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_赵云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82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_赵云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_赵云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_赵云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赵云旗内容提要: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制建立与发展历程,不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始终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说明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始终不渝。轻税于民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发展壮大的根本经验,对我国税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税收宗旨轻税于民税收制度中图分类号:F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391(2023)06-0126-1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经历了百余年的

2、光辉历程,虽然各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对财政税收政策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但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却一以贯之,努力减轻民众的负担,尽全力做到既保证革命事业的需要又保证人民生活的稳定。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新冠病毒疫情的叠加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陷入下滑态势,为了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就业,我国连续数年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这看来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之举,但从历史的视角看是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税收宗旨的体现。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保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发展壮大、不可战胜的根本经验。一、土地革命时期

3、轻税政策的开端土地革命初期(19271936 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初创阶段,到 1930 年底革命根据地从井冈山一处,发展到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等十几处,工农红军已发展到 7 万多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革命战争,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红色政权。这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也是根据地财政保证供给的首要任务,毛泽东明确指出,“财政上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发展战争方面”。但鉴于红色苏区基本上都建立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比较薄弱的山区和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因素,中国共产党早在苏区建设时就实行轻税于民的政策。(一)从无税政策到轻税政策土地革命时

4、期的轻税政策分两个阶段,1931 年之前苏区政府为了使根据地人民休养生息,废除了国民党政府一切苛捐杂税和横征暴敛。由于当时财政税收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不向人财政史研究126DOI:10.19477/ki.10-1368/f.2023.06.004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民收税,而且发动农民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政府的角度看,苏区人民处于无税年代。虽然个别地方为了筹粮对农民征收少量的土地税,但税率很轻。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苏区实行统一领导,农民普遍

5、分到了土地,通过休养生息生活有了改善。鉴于红军人数增加和反围剿战争需要,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对民众逐渐征税,但税收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1931 年“一苏大”通过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 提出:“统一的累进所得税则,使之转由资产阶级负担。苏维埃政府应该豁免红军战士、工人、乡村与城市贫苦群众家庭的纳税,如遇意外灾害,更应豁免或酌量减轻一切税额”。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 暂行税则(1931 年 12 月 1 日)中主要包括土地税、商业税、关税等,征收量不多,不分配任务。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救灾区域按灾情轻重减税或免税”。中央苏区

6、农民的税负占所分田产量的比例一般 8%9%。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小盈余少的少交,资本大盈余多的多交,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为了解决苏区物资匮乏问题,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实行高税率,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所以,毛泽东在 1934 年“二苏大”主题报告中指出,“苏维埃的财政政策与财政的使用同国民党是根本的不同”,国民党政府的“税收原则是主要取之农民及其他小有产阶级,正税之外有无数的附加税”。苏区的轻税政策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激发了人民纳税的积极性。(二)实行无税与轻税政策的

7、措施苏区开创阶段不向人民征税,苏区政府和工农红军的费用哪里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战争缴获。红军的武器弹药主要来源于战争,因此国民党军队经常被人们嘲笑为红军的运输大队。二是来自于敌。形式主要有没收、派款、罚款等。没收就是“打土豪”,其财产充军饷,土地分给贫困农民。派款是向地主、富商临时征派粮款,罚款一般根据大土豪、大地主罪恶大小和财产情况责令缴纳。三是筹款。主要是通过借的方式向民众筹粮筹款。四是捐献。包括人民群众的捐献、进步人士的捐献和私营工商业者捐献等,捐款出于自愿,“绝对不能侵犯中农的利益”“绝对不能侵犯小商人和城市贫民的丝毫利益”。以上措施,保障了苏区人民无税负。1931 年红色苏区建

8、立起财政税收制度,民众开始纳税,但税种很少,主要是农业税,工商税有限。中国共产党没有完全依靠税收,加重农民的负担,而是实行了“取之于己”的方针。毛泽东指出,苏维埃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是通过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这是苏维埃财政政策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部分。“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去增加苏维埃的收入,这就是克服困难的方法”。苏区税收取之于己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红军公田收入。农村土地革命初期,为了保障红军和根据地政府的急需,有些乡村保留了一部分“红军公田”,自己耕种,其收入成为苏区收入的一个来源。二是公共收入。主要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经济,如早期的红军兵工厂、被服厂、公卖处、公营商店等。19

