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第 卷 第 期 蚌埠市城乡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收稿日期: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作者简介:李东海()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 :.李东海李 晶(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摘 要:基于蚌埠市 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蚌埠市城镇、农村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法测算蚌埠市城乡发展水平、城乡耦合协调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均呈向上发展态势但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城乡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城乡融合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三城乡耦合协调度主要受城乡要素流动和公共服务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提出科学规划城乡发展格局优化城乡资
2、源布局改变单一的要素流动方向破除要素间的城乡壁垒以产业集聚为切入点建立城乡间内在循环机制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问题都制约着城乡关系的融合发展 所以城乡关系的有效调整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由此我国城乡关系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高质量建设夯实了基础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又为城乡间的有效融合起到了助推作用 因此对城乡融合问题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城镇和农村两
3、个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机制的定量研究这有助于深度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镇和农村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文献回顾学术界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城乡融合的内涵、概念进行研究目前已有文献指出城乡融合是指能够在城镇与农村相重合的范围内进行均衡发展进而实现物质及空间等资源要素的有效流通 刘春芳等对城乡融合内容进行研究并采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呈现 陈坤秋等认为“城乡融合”是将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进行价值重构其实质是实现城乡间要素流动的自由化 张锐认为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重心与载体的区分并指出物质要素是重心空间要素是载体 金成武指出要想实现城
4、乡融合发展物质和资源要素的有效流通是关键其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区域之间的有效协调发展 涂圣伟提出实现城乡融合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要素和资源的有效流通以及权力的相互平等第二对城镇与农村融合的定量测算方法进行研究部分学者将城乡融合视为一个整体对城乡融合度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测算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如主成分分析法、法等另一部分学者将城乡融合的概念进行拆解将其视为城镇与农村两个部分并基于耦合协调度原理对不同地域的城乡融合度进行测算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苏春江选取专家调查法对河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差距进行了测量并对河南省的城乡融合水平和各省辖市的差距进行了测算 张国平等以影响因子为基础建立了城乡融合
5、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 个行政区进行了评估 高波等从 年的 个省出发分别对经济、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赵德起等以城乡融合的前提、动力、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城乡融合评估体系采用拉开档次法对城乡融合的整体水平、城乡融合程度进行了评估王维利用协同调度模型测量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城乡发展状况并对该区域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空间及时间等维度的对比研究 孙群力等通过对 个省市城乡融合度的有效实证分析选取 密度估算和 基尼系数分解法对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差异程度进行了比较简言之学术界关于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探讨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数学者建立了以城市与农村为整体的评估系统很少
6、有对独立个体进行系统的研究二是大部分学者的视角都集中在衡量城乡融合程度或影响城乡融合程度的因素上很少有人将二者相结合三是国内学者对城乡融合程度的测量方式不尽相同虽然主要是以城乡耦合协调模式为主导但大部分都是以面板数据为主较少采用时间序列数据 基于此选取 年间蚌埠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城乡融合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蚌埠地处安徽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工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中心 作为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重镇蚌埠是振兴皖北地区的重要龙头也是安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城市 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发挥蚌埠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
7、意义 但近年来人口的大量流出和地区产业发展变缓、结构趋向单一导致蚌埠市城乡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城镇、乡村发展水平拉大 由此可知欲实现皖北地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蚌埠市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将蚌埠市城镇与农村发展状况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初步拟建城镇、农村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示意图(见图)并利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法对蚌埠市 年城乡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图 城乡融合发展示意图李东海等 蚌埠市城乡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蚌埠市城乡融合度测算.指标选取及评价体系的构
8、建城乡融合水平受经济、居民生活以及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参照姚毓春等的相关评价指标选取城镇与农村发展水平指数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城镇与农村的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体见表 所需数据均出自蚌埠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表 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基础指标性质城镇/农村发展水平指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农村产出/亿元正收入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消费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正就业水平城镇/农村就业人口数量/万人正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农村常住人口数量/万人正生活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元正医疗保健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正教育文
9、化和娱乐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元正交通和通信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元正.模型选择首先采用熵权法对各二级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进一步得出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最后利用城乡耦合度测算公式得出城乡耦合度数值()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所选取各指标单位及口径等方面的不一致需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计算和比较:()()()(正向指标)()上述所选取的二级指标均为正向指标需利用式()对其进行统一数据处理 其中 为经过统一处理的无量纲数据为初始数据()、()分别为第 项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指标权重对初始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式()、式()计算对应熵值:/()(
