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50782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1)-毕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计量第一章 导言一、 问题的提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战以来,一些在战争中遭到重创的国家(德国和日本)都奇迹般发展起来,另一些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如亚洲四小龙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这些都应归功于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作为特殊人力资本的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特殊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各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我国进行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大决定性因素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素质。我国经济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2、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企业领导者直接面对市场,由于计划经济的束缚造成的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以及激励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他们在握有企业经营权的情况下经营不好企业。根据国家计委1993年对2586户亏损企业调查,其中2102户是因厂长、经理经营不善而造成亏损,占调查企业的81.61%。 企业亏损内因谈,经济日报1994年6月6日按此比例折算,我国国有企业现有70%的企业亏损,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因为企业家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所以,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壮大,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国内在经济学中关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更多的侧重于运用博弈论,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通过

3、制度设计,研究如何对企业家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诸如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在实践中的使用效果却不尽人意,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当中,对企业家激励的研究近年来日益成为经济学人研究的热点。但笔者发现,对企业家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进行深入认识与分析的论著并不多,其论述集中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上。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一些定量的方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进行计量。二、 研究的思路和目标自1960年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来,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形成。“资本”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定义为“能带

4、来价值增值的东西”,把资本的范畴扩展到人,人力资本无非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能带来价值增值的部分。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是通过对教育、健康的投资形成的资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是稀缺的,特别是企业家型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异质型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生产力的性质,同时也有其特有的产权特征。在本文的分析中,假设企业家是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根据人力资本的投资模型,潜在企业家在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时,必然会考虑成本与收益,使其追加每一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的人力资本存量。这一理论模型为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使用成本法,

5、即用人力资本投资量计量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异质性,使用成本法有着不可克服的重大缺陷,因此,本文拟以收入为基础,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进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进行实证分析。企业家作个单个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可依此类推,借鉴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并引入一些数学系统与模糊计算的方法。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介绍文章的写作动因与总体框架;第二部分,企业家理论综述与分析,介绍中、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他们的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第三部分,企业家人力资本分析,在企业家理论一大理论基石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6、生产性特征与其形成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分析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因素,并从理论上提出作为整体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单个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1、 希望能够对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有一正确真实的认识,并就如何提高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问题提供一点思路与启发。2、 希望通过单个企业家价值计量的方法分析,为企业家薪酬制度设计提供价值基础,从而更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企业家行为。本文也希望能够对与人力资本相关的实务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会计理

7、论等的发展有所启示。第二章 企业家理论综述与分析企业家是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主线,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自由主义阶段。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特质,新自由主义阶段侧重探讨企业家的制度。第一节 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企业家”一词最早出现于1755年康替龙(Cantillon)所著的商业概况一书。在此书中,他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看作企业家,赋予了企业家投资商的角色。康替龙认为企业家是自由市场体系的关键部分,他以一固定价格买进商品,以一不确定的价格卖出商品,企业家的报酬就是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如果

8、企业家准确的洞察、把握了市场机会,则赚取利润,反之则承担风险。企业家这种逐利的投机行为将使市场逐渐驱于均衡。康替龙的理论开了经济学研究企业家的先河,对后人的启发甚巨,在萨伊和柯兹枘的“中间商”角色理论中,都可以看到其理论的影响。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他赋予企业家生产协调指挥者的角色。沿袭三分法,萨伊认为劳动力可以进一步分为科学研究人员、企业家和工人三类,分别履行创造和提供知识、应用知识于具体目的和具体执行操作的职能。而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劳动力三种职能的组合。其中企业家的知识应用职能是生产的驱动力,具体包括协调、决策

