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_谭延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27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_谭延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_谭延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_谭延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时间 2021-11-14作者简介 谭延亮(1969),男,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核仪器。摘要 文章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为特色的“三性”教学模式,研究了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策略,探讨了驱动学生“做中学”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方协作联合育人教学等融入“三性”基因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关键词 工程硕士;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6-0046-052023年3月March,2023University Ed

2、ucation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了符合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的一个主要类别,主要是为工程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技术革新的实践人才。相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更侧重于对职业领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解决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中的各种实践问题。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是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专业硕士需具备的能力1。实践性学习涉及多主体、多层次的实践内容,培

3、养环境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这使得工程硕士的培养在各个层级的高校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地方院校随着专业硕士教育的加快发展也在逐步开展工程硕士教育。与985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院校所在的位置一般都不是一线城市,办学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拨款。此外,与985部属高校相比,部分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各种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部分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工程硕士的独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相同,课程多注重专业理论,实用性不强,缺乏职业培训实践课程。实践性教学也较薄弱,计划的实践教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或者

4、针对职业的适应性不强。而且,地方院校工程硕士专业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长期在校学习,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和职场经历。在硕士学习阶段,学生更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突出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等特色,探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突出“三性”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而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选择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性理论课程、核心专业理

5、论课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用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课程开设进度按照能力层次即工程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逐级展开。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层面、职业适用性层面以及学生的个体能力与兴趣,又要增设一定数量的拓展类选修课程。从而构建一个从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转变的,厚基础、强能力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一一)建设具有实践应用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建设具有实践应用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心课程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地方院校应对专项资金进行充足预算,从而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开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教材开发应围绕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地方院校可以整合学

6、科优势,把专业相关课程按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整合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的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由不同课程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及应用技术组成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横向联系。这样可以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成模块化课程教材体系。这样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就不是传统的“原理+数学严密推导+原理公式理解应用”知识结构模式,而是“技术应用需求+原理简要说明+应用数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性”教学模式建设探究谭延亮唐建锋莫贻香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846学公式+应用技术技能”模式2。同时,可引进高质量工程类研究生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改编成具

7、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再结合地方院校自身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建设优质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形成工程类精品课程。此外,还可以对各课程小组自己编写的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整理编辑,建设课程教学的网络资料库,同时购置一些相关课程的精品课件及其电子文档资料,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线上课程和网络课程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学习。这样构建特定专业所属的课程体系,就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高度融合,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兼顾,以及专业素养培养与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这样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既能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又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提高人才

8、培养质量。(二二)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增强课程职业适用性增强课程职业适用性专业方向课程应当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衔接,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只有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并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才能够引领专业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不断增强课程与职业之间的适用性,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动态调整:1.动态增设与专业应用及专业技术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增设交叉学科课程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

9、用单一学科知识难以解决或者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这时,引入交叉学科知识解决该问题会变得比较容易。2.动态增设职业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课程,开阔研究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视野。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职业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课程作为研究生选修课程,或者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研究生吸收更多的新创意、新点子,从而丰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兴趣,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增加职业实用技术与方法的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以此突出对工程硕士未来职业的适用性的培养,实现学生能力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三三)多种措施

10、开发实践性多种措施开发实践性课程与平台课程与平台实践性课程教学涉及的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因而要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合作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发实践性课程平台,并完善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1.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工场。虚拟仿真平台能够通过虚拟技术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仿真操作,以及获得现场工作实践的虚拟体验,进而加深对职业工作和技术的认识,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实验工场没有仪器的损坏,也没有材料耗损,而且学习方式自由,只要有网络就能进行学习,不受实验场地与时间的限制。学习帮助与评价

11、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获取,也可以在系统上与指导老师及同学进行在线沟通。因此,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工场建设是培养工程硕士的一种有效方法。2.加强专业应用实践性教材建设。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校企共建力度,可以邀请相关行业部门、实践基地单位、合作企业加入工程应用实践性课程建设当中,也可以邀请相关企业、单位对应用实践性课程进行联合开发,以及联合编写教材。教材编写应结合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全面对接生产实践,使得教材内容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内容通俗易懂,让学生学习与职业标准、就业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的紧密衔接。3.建设案例库。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鼓励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平时的实践与教学积累,开

