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4733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91课程建设课程建构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策略洪媛媛(莆田青璜中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音乐课程中,做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展美育环节的重要课程。因此,应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实施策略,通过教学红色主题音乐作品、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环境等,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关键词】红色基因;音乐教育;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

2、4)03-0091-04【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3.028德育已然成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热门话题。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与培养,引领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何利用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如何实践红色基因的传承,有效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优秀传承者,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一、音乐教育政策对红色基因的要求和指导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形成的精神传承。义

3、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中学音乐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贯彻国家音乐教育政策的要求,将红色基因的传承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二、红色基因融入中学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将红色基因融入中学音乐课实践教学,有效强化艺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内涵,引导中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向学生讲授具有红色基因的不同艺术形式作品,挖

4、掘作品中蕴含的红色思想内涵和风格意蕴,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中红色基因的分析和探讨,了解红色基因是一种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文化资源,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各具特色。三、中学音乐课程中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策略(一)红色主题音乐作品的遴选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是传递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实际的教学授课过程中,音乐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内容开展授课教学,主092课程建构课程建设要是赞美祖国以及歌颂人民、歌颂党等具有深厚思想感情的作品。比如中学音乐教材中的 歌唱祖国国家 我爱你,中国 爱我中华 绣红旗 等动听悠扬的经典歌曲,还有综合艺术形式的主题作品,如交响诗 红旗颂、歌剧 白毛女、舞剧

5、 红色娘子军 等等。红色主题音乐作品对于培养学生对国家、对党的认识具备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在红色主题音乐中充分体会国家繁荣富强的来之不易以及理解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提升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敬爱。(二)红色主题音乐作品的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和感受红色主题音乐作品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作品通常以革命、爱国、民族团结等为主题,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1.红色主题声乐作品的演唱红色主题声乐作品的

6、演唱是通过歌唱实践来感受歌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准确掌握音准、节奏、发声位置和语感等演唱要素,同时也需要让他们正确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再结合音乐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演唱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让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以 黄河大合唱为例,黄河大合唱是由作曲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联袂创作的,于 1939 年诞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 黄河大合唱 的创作背景:1938 年,诗人光未然在转战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在险滩急流中勇敢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激昂高亢的船工号子,思绪澎湃,随即于1939 年创作了朗诵诗

7、 黄河吟。冼星海听到这首诗后非常兴奋,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乐思如潮,纵笔谱写了该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伟大音乐史诗。理解 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黄河大合唱 中各个乐章的曲调特点、歌词内涵和演唱形式。如 黄河船夫曲 的曲调中融入了黄河流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船夫号子的民歌风格,音调清新朴实;黄河颂 在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中体现了宏伟磅礴的气势,表达人民对黄河的赞颂,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歌词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由多种不同的

8、演唱形式独唱、对唱、重唱、齐唱、轮唱、混声合唱等构成,用以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有了对歌曲情感和艺术风格的正确把握后,学唱起来就能事半功倍了。在课堂教学的创意实践环节中,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的尝试和分角色创意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 黄河大合唱 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2.红色主题器乐作品的赏析欣赏红色主题器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感色彩、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曲式结构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器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网络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资源,对学生详

9、细讲述音乐作品中的背景故事。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不但有效拓展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 红旗颂 时,教师选用作曲家吕其明将红色基因化作“音乐密码”的故事进行导入,接着引导学生分乐段欣赏并分析音乐风格和特点。引子部分音乐气势恢宏,尾部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的曲调,作曲家有意识地从国歌曲调中派093课程建设课程建构生出一个主导动机,这个动机将贯穿整部作品,树立起一个鲜活动人、催人奋进的红旗飘飘形象。接着分析和对比乐曲呈示部和展开部反复出现的红旗主题:呈示部的“颂歌式红旗主题”由弦乐器主奏,呈现出明朗光辉、舒展豪迈的气

