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097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当今社会普遍反应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偏低,应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从我国经典国学《论语》为出发点,从《论语》中提出的“孝”、“忠恕”和“诗礼乐”三方面来阐述当代大学生如何从对待亲人、对待他人和提升自身素养三方面来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论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有志之士,他们有的为民族百姓驰骋沙场,有的辅助明君治理天下,有的组织百姓修桥铺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留下了不可比拟的功勋。他们的功勋卓越,思想道德品质高尚,追根溯源,这是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他们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在居家时刻,他们就孝顺父母,长幼有序,和谐邻里。对于蕴含儒家思想精髓的经典著作《论语》,对我国的儒家思想做了一个深刻的阐述,内容极其丰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论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仍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现在人们在对高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各方面技能要求的同时,还和你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孝文化 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认为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仍需要有较大的改进,例如:对于大学时光不加以珍惜,整天浑浑噩噩的度日,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对于父母用血汗钱供自己在校园学习知识技能,不够勤俭节约,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不够用心等[1]。对于这类现象,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高校大学生,而是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有众多接轨,受社会各类不良思潮的影响。这就对于我国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透过这些不良现象,当我们返璞归真,思考国学经典论语时,发现当中隐含的各方面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在论语中,指出了思想道德最基本在于“仁”和“孝”,就是大学生在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时要以“孝”为出发点。其他的一切道德素质思想的形成都要在 “孝”的基础上推出,包括责任、感恩以及爱国等。“百善孝为先”就是当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很好的证明了“孝”道是我国传统国学儒家思想的圣贤们希望能以此作为理想社会最基本的出发点,这是人性的“仁”最根本的起源。《论语》中“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这也明确指出了“孝”是“仁”最根本的核心。 那么,作为大学生群体,该怎样尽“孝”呢?在《论语》的阐述中,对“孝”方面的要求都是从身边很细微的小事来进行描写的,没有很高深而且不符合人性特征的说法,都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缩影的,这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在《论语·里仁》中描述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尽量不外出远行,能在身边照顾好他们,纵使必须外出时,也需要安置好父母的住所和日常生活,避免他们挨饿受冻。这对于现在社会依然有很深的启示意义,现在社会中,子女为求生计,不惜外出工作却没办法将父母带在身边以便悉心照顾的比比皆是,甚至你平时外出办公或者长途出差,是否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父母安顿好了呢,如果不能将父母安顿好,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自己如何安心工作呢?另外,能否尽孝最重要的不在于能供给父母多少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父母看中的也不是你能给他多少的金钱财物,而更多的是能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慰藉。 二、对待他人 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人际交往的理念,他指出要懂得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亲戚朋友互相帮助。此外,孔子还强调在人性化方面还要注意讲人之常情,不能让人家为难。“忠恕”是孔子在《论语》中推崇的思想之一,也是“仁”的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它主要就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方面上。“夫子之道,忠恕而矣。”“忠’指的就是对人忠诚,“恕”指的是充满民主思想的推己及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在一个新的地方自己要能通恰的与他人相处,同时也要让他人同样站得住,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办得成,反之,也要使得别人也同样任何事都能行得通。“忠恕”的思想对当代高素质的高校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仍有很深刻的意义。 另外,孔子还认为与他人相处还应该注意“宽”与“恭”的准则。宽指的是能对让人宽厚、友善。孔子认为在日常与他人相处中,我们应该懂得真诚待人,在朋友的相处中,能否真诚的对待别人很重要[2]。能真诚的对待别人,跟对方坦诚相待,就能让对方在心理上感觉到受信任,自然对方也能打开心扉,心与心的交流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恭”,即恭敬、有礼,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本需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别人是非常重要的,尊重他人就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接轨点,大学生群体也就相当于一脚跨入社会了,那么在行为处事上能够坚持“宽”“恭”的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懂得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对待他人,从而立足社会。 三、自身素养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由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就是学生们,甚至是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素质偏低,人文素养的低俗相对严重,那么作为一个祖国未来的人才市场的后备军,又有高校这个人才专门的培养机构,还存在人格的缺陷,必将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学习《论语》还可以吸收我国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弥补一下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国家社会能否迈步向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尤为重要。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决定人的社会性要求的是“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当代大学生也是有很深刻的启示意义。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礼节可以提高人的素养,音乐可以使人们在忙碌中得到舒缓。因此,“诗”、“礼”、“乐”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社会飞速发展,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止需要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素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大学生只会一味的啃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实践,提升自身素养,这样才不会沦为只会读书考试的机器[3]。大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修养的道理,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用道德素养来提升自己,诗书礼艺来陶冶自己有这些方面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大学生才能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白毓秀.《论语》中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启示[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肖起清. 《论语》精神与大学生人格修养[J]. 现代大学教育. 2006 [3] 董瑞敏.《论语》与当今大学生朴素道德教育[J]. 济宁学院学报. 2013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