12、发真实的应用案例,建立实践应用案例库。4.开发教学项目。针对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重点开发一批来源于实践教学、企业生产、行业前沿研究的真实问题的教学项目。通过逐年积累,并加以整理与选择,编写相应的项目教学教材,使得学生在认知、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呈现梯度上升3。5.依托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性、创新应用性实践。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协同创新科研项目、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等,积极开展企业合作、技术研发。学生依托教师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并融入企业生产技术链,从而培养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工程硕士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开设实践性课程,实质上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

13、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应用能力的层级培养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即在课程理论指导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工场操作、专业的应用技能培养,以及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认识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具体条件与个性特点,综合形成工程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并通过具体的工程科研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工程不同案例的特性和共性,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形成工程创新应用能力4。(四四)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首先,针对职业需求开设一些学习指导类的选修课程,如职业理论体系、学习方法、资料与信息的搜查、中英文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实验方法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知识产权、前沿理论与技术等系列课程。其次,开设企业生产

14、信息选修课,如企业产品应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生产工艺研发、企业管理运营、产学47研融合项目运作全过程等课程。最后,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劳动市场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5。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建设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比如,将历年开设的职业类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料,再将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另外,挂职到企业锻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参与到公司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并把其学到的内容制作成职业实习类教育课程。二、融入“三性”基因,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15、,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同时加强以能力为本、从问题出发,将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充分创造教学活动的所需条件,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的应用条件及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创造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适应职业的综合能力5。因此,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采用突出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培养的教学方法,如实际案例教学、现场研究、专业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以驱动学生“做中学”,通过实践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达到培养要求。(一一)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适当的课时并结合课程各个章节的内容展示

16、出各具特色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可以深入浅出地学习并了解该课程理论所能够应用的领域且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向学生传授好的方法和思路,将实践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由教师先引入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应用思路、方法、成果进行分析,让学生主动交流,提出问题,不断探讨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画龙点睛的评论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和研究性的6。案例教学因为案例应用的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果。案例教学是为了展示思路与方法,以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解

17、决案例问题为焦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在进行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时,结合理论学习开展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和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应从案例的典型性、素材的新颖性、方法的先进性等方面进行筛选,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二二)项目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教师针对真实问题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自行组建项目学习团队,通过探究式的“教”与“学”来完成任务。理论与实践高度关联是项目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分工并协作完成各项子任务,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分析讨论、设计方案

18、、实施方案、项目完成后的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启发,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由于实际环境的复杂性,在完成项目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需要选择性地运用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逐步训练各种实践技能,期间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在问题和困难的驱动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和自我评估,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同时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解决生活或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做好铺垫。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生不断有新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通过反复内化与不断积累,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

19、呈螺旋上升趋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运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有的是课堂上学习过的,有的可能是课堂上没有涉及的,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多与老师、同学、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讨论,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或合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熟悉项目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如价格预算、报价、项目洽谈、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等),因此,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不仅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应用创新能力,还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研究发现,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够带来教学的改变,能够增强学生的跨学科通用技能,开阔学生视野,突破学科限制,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7。项目教学方式非常

20、适合工程硕士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如在进行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教学,以及依托导师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可较多地使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一般在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工作室或企业的相关场所进行,教学用时较长,学生的自主度较强,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有进度安排和适度的教学管理,并进行阶段性评价。项目教学应该贯穿工程硕士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课程项目学习到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学习,有一个能力培养的梯度上升,即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与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所需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8。地方高校要积极进取,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探索开发更多的项目,不断完善项目教学的组

21、织与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三三)企业专家主持课堂教学企业专家主持课堂教学对于职业教育部分课程的教学,由于地方院校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对企业或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缺乏深入了解,地方院校可聘用企业专家或行业专家讲授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应与专业实践、工程实践应用对接,以讲授真实案例所用的核心技术和分享实践经48验为主,将企业运营的实际过程通过语言和课件展示、案例分析等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内容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企业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行业未来前景的了解,认识自身的特点和长处,

22、明白职业所需,及时进行职业规划与调整。(四四)多方协同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性教学多方协同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性教学1.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教学方式。工程硕士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践一般都需要到实地去学习,这就是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教学是校企联合,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并对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一般实行校内与企业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一般是有资质认证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程师或研究员。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确定实践学习内容、实践方案和进度。企业导师指导实践操作、实际技术学习和项目运行;校内导师按学校制度协助企业导师管理学生的实践学习,包括纪律、安全、与实习基地和学生的沟通,与企业导师一起

