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夜的工作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导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感导读法,辅以听、思、说、写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听中揣摩,在说和写中发展思维,深化阅读感受,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总理生前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总理办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板书课题后对学生
3、发问:“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在教师的点拨下,启示学生自主学习。“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读到篇末时,他们就会
4、找到“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文章的主题。接着教师又问,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体现了周总理的劳苦和简朴?请分别用“_”和“”划出来。很快,同学们有重点地领略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这样,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地点拨,学生学到了: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应找准文章的中心,知道作者写它的目的,然后再搞清楚文中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感受总理的可敬之处。作者描绘的只是总理一夜的工作,其实每一天,每一个夜晚总理都是这样不辞辛苦的工作的,进而使学生的崇敬和爱
5、戴之情得以升华。教师这样的点拨引导,把积极的接受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发挥了师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四)深情朗读,深化情感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内容。在读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读的目的性;读的层次性;读的个性化;读的指导性。读的形式也让学生自己选择:可自己读,同座对读,小组交流读,可找学习伙伴比赛读,可向全班展示读。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读一读一月的哀思和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两篇文章,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