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以及《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之后,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学生已对“生物与生物圈”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将问题更具体化,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性更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环境常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环保经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熟悉,课前可通过调查、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人类对生物圈依赖的实例。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初步树立保护生物和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提供必须资源,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
教学程序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课本116页: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人来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1. 活动:
(1)填写课本117活动表格。
(2)思考: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三、人类对生物圈中的资源的利用
1、生物圈给人类提供哪些自然资源 ,可分为 和 两类。并且分别举例
。
2、分析与讨论:
(1)根据资料,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①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
②有人说:“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③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上哪种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通过对问题①和②的分析并讨论,进行交流,得出结论:资源是 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 。
四、理顺思路,归纳小结:
通过回顾,谈出自己的观点及收获,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以下观点:
1.生物圈为人类提供必须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只有携手爱护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五、知识迁移,深化应用: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确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保护生物和生物圈的思想,并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人们获得的动物蛋白一半以上来自鱼类。如今,全世界大约有9 000种鱼被捕捞,供人类食用。人们应怎样管理渔场,才能使渔场持续提供鱼类资源?
2.据计算,每生产7 000张贺卡就要砍掉一棵大树。如果每位同学每年发出10张贺卡,我们学校共有1 200人每年需要多少张贺卡?需要砍掉多少棵大树?除了邮寄贺卡,你还有表达祝福的其他方式吗?
五、发散思维,开拓创新:
学习了本节的内容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你应特别注意些什么?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人口过多给地球带来了哪些影响?
2.以下人类的活动哪些有益于保护环境?哪些会破坏生态环境?请你判断,用线段连起来,并思考:人类与生物圈如何和谐相处?
若想吃的好,就吃蛙蛇鸟
要致富,砍大树 改善生态环境
绿化荒山,鸟语花香
围湖造田,围海造田
毁林开荒,种粮食 破坏生态环境
用电网捕鱼,能把大鱼小鱼都捕到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看课本116页:看看会看到了什么?
讨论。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并填写课本117活动表格。
(2)思考: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学生自学:人类对生物圈中的资源的利用,生物圈给人类提供哪些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类?并举例
后根据资料分析讨论问题:
①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
②有人说:“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③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上哪种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师总结: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实例,可持续发展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自己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最后全班展示。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后讨论达成共识,再展示。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板书
设计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一、人来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的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
反思
这节课因为及时对小组进行了评价,因此学生们都很积极,所以课堂效率很高,达成度很高。如果再加强练习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