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聊城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7094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聊城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真题(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6×5’=30) 1.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六艺 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4.“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司特女士于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道尔顿制主张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与实验仪器;废除课堂讲授,将学习内容制成分月作业大纲;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后,可以各自按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安排学习;教师只是作为各作业室的顾问;设置成绩记录表,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速度快的可以提前更换公约,并缩短毕业年限。 5.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做的作业、试卷、其他学习成果进行的评价。 6.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二、简答题(4×10’=40) 7.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8.简述孟子的“性善论”及其教育作用 孟坷认为,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性是一个类范畴;人性的善,即“我固有之”的仁义礼智是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人类缓慢进化的结果;探讨人性最终是为了“顺性”而因势利导。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他坚定地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对人本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孟柯阐述了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善端”只是人的某种可能性,将可能变成现实,要靠教育、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促使人所固有的“善端”成长起来。教育的全部作用在于经过扩充人固有的善进而达到对国家的治理。 9.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基本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高墙。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教学做合一。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 ”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人式教学法。 从思想背景来说,“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生活教育”理论也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摆脱传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教育。 10.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 )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 2 )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人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 3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一185 一 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 4 )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三、分析论述题(4×20’=80) 11.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2.试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3.试述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1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及其对现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德育目的 2.德育过程 3.“五育并举” 4.新学校运动 5.学习策略 6.程序性知识 二、简答题(4×10’=40) 7.简要论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8.简要论述严复的“三育论” 9.简要论述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10.简要论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 三、分析论述题(4×20’=80) 11.试论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2.试论析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 13.试论析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 14.试论析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 2011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学校教育 2.教学过程 3.稷下学宫 4.苏格拉底方法 5.有意义学习 6.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题(4×10’=40) 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8.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学思想 9.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分析论述题(4×20’=80) 11.试论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试论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3.试论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4.试论析杜威的教育本质理论 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一、填空(20×1’ =20)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2.1632年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除了个体的主观努力外,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4.根据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5.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其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6.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由(生产力)所决定;而教育的性质则主要由(政治经济基础)所决定 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问题)的一门学科 8.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问题曾经有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长期争论。 9.按所依据的指导思想的不同,教学方法可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种对立的体系 10.教材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两种 二、单项选择(20×2’=40)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3.“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特点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规律的反映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8.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初中阶段)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首倡者是(布鲁纳) 1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然发生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3.作为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的进行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4.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个方面的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15.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将“做中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育家是(杜威) 16.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解释,技能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知识。那么,技能应属于下列知识类型中的(程序性知识) 17.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8.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9.儿童的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这体现了发展的(顺序性) 20.慎独作为一种德育方法,属于(道德修养法) 三、名词解释(5×4’ =20) 1.教育(狭义) 2课程计划 3.环境决定论 4.班级授课制 5.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5×8’ =20) 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中小学教学任务主要有哪些? 4.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5.运用讲授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五、分析论述(2×15’ =30) 1.某高中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和学习成绩等,对上述四科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进行学习。这就是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上普遍探究的分层次教学。试分析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教学意义以及对教学管理可能带来的挑战。 2.试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