9、制定和承担风险等。作为对其协调作用的回报,企业家取得企业的剩余。而企业家精神则是指一个企业家应具有判断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掌握监督、指挥和管理的技巧,以及丰富的工商业和社会知识。萨伊最早强调了企业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萨伊之后,约翰.穆勒在英国推广了这一术语。但随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企业家的思想被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所忽略。他们强调完全信息、完全市场,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会进行一切必要的协调,不需要企业家的干预,管理和决策变得无足轻重。企业家才能只类似一种固定的要素禀赋,其作用是静态的被动的,从而用理性选择、完全信息与函数的良好性抹杀了企业家的作用,使企业家这一角色从理论著作中消失了。古典

10、阶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马克思,他认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只有一处使用过“企业家”一词,他更多的使用“企业主”、“产业资本家”、“经理”等词,而他所强调的都是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是资本的人格化。第二节 新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新古典经济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特质,即企业家的性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熊彼特、奈特以及柯兹纳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的特质进行了分析。1.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综述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理论的中心点是从供求决定价格出发的局部均衡分析。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对经济理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即他明

11、确、具体的阐明了企业家在修正不均衡,使不均衡走向均衡这一动态过程中所承担的重大作用。马歇尔的企业家是多重角色的,其相关的论述贯穿于从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到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所有论著中。马歇尔把生产和销售两者统一的观点纳入到经济学中,他认为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都是适应需求而调整供给的过程。从而把制造业看成协调生产要素卖方和产品买方之间关系的一种中介行业,而企业家则是协调生产要素卖方和产品买方之间的中间人,是把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产品并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组织化过程的中心。企业家的作用在潜在的生产要素和潜在的消费者之间架设桥梁。因此,企业家的作用不仅由生产产品的制造商来承担,也由销售产品

12、的商人来承担。在马歇尔看来 ,企业家作为协调者 ,不仅组织调配各种资源 ,指挥管理生产过程 ,而且还不停地使用边际替代原理 ,保证成本最小化一阶条件的成立。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 ,企业家必须又是创新者 ,创新各种新技术 ,尝试各种新思想。马歇尔同时也认为,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就是承担风险。企业家作为“中间商人”参与市场交易,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进行套利。在购进原材料到销售产品这一期间,企业家的管理决策行为、套利行为和创新行为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风险负担和管理权限是不可分割的,因而企业家又是风险的承担者。在资本由企业家提供的企业中,由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承担;在资本由外来渠道供应的企业中,由提供资本的企业家

13、和在内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起特殊作用的企业家共同承担。不难看出,马歇尔的企业家概念是相当广泛的。马歇尔也研究了企业家才能的基本特征,突出了企业家对“物”和“人”的把握和理解。他认为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首先必须有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提供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新产品,发现能够改进旧产品的生产方法,必须全面掌握有关事业知识,进行谨慎周密的判断,并大胆的冒险。其次,要有领导才能,选择人才并激励他们为其努力工作。最后,他认为企业家应该有统驭能力,建立企业主要计划的秩序,并维持其统一。依据当时股份公司大量涌现,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广泛分离的现实情况,马歇尔在生产要素中增加了“企业组织”一项,;实质上是把“三

14、位一体公式”扩大为“四位一体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和组织利润,把利润归结为管理收益。按照马歇尔的看法,企业家赚取的收益扣除利息之后的余额为利润,即为企业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承担风险的收入,而利润的大小则由企业家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由于企业家需具备稀有的天赋和经过特殊训练,其收益具有“准地租”的性质。马歇尔这种赋予企业家多重角色的全面折衷观点使其企业家角色理论失去了鲜明性,但其思想是博大渊深的,是企业家理论的主流,后人对企业家理论的深入研究大多源于马歇尔的思想。正如日本经济学家池本正纯所言马歇尔“在论述企业家作用上,不论是从确保整体位置安排上的适当平衡来讲,还是从不损害现实的实际意

15、义来讲,其论述方法都是超群的。用逻辑和演绎方法,对机能方面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并通过经验性的事实观察加以归纳和补充,使认识综合化之后,才能得到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歇尔对企业家作用的论述已达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顶峰” 池本正纯企业家的秘密中文1版第8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2.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综述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是他从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发展动力源的结果。他界定了企业家是管理者,其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产生了动态的经济运动与经济发展。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的

