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334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科病证按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按病机分为热病与杂病。周代的医生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疾医就是最早的内科医生。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中医的四大难证:风、痨、鼓、膈。(本节重点)感冒: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 喷嚏、 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外感病证:凡六淫等病邪由皮毛或口鼻侵袭人体所致的疾病。以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为特征。感冒之名,首见于宋代仁斋直指方诸风。六淫之邪以风邪为首。感冒的病变在肺卫,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人体肺卫肌表,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使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方面。感冒的范围:普通感冒、流行性感

2、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护治原则 :解表达邪。1、风寒证:辛温发汗;2、风热证:辛凉清解;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感冒的辩证分型:1、风寒束表:症状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痰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法:辛温解表;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症状表现: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口干而渴,痰黄而浓稠,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代表方剂:银翘散;3、暑湿袭表:症状表现:见于夏季,头昏胀痛,身热不扬,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风寒证与风热证症状的区别:症状恶寒发热流涕出汗情况口渴情况咽

3、痛舌苔脉象风寒证重轻鼻流清涕无汗口不渴咽痒薄白浮或浮紧风热证轻重鼻流浊涕有汗口渴咽部红肿疼痛薄黄浮数身热不扬:病人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的一种症象。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治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之法。感冒的病证观察:1、观察病证特点:若患者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为风寒感冒;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喉疼痛明显,为风热感冒;若身热不扬,头昏胀重或胸闷泛恶,多为暑湿感冒;若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且同时多人发病,考虑为时行感冒;若患者体质素弱,自汗、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症明显,为气虚感冒;见心烦、手足心热,多为阴虚感冒;2、观察症状表现:以恶寒、发热

4、、头身疼痛等卫表不和的症状最为突出。轻者自然病程37天,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出现咯血或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3、观察分泌物:一般鼻流清涕、色白为风寒;鼻流浊涕、色黄为风热;若由稀变稠、由白变黄,为寒郁化热的表现;若鼻涕黄稠臭秽,有可能为鼻渊;风寒证多无汗,风热证多有汗;汗出热退则病退,汗出热不解则病进;若大汗淋漓,口渴引饮,则津液耗伤,有传变入里或竭阴亡阳之虑。恶寒,即病人有怕冷的感觉。 畏寒与恶寒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得温则缓,属内伤,是阳气不足而致。后者得温而不减,属外感,乃外邪束表,阳气被郁而致。恶寒发热是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必伴有怕冷的感觉,其程度虽加衣被,或近火

5、取暖犹不能解其寒。恶寒发热是外感表证的主证。壮热是病邪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烦热:烦热是病人因发热而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的症状,亦称五心烦热或五心如焚。五心即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潮热:特点是午后发热加剧。有些内伤病出现潮热多是阴虚,因此称为阴虚潮热。凡久热不退、气血不荣、形体消瘦,其热似骨髓蒸发而出者,称为骨蒸潮热。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盗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阴虚,阴不敛阳,汗随阳泄而致。感冒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

6、生活起居护理:注意防寒保暖。时行感冒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2次,患者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用品不可随意丢弃,痰盂等用具应每日消毒。2、给药护理:解表药不宜久煎;服药后以遍身微汗出为佳;嘱患者不要汗出当风;3、饮食护理:多喝水,饮食宜清淡,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风寒感冒可食辛味发散之品,可助药力散寒驱邪;风热感冒可用清凉解热之品,保持大便通畅;暑湿感冒应避免过食生冷及甜品,可用鲜藿香、佩兰开水冲泡代茶饮以化湿解暑;4、情志护理;5、对症护理:发热且有恶寒者,不可冰敷降温;高热而恶寒不明显者可用温水擦浴,亦可针灸退热。水温宜在3234C;穴位可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亦可配合刮痧、

