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种下一粒籽当我们翻开课改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会发现新教材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适当删减了一些单纯需要记忆的知识,而增加了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一系列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难发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2、是与新教材理念完美契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像一粒希望的种子落在了每一位生物教师的心中,或许每一位生物教师都曾期许过,它会在课堂中生根发芽,会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事实真的如此吗?几年后,区教体局孟老师到各个学校指导工作时,围绕探究教学这一主题在我们一线教师中多次做过调查,一些真实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让学生自主探究,秩序就不好控制”“太麻烦,材料也不好找,探究活动也不一定有效果”“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成绩”“合作探究是花架子,没效果,有来听课的就用用”。我们相信课改的进程中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教学策略不好,只能说我们还没探索出合理的实施方式,如果不坚持新的教学方式,
3、只能回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我区进行的“自能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有效带动了我们生物学科的课改进程,就像湿润的春雨,让课改的种子破土萌发。二、破土萌发课改伊始,我们成立了由孟老师领导的课改团队,骨干老师有:田宗秀、陈强、田宝贵、郑雪、阎伟伟、居广平、申瑜。在孟老师的主持下,08、09年两个暑假学科培训活动中,二十中的田宗秀老师和华盛中学的陈强老师系统的对学科教材从课标角度进行了解读,对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广大老师集中学习了区教体局下发的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读本撰写读书笔记,积极进行课堂实践,课改活动在全体老师中全面展开。同步区里的“自能高效课堂”活动,骨干教师多次参加以高效课堂为
4、主题的读书会,报告会,提高思想认识,课改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周围教师一起探讨,积累成功的经验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科多次举行课改展示课,09年二十中的田宗秀老师、高都中学的颜丙雪老师、申瑜老师在活动中分别执教展示课,全体老师参与听评课,分组讨论课堂值得借鉴的地方,提出改进性建议,为我们学科典型教学策略的形成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我们汇集了老师们对课堂改革的有价值的建议,在孟老师指导下,由田宗秀老师执笔,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市中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确定了以探究为主的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流程为: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科学分析整合提升在学科研讨活动中,田老师对我们的典型教
5、学策略的四个教学环节从设计目的,实施策略,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田老师的解读,老师们对探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晰了教学流程和各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这次活动增强了我区探究式教学的可操作性,一棵极具生命力的幼苗开始了它茁壮成长的历程。三、茁壮成长伴随我区“自能高效课堂”实验活动的进行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生物高效课堂研究也逐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自主、合作、探究 10年暑假初中生物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如期举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高都中学申瑜老师的一节录像课真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整节课设计了多个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在探究活动中,小组成
6、员分工合作制作并观察了孢子印,共同观察探讨了青霉与曲霉的形态结构,在这些活动中既有每个组员的独立思考,也有个人思考后的组内交流,还有小组间的交流展示, 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知识逐渐清晰的呈现;教师走到学生中,和大家一起探究,分享同学们探究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整堂课学生沉浸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气氛和谐愉悦。正是在这节课中与会老师真实的体会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不是花架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课改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目标。依此为契机,大家对探究性教学进一步提出了一些
7、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任务,如何评价学生活动,如何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等等。可以看得出大家进行课改教学的热情很高,我们相信有思索就会有进步,抛砖引玉正是我们所期望的。2、 创新设计、有效探究2010年市高效课堂成果推介会在我区举行,我们的展示课课题是鸟的生殖和发育,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从钝端开始解剖鸡卵,容易确定气室和卵壳膜的位置关系,但气室这一结构不够清晰;对于胚胎发育的位置,只通过对一种鸟卵结构的观察,难以确定胚胎发育的位置。在本次展示课中教师创新使用教材,实验设置了A组与B组,相邻的8名同学,各有4名探究一组,两组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解剖方法,用了从里往外和从外往里两种不
8、同的观察顺序,选用了受精的和未受精的两种不同的鸡卵,在有序认识鸟卵各部分结构的同时,相邻A B两组形成鲜明对比,实验虽未增加难度,却在对比中有效的突破了实验原有的难点,气室的结构,胚胎发育的位置一目了然。整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进行,秩序井然,效果明显。评课中,本节课的探究设计得到了各位专家和骨干教师的认可,经过这样的一次探究,学生所形成的长久记忆是传统的讲授背诵永远难以企及的。新课标给我们提供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要在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下,针对学生及教师的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大胆创新。教师先得把课预设的好,学生才能探究的有序和有效,也才能出现我们所期望的学生的创新和生成。3、 从
