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000年11月
目 录
总 则 1
1 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术语 2
4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概述 3
4.1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结构 3
4.2 移动智能网业务的路由和信令方式 3
4.2.1 预付费业务OVERLAY方式下的路由 3
4.2.2 预付费业务在所有MSC、HLR都升级为Phase2+后的路由 5
5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 7
5.1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的界定 7
5.2 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8
5.3 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10
5.4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接口 10
6 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11
6.1 移动智能网操作维护 11
6.2 省级GSM网管系统中的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功能需求 11
6.2.1 拓扑管理 11
6.2.1.1 拓扑图 11
6.2.1.2 地理树状图 12
6.2.2 配置管理 13
6.2.2.1 概述 13
6.2.2.2 SMP 13
6.2.2.3 SCP 15
6.2.2.4 IP 18
6.2.2.5 VC/SDP 20
6.2.2.6 SSP 23
6.2.3 故障管理 23
6.2.4 性能管理 24
6.2.4.1 概述 24
6.2.4.2 SMP 25
6.2.4.3 SCP 25
6.2.4.4 IP 31
6.2.4.5 VC/SDP 34
6.2.4.6 SSP 35
总 则
随着中国移动智能网的快速发展,要求尽早提出与中国移动智能网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以规范对中国移动智能网的管理及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智能网的近期网络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不断修改、完善。
对即将入网的移动智能网设备,要求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按照本规范规定的网络管理接口进行测试,网管接口测试工作是整个移动智能网设备入网检测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与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本规范给出了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功能需求。
本规范定义了中国移动智能网设备向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管理接口,包括接口功能需求、接口通信协议栈和管理信息模型。
本规范适用于对移动智能网设备SCP、SMP、VC/SDP、IP及SSP的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智能网的网络建设。
2 引用标准
下列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规范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征询使用下列规范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管建设总体规划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1月)
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2月)
中国移动通信本地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1月)
中国移动通信省级GSM网网络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全国移动通信智能网二期工程总体设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NMC-OMC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TDMA GSM Network Manageme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 术语
移动智能网:指中国移动智能网
4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概述
4.1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结构
《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制定了在GSM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独立的中国移动智能网的技术体制。图1为从《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摘录的中国移动智能网目标网网络结构图。
图1 中国移动智能网目标网网络结构(摘自《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智能网的建设是在现有GSM网基础上增加SSP、SCP、SCEP、SMP、SMAP、充值中心等功能实体而实现的,移动智能网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其话路网、信令网的组织和路由选择,原则上应遵循GSM网的话路网组织和路由选择。