9、34 年中央苏区国营工厂达到 32 个,特别是钨矿公司拥有几千名工人的规模,还建立了对外贸易局、粮食调剂局、中华商业公司。据中央财政部统计,1933 年 1 至 8 月,来自国营企业的收毛泽东:在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 1964 年版,第116121 页。参见 红色中华 第 136 期,1933 年 12 月 20 日。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127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入共 107188 元(包括各种生产性盈利在内),是苏区税收取之于己的重要部分。三是发展

10、经济。1933 年毛泽东主持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三十五次常务会,呈请中执委批准设立各级国民经济部,健全各部的组织机构,开展生产建设。分别在瑞金南部 17 县、博生县(原宁都县)北部 11 县举行经济建设动员大会,提出“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由于开展经济建设,1933 年全苏区农业生产平均增产一成半,1934 年又获大丰收,解决了红军用粮问题。四是发行公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苏区根据情况发行一定数量的公债。例如,湘鄂西根据地曾先后发行了两次公债,发行额都不大,临时中央政府于 1933 年发行两期革命战争公债券,总额为300 万元,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困难。五

11、是开展勤俭节约运动。毛泽东在“二苏大”中提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与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当时,在红军和政府机关普遍实行低标准的供给制,同时减少行政等各方面的开支。节约运动缩小了开支,减少了取之于民的税收。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建立和实现“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苏区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极大的努力。轻税于民宗旨的实施之所以没有影响革命战争进展,关键是对税收的合理调整,减少其他不必要的支出。虽然当时财政保障的目标比较单一,但

12、是没有以人民疾苦为重的税收思想是难以做到的。这一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处为人民的初心。二、抗日战争时期轻税政策的继续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集中全民族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变为独立自由的国家,明确提出“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实现民权政治,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救灾救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和改善人民生活”三项基本纲领。这一时期,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税收工作,不仅要优先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加强军队和军事建设,而且还要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统战、外交等。尽管如此,考虑到抗日根据地的严峻条件和人民的疾

13、苦,中国共产党的税收思想和税收政策仍然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一)无税和轻税政策的再现抗日根据地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财力贫困,而且人民在国民党统治下生活得水深火热,税如牛毛,不堪重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创建初期缺粮少款,财政十分紧张,但为了解除民众的疾苦,再次实行无税政策,不仅废除了国民党政府一切旧的苛捐杂税,而且对土地也不征税。1936 年 7 月,毛泽东在同埃德加 斯诺谈话时说:“一切国民党征收的捐税,我们已经取消了。在陕西参见 斗争 第 42 期,1934 年 1 月 12 日。参见 红色中华,1933 年 3 月 6 日。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

14、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2 页。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66 年版,第 120 页。财政史研究128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和甘肃现在我们不征收土地捐税,而在将来我们只会征收一种很低的累进税。”1937 年,抗日根据地税制建设进入起步阶段,各根据地因地制宜设立税种,但不仅税目少,而且税率低,不及敌、伪、顽统治区的十分之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很小,以陕甘宁边区为例,税收在边区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仅为 10%左右。这一时期税收还未占主导地位,主要依靠各种渠道的筹款。1937 年

15、陕甘宁边区国内外进步人士的外援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77.2%;1938 年为51.6%;1939 年为 85.8%,1940 年占 70.5%。(二)无税和轻税实施的后盾根据地初期人民无税,抗日经费主要由根据地党政自己开拓途径解决。一是根据地政府借粮卖粮。中央红军刚到陕北后通过宣传动员向农民借粮和卖粮,民众借粮“完全出于自愿,绝对不得带有丝毫的强迫”。二是自己筹粮筹款。这时期筹款不再采用打土豪的办法,1936 年在属于新区的陕甘宁省一部分是没收土豪劣绅地主种的粮食,一部分是民众募捐的抗日粮,除此购买一部分。属于老区的陕北省筹措粮食,主要“由红军公地和向群众购买的方法筹集”。三是在战场缴获和