16、经济循环。在此情况下,企业没有技术创新,没有发展,也没有企业家,整个企业生产周而复始;另一种是经济发展,其源动力在于技术创新,在于企业家“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70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在于“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的利用一种生产新产品或新方法生产老产品的没有试过的技术的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他革命化”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熊彼特赋予企业家以创新者的角色,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按照熊彼特的逻辑,企业家首先制定创新决策,其次

17、执行创新决策,其结合会产生新的组合,在自由市场体系下,新的组合又将给企业家带来利润,从而打破原来的经济均衡状态。由于示范效应,会产生许多模仿者,互相竞争的结果使获得利润的机会逐渐丧失,从而又产生新的均衡。因此,企业家作为创新者,其作用是通过创造性的破坏市场均衡,推进经济发展。熊彼特还用心理分析,来解释企业家的创新行为。除了致富的目的外,企业家还为了通过“创新”显示个人成功的欲望,即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企业家的活动,熊彼特把它称为“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把企业家看成是“革新者”,认为经营者并不都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而与日常工作与单纯的管理不同的创新是企业家的真正职能和必需具备的素质。为此

18、,企业家必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计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能通过巧妙的交涉操纵他人的谋取略和胆识等等。而且企业家资质具有稀缺性,随资质层次的提高,其稀缺性越显著。关于风险的承担问题,熊彼特的看法与马歇尔不同,他认为承担风险的是资本家,企业家一般并不拥有完成创新所需的资源,但他们可以通过竞争从资本市场上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本,而企业家并不是风险承担者。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推动了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在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轰动,影响深远。他以企业家为中心,构筑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卓然独立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和历史进程的动态理论体系。但他

19、的理论也有重大的缺陷,他完全抛开了资本的作用,将企业家与风险分割开来,而仅靠企业家的道德和精神追求,很难对企业家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企业家对精神的追求是建立在丰厚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只有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追求精神财富。因此,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是有用的,不应将其全部舍弃。其次,熊彼特把企业家置于企业组织之外去追求个人功绩,没有涉及到企业家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企业家作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利用组织的力量才能全部得到发挥。3. 奈特的企业家理论综述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年)一书中,赋予企业家不确定性决策者的角色。他认为,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两种,一

20、种是可以推测的不确定性,即一项行为拥有有限几个可能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可以测定时,这种不确定性称作风险,它可以通过保险市场加以分担,无须考虑。另一种是不可推测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大量决策其结果是无法估算的,并且这种不确定性不可保险,是真正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管理者无能为力,只有企业家才能承担不确定性问题决策的职责。决策正确,企业家得到剩余和纯利润;决策失误,企业家承担相应的损失。奈特认为企业家可以是所有者或部分所有者,也可以不是所有者,被企业组织发起者置于企业家的位置,即存在三种企业形式的企业家:业主式企业家,合伙式企业家和公司式企业家。管理权限和保证责任的

21、分离并不意味着两者失去了相辅相承的联系。奈特认为企业家要承担不确定性就要拥有相应的管理权限,管理权限的划分是以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能力的大小,即提供保证收入能力的大小为依据的。企业家要承担不确定性,必须具有三种具体的能力:洞察他人能力的能力,以此能力借以建立起相应的组织;让别人相信自己有能力的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即依赖于对将来形势推测的能力,这与企业家刚毅、自信或懦弱的气质程度相关。奈特的企业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不确定性下,使管理权限和保证责任不可分割的联系起来,只有保证合同收入才能掌握决策权,这种逻辑在企业组织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股东与内部人的关系,但奈特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4. 柯

