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对的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
2、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对的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重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沿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提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
3、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沿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是新生地壳最重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沿;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重要影响是()A增高减少;B削高补低
4、;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历史比较法2.重力异常3.岩石圈4.克拉克值5.地质营力6.地层7.风化作用8.侵蚀基准面9.成岩作用10.层理11.汇聚型板块边界12.V字形法则13.向斜14.节理15.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重力异常2.克拉克值3.化石4.地层层序律5.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5、转换断层7.地形等高线8.V字形法则9.节理10.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性5.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性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岩石圈3.软流圈4.克拉克值5.化石6.风化作用7.残积物8.风化壳9.侵蚀基准面10.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地球的外部圈层涉及_。
6、2.地球的物理性质重要有_。3.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二个不连续面是_,其平均深度分别为_。4.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有_。5.外力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有_。6.物理风化作用类型有_;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有_。7.下古生界可划分为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8.上古生界可划分为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9.中生界可划分为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_系,代号为_。10._纪,_纪,_纪,_纪,_纪只分二个世。二、选择题(举例)1.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A.磁性B.重力C.压力D.塑性2.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倾角B.磁子午线C.磁异常D.磁场方
7、向3.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偏角B.磁子午线C.磁异常D.磁场方向4.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场强度B.磁子午线C.磁异常D.磁场方向5.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倾角B.磁偏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6.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倾角B.磁偏角C.磁子午线D.磁场强度7.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磁倾角B.磁偏角C.磁场方向D.磁场强度8.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地壳D.地幔9.在地球表面北纬20测得的地磁场磁倾角比有北纬40测得的磁倾角A.小B.大C.相等D.不能拟定10.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A.4771kmB.6371kmC.2891kmD
8、.3191km1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其界面划分的依据是A.各圈层厚度不同B.岩浆物质组分不同C.岩浆的比重不同D.地震波速忽然变化12.上地幔盖层和地壳组成的圈层称为A.构造圈B.软流圈C.岩石圈D.低速层13.岩石圈之下的圈层为A.构造圈B.软流圈C.地核D.地幔14.构造圈是指A.地壳+岩石圈B.岩石圈+软流圈C.岩石圈+上地幔盖层D.地壳+地幔15.大西洋型大陆边沿为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C.大陆架+边沿海+深海沟D.大陆架+边沿海+大陆基16.东太平洋型大陆边沿为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C.大陆架+边沿海+深海沟D.大陆架+
9、边沿海+大陆基17.西太平洋型大陆边沿为A.大陆架+大陆坡+边沿海+岛弧+深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深海沟C.大陆架+大陆坡+边沿海+大陆基+深海沟D.大陆架+大陆坡+岛弧+边沿海+深海沟20.克拉克值前五种元素依次为A.OSiAlCaFeB.OAlSiKFeC.OSiAlFeCaD.OSiFeAlCa2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22.黄铁矿属于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23.黄铜矿属于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24.正长石属于A.氧化物矿物B.硅酸盐矿物C
10、.碳酸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25.石英属于A.氧化物矿物B.硅酸盐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26.方解石属于A.氧化物矿物B.碳酸盐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46.珠穆朗玛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A.温差风化B.根劈作用C.冰劈作用D.水解作用47.塔里木盆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A.温差风化B.根劈作用C.溶解作用D.氧化作用48.溶解作用强烈发育地区是A.华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49.土壤是A.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B.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C.物理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D.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50.在风化过程中,石英通常是以A.物理风化为主B.化学风
11、化为主C.生物风化为主D.物理和化学风化均强烈51.在风化过程中,方解石通常是以A.物理风化为主B.化学风化为主C.生物风化为主D.物理和化学风化均较弱53.河流侵蚀基准面是指A.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B.河流不再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C.实际形成的河床表面D.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54.通常在河流上游的地质作用是以A.下蚀作用为主B.侧蚀作用为主C.沉积作用为主D.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5.通常在河流中游的地质作用是以A.下蚀作用为主B.侧蚀作用为主C.沉积作用为主D.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6.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A.V形谷、瀑布、河流袭夺B.V形谷、瀑布、牛轭湖C.V形谷、
12、蛇曲、河流袭夺D.U形谷、瀑布、河流袭夺57.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A.瀑布、蛇曲、牛轭湖B.V形谷、蛇曲、瀑布C.曲流、蛇曲、牛轭湖D.河流袭夺、V形谷、牛轭湖58.河流搬运碎屑物质粒径大小的能力重要与A.流量有关B.河床宽度有关C.流速有关D.河水化学成分有关59.三峡大坝建成后,在重庆至万县一带长江地段内A.河流地质作用不发生变化B.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C.下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D.下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减弱61.具有二元结构的沉积物通常发育在A.浅海B.滨海C.沼泽D.河漫滩64.从河流上流到下流依次沉积顺序为A.金-磁铁矿-石英-白云母B.金-磁铁矿-白云母-石英C.金
