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名词: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
2、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机工社445页)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
3、经济成倍增加,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395-396)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市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379页)7、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
4、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398页)(2009)8、流动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机工社445页)9、固定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向没有决定性作用。(机工社446页)10、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机工社478页)11、
5、外汇倾销:以本币贬值作为促进出口、改善贸易状况的重要手段称为外汇倾销。具体说,是指在有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货币当局通过促进本币对外贬值,且货币对外贬值程度大于对内贬值程度,借以用低于原来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倾销商品,从而达到提高出口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最终改善贸易差额的目的。(机工社446页)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368页)是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国际
6、市场,因此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和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称为幼稚产业。13、外汇:是货币当局以外币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376页)14、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376页)15、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这间存在
7、因果关系。(362页)16、关税壁垒: 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1)直接的,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2)间接的,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356页 指南无答案)17、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
8、金融往来,即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机工社479页)18、经济全球化:IMF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9、提供曲线:实质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341)20、贸易条件: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指单位出
9、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贸易条件,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来表示,是利益分配的工具。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344页 指南没有)21、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机工社446页)22、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10、:固定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外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货币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机工社455页)2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377页)24、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
11、策措施。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机工社494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25、升水与贴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是指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是指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382页)26、现值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分为经济现值债务率和出口现值债务率:经济现值债务
12、率:当年未偿还债务现值/当年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出口现值债务率:当年未偿还债务现值/当年出口,20%为临界值。(2009)27、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债务国 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出口收入额的比重。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392页)28、国际收支:狭义的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广义的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371页)29、贷方与借方项目: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
13、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流出。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出口或金融资产流入。(371页指南无答案)30、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385页)(2011)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395页)(2010)答: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
14、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2)从总需求角度有 YC+I+G+X; 从总供给角度有 YC+S+T+M; 令TG,变换: C+I+XC+S+M I+XS+M 设 dI为投资增量, dX为出口增量, dS为储蓄增量, dM为进口增量, 则有 dI+dXdS+dM 变形后 dI+dX(dS/dY+dM/dY)dY 整理 dY(dI+dX)1/(dS/dY+dM/dY) 若令 dSdI0 则有 dYdX l/(dM/dY)。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344页)答:如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 2)社会
15、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动至 C点 由于世界价格线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原价格线了更为平缓,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降低。发生条件: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几个的波动;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促进销量的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增多价格越拉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
16、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调整。对其评价:该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机工社447页)(2009)答:(1)本币对外汇率的贬值,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2)当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时,即进口出口,通过本币对外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增长,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3)如此做的条件:对方不报复;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
17、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4)本币贬值到对外贸易逆差的到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滞后,在这段时间内,逆差可能会更加严重,而且本币贬值,总要造成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4、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及升贴水公式(381页)答:(1)远期汇率公式推导:公式只考虑利息率和汇率的关系。 设h代表本国, f代表外国, R为利息率, E为汇率, o与t为时间,Y为货币量: Rn=国内利率 E0=即期汇率, Rf=外币利率 Ef=远期汇率 有Y量本币,存入银行 则本利和为:Y(1+Rh) 如果将Y量本币换成外币存入银行 则本利和应为: YEo(1+Rf
18、) 如果远期汇率为Et, 则到期时应有:YEo(1+Rt)/Et 即一年后将外币本利和再用当时的汇率换成本币的数量 按照一价定律,本币一年的本利和=外币一年本利和 用远期汇率折算的 本币数量 Y(1+Rh)YEo(1+Rf)/Et EtEo(1+Rf)/(1十Rh) Et即为所求的远期汇率。 (2)升贴水公式推导:设 Y为存入银行的一笔钱 根据一价定律:YE0(1+Rf)/EfY(1+Rn) 推出 Ef=E0(l+Rf)/(1+Rn) 推出 Ef/E0(1+Rf)/l+Rn) 两边同时减1,得 (EfE0)/E0(RfRn)/(1+Rn) 若Rn数值很小忽略不计,则 远期升水(贴水)公式为Ef
19、E0E0(RfRn)5、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模型条件下)(P339)答:两国在进行两中产品的国际贸易时,只有在两国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才有可能开展国际贸易,答题的关键在于两国都要求贸易条件下优于国内的两种商品交换。1)假设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前两国生产情况如下表,数字表示用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X产品和Y产品的数量。(2)从表中可以看出,A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而B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A国在贸易中用X产品换取Y产品,B国在贸易中用Y产品换取X产品。在A国,国内交换比率为10X:15Y,B国国内交换比率为20Y:10X。若
20、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0X换取多于15单位的Y,A国便会进入国际市场;反之,B国若能以少于20单位的Y换取10单位的X,B国愿进入国际市场。国内交换比率便是A、B两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上、下限。这也就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贸易区间。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是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即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的出口。如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对手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率。6、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主要内容(349页)(2010名词)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
21、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这与人的印象刚好相反,在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中引起巨大争议。7、试分析一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指标(376页)答:外汇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其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若干因