7、放血等疗法;6、皮肤护理;7、小儿感冒的护理:小儿感冒可夹痰、夹滞、夹惊;8、老人感冒的护理:老人感冒可诱发他病;9、孕妇感冒的护理:运用食疗或中成药或传统疗法。(本节重点)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了解)咳嗽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外邪入侵肺系,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病机的关键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咳嗽的范围: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鉴别点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新久新病久病起病急反复病程短长伴

8、随症状肺卫表证它脏形证病性邪实邪实正虚治则驱邪利肺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咳嗽辩证分型:1、燥邪伤肺(风燥咳嗽):症状表现:(咳嗽+风燥表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剂:桑杏汤;2、痰湿蕴肺(痰湿咳嗽):症状表现: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胃脘胀满,纳少,舌苔白腻,脉滑(多由肥甘厚味冷饮所致);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代表方剂:二陈汤。“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痨的主要症状表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顿咳:小儿出现阵发的痉挛性咳嗽,并有鸡鸣样回声。(即百日咳)咳嗽的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油腻,

9、忌辛辣刺激咽喉之物;2、燥邪伤肺者宜多食黄瓜、番茄、油菜等多汁蔬菜及梨、枇杷、荸荠等新鲜水果,也可用川贝炖梨以清热润肺化痰。遵循多汁多汤多饮的原则;3、肝火犯肺者可选用疏肝泻火的食物如芹菜、香菇、柑橘等,忌油炸、香燥之品。(熟悉)小儿咳嗽的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注意冷暖;3、控制饮食量;4、顿咳小儿应予隔离46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痉咳发作时,较大患儿应教其坐起或手扶他物倚立而咳;婴幼儿应予抱起,使其上身前倾45,同时用手轻拍其背,但不能紧抱或拍背用力过大,以防阻碍呼吸道引起窒息。咳嗽的健康指导:慎起居,适寒暖,节饮食,畅情志,远房帷,免劳累。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10、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正虚久病。基本病机是痰阻气道,痰气搏结,肺失宣肃。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指出其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喉中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哮病的病证分型:1、冷哮:症状表现: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2、热哮:症状表现: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

11、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代表方剂:定喘汤。哮病发作诱因及先兆: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哮病的护治原则:发时治标,通过宣肺豁痰;平时治本,通过补益脾肺、肺肾双补。哮病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保持病室明亮整洁。冷哮病室宜阳光充足,热哮病室宜凉爽通风。避免接触致敏物;哮喘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坐位或端坐位,持续低流量吸氧;2、给药护理:哮病给药在发作前2小时为宜。冷哮宜热服,热哮宜温服;3、饮食护理:禁食曾诱发哮喘的食物,忌食生痰食物,戒烟酒;冷哮患者饮食

12、宜温不宜凉,可用豆豉、葱白、生姜等辛温之品助散寒;热哮患者宜凉性饮食,但不可过食生冷,可服食荸荠、枇杷、柚子、海蜇等以清热化痰;4、情志护理;5、对症护理:吸氧、排痰;6、小儿哮喘的护理:“幼稚天哮”为遗传性。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情观察,合理饮食。(了解)哮病的病后调护:适寒暖、慎发物、戒房事。(了解)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是因惊恐而诱发的自觉心跳不安的病证。怔忡是不因惊恐而自发的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心悸的范围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心功能不全、神经症等。(了解)心悸的病因有体虚、外邪内舍于心、情志所伤;基本

13、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心悸的辩证分型:1、心虚胆怯:症状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代表方剂:安神定志丸加减;2、心脾两虚(气血亏虚致心血不足,即左心衰):症状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舌淡红,脉细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症状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细弦数;治法:滋阴清火,养

14、心安神;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4、心阳虚弱:症状表现:心悸不安,动则加剧,胸闷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脾肾阴虚,即右心衰):症状表现: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咯吐大量泡沫痰涎,渴不欲饮,下肢浮肿,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6、心血淤阻:症状表现: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痛如针刺,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剂:桃仁红花煎。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分类惊悸怔忡病因多因外受惊恐恼怒而发(平素心虚胆