在移动智能网建设的初期,鉴于市场需求和厂家对CAMEL2的支持情况,在业务需求迫切的本地网建设独立的SSP或将现网上的一个或几个MSC升级为SSP,其它MSC以OVERLAY方式接入,在业务开展初期也允许省内长途OVERLAY方式存在,以利于快速提供业务。
随着移动智能业务的开展、设备厂家对CAMEL2的支持,移动智能网网络结构向目标网结构演进,移动端局、移动关口局将全面升级为SSP,Overlay方式将取消。
对于智能网设备的设置请参阅《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和《全国移动通信智能网二期工程总体设计》。
4.2 移动智能网业务的路由和信令方式
目前在中国移动智能网上开展的移动智能业务有预付费业务(PPS)。《移动智能网技术体制》规范了在OVERLAY方式下和所有MSC、HLR都升级为Phase2+后预付费业务的路由和信令方式。
4.2.1 预付费业务OVERLAY方式下的路由
由于市场需求、厂家开发进度和商务等原因,在智能网建设的初期一个本地网内所有MSC不可能同时升级为SSP,需要将普通MSC/GMSC以OVERLAY方式接入到具有SSP功能的交换机上。接续过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GSM用户
没有SSP功能的始发MSC分析主、被叫号码,判断主叫为预付费用户后,接续至本地网内或本省的SSP。SSP对主叫和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向主叫用户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之后SCP向SSP发送RRBE、AC、CONTI等CAP消息。SSP接收到CONTI消息后向被叫HLR要漫游号码,并根据返回的漫游号码建立话路。
注: ①TUP-IAI 或ISUP-IAM ②CAP-IDP
③CAP-RRBE、AC、CONTI ④MAP-SRI
⑤MAP-SRI ACK ⑥TUP-IAI或ISUP-IAM
图2 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GSM用户信令流程
2、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固定用户
没有SSP功能的始发MSC分析主、被叫号码,判断主叫为预付费用户后,接续至本地网内或本省的SSP。SSP对主叫和被叫号码进行分析、触发CAP_IDP,在正常情况下,根据SCP的要求按照被叫号码建立话路。
注:①TUP-IAI ②CAP-IDP
③CAP-RRBE、AC、CONTI ④TUP-IAI
图3 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固定用户信令流程
3、设有SSP的本地网内固定用户或GSM用户(漫游/或非漫游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
没有SSP功能的始发MSC分析主、被叫号码,判断被叫为预付费用户后,接续至本地网内或本省的SSP。SSP对主叫和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向被叫用户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之后SCP向SSP发送RRBE、AC、CONTI等CAP消息。SSP接收到CONTI消息后向被叫HLR要漫游号码,并根据返回的漫游号码建立话路。
注:①TUP-IAI ②CAP-IDP
③CAP-RRBE、AC、CONTI ④MAP-SRI
⑤MAP-SRI ACK ⑥TUP-IAI
图4 设有SSP的本地网内固定用户或GSM用户(漫游/或非漫游用户)
呼叫预付费用户信令流程
4、未设置SSP的本地网内固定用户或GSM用户(漫游/非漫游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
主叫始发MSC分析主、被叫号码,判断被叫用户是预付费用户,若主叫所在省内有SSP,将话路接续至省内SSP;若主叫所在省内没有SSP,经主叫所在省的TMSC1(或TMSC2)、所属大区中心的TMSC1接至所属大区中心的SSP。SSP对主叫和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向被叫用户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之后SCP向SSP发送RRBE、AC、CONTI等CAP消息。SSP接收到CONTI消息后向被叫HLR要漫游号码,并根据返回的漫游号码建立话路。
注:①TUP-IAI ②CAP-IDP
③CAP-RRBE、AC、CONTI ④MAP-SRI
⑤MAP-SRI ACK ⑥TUP-IAI
图5 未设置SSP的本地网内固定用户或GSM用户(漫游/非漫游用户)
呼叫预付费用户信令流程
4.2.2 预付费业务在所有MSC、HLR都升级为Phase2+后的路由
在所有MSC、HLR均升级为Phase2+后,所有MSC都具有SSP功能。在所有MSC、HLR都升级为Phase2+后,预付费业务的路由接续过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GSM用户
MSC/SSP根据主叫预付费用户的O-CSI,向主叫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SCP向被叫归属HLR查询被叫的用户信息,然后向SSP发送计费和接续指令。SSP向被叫用户归属HLR要到漫游号码后,将话路接续至被叫用户。
注:①CAP-IDP ②MAP-ATI
③MAP-ATI ACK ④CAP-RRBE、AC、CONTI
⑤MAP-SRI ⑥MAP-SRI ACK
⑦TUP-IAI
图6 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GSM用户信令流程
2、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固定用户
MSC/SSP根据主叫预付费用户的O-CSI,向主叫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SCP向SSP发送计费和接续指令,SSP将话路接续至被叫用户。
注:①CAP-IDP ②CAP-RRBE、AC、CONTI
③TUP-IAI
图7 预付费用户呼叫本地/外地固定用户信令流程
3、固定用户或GSM用户(含漫游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