16、没收日伪财产。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和中央财政部于 1936 年 8 月颁布 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条例 规定,“凡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办的工厂、企业、铁道、矿山、银行及其他一切财产,均全都没收之”“凡汉奸卖国贼集团所有的公共财产,均全部没收之”。没收财产中除各种现洋、钞票、生金、生银、公债、股票、证券和贵重物品、军用品以及整批货品归公外,“其余应尽量发给当地群众”。四是爱国民众捐助。1936 年 1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发出 为筹募抗日基金事 宣布:凡自愿毁家纾难,大量捐助抗日基金的豪绅地主,除给以正式收据外,另由当地抗日基金筹募委员会分别发给证明书,允许其照常安居

17、,不准私人任意侵犯。向地主募捐,只限于地主的部分财产,不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富农募捐免除税收;工商业资本家若承担募捐义务不再征收任何租税。1937 年,陕甘宁边区国内外进步人士捐款 406391.01 元,1938 年为 468500 元,1939 年为 5666667.34元,1940 年为 7550855.04 元。五是来自根据地公营企业的收入。据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的 西行漫记,以上收入中战争缴获和没收日伪财产是最主要的来源,陕北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来自没收,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自愿捐款,其余的收入来自贸易、经济建设、红军的土地、银行给政府的贷款”。六是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根据地八

18、路军、新四军军费的拨款。从 1941 年“皖南事变”开始,国民党政府不仅停止对根据地的军饷拨付,而且进行大规模围剿,财政出现极度的困难。这一时期扩大了征税面,80%以上的人都为抗日承担税负,但为了照顾广大人民的利益,实施许多减负措施。1.先予后取首先帮助根据地人民解决困难,在他们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再收取一定的税收。毛泽东在1942 年指出:“为了革命,为了抗战,我们向人民要东西是完全合理的,但这只是做了一个方面埃德加 斯诺:中国红区印象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1949 年版,第 29 页。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 年 2 月 18 日。参见 红色中华 第 279

19、 期,1936 年 5 月 26 日。参见 抗日基金募集条例,1936 年 1 月。参见中共中央局、西北办事处、西北军委 关于收集新粮的计划,1936 年 8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布告为筹集抗日基金事,1936 年 1 月 15 日。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129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的工作,而且还不是第一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人民呢?在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

20、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着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帮助人民具体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方面的工作是每个在农村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只要做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并确实生了成效之后,我们去做第二方面的工作,向人民要东西的工作时,我们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他们才会说我们要东西是应该的,是正当的。他们才会懂得他们如不送出粮草等等东西给政府,则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好,就不会更好。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是勉强的,才会感觉顺利,才会感觉真正和人民打成一片了。这就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每个

21、同志(军队的同志也在内)都要好好去研究。”毛泽东的论述首先明确了“征税”与“纳税”的定位,把给人民以东西的“予”放在第一位,把向人民要东西的“取”放在第二位。其次论述了二者的关系,必须“先予”,才能“后取”。再次明确了“先予”的内容,那就是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物质福利,“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制定了这样的税收方针并予以坚持贯彻,由此创造了牢固的税收基础。2.取己与取民相结合抗日根据地税收来源不是单单取之于民,同时还取之于己,取之于己主要是生产自足和公营经济收入。毛泽东在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 中指出:“我们的财政供给是从取

22、之于民与取之于己这两个方面来解决的。我们的公营经济是我们的财政供给的第一个基础,它在我们整个财政供给方面,依 1942 年的情形看来占着五分之三的地位。”五分之三的比重主要来自国营农工商业、军队和政府机关、学校的大生产运动。“取己与取民相结合”方针的实施,目的是不把抗日政府和军队的吃用全压在人民头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强调“我们就是用这些办法战胜了困难”。3.增收不增税即适当确定征粮任务保持不变,农民增收部分不纳税,完全归自己所有。毛泽东提议从 1943 年起每年征收公粮十八万担,以后若干年内即固定在这个数目上,不仅在目前全边区粮食总产量约一百五十万担征收这个数目,就是由于生产发展总产

23、量增至更大的数目时(据估计就当时劳动力加以调剂,能使边区粮食产量达到二百万担)也只收这个数目,这个数目以外的一切增产概归农民,使农民好放手发展自己的生产。“增收不增税”原则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鼓励了农民投资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时期,总体上人民的税负是比较轻的。但也不可否认,1941 年国共合作破裂以后,国民党政府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而且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财政困难达到了顶点,为了革命事业的长远利益,人民税负有所加重。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的团结奋斗下,这样的局面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这种情况属于特殊的、暂时的,无损于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