23、解决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书面报告实践学习情况,包括实践内容完成情况以及实践学习的收获等。企业导师和单位要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评价,学校依据单位评价和个人总结,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2.“课工场”教学方式。随着“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我国涌现出很多以实践教学为产品的教育培训类企业。这样的企业被称为“课工场”。它们有丰富的职业培训经验和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资源,并与生产型企业深度联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相比之下,部分地方院校自身实力较弱,可以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其他兄弟校的密切沟通与合作,组团选择合适的“课工场”企业,结成稳定的联盟,

24、共建共享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开展工场实践或工程项目的实践教学9。实习基地教学和“课工场”教学都是实地学习。“课工场”一般拥有强大的实践教学师资、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团队,与专门从事生产的企业相比,其在实践教学方面更专业、更规范,但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会更大些。实地学习能够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技术技能,直接体验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实际情景,还能够通过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促进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工场的实践锻炼与协作能够促使学生从新手慢慢成长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准职业人。3.产教融合教学方式。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改革

25、发展的新趋向,也是高校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地方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或者特色产业,联合地方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优势互补,以互惠共生的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合育人学院。其次,可以激励教师的科研尽量联系地方生产生活,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同时吸引行业专家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最后,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或者应用型课题带动学生参与到产教研实践中,同时尝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来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在产教融合实践中,要不断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联系,校内导师带领工程硕士深

26、入企业生产一线,联合企业技术团队研发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最终使高校教师、企业的技术团队以及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问题调查、分析,设计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实践验证方案,培养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能缩减研发成本并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10-11。产教融合的方式和形式还在探索中,高校、企业、政府要加强合作,研究政策和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实现多方共赢。(五五)慕课慕课、翻转课堂和仿真实验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和仿真实验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工程硕士教育应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对于选修课,专业

27、方向精品网络课可以通过慕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理论教学,可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操作技巧和生产技术等实践性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总之,多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三、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三性”教学模式建设策略。工程硕士的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教育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此外,还要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性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特点,以突出特色培养为宗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以期在今后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地方院校能够找准目标定位,整

28、合并优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9-03-19)2021-09-21.http:/ 王干,朱爱萍.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彰显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以扬州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68-72.3 刘聪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D.(下转第61页)49三、总结与讨论本文通过引入LabVIEW结合实际案例教学,把具体工程案例以及关键知识点融入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借助LabVIEW强大的测试及分析功能,通

29、过对案例的设计、分析、解决,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把科学思想、工程思想融入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领会从工程实践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实操能力。如此,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兴趣更为浓厚,逻辑更加清晰,理解更为透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选题中也更敢于挑战贴近实际工程问题的课题。参考文献1 周细凤,曾荣周,曾敏,等.基于LabVIEW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虚拟教学平台 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9(3):26-29.2 张国强,王斌,赵静.Matlab与LabVIEW在

30、信号与系统课程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45-148.3 陶丹,胡健,陈后金.“信号与系统”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5):55-57.4 诸葛霞,邓菲,王敬蕊.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语音信号应用的教学案例研究 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4):81-84.5 杨敏,罗锦荣.信号与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以心率测量显示系统为例 J.大学教育,2016(2):141-142.6 刘海成,王岩,刘静森,等.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之频率响应测量案例教学 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79-80.7 王中鹏.基于案例的信号与系统基

31、础课程教学探讨:以卷积积分为例 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29(6):476-481.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凤华刘凤华图5引入LabVIEW的教学案例湘潭:湘潭大学,2017.4 刘书成,李育林,吉宏武,等.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工程领域为例 J.农业工程,2017,7(3):146-149.5 鲁金明,刘毅,胡浩权,等.新形势下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60-63.6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7 王潇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

32、仓储管理 中的应用 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44-145.8 钟海荣,李建成,曹慧.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探析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54-56.9 肖睿,刘千慧,尚俊杰,等.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评测研究:以“课工场”平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为例 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62-68.10 杨杰,刘政,周克良.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教育研究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2):83-85.11 毛才盛,田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共生理论视角 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7):7-12.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凤华刘凤华(上接第49页)双音多频信号的产生引入LabVIEW的教学案例调谐质量阻尼演示装置悬臂梁振动测试吉他音频测试系统电话拨号音自动识别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