22、兹纳的企业家理论综述柯兹纳继承了马歇尔的研究传统,把企业家作为推动市场结构的主体,探索作为中间商人的企业家的本质机能,形成了马歇尔之后企业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柯兹纳认为现实世界是非均衡的,因而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经济人会不断获取信息,修订计划以利用市场机会,追逐利润。从信息不完全出发,柯兹纳把企业家作为推动市场过程的主体,认为企业家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的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使企业家能够以高于进价的售价销售商品。企业家不是一种生产要素,不需要组织协调、选择最优投放产出比之类的特殊技能,他所需要的是“发现哪里的购买者的买价高,哪里的销售者的售价低,然后以比其售价略高的价格

23、买进,以比其卖价略低的价格卖出”,企业家这种典型中间商的逐利行为,使市场趋于均衡。企业家因此获得的价格差即为企业家的利润,这种利润将随着竞争作用的发挥而消失。柯兹纳发展了马歇尔和康潜龙的理论,从市场过程内在角度成功地阐述了企业家的形象,对完善企业家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理论的缺陷主要在于并未阐明企业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只局限于不均衡始终存在的流动的投放与产出的过程中,他未把企业看作是生产资源的集合体,从而忽视了作为库存组织的潜在能力与市场过程之间极其重要的不均衡状态。同时,与熊彼特一样,柯兹纳也没有考虑资本运营的风险作用。5. 利本斯坦的企业家理论综述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24、利本斯坦将X非效率引入对企业家的分析,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克服X非效率。X非效率理论是利本斯坦在1968年提出的试图批判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其厂商理论的一种新理论。所谓X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内部或者个人动机方面的效率,它是相对于市场价格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X低效率意指来源不明的非配置的低效率。X效率理论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是假设厂商根据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作为理性人的厂商在既定产出水平下实现产量极大化和成本极小化。这种假设一开始就把在现实中存在的X低效率的可能性排除了。而事实上,生产活动不是一种机械的技术决定关系,它依赖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依赖于企业全体成员

25、的努力程度。由于企业劳动合同的不完善性,企业主和雇员利益不一致,存在着委托代理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并且垄断的存在造成低配置效率,会使企业缺乏追求效率的动机等原因,企业组织中的X低效率大量存在。因此,利本斯坦在其企业家精神和发展一文中认为,企业家的职责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企业家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利其斯坦的企业家理论服务于其X效率理论,与其它企业家理论相比,独树一帜。但由于利其斯坦没有对企业家进行清晰的定义,没有将企业家与资本家创新者等角色区别开来,因而其企业家角色不具有可比性和知识的积累性。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阶段企业家理论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

26、经济学对企业家的问题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作用。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行为受自身所处的组织环境的影响,企业家有权选择自己的组织。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森、鲍莫尔等。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家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阿尔钦与德姆塞茨等人。1.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综述卡森(1982,1991,1995)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一个从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框架,并将对企业家行为的分析综合到一个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中,构造了一个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在其1982年出版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卡森引入了企业家判断的概念

27、,他认为企业家是就稀缺性资源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所谓判断性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只依据所掌握的公开信息,按照既定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所作的决策。在这一概念中,不仅信息是昂贵的,而且对于不同的人,其获得信息的成本也是不同的。由于不同的人获取信息时存在差异及个人本身的差异,在相同的情况下也会作出不同的决策,因而决策的结果取决于由谁来作出这一决策。卡森赋予企业家两种功能:创新和套利;制造市场。创新和套利功能是指企业家在两个独立的资源所有者之间发现获利机会并且采取行动获取利息。对自己的判断力自信的人,会坚持自己的判断,购入他们认为别人低估的资产,抛出他们认为别人高估的资产,承接别人认为无利可图的项目

28、等等。制造市场功能是指企业家凭其个人积极性使得市场保持灵活性。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的制度安排,促使市场形成。卡森认为研究企业家,必须强调企业家的文化特点和个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许多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信心的人会将决策权委托给企业家,从而存在着普遍的委托代理关系。虽然制度和法律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双方的行为,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仍然难以避免。此时双方的文化前景和个性会影响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判断性决策”受决策者主观信仰的影响。有的文化传统鼓励企业家精神,有的则限制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卡森认为,个别企业家的行为难以检验,而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家行

