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1章 行政管理学概说】
1.1行政管理的含义(名释):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1.2行政管理学的诞生:1887年,威尔逊(Thomas W. Wilson)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主张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
1.3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P24
(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第2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
2.1我国政府的内涵: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P30
(1)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2.2政府的基本特点:P33(1)主权性和独立性。(2)强制性和约束性。(3)执行性和实践性。(4)综合性和动态性。
2.3什么是行政权力(名释):概括地说,行政权力是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②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命令。④行政权力的客体是全社会。
2.4行政职能的含义:P41(1)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
2.5作为特殊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P43(1)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职能。①防卫职能。②外交职能。③治安职能。(2)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①统筹规划。②制定政策。③信息引导。④组织协调。⑤提供服务。⑥检查监督。(3)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①科教职能。②公共服务职能。③社会保障职能。④人口控制职能。
2.6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名释):所谓行政职能转变,即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和发挥功能的领域作出适当的调整。
【第3章 行政组织】
3.1行政组织的含义(名释):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3.2行政组织的特点:P56(1)政治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
3.3构建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P58(1)完整统一原则。①政府职能完整统一。②行政目标统一。③机构设置完整统一。(2)分权管理原则。(3)依法设置原则。(4)精简高效原则。(5)权责一致原则。
【第4章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
4.1人事行政的含义(名释):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理论、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4.2我国公务员的义务:P101(1)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法规。(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与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4.3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程序:(1)发布招考公告。(2)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3)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4)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5)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6)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5章 行政领导者】
5.1行政领导的概念(名释):行政领导从动态来看,指的是行使行政领导权力,履行行政领导职责,率领和引导行政人员去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从静态来看,指的是行使行政领导权力,履行行政领导职责,率领和引导行政人员去实现行政目标的人。
【第6章 行政决策】
6.1行政决策的含义(名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依法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而进行的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6.2行政决策的特征:P139(1)一般决策的特征:①预见性。②目的性。③选择性。④实践性。(2)行政决策除了具备一般决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决策主体的确定性。②行政决策的广泛性。③行政决策依据的法律性。④行政决策实施的强制性。⑤行政决策目标的非营利性。
6.3风险型决策(名释):又称随机型决策,是指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决策者对决策的条件和因素可以通过估计、计算,预见其出现的概率,但不排除随机因素,决策者对决策有一定的把握,但也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
6.4科学行政决策的程序:P145(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针对性、明确性、可行性、规范性)(2)分析矛盾,拟订方案。①所拟订的方案必须具体、明确。②所拟订的方案必须多样化。③所拟订的方案必须具有创造性。(3)综合评价,优选方案。①方案评价的全面性。②方案评价的客观性。③方案评价的对比性和可行性。④方案抉择的集体性。(4)决策实施,追踪反馈。
【第7章 行政执行】
7.1行政执行的特点:P157(1)目的性。(2)综合性。(3)经常性。(4)时限性。(5)灵活性。(6)强制性。
7.2行政执行中的障碍分析:P172(1)行政决策不完善。①决策方案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②决策执行标准不统一,甚至出现执行标准相互矛盾的现象。(2)行政执行态度不坚决。①思想准备不足。②行政执行偏离目标。(3)行政执行效率低下。(4)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
7.3克服行政执行障碍的对策:P173(1)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2)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执行人员队伍。具体要求是:①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②要求行政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③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第8章 行政公共关系】
8.1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P177(1)正确把握公众舆论。①了解舆论。②引导舆论。③完善舆论。④纠正舆论。(2)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①政务公开。②缩短距离。(3)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8.2行政沟通的障碍:P188(1)观念障碍。(2)心理障碍。(3)语言障碍。(4)职业与专业障碍。(5)组织障碍。(6)信息障碍。
8.3克服行政沟通障碍的途径:(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顺畅的行政沟通渠道。①链式沟通。②轮式沟通。③环式沟通。④全通道式沟通。(3)健全的行政沟通体制。(4)提高行政沟通的质量。
【第9章 财务行政】
9.1财务行政的特点:P206(1)政治性。(2)公共性。(3)政策性。(4)计划性。(5)生产性。
【第10章 机关行政】
【第11章 行政绩效】
11.1行政绩效(名释):即政府绩效,也称行政生产力或政府生产力,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
11.2行政绩效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P250(1)行政绩效是行政管理追求的目标。(2)行政绩效是政府施政能力的标志。(3)行政绩效是政府职能发挥的显示器。(4)行政绩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5)行政绩效是行政改革的动力和准绳。
11.3影响行政绩效的因素:P263(1)经济因素。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尚不发达。②经济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最终建立和正常运作。③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大。(2)政治因素。①政治体制尚未完善。②法制不健全。③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高。(3)文化因素。①行政管理中还存在以权压法的意识。②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依然存在。③因循守旧的观念依然存在。(4)组织因素。①行政体制中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方面未理顺,部门之间有不协调的现象。②组织机构设置失衡,职能配置不合理。③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科学。(5)技术因素。①行政事务的处理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程序。②管理方式落后。③技术方法陈旧,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不到位。
11.4提高行政绩效的途径:P265(1)实现行政制度现代化。(2)实现行政观念现代化。(3)实现行政运作现代化。(4)实现行政设备现代化。
【第12章 行政责任】
12.1行政责任的含义(名释):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职责和义务,以及违反职责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后果。
12.2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P282(1)行政问责制的依据缺乏统一的规范。(2)行政问责制的主体和对象不明晰。(3)行政问责制的程序和责任追究方式不规范。(4)行政问责制的权利救济途径缺乏。
12.3行政问责制的完善:P283(1)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监督控制职能。(2)健全法制,以法律来约束行政权力。(3)健全行政机关外部监督机构,有效落实行政责任制。(4)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的责任制度,充分发挥现有监督机构的作用。
【第13章 行政监督】
13.1行政监督的特点:P288(1)监督主体的民主性。(2)监督内容的广泛性。(3)监督手段的多样性。(4)监督过程的及时性。(5)监督性质的法制性。
【第14章 行政法制】
【第15章 行政文化】
15.1行政文化的含义(名释):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各种行政心理现象、行政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
15.2行政文化的特点:P326(1)历史性。(2)阶级性。(3)民族性。(4)动态性。(5)连续性。
15.3行政文化的作用:P330(1)行政文化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①行政文化是民主行政的条件。②行政文化是高效行政的手段。③行政文化是廉洁行政的保障。(2)行政文化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内部建设。①有利于行政组织模式的正确选择。②有利于行政观念的不断更新。③有利于良好行政风气的形成。
15.4行政心理的含义(名释):行政心理是行政关系体现者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感情、性格、能力的总和,以及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