13、-石英-磁铁矿-白云母D.金-石英-磁铁矿-白云母86.早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O、DB.?、D、PC.?、O、SD.O、S、D87.晚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D、C、PB.S、D、PC.O、D、JD.P、J、K88.中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D、C、PB.P、T、KC.T、K、ED.T、J、K89.上志留统的地层代号为A.Z3B.Z2C.S2D.S390.上震旦统的地层代号为A.Z3B.Z2C.D2D.D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运用现今地质
14、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互相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忽然增长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增到4.4km/s。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6. 石林:假如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
15、型石林。7. 洪积面: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限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互相关系。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限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限度。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12. 球形风化:假如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
16、,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
17、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17. 转换断层:互相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上,断层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方向相同,其间没有互相错动。18. 层理:沉积岩最基本的原生构造。19. 浊流: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20. 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21. 夹平面:本地表演变到准平原之后,假如地壳又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而成为山地,这时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原有准平原的遗迹,即相称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上面可见到准平原时期的沉积物或风化壳,并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体位于同一高
18、度,他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本来准平原的表面。22. 地震震级: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23. 搬运作用: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24. 地质年代: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25.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有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26. 将今论古:即“历史比较法”。27. 中心式火山喷发: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28. 岩株: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100km2。29. 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比例。30. 变质作用:
19、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31.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32. 威尔逊旋回:33. 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34. 岩石圈: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35. 温差风化: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36. 生态系统:在一定期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37. 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
20、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喀斯特作用)38. 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9. 大陆边沿: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40. 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经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41. 同位素地质年龄: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的方法。42.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43.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河流断面
21、扩大,引起河漫滩水流速减小,洪水夹带的细粒泥沙,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沙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44. 黄土:一种灰黄或棕黄色的松散土状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孔隙及垂直解理发育。45.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比例。46. 大洋地壳:重要分布在大陆坡以外的海水较深的大洋地区。47.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期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48. 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49. 矿产:自然界里一切
22、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运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50. 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限度。51. 地质环境:固体地壳表面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52. 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53. “U”型谷:冰蚀谷多数是冰川沿本来的谷地改造而形成的,经改造的冰蚀谷横断面一般为“U”形。“V”型谷: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大,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大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
23、面上的“V”形河谷。54. 残积物:化学风化作用后的难溶物质、岩石碎屑和风化形成的矿物。55. 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56.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57. 磁异常条带: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58.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59. 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60. 坡积物:由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61. 蛇绿石:62. 相对地质年代:各地
24、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63. 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变质作用。64.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过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65. 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规定,并能为国民经济所运用的综合地质体。66. 以古示今:简述及论述:1. 简述地质年代中相对地质年代的拟定。答:拟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a 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者近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b 化石层序