固定用户或GSM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时,(G)MSC/SSP向被叫用户归属HLR要漫游号码,得到被叫用户的T-CSI和用户的状态以及位置信息,随后(G)MSC/SSP向被叫归属的SCP触发CAP_IDP。SCP收到CAP_IDP消息后,向主叫所在(G)MSC/SSP发计费和接续指令,(G)MSC/SSP再次向被叫归属HLR要漫游号码(抑制T_CSI),并根据得到的漫游号码建立话路。
注:①MAP-SRI ②MAP-PSI
③MAP- PSI ack ④MAP-SRI ack
⑤CAP-IDP ⑥CAP-RRBE、AC、CONN
⑦MAP-SRI ⑧MAP-SRI ack
⑨TUP-IAI
图8 固定用户或GSM用户(含漫游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信令流程
5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
5.1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的界定
对中国移动智能网的管理,包括对中国移动智能网中的智能网设备、设备上驻留的功能实体及所支持的移动智能业务等的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功能包括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及操作维护。
移动智能网中需被管理的智能网设备有:SCP、SMP、VC/SDP、IP及SSP。
移动智能网中需被管理的功能实体有:SCF、SMF、SRF、SSF。
图9 采用独立SSP的OVERLAY方式下中国移动智能网与中国移动GSM网间的分界
中国移动智能网与中国移动通信GSM网的分界在(T)MSC与SSF的交互处。移动智能网业务用户在GSM网内产生的智能呼叫通过MSC提交给移动智能网中的SSF。
图9给出了在采用独立SSP的OVERLAY方式下,中国移动智能网与中国移动通信GSM网间的分界。图10给出了在GSM网中的所有MSC、HLR均升级为Phase2+,所有MSC都具有SSP功能后,中国移动智能网与中国移动通信GSM网间的分界。在图10中,SSP的MSC功能隶属于GSM网,SSF功能隶属于中国移动智能网。
对在移动智能网上开展的移动智能业务的统计,以进入SSF的智能呼叫为统计基础,未提交给SSF的智能呼叫不纳入统计范围。例如,由于BSC线路忙等原因造成的不能提交给BSC、或不能由BSC提交给MSC的移动智能网业务呼叫不在移动智能网业务统计范围内。
图10所有MSC、HLR升级为Phase2+后中国移动智能网与中国移动通信GSM网间的界定
5.2 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按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管建设总体规划》,对移动智能网的管理也采取多级结构:省级网管和总部网管两个层次。中国移动智能网中的移动智能网设备,纳入省级GSM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由省级GSM网管系统对本省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设备进行管理。
总部GSM网络管理系统从省级GSM网络管理系统获取移动智能网的管理信息。
图11给出了移动智能网网管网的目标结构。
图11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管网的目标网结构
1.1 5.3 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为了便于省级GSM网络管理系统对本省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进行管理,按照移动智能网设备所处地理位置、设备厂家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将移动智能网设备(SSP除外)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图12 移动智能网管理域及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网管接口
对于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的划分坚持以下原则:
不同厂家的移动智能网设备的管理必须划分为不同的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同一厂家的移动智能网设备的管理需根据管理体制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各移动智能网管理域所包括的管理资源不能相交。
按照上述对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的定义,省级范围内移动智能网设备有可能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移动智能网管理域。
图12示意地给出了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的概念。
5.4 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接口
在中国移动智能网网管网结构中存在如下网管接口:
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网管接口:此接口为移动智能网管理域向省级GSM网管系统提供的网管接口;
SSP网管接口:此接口是由MSC升级而来的SSP向省级GSM网管系统提供的网管接口;
独立SSP网管接口:此接口为独立SSP向省级GSM网管系统;
I_GNP接口:此接口为省级GSM网管系统向总部GSM网管系统提供的网管接口;
对独立SSP,考虑到现网上独立SSP对网管接口的支持程度,故对独立SSP不要求其提供标准的SSP网管接口。独立SSP的网管接口将基于设备厂商现阶段能够提供的通信协议栈及网管接口方式,通过对此接口提出网管功能需求而形成。本技术规范附录一给出了独立SSP网络管理接口功能需求。
SSP网管接口是在现有NMC-OMC接口的基础上,通过增加SSP中与移动智能网有关的管理需求及管理信息模型定义而形成。有关SSP网管接口的定义参见中国移动制定的NMC-OMC网管接口规范。
