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会产生那些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学习过程】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2、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
2、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区。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变的非常脆弱。 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
3、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协作指导】 4、阅读教材43活动内容完成第1、2、3小题 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大举侵占土地;城市人口膨胀等。 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减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等。 二、
4、城市环境问题 【拓展探究】 1、 查阅资料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填写下列表格。主 要 表 现 原 因 危 害 治 理 措 施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 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的繁殖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 放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除,实行分 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 筑施
5、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 数量的不断增加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 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城市化是人口由乡村、郊区流入城市;逆城市化是人口由市区流向郊区、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的产业集聚,功能多样,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中心地位
6、不断增强;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的商业制造业等外迁,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外围出现新区或卫星城。发达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城市化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二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目前只有一些发达的大城市出现你城市化现象。 3、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吗?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似与消失、接近于一体化基础上的。一些大城市中存在空气混浊、噪音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而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心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大城市的居民到乡村和小城镇居住,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三、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 【结构预习】
7、1、阅读教材分析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拓展训练】 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生产部门是( ) A、工业 B、商业 C、运输业 D、服务业 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 A、加强城市管理 B、制约经济发展 C、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 A、住房高低的规模 B、工厂大小
8、的规模 C、公共设施的规模 D、人口和用地的规模 4、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 5、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 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6、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7、城市建设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
9、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路况变差,使交通和出行困难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A、 B、 C、 D、 8、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 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 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 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9、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10、A. B. C. D. 10、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材料二:2001年7月13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北京申办奥运的一句响亮的口号是“绿色奥运”。 材料三:根据城市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
11、0年,将建成4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阅读材料,回答1113题。 1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环境污染 绿地面积少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差 A. B. C. D. 1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时的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13、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
12、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14、材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作“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材料三:近几年昆明市投资100个亿治理滇池,抽取湖底淤泥,打捞湖面藻类,并对附近排放污水的300多家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使滇池逐步实现碧水风姿。阅读
13、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英国各城市中,伦敦“雾都”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流扩散 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 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2)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近年该市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对金属冶炼厂实行关停并转 B.增加化学设备,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 C.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SO2 D.缩小工厂生产规模,控制废气排放量 (3)下列有关滇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4、目前滇池附近工厂纷纷建设污水处理场,牺牲了经济效益换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B.滇池治理前鱼类逐年减少,主要是附近工厂排放的大量的有毒物质所致 C.滇池治理前湖水生化需氧量在每升4毫克以下 D.治理滇池过程中,抽取淤泥是为了减少湖中植物营养物,控制藻类生物的生长 (4)伦敦老城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 ) A.分散城市职能 B.郊区城市化 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城市人口 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第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 15、下列能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 B、 C、 D、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617题。 16、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向( ) A、东 B、南 C、西 D、北 17、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用地、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用地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