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5113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课设计方案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微课程设计方案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选题意图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内容来源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数学 中段教学目标 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预计时间 6分钟 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30秒) 1.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那么任意给出3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动手做一做吧。复习三角形的概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二、探究学习:(3分钟)1、拿出四组小棒,第一组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第二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小棒,第三组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第四组3厘米,2厘米,6厘米的小棒,分别摆一摆,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并且算一算每组小棒的三边关系。2。第一组(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三边关系:3+56 3+65 5+63 ,第二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三边关系 3+46 , 3+64 , 4+63 能围成三角形第三组(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 不能围成三角形,三边关系3+3=6 3+63第四组(3厘米,2厘米,6厘米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

3、形。;三边关系3+26 ,3+62 2+63 3. 分析四组实验可猜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那第三组中有3+63,第四组中也有3+62,2+63,那他们怎么没围成三角形啊?哦,因为第三组中有3+3=6,第四组中有3+26 ,他们的三边关系不全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第一二组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所以说必须是任意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4. 我们在验证一下刚才发现的规律对吗?拿上手中的小棒再来摆一摆,我们还是发现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围不成,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5. 通过实验和验证,我们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那么围

4、成的三角形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我们一起量一量手中的三角形吧。6.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发现已经围成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个环节有,实验探究和验证两个过程,在这两过程中努力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四组小棒,和量三角板,量图形三角形的三边,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整个环节从实践操作开始,完成于知识构建。 在这过程中教师扮演起引导者的角色,可以用那一个词来更准确地表达每两边的意

5、思吗?”通过点拨学生归纳出任意二字,将发现精准化,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理解,是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认识的一次升华,这堂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三、总结:(30秒) 通过实验,验证,量已经围成的三角形,我们探索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的研究问题的过程,既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

6、动手操作和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中,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二、说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被安排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初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上学习它,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完善三角形知识体系,也为初中学习几何的基本图形做好铺垫。 从教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编者力图通过几组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记录单,进而发现规律。 新课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

7、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和分析中,去提出问题、形成概念、获得结论。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把探究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在课堂中 “做数学”。因此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力争实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实现“内化”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