9、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伴随课改活动的深入进行,各种展示课和交流活动在全区教师中间广泛进行,一些展示课引起了大家更多的思索,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我们看到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空气干湿计测量了学校或者住所附近的草地、裸地,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课上与大家共享数据,分析植物对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学生利用自家的小麦种子设置对照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课上汇报探究过程分析表格,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测了自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中学生探究所用的材料,正是自己栽培的绿色植物,有花卉,有蔬菜,还有无土栽培植物。关注生活,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身边
10、的问题,为生活服务,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生物学教学的宗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更多有兴趣的同学适当参与到课下的生物探究活动,是对我们“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四、开花结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区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课改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教学策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经过研究我们看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尤其是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了质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除了区里统一组织的课改交流展示,我们还有学科自己组织的交流活动,孟老师在学校调研时,曾带
11、领不同学校老师小范围内学科交流,我们学科还参与了区里的四校联研活动,各个学校都有生物教师代表到另外的学校讲课,更多所学校的老师参与了听评课,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课改成果得到进一步交流与推广,在交流反思中教学策略得到进一步改进。这样的活动反复多次举行,全区初中生物教师的探究性教学水平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项活动中我们各校老师互留了电话号码,加了QQ群,现在每当我们在教学上遇到困惑,随时可以交流,你们的实验效果如何,我们的探究是如何准备的,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课改之花在每位老师心中绽放。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
12、强了,他们敢想、敢做、敢说、个性得到释放,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学会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施计划,更学会了合作交流,懂得了倾听、解释和接受,学会了分享,赞赏和互助,这些都是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应该具备的能力,课改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时的严谨态度,和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渐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生存的环境,形成环保意识。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他们喜欢生物老师,想上生物课,盼望进行探究实验,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非常理想。“探究式教学”策略
13、在孩子们那结出了累累硕果。五、秋收一颗粟-典型案例设计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设计:高都中学 申瑜课前准备: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下时间提前准备对照实验,探究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提出探究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朗诵古诗春夜喜雨,后从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在这样一场喜雨之后,农民伯伯就可以播种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在春天的雨后播种呢?”引发学生思考,贴近探究课题,“春天的温度,雨后的湿度利于种子的萌发” 再提问“如果刚刚播种完,接着下了一场大雨,种子还能顺利萌发吗?”学生再思考,“不能顺利萌发,缺少充足的空气。” 引出探究课题:种子萌发需要
14、怎样的环境条件?二、合作探究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根据课本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分析 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什么是对照实验? 针对水分、温度、空气、光照设计对照实验时分别该如何控制变量? 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每个杯子放多少粒种子合适? 杯子里放多少水适量?学生边看书边思考问题,小组选择一个条件,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交流修订3、根据探究方案,实施计划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实施对照实验,教师活动:巡视,重点观察学生对变量的控制情况三、 展示交流,科学分析1、展示交流展示一 :小组展示汇报探究过
15、程小组一,我们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我们探究的过程是,在两个同样的一次性纸杯底部各自铺上两张同样的餐巾纸,一个洒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另一个不洒,保持餐巾纸干燥,各放入10粒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用橡皮筋将塑料薄膜封住杯口,放在温度适宜的同样环境下。(边叙述,边展示自己设计的对照实验)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有的组没封口,全班共同讨论那个探究过程更完善。探究另外几个问题的小组依次汇报,交流,辨析。展示二:兴趣小组同学展示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同学代表展示课下提前设计的对照实验,汇报实验过程,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最后展示实验结果,全班同学共同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2、科学分
16、析汇总实验结果填写表格杯子编号种子的数量(个)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是否萌发1号 10少量水,20,不遮光2号 10无水,20,不遮光3号 10少量水,- 10,不遮光4号 10水将种子淹没,20,不遮光5号 10少量水,20,遮光学生分析实验结果,2号、3号、4号、5号分别与1号对比,总结实验结论,交流辨析,得到: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光照并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四、 整合提升1、 小结概括,本节课的科学探究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对照实验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2、 做同步学习巩固深化3、 拓展提升,在水分、温度、空气都适宜的杯子里找到一粒不萌发的种子,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种子自身的原因)请同学们课下自主探究,测定自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