10、)()其中第 项指标下第 年占该指标的权重为 第 项指标的熵值为 利用式()计算出权重 利用式()计算出蚌埠市城镇和乡村的各年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度的计算根据上述城镇及农村发展水平计算结果利用式()、式()、式()计算出城乡耦合度数值:()/()()()其中城乡耦合度、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城乡融合度 城镇、农村所占比重分别是、应综合考察在城乡关系发展过程中城镇和农村均具有同等价值的贡献率因此、多数情况下均为.蚌埠市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分析.指标选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城乡融合是一个包含多要素的整体性概念参照刘衡等相关指标构建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从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
11、多元融合四个维度出发选取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网络发展水平等 个变量具体见表 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表 城乡融合影响因素的指标选择影响因素变量选取变量说明变量单位要素流动城镇化率()人口要素流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要素流动亿元建成区面积()土地要素流动平方公里公共服务教育支出()教育均等化水平亿元文体教育与传媒支出()文体教育与传媒水平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医疗卫生水平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亿元基础设施网络发展水平()信息网密度公里通讯发展水平()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交通网建设水平()交通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多元融合科技支出()财政支持科技支出
12、水平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财政支持农林水事务水平亿元环境保护支出()财政支持环境承载力水平亿元城乡融合度城乡耦合协调度()其中:城乡融合度为母序列其余为特征序列.模型选择为确保所选指标及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度选用初值化法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在一组数列中将原数据中的一组值去掉获得一组新的序列即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的乘积关系从而构成初始数列 其中()为原始数据()为原始数据初始值()为处理后的数据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灰色关联系数 及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蚌埠市城乡融合度的实证研究第一构建城镇与农村评价体系对城镇与农村的发展水平指数进
13、行有效测算测算结果如表 所示 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蚌埠市 年 城 镇 发 展 水 平 指 数 从 增 长 到 整体呈向上发展态势但增长速度略有差异 具体来看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蚌埠市城镇发展水平指数提升了 在、年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在 年提升幅度最大增长了 蚌埠市 年农村发展水平指数从 增长到 整体上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慢于城镇 具体来看在十年时间内蚌埠市农村发展水平指数提升了 在 年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 但从总体上来看在 年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均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 和 表 蚌埠市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年份城镇发展水平指数农村发展水平指数.李东海等 蚌埠市城乡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14、研究图 蚌埠市城乡融合度分布状况 第二通过城乡融合度分布状况图(见图)可知 年蚌埠市城镇和农村的耦合协调水平处于 至 的范围 与之对应的城乡耦合等级从 年的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等级到 年开始步入“协调等级”行列并逐步实现从初级、中级、良好到优质的跨越(见表)由此可见自“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后蚌埠市城乡关系得到持续改善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实现了由“失衡”向“协调”的转变由“初级”向“优质”的提升 第三通过城乡发展演变过程可知 年间蚌埠市城乡融合水平实现了明显提升城乡耦合协调度从 增长到 增长数值高达 对应的城乡耦合等级从最初的“濒临失调”发展到最终的“优质协调”(见表)由于蚌埠市 年城镇和
15、农村发展水平指数出现回落因此城乡融合度在 年间出现小幅度的负增长城乡融合度曲线出现短暂波动 年城乡间交往和互动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蚌埠市城乡融合同时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步提升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度发展曲线开始平稳向上发展表 城乡融合度分级标准城乡融合度等级标准城乡融合度等级标准.极度失调.勉强协调.严重失调.初级协调.中度失调.中级协调.轻度失调.良好协调.濒临失调.优质协调.蚌埠市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蚌埠市 年各二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见表)进一步测算出各变量的灰色关联度(见表)表 灰色关联系数分布表年份.表 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影响因素评价项关联度排名要素流动城
16、镇化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成区面积().公共服务教育支出().文体教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基础设施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电话普及率().交通网密度().多元融合技术合同成交额().财政支农支出().环境保护支出().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各二级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越接近于 说明城乡融合度与该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由表 可知蚌埠市 年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布在 之间该数据表明所选取的四个维度的变量均对城乡融合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图 可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城乡要素流动的便捷性程度与城乡融合度的相关性较强普遍大于
17、而城乡基础设施、多元融合与城乡融合度的相关性较弱一般低于 图 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 这说明相较于城乡基础设施和多元融合城乡公共服务和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度的推动作用更大:第一城乡融合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自一系列推动城乡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颁布以来城乡要素流动得到了有效促进 城市所具有的巨大虹吸效应依旧存在农村的人口、要素、资源等仍会流向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发展长时间处于弱势和劣势状态 因此新时期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得城乡间要素流通更为顺畅高效尤其是要鼓励和引导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流入农村激发农村内在发展动力第二城乡融合度的有效提升在
18、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的均衡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提升蚌埠市城乡融合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就业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大力投入有效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因此要提高城乡融合度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有效均等化政府在市场关系中要充分把握大局发挥其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积极承担调控及监管等职责激发市场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促进及引导社会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第三在城乡融合度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中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备化是有待完善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亟待增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关联度方面城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城镇与农村的融合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长时间的投入与建设