每个移动智能网管理域提供一个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网管接口。省级GSM网管系统通过此接口与移动智能网管理域交互网络管理信息,实施对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的管理。图12描述了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网管接口的逻辑位置。具体从移动智能网管理域中的哪个移动智能网设备出网管接口,留待在工程规范中具体实施。
本技术规范附录二定义移动智能网管理域网管接口,包括接口功能需求、接口通信协议栈和接口管理信息模型的定义。
6 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对移动智能网的管理包括两部分:网络管理和操作维护。
本节描述纳入省级GSM网络管理系统的移动智能网管理功能需求。
6.1 移动智能网操作维护
由移动本地操作维护系统对本地网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设备进行操作维护。
6.2 省级GSM网管系统中的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功能需求
省级GSM网管系统中的移动智能网网络管理功能需求包括: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对省级GSM网管系统中的安全管理、以及网管系统自身管理等功能需求参见《中国移动通信省级GSM网网络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下面分别对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需求分别进行说明。
6.2.1 拓扑管理
拓扑管理是指省级GSM网络管理系统能够以拓扑图、地理树状图等多种表现方式反映本省范围内移动智能网设备的设置、本省范围内移动智能网的网络结构,以及本省移动智能网设备与其它省移动智能网设备间的拓扑连接。
网管系统通过网管系统的配置文件或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输入获取拓扑信息。
6.2.1.1 拓扑图
通过拓扑图,不仅可以反映本省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设备的设置、网络结构、与其它省移动智能网设备的拓扑连接;基于拓扑图,还可以将本省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设备的配置信息、故障信息和性能数据组织起来,便于网络管理人员对这些管理信息的浏览、查询。
拓扑图的功能
拓扑图应具备以下功能:
拓扑图应反映本省范围内移动智能网设备的配置、网络结构及与其它省移动智能网设备的拓扑连接;
当在网络中增/减移动智能网设备、或网络拓扑连接发生改变时,拓扑图应能够自动反映网络中设备的增/减及网络拓扑的变化;
拓扑图应能够主动反映移动智能网设备的状态、移动智能网设备间拓扑连接的状态。以各种不同的颜色表示设备及拓扑连接所处的不同状态。颜色与告警级别的对应见6.2.3节。当某移动智能网设备或拓扑连接产生了多个不同级别的告警时,在拓扑图上,该网元或拓扑连接的状态为这几个告警中告警级别最严重的那种。
对拓扑图可施加的操作
拓扑图应支持以下操作:
可向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提供通过人机界面修改网络拓扑及配置的功能;
可向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提供定义和修改各种管理视图的操作,以便用户根据管理的需要构造所需的网络视图;用户可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网络视图;
用户可在当前视图或其它视图中查找指定的网元;
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显示或隐藏某些类型的网元(网元过滤);
当选中表示设备、拓扑连接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或拓扑连接的属性信息;
当选中表示设备、拓扑连接等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或拓扑连接的当前活跃告警信息;每条告警所包含的信息见6.2.3节。
当选中表示设备、网络连接等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或网络连接的历史性能数据;
当选中表示子网的图标时,可进入到下一级子图,该子图表示该子网的设备配置情况及子网的拓扑连接关系。
当选中表示设备或拓扑连接的图标时,如果该设备或拓扑连接支持对其组成部分的查询时,可进入到下一级子图,查询设备或拓扑连接的组成。
6.2.1.2 地理树状图
地理树状图作为拓扑图的辅助视图,反映网络各地区内移动智能网设备的配置及设备之间的级联关系。
地理树状图的功能:
地理树状图具有以下功能:
以树状图的形式反映本省范围内不同地区内移动智能网设备的配置情况、以及设备之间的级联关系;
可动态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化;
地理树状图应能够主动反映移动智能网设备的状态。以各种不同的颜色表示设备所处的不同状态,颜色与告警级别的对应见6.2.3节。当某移动智能网设备产生了多个不同级别的告警时,在地理树状图上,该网元的状态为这几个告警中告警级别最严重的那种。
对地理树状图可施加的操作
地理树状图应支持以下操作:
可向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提供通过人机界面修改树状图的功能;
可对地理树状图在任意层次上进行缩放、浏览操作,以便用户浏览地理树状图;
当选中表示设备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的属性信息;
当选中表示设备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的当前活跃告警信息;每条告警所包含的信息见6.2.3节。
当选中表示设备的图标时,可查询该设备的历史性能数据;
当选中表示设备的图标时,如果该设备支持对其组成部分的查询时,显示设备的构造子图,查询设备的组成。