15、怯)多遇内因所成(素体脏腑亏虚)久病遇劳即发病情病浅易治可自行缓解病深难治,常持续发作主症心中卒动而不宁心中躁动不安病性实中带虚(多痰火为患,心虚胆怯),多功能性多为虚证、虚中夹实(多气血不足,心血瘀阻),多器质性治法以镇惊为主以补虚为主 惊悸与怔忡:1、惊悸,因惊而悸,时发时止,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全身情况好,病势轻浅而短暂,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2、怔忡,无外因而悸,发无定时,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全身情况差,病势深重,虚实夹杂;3、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怔忡受惊亦可加重。心悸急救:用压迫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法止悸;可针刺或指压神门、内关等穴。护治原则:1、补虚:气、血、阴、

16、阳;2、祛实:化痰、祛瘀养心安神、镇心安神(本节重点)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范围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合并症。(多看书)灵枢经厥病中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胸痹的辩证分型:1、心血瘀阻症候特点: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加重。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黯,皮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血府逐瘀汤);2、痰浊内阻症候特点:心胸室闷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3、寒凝心脉症候特点: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

17、,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与胃痛的鉴别:分类胸痹胃痛部位膻中或左前胸处,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胃脘部疼痛性质闷痛多见胀痛多见疼痛持续时间短长合并症心悸、气短、喘促等纳呆、恶心、呕吐等压痛无有发病年龄中老年多见任何年龄胸痹的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的轻重顺逆:辨别真心痛的顺逆应把握神志、气息、汗出、痛势、手足温凉、舌脉等情况;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部位:以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为主,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窜及中指或小指;性质:刺痛多由阴虚或痰火所致;绞痛多由阳虚、阴寒凝滞所致;闷痛多为气

18、滞兼痰阻;发作情况:突然发作,时作时止,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药物一般可缓解。但真心痛心痛剧烈、持续、经休息或服药仍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悸气短、烦躁、汗出肢冷,唇紫面白,脉结代,属危重症候,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胸痹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休息,避免噪音。真心痛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可上床小坐,第三周可床边站立、扶床轻微活动,第四周可缓慢行走;2、给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观察;3、饮食护理: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忌浓茶、咖啡,戒烟酒;4、情志护理:心血瘀阻者更应努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5、对症护理:发作时的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

19、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等,加强心电监护。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药物、吸氧等;真心痛的护理: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时刻关注病情变化;救治原则以通为主,兼顾正气。(熟悉)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的病证。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病。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灵枢经有“脑转耳鸣”之说;素问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是本虚标实之证。眩晕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

20、居多。眩晕各证型的症状特点:1、风阳上扰(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易躁,每因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乏力,心悸少寐,面色淡白(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精神萎靡,健忘,遗精,五心烦热,腰酸膝软(宜滋补肝肾,养阴填精。左归丸);4、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宜燥湿祛痰,健脾养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发作的先兆:胸闷、泛泛欲呕、视物模糊等;中风先兆: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持物不稳、口眼涡斜、语言不利等。

21、(熟悉)眩晕的健康指导:1、增强体质,避免和消除各种导致眩晕发作的因素;2、饮食宜定时定量,勿过食肥甘厚味;3、避免突然或强力的头部运动;4、眩晕患者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和游戏;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贫血、颈椎病等。(本节重点)(熟悉)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卒然昏扑、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扑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因其起病急,见证多端,变化迅疾,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亦称“卒中”。其范围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金匮要略首创“中风”之名。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了解)中风是由于脏腑

22、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病机概括为动风、化火、生痰。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风、火、痰、瘀相互为患是发病之标)中风发病的先兆症状:经常一过性头晕,肢麻肉惕者,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等。中风的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概括为昏、瘫、涡、謇、麻。中风急性期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而神志障碍的有无是其划分的标准:1、中经络

