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3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8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8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9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3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论述题1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2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3德育途径4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的几对关系5教育的社会功能二、名词解释、简答题1外部强化理论2日本教育的发展3六艺4正迁移和负迁移2015年湖北大学333
2、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科举制度2课程3壬子癸丑学制4自然实验法5新进步教育运动6客观性测验7最近发展区8中世纪大学二、简答题1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贡献。2简述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发展及其性质。3简述启蒙教育。4简述人文主义的特征。5简述教育包含哪几个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三、论述题1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的论证对于人的发展和成长有什么影响?2学生考得好,家长给予奖励;考得不好时,家长责骂学生。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应如何改进。四、案例题某教师责骂,体罚学生。对全班学生说:成绩45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上课,其余学生想上课的上课,不想上课可以去操场。(1)该教师违背了哪些
3、德育原则?(2)教师应当有怎样的学生观?2017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目的3陶行知4洋务学堂5同伴关系6皮亚杰二、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学?2什么是苏格拉底法?3什么是心理教育学?4怎么理解攻击性行为的含义?三、论述题1常见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2教育活动三要素。3蔡元培北大改革的述评。4杜威“学校即社会”的含义及意义。2018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56)1教育目的2教育制度3孔子4蔡元培5有效教学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04)1人本主义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4欧洲新教育运动。三、论
4、述题(204)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2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质的规定性?3杜威“学校即社会”含义及意义。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述评。2018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6)1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广义教育目的各层次
5、的目标有上下位次之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2教育制度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
6、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孔子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在文化教育上有两大贡献:编定六经,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典集;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其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为论语,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即先天素质本是很接近的,人的个性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后天环境习染各
7、不相同之故,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力量更大。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针,这个方针对孔家私学的教育对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孔丘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4蔡元培答: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的教育独立思想;在对北大的改革上采
8、取了抱定宗旨和改变校风的措施,贯彻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提倡教授治校和民主管理,同时对学科与教学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有效教学答: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和量化、需要教师
9、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等。6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良好的学习动
10、机不仅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学习活动,而且还控制着学习的进程,并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改善学习行为。二、简答题(104)1人本主义心理学。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含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方面: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心理学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
11、、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心理治疗应该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等。(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论 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就学习的原则而言,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所谓学习的自由,是指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只须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以减少阻力与挫折。总之,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认为,不管怎样教学生
12、学习,始终要牢记的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的品质的人在学习。2教育心理学。答: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但有其自身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而且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研究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教育心理学首先应该明确的基本问题。(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理论素质,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学习者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掌握教育心理规律,提高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
13、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a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b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c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a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b从学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c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
14、学的某些特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主要从三个层面对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心理进行研究:a客观描述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点;b揭示主体心理活动运行的机制和规律;c为促进主体(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顺利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和提供科学方法指导。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a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材料的印证。b20世纪中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出现了两派:一是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加上教育工作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二是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c20世纪7080年
15、代,教育心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d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体系除重视学习心理这一经典和主干问题外,对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能力与个别差异和教育社会心理等内容也日渐重视。e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的品德心理、美育心理和体育心理等,是国外同类教科书中少见的,有中国特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答: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
16、科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指导教育实践。(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以培养生命体的下一代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引人深思,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才能成为教育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存在于教育现象之中并由其体现出来的教育活动的具体矛盾。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任
17、何科学研究的目的都在于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考察,以达到理性的认识。理想认识标志主要有三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理论体系的建立。相对应的,教育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任务:教育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众多繁杂的教育事实中抽象出、提炼出、加工出那些教育活动中若干质的规定,形成这门学科的若干基本概念。教育的科学规律教育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客观过程,揭示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形成教育的科学规律。教育的客观规律与教育的科学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从我们身外的事实中抽象出、提炼出、加工出那些教育活动中若干质的规定,形成这门学科的若干基本概念。后者从认识过程上说,是个逐步深
18、化的过程。教育学科的逻辑体系逻辑体系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在人们头脑的反映,是客观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要完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要做到:要找出教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即找出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是沿着逻辑的进程,将各规定之间的复杂的联系,形成一个概念、逻辑的体系;是达到逻辑终点,教育科学的任务,应更多地研究教育的基本范畴,建立起一门科学化的教育学。总结来说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服务。4欧洲新教育运动。答:“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
19、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初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雷迪、德国教育家利茨和法国教育家德莫林等人。进入20世纪,新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怀特海和沛西能等人。(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这所学校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德国的利茨在参观了雷迪的学校之后,他于1898年在德国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在利茨的影响下,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
20、乡村之家运动”。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20世纪,新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爱伦凯是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重视家庭教育,批判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摧残,主张依据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改革旧教育,为此,她竭力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德可乐利是比利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医生,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和环境的作用,强调两者的融合,认为儿童的认
21、知具有整体化的特点,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史上以“德可乐利教学法”著称。在教育环境的安排方面,把学校设在一个便于儿童和自然接触、便于充分自由地活动的环境之中。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教学方法也根据单元学习分为三段:观察、联想和表达。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他认为,现代教育有四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教育制度民主化。其次是教育内容实用化。再次是教育方法自由化。最后一个趋势是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种理想的品性:活力、勇气、敏感和理智。(3)对新教育运动的评价 意义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
22、系列新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新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思想和开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的重要起点。局限性新教育家们思想的重点在于儿童个人的发展,所注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由和纪律的矛盾以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三、论述题(204)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答:人的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23、。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一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等方面。(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否认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24、。根据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儿童发展的环境是儿童个体所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经过一代一代的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创造的那个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但是,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却因人而异,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即使是初生儿,他也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
25、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即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因此,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不能一般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作深入、具体而动态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活动联系起来理解。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它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旨在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环境影响。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
26、发展。那些过分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见,教育必须通过引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个体的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不仅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
27、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不仅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自我选择与自我建构的产物。人在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因而个体也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
28、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2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答: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1)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广义的教育范围很广,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有组织的,也有无组织的,既有系统的,也有零碎的。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
29、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同时,教育是一种有目
30、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设想与实施。这些教育并不都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从教育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看,从教育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义看,特别是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需要看,可以认为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
31、一致的。3杜威“学校即社会”含义及意义。答: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杜威“学校即社会”的含义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第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第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
32、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化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任其自然时青少年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2)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意义“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是从社会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脱离的问题。这一观点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
33、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学校即社会”反对脱离生活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述评。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也体现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以及评价如下:(1)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a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
34、的“好生活”。b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c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而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和每个个人的生活都有改造作用。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由于到处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所以,“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b“社会即学
35、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且“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是由少数人独占的教育,是“小众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就是为了改
36、变这种旧的少数人的教育,就是要站在大众的民族的立场,即变成“大众教育”。生活教育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适合中国社会教育的理论。陶行知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体现了他为探索中华民族教育之路,不断求索,不断进取的精神。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理论上有不少创新。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力与劳心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直到今日对我们的教育仍有不少启示和借鉴意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免也
37、有一些思想局限或不足。譬如,它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把“社会”和“学校”画等号,淡化了教育、学校的特殊性,将教育低级化、原始化了,夸大了生活教育的作用。在要求教学以活动为中心的时候,提出事怎么做怎么学,就怎么教,实际上是把“认识过程”和“教学过程”等同起来,忽视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忽视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忽视书本,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2019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全面发展3教育制度4道尔顿制5卢梭6科举制二、简答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内容。4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教育学意义。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及如何正确理解评价。3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4杜威的“教育本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