6.2.2 配置管理
6.2.2.1 概述
配置管理是指:
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基于拓扑图、地理树状图等,查询本省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设备、设备上驻留的功能实体及在网上开展的移动智能业务的相关配置信息;
当移动智能网的设备、功能实体或所开展的移动智能业务发生配置改变时,网管系统会获得相应的配置改变信息,实现管理信息的自动更新。网管系统有以下两种方法获得上述配置改变信息:a)通过被管设备主动上报的通知消息;b)通过网管系统的配置文件或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输入;
网管系统提供事件上报控制机制,可要求被管设备只上报满足控制条件的事件,控制条件可根据事件发生时间、产生事件的设备、事件类别等进行组合;
通过网管系统可查询网络配置变化记录。
省级GSM网管系统管理的移动智能网设备有SMP、SCP、IP、VC/SDP,SSP。这些物理设备上驻留的智能网功能实体有SMF、SCF、SRF、SSF。
下面分别描述这些移动智能网设备的配置信息。
6.2.2.2 SMP
对SMP的配置管理包括对以下资源、信息的管理:
SMP的属性
SMP中的子系统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I/O端口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
SM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SM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
移动智能业务用户统计
下表给出了网元SMP的属性列表:
属性 说明
网元编号 SMP的网元编号
网元名称 SMP的名称
网元位置 SMP的物理位置
设备供应商名称 SMP的设备供应商名称
版本 SMP的版本
网元创建日期 SMP投入使用的日期
最大业务用户数 SMP支持的最大移动智能业务用户数
网元工作方式 SMP的工作方式,可取值为:单机工作方式、主从工作方式、集群工作方式
网元工作状态 SMP的工作状态 ,对单机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或异常;对主从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异常、主用正常、备用正常;对集群工作方式,网元工作方式为:机器总数、正常机器个数、异常机器个数
下表给出了SMP中子系统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子系统标识 子系统的标识
子系统型号 组成SMP的子系统的型号
子系统工作状态 该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取值为未投入使用、正常工作状态、异常
子系统描述 本域给出对此子系统的其它描述信息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CPU标识 CPU的标识
CPU主频 CPU的主频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内存标识 内存的标识
内存容量 内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硬盘标识 硬盘的标识
硬盘容量 硬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I/O端口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I/O端口标识 I/O端口的标识
I/O端口名称 I/O端口的名称
I/O端口类型 I/O端口的类型,可取值为:串口、并口、以态网口、X25端口、E1端口
I/O端口速率 I/O端口的速率
I/O端口状态 I/O端口的状态,可取值为正常/故障
I/O端口使用情况 I/O端口的使用情况,可取值为已投入使用/未投入使用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操作系统标识 操作系统的标识
操作系统名称 操作系统的名称
操作系统版本 操作系统的版本
下表给出了SM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应用软件平台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的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类型 应用软件平台的类型,取值为DBMS、协议栈等
应用软件平台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的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商 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厂商
下表给出了SM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类型 所驻留的功能实体的类型,如SMF、SCF、SSF、SRF等。
功能实体版本 为该功能实体的版本,如CAMEL2、CAMEL3等
下表给出了移动智能业务用户的各种统计,它反映了在SMP所覆盖范围的各区域各移动智能业务用户的各种统计:
属性 说明
移动智能业务标识 移动智能业务标识
移动智能网业务区域标识 移动智能网业务区域标识
移动智能业务开户数 本区域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当前开户数
被激活移动智能业务用户数 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在本业务区域内的用户激活数
未头次使用进入保留期用户数 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在本业务区域内一次都未使用就进入保留期的用户数
进入保留期的用户数 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在本业务区域内进入保留期的用户数
进入冷冻期的用户数 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在本业务区域内进入冷冻期的用户数