23、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护治原则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为主;2、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护治原则以熄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中脏腑分闭证与脱证:1、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面色红赤,目直视或斜视,呼吸气粗,两手握固或拘急,二便闭,肢体强痉(即昏、瘫、痉、闭);2、脱证目合口开,手撒肢瘫,二便自遗,鼻鼾息微,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痿,脉微细欲绝(即昏、瘫、软、开、遗)。中风护治原则:1、急性期“标实”;2、恢复期“本虚”: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痰。阳闭代表方剂有安宫牛黄丸和羚羊角汤;阴闭代表方剂有苏合香丸和涤痰汤

24、;脱证有参附汤。中风的康复训练:中风康复越早越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中风发生的3个月之内。1、半身不遂的康复训练:锻炼应逐步进行。无自主运动能力患者,应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位。功能锻炼可选用推拿按摩法、针灸与点穴法。2、语言不利的康复训练:要耐心做心理疏导,尽早进行体语指导,做好非语言交流,同时认真进行语言训练,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亦可结合针药以配合语言训练。(熟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症等。(了解)胃痛病因有外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病机为胃气郁滞,气血不畅,胃失濡养;病

25、变脏腑关键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胃痛的护治原则:实证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当邪正兼顾。遵循“通则不痛”原则。胃痛的辩证分型:1、寒邪犯胃:症状特点: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代表方剂:轻症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较重者用良附丸;2、食滞肠胃:症状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代表方剂:保和丸;3、肝胃气滞:症状特点:胃脘胀闷,脘痛连胁,疼痛拒按,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中病即止)(气多走窜

26、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4、胃热炽盛:症状特点:胃脘灼伤痛,痛势急迫或痞满胀痛,泛酸嘈杂,心烦;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代表方剂:丹栀逍遥丸;5、瘀阻胃络: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代表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虚:症状特点:胃痛隐作,喜热喜按,嘈杂似饥,食少;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十二指肠溃疡):症状特点: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治法:温中健脾;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胃痛观察病症特点时,应注意鉴别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症状表现。观察

27、胃痛的发生与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开始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发作的规律性、诱发和缓解的因素,并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脾胃论有言:“寒温不适,脾胃乃伤。”饮食停滞患者的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病证特点:注意鉴别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症状表现。食滞肠胃者疼痛且胀,多属实证;观察疼痛的发生与变化:病人可能有呕吐腹泻,应注意观察脱水情况;观察伴随症状:食滞肠胃者疼痛多伴有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2、辩证施护: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应控制饮食,食物以宽中、和胃、消食之品为宜,如萝卜、山楂、柑橘等,忌肥

28、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病愈后要做到饮食节制,不暴饮暴食;对症护理:患者停食之初,可采用探吐的方法,将停滞食物迅速清除。停食日久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熟悉)胃痛的健康指导:1、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局部保暖防寒,节制饮食,避免情绪过激,适当加强锻炼;2、嘱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进食规律,不暴饮暴食;3、尽量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4、查明引起胃痛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证。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应定期作有关检查,防止恶变。(熟悉)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胃,并涉及到大、小肠、肝、肾。泄泻之病机为脾

29、虚湿盛。因湿盛而致脾病者,多为暴泻,因脾虚失运,湿邪壅滞者,多为久泻。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消化系统疾病。泄泻辩证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一般而言,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不著,喜温喜按者,多属虚证。但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出现虚实兼夹,寒热互见,临床还应结合病史和兼证,予以分析。泄泻常见证型的粪便特点:1、寒湿困脾(风寒泻):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无臭、无酸腐之气。有明确风寒证(藿香正气散);2、肠道湿热(湿热泻):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

30、热,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可伴风热证(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伤食泻):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夹有不消化食物,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通因通用保和丸);4、肝气犯胃: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5、脾气亏虚:纳少,腹胀,便溏,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参苓白术散);6、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即五更泻。伴有肾阳虚证(宜见泻止泻四神丸)。五更泻: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下趋肠道而泻;黎明之前阴寒较盛,阳气未振,故见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又称为五更泻。泄泻与痢疾的鉴别:1、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