19、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于农村且完善程度上也高于农村二者间的过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乡融合度的提高 因此对于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同步等问题政府方面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方面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第四城乡经济多元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仍待加强的另一主要因素 目前农村发展动力不足、城乡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旧存在虽然政府通过财政支农、科技支持、环境保护等方式推进了城乡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但从关联度排名可知要想有效提升城乡融合度仍需对更多发展因素进行考虑并将其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之中 因此新时期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从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如借助网络
20、信息技术等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优化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布局 结论首先蚌埠市在城镇与农村经济水平、就业水平、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发展不同步导致城镇发展水平指数和农村发展水平指数之间出现一定差异 由城镇发展水平可知蚌埠市 年城镇发展水平指数从 提升至 增加了 由农村发展水平可知蚌埠市 年农村发展水 平 指 数 从 提 升 至 增 加 了 这说明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的发展水平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城镇发展速度高于农村发展速度二者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次城镇与农村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蚌埠市城乡间的耦合协调等级产生相应影响 从总体上看 年蚌埠市城乡耦合协调度从 上升至 提升了
21、从对应的耦合协调等级来看完成了由“濒临失调”到“优质协调”的巨大提升 这说明 年为有效改善城乡间差距较大的问题蚌埠市采取了“统筹城乡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缩小了城乡间发展差距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蚌埠市城乡融合呈良好发展态势最后通过对城乡融合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可知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多维度、多层面的要素其中城乡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城乡经济的多元融合等都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研究结果可知蚌埠市城乡融合度在 年实现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实现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次要因素是促进了李东海等 蚌埠市城乡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化和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由
22、此给出以下建议:第一科学规划城乡发展格局优化城乡资源布局 年蚌埠市城乡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城乡融合度实现了从.到.的大幅增长但依然面临着农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农村发展成为影响蚌埠及皖北地区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破解皖北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就需要转变农村发展思想制定一套科学的城乡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蚌埠市应借助皖北地区农副产业的优势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利用“互联网 ”等新模式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二是蚌埠市政府应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农村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工作者福利待遇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城乡教师队伍双向互
23、动交流机制鼓励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三是创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生活垃圾统一分类清运深化落实“林长”“河长”制度打造环境宜人、绿色活力的新农村第二改变单一的要素流动方向破除要素间的城乡壁垒 由上述实证分析可知蚌埠市城乡耦合等级的不断提升城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关键因此蚌埠市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高度关注城乡间土地、矿产等有形资源及资金、技术等无形资源的有效流动 一是健全土地利用制度利用遥感、卫星等信息技术提高对土地的集约化管理整合小片土地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的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实现土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二是深化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强与当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拓宽农村融资渠
24、道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招募农业技术人才并成立农业科技社让农民接受更系统、更科学的培训不断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知识的新农人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蹲点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第三以产业集聚为切入点建立城乡间内循环机制 从蚌埠市城乡融合度的影响因素来看城乡经济的多元融合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所在也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的重点所在 因此加大对城乡产业的投入力度并构建要素与产业之间的有效利用模式是提升城乡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是立足蚌埠市农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城乡市场多元互动二是增加除农业外的新就业方式鼓励农民发展电子商务、农村特色旅游等新
25、兴产业引导农村居民返乡就业三是健全城乡物流体系着力完善村镇以下级别物流通道设立农村物流仓储点、收发点打通村镇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蚌埠市城乡经济的有效融合推动蚌埠实现城乡产业发展再升级参考文献:唐仁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农民日报 ().刘春芳张志英.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地理科学():.陈坤秋龙花楼.中国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张锐.城乡融合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中国财经报 ().金成武.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与理论融合:兼谈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借鉴.经济研究():.涂圣伟.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宏观经济研究():.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
26、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张国平籍艳丽.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高波孔令池.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差异分析.河北学刊():.赵德起陈娜.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王维.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经济地理():.孙群力周镖余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研究.经济问题探索():.中国政府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姚毓春梁梦宇.城乡融合度与协调效应检验:来自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刘衡朱铁辉辛岭.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农业现代化研究():.责任编辑:费瑞波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