引起肿瘤细胞死亡41。然而,最近发现此类药物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进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现更优的抗肿瘤效果。3

23、.1.1经典铂类药物在诱导 ICD方面,不同的铂类药物之间表现出很大差异。Tesniere 等42发现奥沙利铂可以在结肠癌细胞中引发 ICD 介导免疫反应,顺铂则不能,其原因可能是奥沙利铂会引起结肠癌细胞强烈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另一项研究评估了一线抗肿瘤药物卡铂的免疫原性作用,结果显示,与奥沙利铂、顺铂不同,卡铂在多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可以引发 CRT易位,但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A549 中却不能引发CRT易位,且不能促使 ATP 和 HMGB1 释放43。这提示了经典铂类药物的 ICD诱导能力可能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选择性,但目前的研究仍较少。3.1.2新型 Pt()配合物除了经典的铂类药物

24、,一些通过结构修饰开发出的 Pt()配合物,也表现出了很强的 ICD 诱导效应。Wong等44报道了除 FDA 批准的铂类药物外第一个可引起ICD 的金属配合物 Pt-NHC。后续研究发现,Pt-NHC 诱导 ICD 是通过直接触发内质网应激产生ROS 介导的,属于型 ICD 诱导剂45。对 Pt-NHC 结构进行修饰得到 Platin-ER46,发现其是通过促进小鼠结肠癌细胞 CT26 中 HSP90 的释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Huang 等47报道了一种含有氨基磷酸盐配体的新型铂()配合物Pt-1,Pt-1 可以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发生 ICD,同时还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以及 IFN

25、-、TNF-分泌增加。Yamazaki等48报道了一种含焦磷酸盐配体的铂()配合物 PT-112,它可与免疫检查 点 阻 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疗法协同作用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PT-112 与PD-L1 阻断剂联用还可促进 CTLs浸润,这种ICD 和 ICB协同作用的新方法,有望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产生更好的疗效。这些新型的 Pt()药物,都是在发挥原有的化疗作用的同时,引发了 ICD 反应,提示其具有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能力,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3.1.3新型 Pt()药物相较于 Pt()配合物,新型 Pt()药物具有配体交换惰性的特点,

26、且易进行功能化修饰,同时新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活性机制使其拥有了更多优异的性质。Sabbatini等49报道了一种以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为配体的 Pt()配合物,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强大的 ICD 反应。Groer 等50将 Pt()-生育酚与透明质酸纳米载体络合,开发了一种 ICD 诱导剂 HA-P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可促进 CRT外翻,在小鼠疫苗接种实验的免疫健全小鼠中观察到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Sun 等51设计合成了辣椒素衍生物修饰的铂()化合物,该化合物不仅会导致DNA 损伤,还可引发人胰腺癌细胞 PANC-1 细胞 CRT的易位,并伴随 ATP 和 HMGB1

27、 的释放,表 1常见的型和型 ICD 诱导剂 Tab 1Commonly used type and type ICD分类ICD 诱导剂抗肿瘤分子机制ICD 诱导机制型细胞毒性药物(奥沙利铂、蒽环类药物等)细胞核(DNA 或 DNA 相关蛋白)CRT 外翻,ERp57、HMGB1 和 ATP 的释放环磷酰胺(CTX)细胞核(DNA)CRT 外翻,HMGB1 的释放硼替佐米胞质溶胶(26S 蛋白酶体)HSP90 暴露强心苷靶向 Na/K泵,抑制 DNA 拓扑异构酶CRT 外翻,ATP 和 HMGB1 的释放紫草素胞质溶胶(丙酮酸激酶-M2 蛋白)CRT 外翻,HSP70 暴露紫外线(UV)DNA

28、损伤CRT 外翻,HSP70 暴露和 HMGB1 释放型金丝桃素光动力疗法内质网相关的 ROS 产生CRT 外翻,HSP70、HSP90 暴露,HMGB1 和 ATP 释放Pt-N-杂环卡宾(Pt-NHC)内质网相关的 ROS 产生CRT 外翻,ATP 和 HMGB1 的释放柯萨奇病毒 B3内质网应激和内质网中病毒蛋白的积累CRT 外翻,ATP 和 HMGB1 的释放2676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对人胰腺癌细胞表现出有效的 ICD诱导作用。目前 Pt()配合物

29、诱导 ICD的构效关系尚未明确,推测轴向上接入的配体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可能是 Pt()配合物诱导 ICD的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探寻其构效关系将有助于新型可诱发 ICD的 Pt()配合物的设计开发。合理设计的光笼铂配合物,可以用光实时控制并激活,有助于避免“脱靶”效应并可以引发 ICD介导的抗肿瘤反应。基于这些潜在的益处,Deng等52报道了一种基于奥沙利铂的光笼Pt()前药,它可实现有效地核仁积累以及“按需”激活。在光激活后,可诱导顺铂耐药肺癌细胞发生 ICD,以独特的作用方式逆转耐药,这为设计可控激活和靶向核仁的 Pt()前药提供了一种新方向。Novohradsky等53报道了一种可被光

