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703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160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2008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7年湖南大学经

2、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8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二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2008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

3、题5分,共30分)1内在经济答: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但是它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

4、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2吉芬商品答: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

5、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

6、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4摩擦性失业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

7、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5资本边际效率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式中,R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表示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r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

8、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6实际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解释市场经济下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答:(1)均衡价格的定义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

9、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这种

10、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为止。相反地,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2解释斯威齐“弯折的需求曲线”是怎样形成的。答:(1)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11、也被称为斯威齐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被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2)折弯的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dd曲线和DD曲线代表某寡头厂商需求曲线,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

12、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需求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P那么,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点。由上分析,正是由于垄断厂商提价和降价所面临的需求状况的差异才会出现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图1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答:(1)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货币的方式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2)人们

13、的财富如果不以货币形式持有,而以其他形式持有,会给他们带来收益。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三大动机: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对货币有需求。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按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的预防性动机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

14、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因此,如果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实际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实际收入,则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表示为:L1L1(y)。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一时不用的财富能用货币形式或有价证券形式来保存,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

15、r表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L2(r)。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LL1L2L1(y)+L2(r)kyhr。式中,L为货币总需求,L1是指由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y是收入水平,L1是收入水平y的函数;L2是指基于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r是利率,L2是利率r的函数。4简述货币政策的工具。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改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这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

16、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就会多倍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这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下降。(3)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成为存款准备金。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

17、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成为法定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如果法定准备金率变动频繁,会干扰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4)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但由于道义劝告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因而并不是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消费者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X和Y,其效用函数为UX1/3Y2/3。又假设该消费者的

18、收入为300,Y的价格为8。(1)求关于X的需求函数。(2)求关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解:(1)根据题意,设商品X的价格是PX,则预算方程为:PXX8Y300,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为: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有: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由上述三式解得:X100/PX,此即为消费者对X的需求函数。(2)由X100/PX可得:则关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设一个两部门经济有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700.7Y,投资函数为I1406r,货币需求函数为L0.3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试求:(1)总需求函数。(2)若P1,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130150P,求均

19、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3)若该经济的货币供给增加到280,求均衡的收入、利率和价格水平。解:(1)由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可得:Y700.7Y1406r。化简可得IS曲线的方程为:Y70020r,或r350.05Y。由货币需求为L0.3Y4r,可知名义货币需求为L(0.3Y4r)P。货币市场均衡时有:150(0.3Y4r)P。化简可得LM曲线的方程为:r0.075Y37.5/P,或Y500/P(40/3)r。将LM曲线的方程代入IS曲线的方程得:Y70020(0.075Y37.5/P)。化简得总需求函数为:Y300/P280。(2)当P1时,国民收入为Y580。利率为r350.05Y3

20、50.055806。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ADAS,即:280300/P130150P,解得P2(负值舍去)。此时均衡收入为Y300/P280430,故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为430和2。(3)若该经济的货币供给增加到280,则此时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0.3Y4r280/P。从而新的LM曲线的方程为:r0.075Y70/P。代入IS曲线的方程Y70020r可得新的总需求函数为:Y280560/P。将新的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联立:解得:P2.5,Y505。从而利率为:r350.05Y350.055059.75。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结合中国当前实际,论述垄断条件下

21、的经济效率及政府应该如何干预。答:(1)中国垄断企业尽享国家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和厚待,却往往与民争利,一旦利润不够,往往并不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取,而是任意提价,乱收费,加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并且垄断国企往往用全民的资源,为自己谋取高福利,上缴国家的红利依然有限。也就是说,老百姓无法享受垄断企业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并且垄断企业阻挠了社会资本的进入,严重削弱了经济活力,造成低效率。中国的通信业就是典型例子。(2)垄断与低效率图2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MCA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Q

22、2,价格为P2,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边际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1,价格应降到P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1和价格P1,消费者剩余是FP1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FP2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P1P2GI所表示的面积)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GIH所表示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图2垄断和低

23、效率综上可以看出,垄断条件下,经济效率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产量达不到帕累托最优水平。整个经济均衡于低效率之中。垄断企业能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行业垄断阻止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极大挫伤了资本投资热情。(3)政府干预垄断的公共政策 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一般根据反垄断法来执行。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行业的管

24、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治措施。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定价,以便部分地解决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管制自然垄断的做法还可以采用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2论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

25、及变动。答:(1)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上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这一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例如在图3中,和交点E所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是y和r,但如果充分就业的收入是y*,此时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这时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此时国家可以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增加政府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当IS上移到IS时和LM线相交于E点,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果移动到LM时和IS曲线相交于E也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当然,国家也可以同时改变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来同时

26、改变IS和LM的位置,使二者相交于y*垂直线上,以实现充分就业。图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及其变动(2)IS和LM曲线移动时,不仅收入会变动,利率也会变动。当LM曲线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则不仅收入提高,利率也上升。这是因为,IS曲线右移是总支出增加,进而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因此,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交易所需的货币,这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3)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则收入提高,利率下降。这是因为,LM曲线右移时,当产品供求情况不变,曲线的右移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