24、。这一结果不仅反映了根据地政府和军民的积极努力,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不论在什么情况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 合订本,东北书店 1948 年版。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93894 页。同上书,第 892 页。财政史研究130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下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不变。三、新中国建设时期轻税政策的持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战争转入经济建设,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保障抗美援朝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工业

25、化体系。但面临的却是战争留下的千疮百孔,工农业生产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难以保障。城市企业停产,工人失业,物资紧缺。老解放区人民节衣缩食支援解放战争,负担已达到饱和,新解放区百姓长期在国民党压榨下贫困潦倒,逃亡者与日俱增。而且自然灾害频发,1949 年难民达 4000 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需要聚集财力,也不能加重人民的负担。中国共产党果断废除和整顿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切田赋、税收和苛捐杂征,并且新税制继续坚持了“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一)农业轻税政策1949 年,根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全国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田赋、税收和苛捐杂税,使剥削人民的旧税制彻底瓦解消失。新税制首先对农民实

26、行轻税政策。1949 年全国农业税实征总额不过 248 亿斤,占常年产量的 13.8%,占当年实际产量的 13.5%。与 1948 年相比,华北减轻15%,东北减轻 10%,内蒙古减轻 28.2%,山东减轻 23.33%。1950 年 5 月缩小新解放区征税范围,只向农业正产物征税。正税税率由原来的平均 17%降低为 13%,减少 4 个百分点。1950 年 9 月实施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对不同阶级实行不同的累进税率:贫农税率为 8%,中农为 13%,极贫农民免税。每户农业人口全年人均收入不超过 150 市斤主粮者免征;受灾减产、革命工作人员家属和老弱鳏寡特别贫困者税额全免;开垦荒地 1

27、至 5 年免税。1953 年国民经济恢复良好,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家财政经济有了根本好转,对农民进一步减税,全面实行“增产不增税”政策。农业税征收维持 1952 年 352 斤细粮标准五年不变,增收全部留给农民。1957 年留给农民的粮食达 526 亿斤,农民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稳定了农民的农业税负担使农民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了生活”。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民其他的税费越来越少,工商税从 1953 年的 5 亿元减少到1957 年的 3.31 亿元,契税从 1953 年的 1211 万元减少到 1956 年的 150 万元。1955 年取消土地证照费,1957 年取消

28、契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考虑到农民的困难,1961 年农业税减到细粮 222 亿斤,比1960 年正税减少 42%。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税率实际呈下降趋势,1960 年为 13.8%,1961 年为 9.3%,1962 年为 8.7%,19631964 年为 7.7%。同时减少粮食征购量,从 1960 年的 856 亿斤减到1962 年的 639 亿斤,减少 217 亿斤,降低 25.4%。另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62 年全国平均提高32.3%,1961 年到 1962 年农民增加收益共约 64 亿元左右。在农村实施“大跃进”平调退赔,1961 年共退赔 70.91 亿元,保障农民度过

29、自然灾害。(二)工商业轻税政策根据 1950 年颁发的 全国税收实施纲要,革除了对官僚资本在税收中的各种照顾,对原来的苛捐杂税全部废除,如北京废除 50 余种,上海废除 300 多种。在此基础上简化税制,合并税目、降低 周恩来选集 下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16 页。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131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税率,实行减免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行业工商税减征 10%40%。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促进城镇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19551957 年减免的税收达 2 亿元左右,相当于

30、手工业合作社 1955年全部股金的 4.4 倍。农村企业实行从宽、从轻的工商税,凡是农业合作社自产的各种产品在社内公用或分配给社员一律免征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农民自己生产的产品自用部分不纳税。农村生产合作社附属的手工业单位生产的产品集体公用部分免征商品流通税和货物税,所有生产单位免征所得税。(三)工农税负持续下降轻税政策下人民税负持续减轻,农民税负减轻尤为显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 年农民正税负担率为 13%,比 1949 年的 17%减少 4 个百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税负担率占计税产量的比例在 14.6%至 16.7%之间,占实产量的比例在 10.8%至 12