30、活化的 Pt()配合物,在被可见光激活后具有强细胞毒性,能产生 Pt()并释放叠氮基和羟基自由基,同时通过引发自噬促进释放 DAMPs从而诱导 ICD。这种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使光笼铂配合物有别于其他铂类药物,可能会显著增强抗肿瘤功效,同时也证实自噬在促进垂死细胞释放 ATP,增加免疫原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2铱配合物在诱导 ICD中的作用铱()配合物由于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被关注并进行研究。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铱()配合物具有诱导 ICD的作用。Wang 等54研究设计了一个含有环磷酰胺类似物的 Ir()配合物,其在 A549 细胞中选择性定位于内质网并引起 CRT外翻、促进 HMGB1 和

31、ATP 释放。但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 ICD诱导效率低下,说明该铱配合物诱导 ICD依赖于特定的肿瘤类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Vigueras等55报道了一种光活化的 Ir()配合物,其作用于人黑色素瘤细胞 A375 后选择性定位于线粒体和内质网并引发 ICD,提示该 Ir()光敏剂作为 ICD诱导剂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Wang 等56最新报道了一种可高效诱导 ICD 的光敏剂 Ir()复合物 Ir-pbt-Bpa,在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通过同时诱导铁死亡和 ICD的方式杀伤黑色素瘤细胞,从而实现长期的抗肿瘤作用。综上,这些 Ir()配合物具有复合功能,

32、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时,还可通过 ICD抑制肿瘤,综合发挥药效,为后续铱配合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3.3钌配合物在诱导 ICD中的作用由于钌(Ru)配合物不仅可以与 DNA 结合,还具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因此基于钌的金属配合物很早就开展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目前,已有四种钌基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57。然而,直到近些年,钌配合物作为 ICD 诱导剂的潜力才开始得到关注。Wernitznig等58对一种已进入临床研究的钌基药物 KP1339 进行了 ICD 诱导能力研究。通过人结肠癌细胞 HCT116 细胞球体模型研究发现,KP1339 可以介导结肠癌细胞产生 CRT易位以及其他 ICD

33、相关的标志物。他们还设计了一种 Ru()芳烃配合物 plecstatin-159,在人结肠癌细胞中可以使 ROS 增加,刺激 CRT暴露,介导伴侣蛋白 HSP70 和 HSP90 的表达增加,从而诱导ICD。许多基于钌的金属配合物是高效的光敏剂,Konda 等60设计了两种具有双重抑制模式的 Ru-PDT 复合物 ML19B01 和 ML19B02 可以在黑色素瘤细胞中通过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诱导 ICD,并激活炎症通路,使肿瘤生长延迟、肿瘤负荷减少,提示了钌类药物有望通过联合 PDT 提高抗肿瘤效果,甚至防止肿瘤复发。3.4金配合物在诱导 ICD 中

34、的作用金配合物作为潜在的抗肿瘤剂越来越受到关注。金配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活性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直到最近,有研究发现金配合物可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 61。Sen等62报道了一种含萘醌结构的化合物 Au()-NHC,它可通过升高 ROS的水平和减少ROS的失活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其中大多是通过诱导 ICD导致的肿瘤细胞死亡。Mule等63研究了一种具有强效抗肿瘤效果的新型 Au()配合物 BQ-AurIPr,能够有效促进 DAMPs的产生,显著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与 FDA批准的诱导ICD的药物

35、阿霉素和奥沙利铂相比,具有更高的ICD诱导效率。金诺芬(auranofin,AF)是一种金配合物,1985 年被批准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AF是一种 TrxR抑制剂,Van等64报道了一种将 AF和低温常压等离子体联合处理的策略,联合治疗后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 TrxR活性降低、ROS水平升高,ICD相关的 DAMPs分泌显著增加,提示 AF具备 ICD诱导能力。综上,这些金配合物都表现出了强大的 ICD诱导能力,大多通过升高细胞内 ROS的水平介导内质网应激来触发 ICD。2677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Central South Pharmacy.

36、October 2023,Vol.21 No.10 3.5铜配合物在诱导 ICD中的作用铜(Cu)是一种内源性金属,当其与适当的配体形成铜配合物时,可用于提高细胞内的 ROS水平。这为设计铜配合物的 ICD诱导剂提供了思路。Kaur等65研究了一种靶向内质网并产生ROS的铜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乳腺癌干细胞中可以诱导 ICD,从而有效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Wang 等66报道了一种可有效诱导 ICD 的铜基纳米级配合物 Cu-NCPs,其在与放射治疗联用时显示出协同作用,结合 PD-L1 阻断疗法可增强免疫反应,提示 Cu-NCPs作为 ICD诱导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具

37、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可诱导 ICD外,最近一些含其他金属(如砷67、铁68、锇69等)的配合物也被证实具有诱导 ICD的能力,其诱导机制包括介导 ROS 产生、内质网应激等,说明金属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 ICD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有助于提高金属药物 ICD诱导剂的研究水平和后续的开发研究。4总结与展望现有的研究表明从垂死肿瘤细胞中释放的DAMPs 可以激活特定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诱导 ICD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诱导 ICD 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确认 ICD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如导致某种细胞死亡方式具有免疫原性的因素尚不清楚,对影响垂死