27、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4)IS和LM曲线同时移动时,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情况则由IS和LM的移动幅度而定。如果,IS向右上方移动,LM同时向右下方移动,则可能出现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的情况。当然如果IS和LM曲线反方向移动,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也必须根据两者的移动方向和幅度而定。2009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净出口函数答: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

28、实际收入,故净出口可简化地表示为:nxyn。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和n均为参数。参数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表示实际汇率。对于净出口函数,为了强调实际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常将其简化为:nxnx()。净出口与实际汇率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图1净出口函数与实际汇率从净出口函数可知实际汇率下降会增加净出口。但实际汇率下降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

29、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因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征收定量税时,用k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ktrMPC/(1MP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3库兹涅茨曲线答: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是指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经过大量统计分析所提出的描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函数曲线。库兹涅茨在分析增长和收入分配相互关系时指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发挥的作用较大,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所有者,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

30、入分配差别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的差别达到最大化;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各部门之间生产率差别缩小,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随之缩小。这一现象如同倒转的英文U的形状,故称为“倒U形曲线”,如图2所示。图2库兹涅茨曲线4无差异曲线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3所示。图3无差异曲线图3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1和商品2的数量X2。图3中的曲线表示商品

31、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U0。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5边际收益答:边际收益是指厂商的一单位销售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其公式为:MRTR/Q。其中,TR、Q分别为总收益和销售量的变化量。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单个厂商

32、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从而等于平均收益,即MRPAR。这样,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就是边际收益曲线。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总收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关系类似于其他各种总量、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如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6纳什均衡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

33、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说明导致财政政策出现“挤出效应”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答:(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如图4所示。图4挤出效应作用机制在图4中,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0,国民收入为y0。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

34、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E,利率上升到r1,国民收入增加为y1。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r0不变,则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y2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y1,故“挤出效应”为y1y2。(2)从挤出效应作用机制看,“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具体而言“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k的大小。

35、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挤出效应”就越小。上述四个因素中,“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

36、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2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均衡利率的变动。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中央银行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债券,则会开出支票,债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中央银行作为自己在央行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如果中央银行直接从各银行买进债券,则可直接按债券金额

37、增加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存款。(2)当中央银行售出政府债券时,情况则相反,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这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而影响到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3简述厂商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总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1

38、)当Ed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2)当Ed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

39、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3)当Ed1时,收益和价格的变动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值是固定不变的。4为什么说市场的不完全(比如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答: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

40、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下面以垄断为例说明垄断如何造成市场失灵:图5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MCA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P1,价格为P2,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边际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1,价格应降到P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1和

41、价格P1,消费者剩余是FP1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FP2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P1P2GI所表示的面积)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GIH所表示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图5垄断和低效率三、计算题(每题16分,共32分)1假设一国消费函数C1000.75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函数I1405r,货币需求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200,价格水平P1,政府购买G600,税收函数为T0.2Y,政府转移支付TR100。求:(1)IS和LM曲线的方程;(2)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

42、利率和收入;(3)此时的财政收支状况。解:(1)由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1000.75Yd1405r6001000.75(Y0.2Y100)1405r600化简可得IS曲线的方程为:Y2287.512.5r。由货币需求L0.2Y4r及M200,P1可得M/PL0.2Y4r,即2000.2Y4r。化简可得LM曲线的方程为:Y100020r。(2)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ISLM。联立IS、LM曲线,解得:r39.6,Y1792.3。(3)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政府支出:G600,政府收入:T0.2Y358.46。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此时政府财政赤字。2假设

43、利润为总收益减总成本后的差额,总收益为产量和产品价格的乘积,某产品总成本(单位:万元)的变化率即边际成本是产量(单位:百台)的函数MC4Q/4,总收益的变化率即边际收益也是产量的函数R9Q,求:(1)产量由1百台增加到5百台时总成本与总收益各增加多少?(2)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极大?解:(1)产量从1百台增加到5百台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为:产量从1万台增加到5万台的总收益的增加量为:(2)厂商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为MRMC,即有:4Q/49Q,解得:Q4。即产量为4百台时利润极大。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

44、就业,而政府想要增加消费和减少私人投资,并且总需求不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配合?请结合IS-LM曲线作图进行说明。答:(1)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和LM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IS和LM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这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曲线离IS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较近,当这

45、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2)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为了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和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组合。前者可使LM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保持总需求水平不变,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因为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

46、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如图6所示。图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在图6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y1水平。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相应下降了。2为什么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则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P就可以表达为MFCVMP,试论述说明。答:(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RMC,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

47、厂商对需要要素量、产出量做出某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将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CMR。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将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产品MR

48、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佣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佣这个劳动单位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佣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佣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他雇佣的劳动量MRPMFC。(2)事实上,MCMR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MR,因此,MRP

49、/MPMR,同样,MFC/MPMC。这是因为,MFC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MFC/MP就表示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MC,于是从MRP/MPMFC/MP就得到MRMC。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P就可以表达为MFCVMP,因为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PMR。这样,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的MRP(MRMP)就可以表示为(等同于)VMP(PMP),相应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达为MFCVMP。2010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

50、、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生产者剩余答: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图1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Sf(Q),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0,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2科斯定理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