22、素控制的。1)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2)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3)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既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储备资产少了影响经济安全,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度变化,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8、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350页)答: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方面的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对新产品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图中:T0T1为需求滞后,取决于收
23、入因素、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T0T2为反应滞后,取决于模仿国厂商的反应,以及规模经济、价格、市场、关税;T2T3为掌握滞后,取决于模仿国取得技术的渠道、消化技术的能力等;T0T3为模仿滞后,之后模仿国便会以低成本为基础进行出口。T1T3为两国贸易期间(因技术差距而造成)。9、试分析J曲线效应及其对应措施 (答案不标准) 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便符合马歇尔-勒纳模型,在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这就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来减少J曲线效应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24、时才会改善(如图所示)图(A)表示如果需求无弹性,本币贬值反而会造成收入的下降,既 Y时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2)政策含义: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2种方法: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14、试用图形解释三元悖论的含义。(新)(2011)答:不可能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如下:三角形的每一边都表
25、示一种政策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以及完全的金融一体化,政策各有其吸引力。三角形的任何两边可以进行组合,组合的结果分别由三角形的三个顶角表示,即完全的资本控制、货币联盟和完全的浮动汇率,然而,三边不可能同时实现。图解如下: 完全的资本控制汇率的稳定性独立的货币政策完全的汇率浮动 完全的金融一体化 货币联盟如果一国货币政策是完全独立的,资本又是自由跨国流动的,便不能够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必须要浮动。也就是说,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独立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给定以后,2者只能取其一。15、说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的基本内容(372页)答:货物: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管理、各种运输工
26、具的采购,非货币黄金;服务: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专用权使用费,特许费(版权等),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收入:职工报酬、投资收入(直接、间接投资)。经常转移:除了下面3项,即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联系的收买或放弃为条件的资金转移,转权人不要回报的债务取消等之外的转移,如保险费、侨汇等试说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的基本内容。(P371)(2005)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其中经常帐户:(1)货物: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各种运输工具的采购、非货币黄金。(2)服务: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专
27、利权费、特许费、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3)收入:职工报酬、投资收入。(4)经常转移:除了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联系的收买或放弃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债权人不要回报的债务这三个之外的其他转移,如保险费、侨汇等。论述题:1、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答:(一)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
28、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该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要素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
29、展中国家展开,但事实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其暗含一层意思,即越落后得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则越会从中受益。 3)我国理论界对其认识和评价 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学者共同批判该学说。 20实际
30、60年代初,我国学者认为该学说具有合理内核,应该批判的吸收,这一观点在后来受到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看法一分为二,认为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2、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346-348页)答:(一)基本内容: 1、基本逻辑关系:相同种类产品的绝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差决定的,成本差是由要素的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而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2、公式推导证明:设X=劳动密集
31、型产品 Y=资本密集型产品; L=劳动投入系数 C=资本投入系数 W=工资率 R=利息率 P为一国某产品的生产成本 A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B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A国家Y产品的单位成本:Pay=Ly*Wa+Cy*Ra3、要素价格均衡及其分析:要素价格均衡意味着商品的价格差为,如果从上面的公式中考察,因为假设前提中有国与国的生产函数相同,但是已知的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不同,故只能即两国的要素价格比趋同(二)简要评价:1、HO模式与比较利益说的异点。从基本层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 H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
32、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用于国际贸易,价值的决定只是由劳动一种要素决定的。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2、HO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案例分析。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其政策含义。例如,马来西亚出口潭,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等,便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 3、对HO模型的评价。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是理论有益的方面;但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同时该理论比较强调静态结
33、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另外对于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也影响了该理论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页)答:(一)主要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美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美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二)图形说明:上部为创新国,下部为模仿国。(三)动态意义:产品生命周期
34、理论考察了当周期发生变化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使得比较利益学说、HO模型动态化,对于相对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参与格局,并且决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生产结构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四)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O模型以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在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被认为是创新者)。、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页)答:)
35、产业内贸易理论提出与假设前提:理论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具有规模收益;考虑需求的情况。 )产品的同异质性。同一产业是指生产的产品投入要素接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产品的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家间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走出去引进来;转口贸易;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促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季节性产品贸易。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36、这是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需求偏好相似论。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是国内市场;人均收入决定一个国家需求结构,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易于发生贸易。)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源于固定资本分摊、专业化分工),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数:巴拉萨指数 )评价。产业内贸易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其假定更符合实际,理论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对于它的追求,产
37、生了许多利益,这一理论是对比较利益的补充和发展,但是该理论基本是静态分析、试述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页)答:(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当把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时,就产生了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国家的经济活动以国际为背景时,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就有必要产生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国际收支研究,外汇理论研究,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跨国公司研究,经济发展研究,经济一体化研究,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吸收与评价相结合。6、试述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378页)答:该学说是纸币本位的产物。解释了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