31、饮食而发病;2、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者为痢疾;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而无赤白脓血便,亦无里急后重者为泄泻;3、泄泻亦有腹痛证,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可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4、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转痢者,亦有先痢转泻者,故临床见证有同有异,当须详察。泄泻的护治原则:运脾化湿,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配合运脾;久泻健运脾气为先,佐以化湿利湿,若夹有肝郁和肾虚者,配合抑肝扶脾或补火暖土。(掌握)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年龄多在3岁以下,尤以1岁以内的居多,好发季节为夏秋两季。辩证特点为:伤食泻常兼见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大便臭如

32、败卵,夹有残渣及奶瓣;湿热泄泻患儿常伴发热,呕吐,烦躁口渴,大便色深臭秽,泻下频繁急迫;寒湿泄泻患儿常有恶寒发热,大便清稀多泡沫,臭味较轻;脾肾虚弱泄泻患儿常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稀溏,反复发作,有时伴有完谷不化。若见小儿精神萎靡或烦躁,眼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口渴、暴泻不止为伤津耗液表现。(熟悉)泄泻的对症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按摩腹部;2、辅助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天枢等。寒湿困脾泄泻可配合温针灸或炒盐热熨。肝气郁滞可加中脘等穴。脾气亏虚小儿可配合推拿和捏脊疗法;3、食滞肠胃泻下不畅者,可遵医嘱给予大黄粉吞服;4、小儿泄泻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分;5、小儿应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防止红臀。

33、(本节重点)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以目黄为主的病证。(熟悉)黄疸的病理关键:黄疸形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邪为患,乃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黄疸的辩证以阴阳为纲。护治原则为化湿邪、利小便。阴黄与阳黄的鉴别:1、阳黄以肝胆湿热为主,黄色鲜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2、阴黄属虚寒证,寒凝阳衰,黄色晦黯如烟熏,起病缓,病程长。急黄为黄疸之重症,发病急骤,热毒炽盛,黄色强烈如金,多具传染性。小儿黄疸应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14天之内的多为生理性的。(熟悉)黄疸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保证休息和睡眠,因“大卧血归于肝”;有传染性者应严格执行消

34、化道和血源的隔离制度;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瘙痒者可适当增加皮肤清洗次数;2、给药护理:不用变质、过期及有损肝脏的药物;3、饮食护理:饮食宜疏利为主,忌发物、辛辣腥味之品;呕恶者应予清淡饮食,必要时滴生姜汁;多予清淡易消化之品,利水食物如薏米、绿豆、赤小豆等为佳;母亲在哺乳期如果患有黄疸应暂停喂哺。(熟悉)黄疸的健康指导:1、黄疸具有传染性,应加强防疫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40天;2、加强对环境、牲畜、水源的管理,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从事饮食业的患者应立即隔离;3、黄疸消退,不可骤然停药,定期门诊随诊;4、积极治疗原发病;5、注射肝炎疫苗,或

35、在流行期间预防用药;6、慎起居、饮食,勿嗜醇酒,勿食辛辣肥甘及不洁之品。畅情志,远房帷,清心寡欲,勿纵欲过劳。(熟悉)鼓胀:是腹部胀大,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的病证。鼓者外形坚满如鼓,胀者自觉胀急之感,此二字即概括了本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肝硬化腹水,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等疾患。(了解)鼓胀的病因为情志失调、酒食不节、虫毒感染和病后续发等,主要病位在肝脾,其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鼓胀辨标实:1、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喛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2、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为“水鼓