进入黑名单的用户数 该移动智能网业务在本业务区域内进入黑名单的用户数
挂失的用户数 为本业务区域该移动智能网业务挂失的用户数
6.2.2.3 SCP
对SCP的配置管理包括对以下资源、信息的管理:
SCP的属性
SCP中的子系统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I/O端口
SCP的信令点
SCP的信令链路
SCP的信令链路组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
SC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SC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
SCP支持的移动智能网业务
下表给出了SCP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网元编号 SCP的网元编号
网元名称 SCP的名称
网元位置 SCP的物理位置
设备供应商名称 SCP的设备供应商名称
版本 SCP的版本
网元创建日期 SCP投入使用的日期
最大业务用户数 SCP支持的最大移动智能业务用户数
网元工作方式 SCP的工作方式,可取值为:单机工作方式、主从工作方式、集群工作方式
网元工作状态 SCP的工作状态,对单机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或异常;对主从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异常、主用正常、备用正常;对集群工作方式,网元工作方式为:机器总数、正常机器个数、异常机器个数
所属SMP 本SCP所属的SMP
下表给出了SCP中子系统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子系统标识 子系统的标识
子系统型号 组成SCP的子系统的型号
子系统工作状态 该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取值为未投入使用、正常工作状态、异常
子系统描述 本域给出对此子系统的其它描述信息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CPU标识 CPU的标识
CPU主频 CPU的主频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内存标识 内存的标识
内存容量 内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硬盘标识 硬盘的标识
硬盘容量 硬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I/O端口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I/O端口标识 I/O端口的标识
I/O端口名称 I/O端口的名称
I/O端口类型 I/O端口的类型,可取值为:串口、并口、以态网口、X25端口、E1端口
I/O端口速率 I/O端口的速率
I/O端口状态 I/O端口的状态,可取值为正常/故障
I/O端口使用情况 I/O端口的使用情况,可取值为已投入使用/未投入使用
下表给出了SCP的信令点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点标识 信令点的标识
信令点编码 信令点编码
网络指示字 信令点所在网络的标识,取值为国际网、国际备用、国内网、国内备用
信令点类型 信令点类型,取值为SP或STP
下表给出了SCP的信令链路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链路标识 信令链路标识
信令链路序号 该信令链路在所属信令链路组中的序号
所属信令链路组名称 该信令链路所属的信令链路组
下表给出了SCP的信令链路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链路组标识 信令链路组标识
信令链路组名称 该信令链路组的名称
对端信令点编码 信令链路组的对端信令点编码
对端信令点网络指示字 对端信令点所在网络的标识,取值为国际网、国际备用、国内网、国内备用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操作系统标识 操作系统的标识
操作系统名称 操作系统的名称
操作系统版本 操作系统的版本
下表给出了SCP中一个子系统的各应用软件平台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应用软件平台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的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类型 应用软件平台的类型,取值为DBMS、协议栈等
应用软件平台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的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商 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厂商
下表给出了SC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类型 所驻留的功能实体的类型,如SMF、SCF、SSF、SRF等。
功能实体版本 为该功能实体的版本,如CAMEL2、CAMEL3等
下表给出了SCP所支持的移动智能业务配置信息:
管理信息 说明
移动智能业务标识 移动智能业务标识
移动智能业务名称 为该移动智能网业务的名称
业务描述 对该移动智能业务的描述
6.2.2.4 IP
对IP的配置管理包括对以下资源、信息的管理:
IP的属性
IP中的子系统
I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
I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可选)
I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可选)
IP中一个子系统的中继端口
IP的信令点
IP的电路群
IP的信令链路
IP的信令链路组
I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