31、.2%之间,五年平均农业税实际负担率为 11.67%,比 1952 年降低 0.53 个百分点。“大跃进”时期,1958 年全国农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2.5%,1958 年至 1960 年平均负担率为 13.5%。国民经济调整以后农民负担更加减轻,1965 年农业税实际负担为 7%,比 1960 年 13.8%下降 6.8 个百分点,比 1959 年 14.3%下降 7.3 个百分点,比 1958年 12.5%下降 5.5 个百分点,比 1957 年 11.6%下降 4.6 个百分点,比 1952 年 13.3%下降 6.3 个百分点。19661970 年农业税实际负担率在 6.1%至 6.7%

32、之间,年均为 6.4%;19711974 年农业税实际负担率在 4.9%至 5.1%之间,每年减轻的幅度在 4%至 7%之间。1975 年农业税实际负担率为 4.9%。从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以前工农业负担除个别年份外呈逐年减轻的态势。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总体来看税收保持着低税率,只是在“大跃进”(19581960 年)中有所提高,农业征收额占农业实产量的比例最高达到 14.3%。1961 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工农业税负开始下降。之后随着税制不断调整,简化税制,合并税种,降低税率,税负出现下降态势。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阶段财政最困难的时期,中央采取统一财政渠道,集中财力

33、办大事的方针,使轻税于民的宗旨得以继续,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始终如一。四、改革开放后的轻税政策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中央制定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政策。计划“六五”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11%,“七五”时期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44%,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6.7%,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的 4517.8 亿元翻两番,平均每年增长 9%。要完成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此,我国税制在

34、改革中给农民松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对企业让利,增强活力,形成这一时期实施轻税于民税收宗旨的主要表现形式。宋新忠:当代中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87 页。楼继伟主编:新中国 50 年财政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55 页。财政史研究132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一)开创农业无税的奇迹1979 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业税负,调高低产缺粮地区农业税起征点,共免去农业税 47亿斤。提高农村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起征点,放宽新办社队企业减税免税年限,民族自治县和

35、边境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免征 5 年,全年共免 20 亿元。2000 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清除大批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分期分批取消农业税,2003 年在安徽率先开展免征农业税试点;2004 年全国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黑龙江、吉林进行免征农业税试点;2005 年全国有 28 个省份取消农业税;2006 年农业税全面彻底废止。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2600 年之久的农业税消失,彻底解除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进入无农业税的时代。这是中国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农业、农村的关心和扶持。(二)对企业和个人减税让利为了减轻企业负担

36、,19831984 年实行第一步企业利改税,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 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按八级累进制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企业自负盈亏。1983 年实行利改税的工业企业留利比 1982 年增长 25.8%。第二步利改税国有企业按 11 个税种向国家缴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1984 年国有企业留利 330 亿元,比1978 年增长 11 倍,平均留利水平近 40%。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9 年所有盈利的国有企业一律按 35%税率征收所得税,比 1984 年税率降低 20 个百分点,同时取消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按十级超额累进率征

37、收,最低一级为 7%。同时扩大增值税范围,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1993 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把经济发展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主义进步的基础,在这一方针指引下,第二次重大税制改革对个人所得税施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征收”的模式,费用扣除额从原来的 400 元提高到 800 元。通过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工商税收再度减轻。2007 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 25%的税率,比 1989 年减少 10 个百分点,并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体系。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加大企业成本扣除。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不断提高,2006

38、年提高到 2000 元,2011 年达到 3500 元。所得税税率分为 3%45%七个档次,居民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由 20%调低到 5%,2008 年免征。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有效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人民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来看,改革开放时期实施轻税于民税收宗旨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这主要体现在农业税的彻底废除。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轻税于民”宗旨的实际行动,说明即使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革命初心。五、新时代减税降费的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主旋律是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充分享受到

39、改革开放的成果。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宋新忠:当代中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60 页。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133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45 页。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营改增累积减税 2 万亿元,央广网,https:/ 全年减税将超 4000

40、 亿,央广网,https:/ 国家税务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2018 年 6 月 19 日。冯博:去年出口退税 1.45 万亿元,增厚外贸企业利润,证券日报 2021 年 1 月 18 日。国新办举行减税降费促发展强信心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http:/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这一目标,税制改革采取不同渠道减轻人民税负。但当时因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实行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一)通过税制改革减轻企业

