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疏导结题报告繁华初级中学 马玉兰为了适应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于2012年三月正式申报了中学生心理心理疏导的市级研究课题。 历经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认为,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体学生的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有了全面发展。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之一。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人的心理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形式,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包含许多心理因素的多层次动
2、态系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中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和发展的速度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及早形成准备状态,通过设计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提高。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现在和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式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我校地处城郊复合区域,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3、不科学的家庭教育,使部分孩子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对待困难与挫折,欠缺分辨事非的能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策,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目标。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二、研究的目标本课题在充分吸纳前人业已取得的中学生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成果基础上,重点研究新的信息技术、社会影响模式下,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的新的特点及对策,通过研究协助中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促其社会化正常发展,同时了解中学生各种能力、性向
4、、兴趣和人格特质,充分发展其创造和学习潜能,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理想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三、研究的内容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变化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新形势下各年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4、特长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5、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四、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社区等,在调查了解实验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中,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研究中学
5、生心理发展特点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心育”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探索“心育”的方法和运行机制。3、行为训练法: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 4、行动研究法。即研究者主动参与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反思,不断矫正行为的研究方式。通过观察与调查研究,筛选确定中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主要问题与重大困难,确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目标。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去分析研究,不按自己的主观
6、体验和框框去解释学生的行为,不以情感好恶去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不能夸大分析,将研究成果硬套在预期的结果上。2、系统性原则: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纵向追踪和横向比较相结合、个案与成组相结合,使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心理实验原理指导实验过程,重视信度、效度的统计,提高观察内容及其数据的可信性。采用因素分析法原理,分析实验结果。4、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让学生的心理潜在的状态随机的发挥出来。六、研究成果(一)提高教师素质,全面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行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为学校的一
7、切工作,教师是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毫无例外,并更显得其重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虽然经常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数保留在对表象行为的要求上,缺乏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有效机制,诸如:心损、偏爱、冷漠、放任、权压、甚至体罚等不良行为在教师中时有出现。教师的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关系到底怎样,怎样来优化教师行为?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现行的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流程趋势,强化教师的以法治教意识和情感育人意识,培养教师行为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师教学中具体实施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二)学生得到了发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8、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性原则,自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操作原则,疏导学生学会倾听和鼓励,学会自助、互助和分享,学会自我调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通过疏导,很多学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谈心,能同情、关爱、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好转,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各类学生能做到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能正视困难和挫折,逐步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三)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受父母人格、观念、教养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校一直坚持为家长举办讲座,家庭心理疏导成为我校家长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疏导,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变、一起进步。家长们懂得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家教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