36、”;3、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为“血鼓”。(熟悉)鼓胀的辨证分型:鼓 胀 早 期 主症: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兼次症: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以喛气或矢气为快,肢体沉困乏力,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为主方。 方解:方中枳壳、木香、青皮、陈皮、川朴、乌药上中下三焦气机一起疏理,再配合香附、川芎、桂心,气血并调,以期气血调畅而消腹胀;苍术、砂仁理脾行湿以散满;甘草和中。鼓 胀 中 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 兼次症:面色

37、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胀,不敢进食,口渴不欲饮,颈部、面颊或胸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或秘或溏,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 脉象:沉细滑。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方。 方解:用四君子汤和黄芪、黄精健脾益气以扶正,黄芪、黄精用量宜大。虽然肝脾肾三脏俱伤,治当从后天脾胃调治入手,以资化源。调营饮中当归、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莪术、延胡索、大黄以行气活血;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等以行气利尿;陈皮、大腹皮、白芷理气消胀;细辛、肉桂温阳利水;炙甘草、

38、姜、枣调和诸药。鼓 胀 晚 期(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兼次症: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面色苍黄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子停经;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头晕耳鸣,少寐盗汗等。 舌象:舌质淡,体胖,苔白,或舌红少苔。 脉象: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温补脾肾以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滋补肝肾以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以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振奋中阳;以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化气行水,脾肾阳虚者,两方可以交替服用。麦味地黄丸能使肝脾肾之阴一起补养;滋水清肝饮既滋补肝肾,又能疏肝健脾活血。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阴补肾,柴胡、当归

39、、白芍、山栀、丹皮疏肝气、养肝血、泄肝火,茯苓、泽泻健脾利水,酸枣仁养心安神。鼓 胀 出 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兼次症:口干口苦,胃脘灼热,肠鸣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肢冷。 舌象:舌质红,苔黄,或舌淡。 脉象:弦滑而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药:泻心汤或大黄白芨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 方解:药用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大黄粉、白芨粉、三七粉凉血、止血、散瘀。 若吐血、便血来势猛烈,病位在贲门上下者,可先用三腔管送入胃中,令胃囊充气,再吞服大黄白

40、芨三七粉半次量,再将食管囊充气,以增强止血功效。 若气血耗损,汗出肢冷时,可煎服独参汤,或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固脱,或服黄土汤亦可。鼓 胀 神 昏 主症: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终至昏迷。或先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 兼次症: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不通。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或舌淡红、苔白腻。 脉象:弦滑数,或弦滑。 治法:醒神开窍。 方药: 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 痰湿蒙闭心包者,用苏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饲,以芳香温开透窍。或用菖蒲郁金汤鼻饲,以芳香豁痰开窍。 也可用清开灵静脉点滴;治疗湿热蒙闭心包者效佳

41、。 鼓胀的护治原则:1、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以攻补兼施为治则;2、临床应按气滞、血瘀、水停、正虚的不同侧重,在理气消胀,活血化瘀,利尿逐水,扶正培本中化裁;3、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补兼施,中期以利水消胀为目的,晚期应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鼓胀预后:1、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互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如攻伐太过,实胀可转为虚胀,如复感外邪,或过用滋补壅塞之剂,虚胀亦可出现实胀的症状;2、鼓胀早期及时投疏肝理气、除湿消满之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若迁延不愈,正气渐伤,邪气日盛,病情可进一步加重;3、若水湿较重,迁延日久,伤及脾肾之阳,可转化为脾肾阳虚之证;4、湿郁日久,或过用温热之品,亦

42、可化热,转变成湿热蕴结之证;5、湿热久恋耗伤阴液,伤及肝肾,可转化为肝肾阴虚之证;6、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瓮,青筋暴露,脐心突起,大便溏泻,四肢消瘦,或见脾肾阳虚证,或见肝肾阴虚证,则预后不良;7、若见出血、神昏、痉症则为危象;8、鼓胀久治不愈,数年之后可转化为肝癌。攻下逐水法:用于患者正气未衰时,常选甘遂、大戟等药或舟车丸、十枣汤等。服药前应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即中病即止的原则。以清晨空腹服为宜,药液宜浓煎,少量频服,或装胶囊、枣汤送服。药后以泻下稀水为佳,及时记录大小便次数、量及颜色,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鼓胀的预防与调养:却盐味,厚衣裳,断妄想,禁愤怒,积极治疗原发病。