25、率: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朴则地层时代越老,反之越新。c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切割者新,被切割者旧。2. 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类型。答:岩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变质作用:a.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b动力变质作用c区域变质作用:低压、中压、高压d混合岩化作用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重要类型(边界类型)及特点。答: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a 分离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b 汇
26、聚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导致挤压、对冲或碰撞。c 平错型板块边界:相称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互相剪切滑动,通常没用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4.谈谈现代构造活动的一些类型与证据。答:a.垂直运动:基本上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南部以上升为主,北部以下降为主。b.水平运动:美国西部圣安带列斯断层。5.试对比河谷、冰蚀谷及风蚀谷,并总结其地质、地理等鉴定标志。答:a.河流的是中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加深速度快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形成“V”形河谷。b.冰蚀谷多数是冰川沿本来的谷地改造而形成的。横
27、断面一般为“U”形。在纵向上较平直,谷底宽度从上游到下游有变窄的趋势,在谷底或谷壁上发育有冰溜面或冰川摩擦痕的岩石。c.风蚀作用沿着前期其他地质作用形成的谷地发育,通过风沙流不断剥蚀谷壁及谷底,改导致风蚀谷。在平面上无规则延伸,在横剖面上可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状,谷底极不平坦,没有逐渐变低的趋势,主次风蚀谷无规则交汇。6.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答:化学沉积:a.碳酸盐沉积:温度升高或者压力减少,引起海水中CO2含量减少,碳酸钙过饱和形成CaCO3沉积。b.硅质沉积:硅胶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凝聚而沉积下来,形成蛋白石,进一步脱水形成燧石。c.铝、铁、锰及海绿石
28、沉积:铝、铁、锰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在近岸区,因海水动荡,形成鲕状结构或豆状、肾状结构。d.磷质沉积:海洋的下层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富含磷质,当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到达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CO2的含量减少,磷质发生沉积,形成胶磷石。生物沉积:a.介壳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浅海带生活着大量底栖动物,当它们死亡后,生物的壳体,与灰泥混杂沉积,形成介壳石灰岩;生物壳体或骨骼的碎片可以与其他沉积物混杂形成生物碎屑岩。b.生物礁:在海底原地增殖、群体生活的生物,如珊瑚等的骨骼、外壳以及某些沉积物在海底形成的隆起状堆积体。7.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河流的侵蚀
29、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流动的河水具有一定的动能,由于河床底部是倾斜的,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分量作用于河床的底部,使其受到冲击而产生破碎;另一方面,河流常夹带有沙石,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底部也有冲击和磨蚀作用,使其产生破坏。在长期的剥蚀作用下,河床就不断地减少,河谷加深,同时延长。河水及夹带碎屑对河床底部的破坏,是河谷加深、延长的过程叫下蚀作用;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当河水流过河弯的时候,河水在横向离心力的驱使下,河水的主流线就会偏向河床的凹岸,由于受到凹岸的阻挡作用,河水就沿着河床底部流向凹岸,产生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下
30、部岩石不断破碎、掏空,同时上部的岩石随之崩塌,岩石碎屑被单向环流搬运到凸岸沉积。结果: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河流曲率逐渐增长。8.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答:基本条件:a.可溶性岩石b.岩石的透水性流动性c.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形: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9.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答: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河流及地下水带入的铁、锰、铝等胶体物质或盐类物质易受水质变化的影响,成为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水中的钙质以CaCO3形式沉积出来,并与湖底淤泥混在一起,形成钙质泥。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淀作用:a.碳酸盐阶段:湖水在成化过程中,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
31、先达成饱和而结晶沉淀。b.硫酸盐阶段:湖水进一步成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c.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d.沙下湖阶段:当湖泊全被固体盐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岩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盐矿床,盐湖的发展结束。10.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及野外研究方法。答:a.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b.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期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升降运动。c.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
32、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随着的升降运动。构造运动发生在不整合面之下最年轻的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上最老的地层时代之前。11.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答:a.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重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b.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随着的重结晶等作用。c.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d.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
33、深变质作用。12.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见9题)13.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答:a.气候和植被:气候因素涉及温度、降雨量和湿度。植被对风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生物风化作用;间接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b.地形:地势的高度、地势起伏、山坡的方向。c.岩石特性、岩石成分、岩石结构、构造、裂隙等。14.对比“V”“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重要形态差异,成因。(见5题)15.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答:a.浅海的碎屑沉积:当不同粒级碎屑进入浅海时,海水的运动使颗粒下沉速度减慢,较细的颗粒处在悬浮状态,海流将其搬运到较远的地区,较粗的颗粒沉积在近岸地区。b.化学沉积c.