29、为是可以预测的,加入一些限制条件后,可以建立模型,研究企业家的活动水平、收入分配,甚至企业家的市场均衡。卡森关于企业家一般规定性的探索,抓住了以往经济理论对企业家研究的不同要素。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的创新行为、柯兹纳的企业家“中间商”角色的套利行为都可视为卡森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决策行为的特例,这使得他的企业家概念更具有一般性。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他的企业家概念的偏颇,即只注重了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交易性,而忽视了其生产性。2. 科斯的企业家理论科斯认为企业家是决定企业制度形成的重要力量,并对此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企业的性质中,从降低交易费用这一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企业家在企业制度形成

30、中的作用问题。在科斯看来,通过一个组织(企业),让某个权威(企业家)支配生产要素,能够以较之市场交易更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交易时,企业就产生了。科斯同时论述了企业边界的存在和确定,认为企业边界的位置处于通过市场实现交易与通过企业组织实现交易成本相等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作用:第一,企业组织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其前提是企业家的指挥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其二,企业的边界受企业家指挥、组织能力的限制,因为企业家的有限理性使他不可能无止境地使组织的协调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因此,可以说企业的边界也是企业家的边界,企业家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

31、受到企业家有限理性边界的限制。3. 诺思的企业家理论以美国经济学家诺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史学家对企业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诺斯认为“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的组合所作的边际调整。”“制度变迁的原因是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第11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那么谁对制度框架进行边际调整呢?诺斯认为“企业家和他们的组织会对(可观察的)价格比率的变化直接做出反应,通过将资源用于新的获利机会或(在现有规则内变化无法实现时)间接地通过估计成本和收益以将资源用于改变规则或规则的实施。”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第116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32、版企业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于运用自己的才能去发展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获取更多收益的机会,并通过组织去改变制度框架的规则或准则。在诺斯看来,制度变迁绝大部分是渐进的,长期的制度变迁是企业家短期决策的结果。4. 阿尔钦和德姆赛茨的企业家理论阿尔钦和德姆赛茨的理论重点由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上。其要旨是:企业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每个人的边际贡献难以精确的分离与观测。为了克服因此而产生的偷懒问题,必须让部分成员专门从事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为了保证其监督的积极性,剩余索取权必须交予监督者。这可以作为对企业特别是古典企业中不对称的产权安排的有力解释。但其重要缺陷是把企业家的

33、功能仅仅归结为“监督”,而真正重要的职能,经营决策则被抽象掉了。第四节 小结综上所述,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契约的规定性,表明企业具有生产性与交易性的双重特征,与之相对应,企业家也应从生产性与交易性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生产性来看,企业家首先是以经营企业为职业的人。经营企业的人,只有同时拥有企业家精神时,才是企业家。这里的企业家精神包括萨伊的企业家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目的和具体执行操作职能,也包括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功能和科斯的企业家在企业内的“权威”功能。从交易性看,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代表,必然要代表企业面对市场,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诸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作出判断性决策,并承担由此引起的风险和享

34、受由此带来的收益。这里要求的企业家精神包括柯兹纳的企业家敏锐洞察力,又包括奈特的企业家不确定性决策者和卡森的判断性决策者,以及科斯的降低交易成本职能。总之,企业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经营企业为自己的职业,通过利用自身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性活动和交易性活动的综合协调和不断的判断性决策和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效结合。 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第68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三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分析人力资本模式是近几十年经济学中重要的智慧发展之一,他的奠基者西奥多.舒尔茨因为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而获得1980年的诺