10、概,热情讴歌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辉煌瞩目的伟大成就;展开部的“进行曲式红旗主题”在音乐要素上发生变化,木管乐器组主奏,大量的三连音节奏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息,把听众带入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使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浴血奋战、奋勇前进的画面,这进行曲的节奏是时代坚定的步伐。乐曲的再现部,乐队全奏,主题升华,又一次出现我们熟悉的红旗主题。乐曲尾声加入了 东方红 和 国际歌 的音调,也在主题音乐呈示中不断穿插国歌的旋律,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祖国母亲的怀抱。最后完整欣赏 红旗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经典的交响诗作品。3.红色主题舞蹈作品的欣赏在我国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中,红色舞蹈以鲜明的进

11、步色彩,鼓舞着人民的革命斗志。在战争年代,红色舞蹈起到重要的宣传动员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和平岁月,红色舞蹈不但展示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也焕发出时代光彩,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因而,涌现出许多立意高远的舞蹈作品,这对于发挥教育功能、凝聚力量起到积极作用。例如近几年很受青少年欢迎的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在舞蹈形式、编排、音乐和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巧妙地运用空间、肢体语言与音乐叠加,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党员李侠在敌占区与敌人斗争周旋,不畏牺牲,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故事。在引领学生观看的时候,教师应着重对舞段进行讲解。舞剧中最具代

12、表性的舞段就是 晨光曲,是以 渔光曲 作为背景音乐重点呈现的清晨弄堂的生活场景,女孩们穿着旗袍手持蒲扇信步走来,时而端坐小板凳上以蒲扇遮面,时而托腮对着蒲扇幻想,时而慵懒地仰坐假寐,表现出上海女人的优雅恬静,使舞台画面呈现出一幅老上海旧照片的情境。但它作为谍战题材的舞蹈作品,必处处悬疑、步步惊心。电梯三人舞就很具有戏剧性,狭窄的空间,三人各有心事,舞步腾挪躲闪,把局促紧张的气氛烘托到位。而对比李侠和兰芬的双人舞就呈现出作为革命搭档的信任和依赖,李侠动作干脆利落,兰芬动作轻盈柔美,有刚有柔。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以其精练的叙事、唯美的舞蹈语言、蒙太奇的视觉手法,吸引了许多新时代的青少年观看。(三

13、)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环境中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环境,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实地参观革命时期的历史遗存以及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等,丰富自己的红色知识,不断吸收补充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教师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断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基因的历史和文化内

14、涵。其次,教师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结合青少年认知发展水平和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借助网上数字文化展馆的优势,利用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设沉浸式体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也可以搭建虚实融合的互动平台,借助青少年常用的 QQ、微信等,拓展传承阵地,在课后开展互动讨论或者作业练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歌曲、舞蹈、VLOG 短视频等作品,将红色文094课程建构课程建设化转变为时代基因,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红色基因。最后,教师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环境。开展多元化的红色基因活动,比如红色历史展览、

15、音乐会、诵读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校园活动来更好地宣扬红色文化。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校管理层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积极搭建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使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在遗迹参观、社会调研、史料收集等实践活动中感悟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四、对未来中学音乐课程中红色文化教育的建议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未来中学音乐课堂应通过更全面、更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优秀传承者。一是充分拓展多种渠道,深入挖掘音乐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国家及地方课程中的红色音乐资源,同时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具有时代特色和地

16、域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结合社会热点、共鸣点,发掘红色主题音乐作品、音乐人物、音乐事件中的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深入感受和领悟。二是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兴趣方向,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用实际有效的实践策略来提升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积极学习行为。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习奏会、歌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红色基因的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努力提升红色认知,注重跨学科教学。学校要引导教师秉承教材融入、学科融入、课堂融入的教学原则,将民族音乐学习与红色文化资源两者自然结合,创建丰富的任务情境,

17、结合音乐教育与语文、历史、美术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加强学科融合。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深度认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四是要实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素养,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通过音乐课程弘扬红色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学音乐课程中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不仅是一种文化表

18、达形式,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象征。而红色基因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符号。中学音乐课程应该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认识和领悟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脉,化作奋学的动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1 罗丽娅,吴国斌.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10(008).2 孟玲珑,唐文菲,肖雪雪.赓续红色血脉: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探索 J.现代教育,2023(08):48-51.3 杨真.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73-75.4 姜春燕.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J.高校辅导员,2023(03):59-63.【作者简介】洪媛媛(1984.10),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一级教师,音乐组组长,研究方向:中学音乐舞蹈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