34、生物沉积(见6题)16.试述火山作用及其重要产物。答: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重要产物:a.气态喷出物:气体中以水蒸气为主,70%以上;此外有CO2、SO2、N2、H2S以及少量CO、H2、HCl、NH3等。b.液态喷出物: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称为熔浆。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冷却后形成玄武岩;酸性熔浆富含SiO2和挥发组分,冷却后形成流纹石;中性熔浆SiO2和挥发组分的含量以及其他性质介于基性和酸性之间,冷却形成安山石。c.固态喷出物:火山弹、火山块、火山砾、火山灰。17.简述断层的辨认标志。答:a.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b.地层的反复与缺失。c.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等。d.地貌及水文
35、标志。18.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革命的意义。答: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沿则由于相邻板块的互相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互相作用从主线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19.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答: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重要圈层。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
36、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但其中出现两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一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20.简述岩溶侵入作用及其产物。答:通常把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产物: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等。21.简述区域变质作用。答: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范围可达数千至数万
37、平方公里以上,深度可达30km以上。方式涉及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等,以变质结晶作用最为普遍。经常和构造运动有关。按照压力温度环境可分为:低、中、高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是变质作用中最重要的类型。强度一般中心部位变质限度高,向边沿逐渐减少。22.简述冰川形成过程。答:冰川是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降雪不能在当年所有融化而积聚起来,形成积雪区。积雪区的分布常受到雪线的控制,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在雪线以上的地区,假如地形合适,雪就不断聚集起来,随着积雪的增长,刚降下的雪,在地表热力及雪层压力的作用下,雪的尖端融化并逐渐
38、冻结形成粒径较小的雪粒,通过一系列的压实,冻结和重结晶作用,雪粒增大变成粒雪,粒雪中空隙进一步减小,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23. 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重要标志。答:一、岩相和沉积物厚度:沉积物的性质,如粒度大小、形态、成份和所含化石反映了生成时的环境特性,假如古地理、古气候等发生了变化,则在岩相上必然有所反映,地壳的升降在岩层厚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来,由此可推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二、构造变形:褶皱、断裂是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它们是研究古代构造运动的重要的和可靠的记录。三、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重要有三种,整合接触代表新老地层形成之际,基本保持地壳稳定的沉积环境
39、;假整合,又叫平行不整合,说明在假整合面之下的老地层形成之后、地壳上升高出水面,遭受风化剥蚀,直至地壳下降沉积形成新地层;不整合,表白在不整合面下面的老地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剧烈构造运动,变形形成褶皱断裂,以后上升遭受剥蚀,导致地层缺失,继而下降接受沉积。24.联系实际分析地质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或重要意义。25.根据实力分析,论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答:寻找、开发和运用自然资源;适应、保护、运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同自然灾害斗争;揭示地球形成、演变规律;结识自然,建立唯物主义辩证观,推动自然科学发展。26.根据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对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及其提出依据进行评述。(参考18题)27.“
40、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答: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运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历史比较法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朴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行;地球演变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形式进行,而是在均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所以整个地球的发展过程应是一个渐变-激变-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在运用历史比较法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不是简朴地、机械的“将今论古”,这样才干得出对的的结论。28.简述机械搬运方式及特点。答:a.推移: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岩。b.跌移:细纱、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跌移为主。c.悬移:重要发生在紊流中,流体的紊流作用使得上举力大于碎屑颗粒的重量,其结果使细小的物质悬浮在流体中搬运。d.载移:冰川在疱蚀作用的同时也进行搬运作用。29.分析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论证其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