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愤导学单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走进作者 陆游,字 ,号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 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 入侵, 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 ,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
2、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 的满腔激愤。书: ;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二、自主学习 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明确: 2、如何理解首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 示例: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两个典故: ( )( ) 早年 晚年 理想 现实 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慨(英雄无用武之地)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 4、艺术特色: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 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 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 四、展示交流 学生把导学单上的相关积累题做好并展示交流 五、点评释疑 学生纠错、教师评价 六、巩固与练习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明确:七、当堂检测 赏析越中览古八、课后作业1、默写全诗 2、写一篇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小评论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