38、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因素也了解不多。目前的 ICD 研究主要是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疫苗接种模型(小鼠疫苗接种实验)中进行的,但小鼠疫苗接种实验具有明显的限制性且只有少量同基因肿瘤模型;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物种间的不相容性,也无法评估人类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作用,因此构建合适的体内筛选与验证模型变得尤为重要,如开发原位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以测试 ICD。了解肿瘤治疗药物诱导释放 DAMPs 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分子途径和分子机制可评估其将细胞死亡的非免疫原性诱导剂转化为 ICD 诱导剂的潜力,也可为改进肿瘤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理论参考。相比于其他类型的 ICD诱导剂,金属 ICD诱导剂的开发具有作用强的

39、特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药物诱导 ICD的能力目前还不能根据其化学结构或性质来预测,因此确定金属药物与诱导 ICD之间的构效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以实现最优的免疫治疗效果是金属 ICD 诱导剂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总之,诱导 ICD的金属药物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 ICD作用的金属药物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为临床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参考文献1 Siegel RL,Miller KD,Wagle NS,et al.Cancer statis-tics,2023

40、J.CA Cancer J Clin,2023,73(1):17-48.2 Cao MM,Li H,Sun DQ,et al.Cancer burden of major cancers in China:a need for sustainable actions J.Cancer Commun(Lond),2020,40(5):205-210.3 Stone JB,DeAngelis LM.Cancer-treatment-induced neu-rotoxicityfocus on newer treatments J.Nat Rev Clin Oncol,2016,13(2):92-1

41、05.4 Hamilton PT,Anholt BR,Nelson BH.Tumour immu-notherapy:lessons from predator-prey theory J.Nat Rev Immunol,2022,22(12):765-775.5 Englinger B,Pirker C,Heffeter P,et al.Metal drugs and the anticancer immune response J.Chem Rev,2019,119(2):1519-1624.6 Terenzi A,Pirker C,Keppler BK,et al.Anticancer

42、metal drugs an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J.J Inorg Biochem,2016,165:71-79.7 Sen S,Karoscik K,Maier E,et al.Immunogenic cell death-inducing metal complexes:from the benchtop to the clinic J.Curr Opin Chem Biol,2023,73:102277.8 Galluzzi L,Kepp O,Hett E,et al.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cancer:concept and

43、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J Transl Med,2023,21(1):162.9 Xie DQ,Wang QF,Wu GZ.Research progress in induc-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 of tumor cells J.Front Immu-nol,2022,13:1017400.10 Zhu SX,Wang YM,Tang J,et al.Radiotherapy induce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by remodeling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44、J.Front Immunol,2022,13:1074477.11 Zhang ML,Xiao J,Liu JR,et al.Calreticulin as a mark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ncer J.Clin Exp Med,2023,23(5):1393-1404.12 Rufo N,Yang YH,De Vleeschouwer S,et al.The“Yin and Yang”of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 cancer an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J.Cells,2022,11

45、(18):2899.13 Song DY,Liu H,Wu J,et al.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ERp57 in cancer J.J Cancer,2021,12(8):2456-2464.14 Zhou JY,Wang GY,Chen YZ,et al.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cancer therapy:present and emerging inducers J.J Cell Mol Med,2019,23(8):4854-4865.15 Aria H,Rezaei M.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du

46、cer pep-tides:a new approach for cancer therapy,current status 2678Central South Pharmacy.October 2023,Vol.21 No.10 中南药学 2023 年 10 月 第 21 卷 第 10 期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Biomed Pharmacother,2023,161:114503.16 Dong HN,Zhang L,Liu SL.Targeting HMGB1:an availabl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reast cance

47、r therapy J.Int J Biol Sci,2022,18(8):3421-3434.17 Kepp O,Bezu L,Yamazaki T,et al.ATP and 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 J.EMBO J,2021,40(13):e108130.18 Elliott MR,Chekeni FB,Trampont PC,et al.Nucle-otides released by apoptotic cells act as a find-me signal to promote phagocytic clearance J.Nature,2009,

48、461(7261):282-286.19 Bao XH,Xie LY.Targeting purinergic pathway to enhance radiotherapy-induced immunogenic cancer cell death J.J Exp Clin Cancer Res,2022,41(1):222.20 Galluzzi L,Buque A,Kepp O,et al.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 J.Nat Rev Immu-nol,2017,17(2):97-111.21 Ashr

49、afizadeh M,Farhood B,Eleojo Musa A,et al.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in tumor radiotherapy J.Int Immunopharmacol,2020,86:106761.22 Serrano-Del Valle A,Naval J,Anel A,et al.Novel forms of immunomodulation for cancer therapy J.Trends Cancer,2020,6(6):518-532.23 Minute L,Teijeira A,Sanchez-Pa

50、ulete AR,et al.Cel-lular cytotoxicity is a form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 J.J Immunother Cancer,2020,8(1):e000325.24 Sistigu A,Yamazaki T,Vacchelli E,et al.Cancer cell-autonomous contribution of type interferon signaling to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J.Nat Med,2014,20(11):1301-1309.25 Woo SR,Fue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