41、和纳税人负担2012 年开始“营改增”试点,2016 年全面开展“营改增”,全年为企业减税 5000 亿元以上;截至2018 年 1 月,“营改增”累积减税近 2 万亿元。2017 年取消营业税,同时取消 13%的增值税税率,进口货物增值税实行 11%的税率。2018 年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增值税 17%和 11%的两档税率下调到16%和 10%,通过改革全年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达 4000 亿元。2019 年,增值税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进口货物,原来适用 16%的税率调整为 13%,原适用 10%的税率调整为 9%。通过“营改增”,不仅避免了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的重复征税,而且扩大了企业抵

42、扣进项税额,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2018 年个人所得税开始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10%的税率降为 3%,现行税率是 20%和 25%的部分所得税税率降为 10%,并缩小 25%税率的级距。经营性所得税税率级距下限从 10 万元提高至 50 万元。综合所得基本费用扣除标准,在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项目之外,新增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2018 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到 5000 元。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

43、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二)通过出口退税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出口退税是减轻出口企业税负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时期税率基本保持稳定。2019 年原适用出口退税率 16%税率的出口货物劳务调整为 13%;原适用出口退税率为 10%的出口货物、跨境应税行为调整为 9%。同时,降低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物品退税率,原适用 13%税率的降为 11%,原适用 9%税率的降为 8%。2020 年出口退税 1.45 万亿元,2021 年出口退税增至 1.67 万亿元。(三)通过税收返还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2 年“营改增”征收的增值税国家即征即退;2013 年动漫企业实际税负超过 3%的部分增值财政

44、史研究134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FISCAL SCIENCEVol.90 No.6 2023税即征即退;2015 年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增值税返还 50%,对纳税人销售自产风电产品的增值税返还 50%,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返还 30%100%。2016 年规定自 2007年 7 月 1 日起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按安置人数限额即征即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管道运输服务、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 3%的部分即征即退。2018 年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对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

45、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予以退还。2019 年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返 70%。2021 年又将生产销售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力器械和器材、仪器仪表九类先进制造业企业纳入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范围。而且提升企业税收返还比例,最高可以达到地方留存的 90%。(四)通过税收扣除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8 年对所有企业新购入 500 万元以下的设备支出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 8%,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 75%。2019 年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 10%扣除率调整为 9%,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委托

46、加工的 13%税率的农产品,按照 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增值税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不再分作 2 年扣除;纳税人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允许生产、生活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 10%抵减应纳税额。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和企业购买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 1322 亿元;实施企业购买不超过 500 万元设备一次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新增减税 781 亿元;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费 3333 亿元。(五)通过减税免税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2 年在调整进出口关税中,对企业转型升级进口设备和有

47、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出口物品减免关税;对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比例、职工人数在 2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证金。2013 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 2 万元的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2015 年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 10 万元以内扩大到 20 万元以内,并按 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19 年明确小型微利企业年纳税所得额应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25%,100 万元至 3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50%计入应纳所得税额,使税负降至 5%和 10%。据统计,2021 年支

48、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减税 2951 亿元;为 18.6 万户制造业减免税费 2259 亿元。(六)通过税收延缓缴纳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5 年为激励民间个人投资活力,将试点的个人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缴纳改为分期缴纳的政策推广全国。2020 年为 399 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 292 亿元。2021 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 2162 亿元;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 271 亿元。数据来源于 财税 2013 98 号 财税 2015 74 号 财税 2015 78 号 财税 2016 52 号 财税 2016 36 号等

49、政策文件。财政部 税务总局 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2021 年第 15 号)。数据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12),第 149 页。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宗旨135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财政科学2023 年第 6 期(总第 90 期)积极财政政策集聚增长新功能,中国政府网,https:/ 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 2 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 2.5 万亿元,2020 年减税降费政策给力,经济日报 2021 年 1 月 11 日。陈晨:2021 年新增减税降费约 1.1 万亿元,光明日报 2022 年 1 月

50、27 日。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https:/ 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超 7.6 万亿元,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 年 11 月 24 日。(七)提高税收起征点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4 年实施支持创业创新的减税政策,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 3 万元。2018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额标准由 50 万元提高到 200 万元;小规模增值税纳税人标准统一调整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下。2019 年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由月销售额 3万元提高到 10 万元。(八)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纳税人负担2015 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将失业保险费率由 3%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