35、贝尔经济学奖。在舒尔茨看来“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他认为经济制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人力资本的增长。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的特殊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重要性。本章拟在对人力资本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家这一特殊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一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分析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物进入实际经济活动后所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权利界定。这一界定可以是明确指定的,如法律规定的有关权利,也可以是隐含的,如通过道德、习俗等加以承诺或者默认。因此,依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产权是产权所有者拥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其他经济行

36、为个体允许他以产权所确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也就是产权是在契约双方达成协议条件下的一种行为权。而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首先是一种行为权,是企业家作为其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享有的一种特殊产权。它是在一定的企业契约和国家法律限定条件内,企业家由于使用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而引起的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权能、权益和权责。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是指企业家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权利或职能,包括企业家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占有权。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是指企业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职能,即企业家对其活动触及范围内的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权利。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益是指企业家人力

37、资本产权给其产权主体带来的效用,表现为实物的或货币收入的享有以及劳务的直接享用或其他方面的满足等。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责是指企业家在拥有权能和权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上述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定体制空间和信息条件下完整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与物的产权不同,人作为一种主动资产,有着其独特的产权特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人身依附性。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具有三种存在形态:潜在的能力形态,流动的能力形态(即企业家能力的实施),凝固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即企业家经营成果)。无论是何种形态的人力资本,都以人力资本主体企业家为依托。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特

38、殊人身依附关系,决定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天然属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只限于体现它的人”。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天然拥有对其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其次,企业家是理性人,总是自发的寻找其人力资本实现自我的市场。如前所述,企业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天然所有者。外部制度的强制作用可能会对其所有权加以一定的限制,但是作为理性人的企业家必将对此作出反应,以求在特定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这一特性,导致了两种现象的产生。第一种现象是寻租现象。所谓“租”,在经济学中是指一种市场要素的所有者所得收入中,超出该要素机会成本的剩

39、余。所谓“寻租”是指经济人利用经济扭曲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朱春生,赫群寻租与企业家精神,南方经济2000年第5期第76页寻租活动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配置,作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企业家资源同样会在寻租活动中出现低效率。鲍莫尔曾经比较过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家的寻租行为。当社会经济制度为企业家资源的非生产性应运提供了比生产性应用更高的报酬时,企业家资源就会被引离生产性用途。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例,受高收益以及轻商思想的影响,社会英精阶层大量集中于科考场,科举制度下的寻租活动造成了企业家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第二种现象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关闭贬值现象。当外部制度的强制作用,使资本产权残缺,将会直接

40、导致人力资本的关闭或贬值。因为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它天然属于个人,并且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当人力资本产权束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这是资本拥有者反制“产权残缺”的特别武器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具体描述详见自周其仁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一文。因此,当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被限止时,作为理性人在制度约束下的正常选择,企业家会使其人力资本贬值甚至荡然无存,即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进一步用巴泽尔的产权分析模型来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关闭问题,企业家人力资本通过契约的方式与物质资本结合,在此过程中,作为产权主体的企业家

41、将其产权通过契约进行了重新分配,企业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企业家据此获得资本的收益权并实施人力资本的使用即经营管理过程。在这一产权交易中,企业家对收入流的影响更具有不确定性,更不易被监督和控制,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清晰界定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企业家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会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将进入公共领域,企业家必将尽力攫取这部分以少付出的劳动量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从而使企业的行为偏离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目标,形成委托-代理问题。第三,企业家人力资本难以准确、有效的度量。企业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生产,企业家对企业生产的边际贡献到目前为止,尚无法精确测量,理论界对之的探索仍处于初

42、级阶段,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衡量人力资本的尺度和机制。这造成了在实际操作中,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也只能作一个模糊的判断。同时,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使用也难以监控,即企业所有者无法准确把握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并且企业家总是在面对不确定环境,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作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家的经营决策过程无法监控和准确计量,而只能以企业的其他一些经济指标间接反映。企业家人力资本还具有其他一些非产权特征。首先,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生产力的性质。丁栋虹教授 丁栋虹,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同质型人力资本,理论前沿,2001年第5期将人力资本分为同质型人力资本与异质型人力资本两种形态。

