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07890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校本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实 施 方 案一、问题的提出及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

2、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有的应用题甚至就是机械地辨别、模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1、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

3、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从课改精神出发,优化与创新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

4、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在新课程指导下,让学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作业的优化与创新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

5、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何让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与创新数学作业的设计。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数学有效作业是指课前、课堂、课后的有效数学作业。 作业设计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是通过对课前、课堂、课后作业的研究,采用教师设计作业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

6、方式,根据学生数学学习需要创设新型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课题的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作业设计同样应以人为本。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让人人在数学上都到得到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进行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同时它还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7、因而我们倡导自主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4、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

8、、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选择。 1、开展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内容的研究,以从教材中精选作业、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作业、拓展作业为研究切入点,在实践过程中,让数学作业目标更多元化,内容更丰富,更加富有有效性,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真正达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服务的目的。2、开展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形式的研究,以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保留数学作业布置中的优点,创新作业的形式

9、,使课内外数学作业能有效地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根据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年级进行分层次作业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方法选择: 采用自然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四、课题实施策略及要求。 (一)课题实施策略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兴趣是最

10、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 (3)作业实际应层次化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揭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 (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课内外联系。小学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

11、此,可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科间融合。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校内外沟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扩展数学学习的渠道。 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大作业”。“大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

12、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论文”。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课题实施要求。 1、课题实施要做到实践性。 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源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要超越学生的课本。根据学生更广阔的生活来设计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它不受制于课本上的知识,不是人为地做出过多的限制。而是根据

13、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蕴涵在生活实际之中的实践性作业,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感悟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向社会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

14、物。 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进行社会调查。 2、课题实施要做到开放性。 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来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方法、手段等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的形式应是开放式。学生在完成这种开放式作业的过程中,不再受制于教师,不再受制于书桌,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及个性特长,主动灵活地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开放式作业的训练,使学生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学生认知面。 3、 课题实施要做到结果的多样性。 数学作

15、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作业结果的多样性,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作业的结果,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并适时地寻找机会为学生展示成果,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得以拓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表述,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在对实践性作业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完成实践性作业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面、合理的评价。 4、课题实施要做到注重探索创新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16、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 ,享受“快乐数学”。 执笔:顾伟伟幸福,不能用手去捉摸,只能用心去琢磨,只能静静去

17、体味。细细地品味了,你就享受到了它温馨的暖,或浓或淡的甜!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和爱人一起漫步,幸福就是吃到妈妈的拿手饭菜,幸福就是孩子在你的脚跟前转悠,幸福就是你能帮父母洗衣洗碗。幸福,其实很简单。拥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那更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如此的平平凡凡,幸福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幸福,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那么直观,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或许你没有丰富的物质,或许你不能掌控自己的名利,但只要你拥有一份良

18、好的心情,幸福就会围着你转。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口渴时的那杯水,幸福就是饥饿时的那顿饭,幸福就是劳累时的歇歇脚,幸福就是闲暇时的那茶盏,幸福就是困倦时的那场眠,幸福就是相爱的人彼此的牵挂,幸福就是离别的人默默的思念!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忘情的观看;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给温暖;幸福就是不迷茫,不慌乱,生而无悔,活而无憾。幸福,其实就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停下步,忆往事,感到舒心的甜。幸福,其实很简单。当你失落,当你伤心,当你落泪时,有人会走到你身边给你一个拥抱,让你不再心酸,让你顿生温暖。幸福似一杯香茗,轻饮慢品里,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惬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红酒,无论酒的种类是什么,用心细品里,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柔绵;幸福没有明天,幸福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在乎眼前。幸福,其实很简单。别人的幸福在你的眼里,你羡慕甚至嫉妒;可你的幸福也在别人眼里,你如果不觉得,岂不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