I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I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
IP的特殊资源
下表给出了IP的配置属性:
属性 说明
网元编号 IP的网元编号
网元名称 IP的名称
网元位置 IP的物理位置
设备供应商名称 IP的设备供应商名称
版本 IP的版本
网元创建日期 IP投入使用的日期
最大业务用户数 IP支持的最大移动智能业务用户数
网元工作方式 IP的工作方式,可取值为:单机工作方式、主从工作方式、集群工作方式
网元工作状态 IP的工作状态,对单机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或异常;对主从工作方式,网元工作状态为:正常、异常、主用正常、备用正常;对集群工作方式,网元工作方式为:机器总数、正常机器个数、异常机器个数
下表给出了IP中子系统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子系统标识 子系统的标识
子系统型号 组成IP的子系统的型号
子系统工作状态 该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取值为未投入使用、正常工作状态、异常
子系统描述 本域给出对此子系统的其它描述信息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配置信息有:
属性 说明
CPU标识 CPU的标识
CPU主频 CPU的主频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内存标识 内存的标识
内存容量 内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硬盘标识 硬盘的标识
硬盘容量 硬盘的容量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中继端口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中继端口标识 中继端口的标识
中继端口名称 中继端口的名称
中继端口类型 中继端口的类型,可取值为:E1端口、T1端口
中继端口速率 中继端口的速率
中继端口状态 中继端口的状态,可取值为正常/故障
中继端口使用情况 中继端口的使用情况,可取值为已投入使用/未投入使用
下表给出了IP的信令点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点标识 信令点的标识
信令点编码 信令点编码
网络指示字 信令点所在网络的标识,取值为国际网、国际备用、国内网、国内备用
信令点类型 信令点类型,取值为SP或STP
下表给出IP的信令链路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链路标识 信令链路标识
信令链路序号 该信令链路在所属信令链路组中的序号
所属信令链路组名称 该信令链路所属的信令链路组
下表给出了电路群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电路群名称 电路群名称
局向号 局向的编号,为一个局向的号码,取值为字符串。
电路群类型 取值为单向、双向
电路数 电路群中的电路数
下表给出了IP的信令链路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信令链路组标识 信令链路组标识
信令链路组名称 该信令链路组的名称
对端信令点编码 信令链路组的对端信令点编码
对端信令点网络指示字 对端信令点所在网络的标识,取值为国际网、国际备用、国内网、国内备用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操作系统标识 操作系统的标识
操作系统名称 操作系统的名称
操作系统版本 操作系统的版本
下表给出了I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应用软件平台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的标识
应用软件平台类型 应用软件平台的类型,取值为DBMS、协议栈等
应用软件平台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的版本
应用软件平台开发商 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厂商
下表给出了IP上驻留的功能实体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标识
功能实体类型 所驻留的功能实体的类型,如SCF、SMF、SSF、SRF等。
功能实体版本 为该功能实体的版本,如CAMEL2、CAMEL3等
下表给出了IP的特殊资源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特殊资源 表示IP配置的特殊资源的种类,特殊资源包括放音资源、收号资源等。
6.2.2.5 VC/SDP
对VC/SDP的配置管理包括对以下资源、信息的管理:
VC/SDP的属性
VC/SDP中的子系统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CPU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内存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硬盘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I/O端口
VC/SDP的信令点
VC/SDP的信令链路
VC/SDP的信令链路组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系统
VC/SDP中一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下表给出了VC/SDP的配置信息:
属性 说明
网元编号 VC/SDP的网元编号
网元名称 VC/SDP网元的名称
网元位置 VC/SDP的物理位置
设备供应商名称 VC/SDP的设备供应商名称
版本 VC/SDP的版本
网元创建日期 VC/SDP投入使用的日期
最大业务用户数 VC/SDP支持的最大移动智能业务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