43、他将“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定义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反之“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为同质型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种异质型人力资本,根本的特征就在于组织与制度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够引发新的生产函数,进而打破宏观上的均衡。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另一特征是企业家的形成更多的来源于干中学,而非人力资本的投资。第二节 人力资本模型在企业家理论中的运用人力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是人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道德的综合,也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相结合的综合反映,其中,体质与智力是先天因素,而知识技能和道德则是后天形成的。这几方面的素质越高,人力资本的存量较大。人的

44、能力与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模型将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研究上。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成本可以划分三种类型:首先是实际费用或直接费用。经济学家们往往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各级正规教育,在职训练活动,改进的健康照顾,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工人寻找工作的活动以及工人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的迁移。前四项投资是增加一个人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后两项则涉及最有生产效率和最能获利地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萨尔.D.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第169页,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其次是放弃工资的报酬,即所谓的机会成本。一个人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必将要放弃投资与其他方面的机会,从而失

45、去从其他投资中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在成本收益分析当中,也应该加以考虑。最后是心理损失。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比如正规教育,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教育本身是一种消费品,是一种享受,也有很多人会认为学习困难而沉闷,这就是投资者付出的心理损失。人力资本投资预期能够获得的收益以下列形式表现出来:较高的未来收入、终身工作满意程度的提高、对娱乐活动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欣赏兴趣的增长等等。为了简化分析,我们仅考虑收益与成本的货币部分,而忽略非货币的因素。用表示第i年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用表示第i年的收益流。用贴现率r对未来收益与成本贴现,则:我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假定,人们在进行投资选择时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

46、的决策主体。因此,投资成本的现值与未来收益现值相比,如果收益超过成本,进行投资就是有吸引力的。 (1)效用最大化假设要求,只要公式(1)中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们就应该继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追加的成本相等甚至比后者还低时,人们才会停止追加投资。因此,均衡状态下,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必将追加到使的水平,即使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总成本与未来的收益相等。这为使用成本法,尤其是使用受教育年限的方法来衡量人力资本存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特殊的性质,考虑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高等教育与在职培训两个模型,结合企业家特征,我们将发现,采用成本法计算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存量

47、会大大低估企业家的人力资本。l 企业家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型作为一般人力资本,从个人角度考虑,成本包括学费、书籍等直接教育费用以及任何高出不上学校时的那部分生活费用。还包括隐性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即选择投资人力资本放弃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机会而失去的潜在收入。上大学的货币成本(其中包括学费有杂费和放弃的工资报酬两部分)平均每年大约在1.5万元人民币和9千元人民币之间。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年普通高校人均学杂费:1926109/556.1=3463.6元,同期全国人均收入9371元,按不同性质企业,工资平均水平处于6262元10984元不等投资于大学教育的收益体现为未来收入的增加以及

48、其他非货币收益。为了分析简便,我们忽略非货币性收益,并假设每个个体受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各个个体对自己能否成为企业家的预期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在决策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实际就是在两种终身工资报酬流之间作出选择。不接受高等教育,其工资报酬流A开始出现得很快,但不可能上升得太高,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流B在开始四年只有负收入,然后可能要经历一个比高中毕业生的工资还低的时期,再接下去会升起来超过工资报酬流A,如图所示。均衡状态下,个人投资教育的成本等于其未来预期净收益的现值。但是这一图形并不适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由潜在的形态,转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本,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家人力资本更多的来自于干中学,这两个特征使得图一转变为图二的形式。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假设一般的企业家都会选择接受完普通的高等教育。接受完高等教育的个人面对着两种可能的工资报酬流C和B,每个人对能够获得企业家收入的预期各不相同,设主观预期能够成为企业家的概率为P,获得工资报酬流C的概率为P,获得工资报酬流B的概率则为(1P),则:预期的工资报酬流E=P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