43、(本节重点)(熟悉)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水肿。水肿的病变脏腑: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水肿的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景岳全书鼓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水肿的护治原则:上半身肿甚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利小便为主。阳水表热实证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祛邪为主;阴水里虚寒证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水肿常见分型的症状表现:1、风水相搏:开始眼睑水肿,

44、继则四肢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来势迅速,伴有发热,恶寒或咽痛等症(越婢加术汤);2、水湿浸渍:多有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胸闷腹胀,身重体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五皮饮);3、湿热内蕴:全身肿胀,肌肤绷急,胸闷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宜分利湿热);4、脾虚湿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纳少便溏,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实脾饮);5、阳虚水泛:全身高度浮肿,卧则喘促,畏寒神倦,纳少,尿短少,舌淡胖(真武汤)。阴水与阳水的鉴别:水肿辩证以阴阳为纲。1、阳水起病较急,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肌肤绷急发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证;2、阴水常积

45、渐而成,病势缓,病程长,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难复,兼见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熟悉)水肿与鼓胀的鉴别:鉴别鼓胀水肿肿胀表现腹大坚满,四肢不肿或枯瘦颜面、四肢肿胀,腹平而软主症腹皮脉络显露,颈、胸血痣,吐血、便血、黄疸、发烧、烦躁、神昏胸闷、心悸、气喘、恶心、呕吐、烦躁部位肝脾肾肺脾肾病理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互结于腹水湿泛滥、溢于肌肤治疗原则理气消胀、活血化瘀、利湿逐水、扶正固本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化瘀使用方剂香木顺气丸、中满分消丸、调营饮越婢加术汤、疏凿饮子、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熟悉)水肿的给药护理:1、勿滥用驱水峻烈之剂;2、阳水多以祛水为急

46、务,适当选用攻下逐水法时,药宜浓煎,中病即止,及时记录24h出入量。(熟悉)水肿的饮食护理:1、水肿患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戒烟限酒,忌辛辣、海腥等食物以防水肿复起。严格控制进水量,以“量出为入”为原则;2、外感症状明显者予半流饮食。可食赤小豆汤、鲫鱼汤、薏苡仁粥、玉米须煎水服等利水之品。(熟悉)水肿的健康教育:1、防止外邪侵袭;2、防止水湿外侵;3、注意调摄饮食;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皮肤;5、记录每日水液的出入量;6、坚持治疗,定期随访;7、劳逸结合,调畅情志。(熟悉)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或兼小腹拘急引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尿路结石、

47、泌尿系肿瘤以及乳糜尿等疾患。淋证病因以湿热为主,病机为湿热蕴积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六淋的症状特点: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黄混浊,急迫不爽,腰痛拒按(八正散);2、血淋:尿血而痛为血淋。尿色红赤,小便热涩刺痛,小腹胀满疼痛,舌尖红。病久迁延,小便热涩刺痛不显著,尿色淡红,或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蓟饮子或知柏地黄丸);3、石淋:小便涩痛,尿中夹有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窘迫难忍,或发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尿中带血。久病气虚时可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阴虚时可有五心烦热,腰酸隐痛(石韦散);4、气淋:小便涩滞,点滴不畅,小腹急满疼痛,苔薄白,脉沉弦。或见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弱(沉香散或补中益气汤);5、膏淋:小便混浊,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排尿时阻塞不畅,尿道热涩疼痛。若反复发作,小便涩痛减轻,尿如脂如膏,形体消瘦,腰酸无力(膏淋汤);6、劳淋:小便淋沥不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