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一、问题标题: 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二、问题描述/呈现 旋转是物体的一种运动方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很多,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物体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这三个要素,尤其是旋转角度,学生理解较困难,对于物体在旋转运动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这一特性缺乏进一步的了解。 三、原因追溯 学生的年龄水平和智力因素,缺乏想象力。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应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物体旋转的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五、实施过程1、出示生活中的
2、各种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1)这些是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它们绕着什么地方旋转?指一指 小结:物体在旋转时绕着的这个点,数学上叫做旋转点,也叫旋转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3)你能指出(1)、(2)两个风车的旋转中心吗?2、对比掌握旋转方向。(1)出示两个旋转的风车,观察:再来看这两个风车的旋转又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出示钟面, 仔细观察,哪个风车的旋转方向和钟面上指针的旋转方法一致?哪个风车的旋转方向和指针的旋转方法相反? 小结:风车(1)的旋转方向与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一致,叫做顺时针方向,风车(2)的旋转方向与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我
3、们叫做逆时针方向。(3)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4)加上旋转方向,现在可以怎样描述两个风车的旋转过程?3、认识旋转角度。(1)出示两个钟面,动态演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12”旋转到“3”。 (2)提问: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又有什么不同?(3)两个钟面上的指针旋转的角度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4)想一想:怎样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方面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交流反馈,互相评价,完善描述。4、教师小结:旋转实际上是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按照一定的方向转动了一定的角度。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我们在描述物体的
4、旋转时,一定要说清楚这三个要素。5、小练习。动手操作,感悟旋转的特征。1、动手操作(一)(1)出示一根线段,怎样将这根线段绕O点逆时针旋转90。(2)学生独立完成动手操作(一),课件演示。问:怎样确定它是旋转了90呢? (3)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想一想:线段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线段在旋转过程中,位置变了,形状、长度没有变。 2、动手操作(二)(1)出示一个角,怎样将这个角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指名演示)(2)画出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OB,同桌讨论,角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3) 课件演示旋转过程,指名汇报,提问:怎样确定AOB是旋转了90
5、呢? 小结:角在旋转的过程中,角的两条边都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角的大小、两条边的长度不变;角的开口方向变了,也就是角的位置变了。3、小组活动:(1)、出示活动要求,指名读。a以三角板的任意一个顶点为旋转中心,在方格纸上把三角板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 b、描出三角板旋转前后的图形。 c、观察,在旋转过程中,三角板的每个角,每条边是怎么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组的发现填写在报告单中。 (2)、四人小组活动后汇报操作,讲解交流。(3)、小结: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后,三角板的每条边都绕这个顶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了相同的度数。在旋转过程中,三角板的位置变了。但三角
6、板的形状、大小,三个角的大小、三条边的长度都没有改变。六、实施成效1、通过动态演示生活中的各种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体旋转时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进而认识了旋转的中心,再通过两个围绕不同旋转中心旋转的风车,认识到物体围绕哪里旋转,哪里就是它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可以是不同的点。2、通过两个不同方向旋转的风车和钟面上分针的旋转进行对比,学生较容易就掌握了旋转的方向,正确区分顺时针和逆时针。3、出示两个钟面,动态演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12”旋转到“3”,引导学生发现中心角度不同。4、通过三个动手操作,让学生从线的旋转到角的旋转,再到三角板的旋转,感悟旋转的特征。七、评价与反思1注
7、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是提高图形运动教学成效的一条重要策略。首先,这一教学策略迎合了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把“好动”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体现了“做中学”的课改理念。其次,它又切合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因为小学主要是从运动角度去认识图形的旋转。2指导学生探索在方格纸上转摆、画旋转图形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教学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比如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
8、,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然后讨论三角形上的两条边转动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画图步骤。之所以先“转”再“画”,是由于动手旋转学具比画图容易。学生通过操作,看清楚了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再来讨论怎样画,就比较容易找到画图的方法。3恰当把握旋转性质的教学目标。图形的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前面,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从可操作、可测量的角度概括为两个外显的学习行为“能识别”与“会画图”。这里“能识别”的范围,是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典型的、常见的平移、旋转现象;“会画图”的限制条件,一是利用方格纸,二是简单的图形,三是两个特殊方向上的平移和90的旋转。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一般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更具体地,教师在确定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除了依据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的“度”之外,还应参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并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欲速而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