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课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便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心理:人们在与环境、事物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称为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一系列动态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性的心理倾向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个性倾向性:个性
2、倾向性又称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6、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7、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8、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第一印象对认识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它甚至使人形成一种偏见,干扰以后一系列有关的认识。9、近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对象留下的最近印象影响人们对他的认识的心理效应。10、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者形成了一个人
3、某个方面好或坏的印象后,据之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效应。11、定型作用: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以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为根据,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心理效应。12、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3、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14、需要: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15、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 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
4、标的心理过程,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是行为的直接原因。16、期望值:是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认为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17.激励: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18.挫折: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19.退化:本来个人的行为是随着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模式的,但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其行为的表现往往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显得幼稚,此种成熟的倒退现象,称为退化,尤其是情绪方面的表达。20.从
5、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意见的现象。二、单选题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 C ) 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A.变革 B.行为 C.管理 D.心理2.管理心理学将有助于领导者掌握人的( A )规律,对人采取科学分析方法与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与组织业绩。A.心理 B.经济 C.活动 D.行为3. ( D )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A.非正式组织 B.个体 C.群体 D.组织4. ( B )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A.管理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D.社会心
6、理学5.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B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6.心理现象包括( D )两个方面。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7.个性心理是通过( B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 认识过程 B. 心理过程 C. 意志过程 D. 情绪、情感过程8.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 C.心理状态 D.心理现象9. 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 弗洛伊德 B.亚里士多德 C.冯特 D.柏拉图10.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既是社会科学,又
7、是自然科学 D.哲学11.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D.以上都不是12. 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B )。A.心理规律 B.心理活动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1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D )两个方面。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4.个性心理是通过( B )形成并表现出的。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 D.情绪、情感过程15.感觉是一种( A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16.关于心理过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8、 D )。A.认知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B.认知总是与情感相伴C.意志过程对认知有影响 D.知、情、意是无关联的17.( D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A.晕轮 B.定型 C.推论 D.归因18.( A )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有关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A.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B.行为的归因 C.心理活动归因 D.情境的归因19.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的是( C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以上三者都不是20.根据气质的分类,一般认为( C )。A.多血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 B.粘液
9、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C.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 D.抑郁质的人较适合做会计工作。21.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D )。A.天才 B.特殊能力 C.一般能力D.才能22.以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 A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23.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D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 D.希波克拉特24.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都属于( D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个性心理特征25.张三属多血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类型,张三和李四谁的气质类型。(
10、D )。A.张三气质好 B.一样好 C.李四气质好 D.无好坏之分26.善交际、开朗、活泼具有领导力的人的气质,一般属( A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27.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 B )状态。A.客观 B.主观 C.单纯 D.多重28.将需要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是按需要的( D )划分的。A.满意条件 B.对象 C.内容 D.起源29.对( C )的需要不属于精神需要。A.道德 B.审美 C.劳务 D.理想30.如果某人满足自身需要并不以他人或社会利益受损为前提或结果,其需要就是( A )的需要。A.合理 B.天然
11、C.社会 D.物质31. ( C )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需要的满足状态与不满足状态的后果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消除或减少不公平与挫折之消极影响的方式和措施。A.内容型激励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状态型激励理论 D.强化理论32. 某领导同志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狠狠地打击本厂的一些不良现象,来个“杀一儆百”。这对广大职工来说起到了什么强化作用(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衰减33.与工作任务本身直接相关的因素叫做( D )因素。A.不满意 B.双因素 C.保健 D.激励34.心理学中将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称作( D )。A. 心理过
12、程 B. 体验 C. 不安 D. 挫折35.下列表述当中不正确的是( D )。A.人在遇到挫折时容忍力是有差异的 B.人对挫折的感受受主观判断的影响C.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耐挫折 D.抱负水平高的人遇挫折时不易受到打击36.一个个性较强、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遇到挫折后一般易产生( A )。A. 直接攻击 B. 转向攻击 C. 自我攻击 D. 放弃攻击37.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人是( B )。A.海曼 B.梅奥 C.勒温 D.谢里夫38.凝聚力高的工作群体,工作效率( C )。A.必然高 B.必然低 C.可能高可能低 D.以上三者都不是39. ( B )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
13、吸引力量。A.群体士气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规范 D.群体压力40.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各成员具有( D )意识。A.服务 B.竞争 C.保护 D.群体三、问答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如个体的知觉过程、个体的价值观与态度、个体的需要、动机与激励、个体的个性特点等。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管理过程中的群体心理。群体心理不同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如群体的动力、群体的沟通、群体的人际关系等。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心理。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
14、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组织中的领导心理、组织结构与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特点、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心理因素、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组织变革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等。2.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答:体现在: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协调物质奖励方式与精神奖励方式,更好地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15、动的规律,其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改造行为,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可以使管理心理学成为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力科学助手。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简称为心理。人的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
16、,而且在具体人身上产生时,还表现出各个人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4.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人的个性。个性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性(动机、态度、信念、兴趣、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5.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有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
17、的特殊规律。6.什么叫知觉?知觉有哪些特征?答: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反映了外界现象和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综合和解释,具有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的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或属性组成的,但是人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一事物的整体映象。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事务的时候,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归入一定的对象类别中。知觉的这种特性为知觉的理解
18、性。(3)知觉的选择性。尽管个体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但这些剌激并不能全部进入个体的认识世界。个体只对其中的一部分加以反映,其他则被忽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印象保持相对稳定,叫做知觉的恒常性。7.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及现实生活中有何重要作用?答:稳定、深刻的情感在人的生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1)强烈而深刻的情感是人的情绪的指导和调节器。(2)丰富而又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多方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充实人的生活内容,使人的生活生气勃勃,兴致盎然;反之,人的生活就会枯燥无味。(3)情感在人的学习和工作
19、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对学习和工作怀有热情,才能创造性地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人在学习与工作中产生的理智感本身就是很强的动力。8. 简述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答: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体现在: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获得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主动权。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选择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个体的活动既可以由外部控制,也可以由自身控制,正是自我意识使个体的活动在无外界压力或与压力相对抗的情况下保持一致。个体之所以能够产生一种人格恒同的感觉,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保持
20、一贯的行为反应方式,就因为自我意识把自身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连贯的实体,具有维持这种统一的动机。9.气质有哪些类型?气质在管理中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根据观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通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四种类型。气质在管理中的实践意义:气质对人的行为有一定影响。管理者应了解职工的气质,这对于选拔人才,搞好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等都有重要意义。(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据研究,俄罗斯历史上的四大文豪就是四种气质类型:普希金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是多血质,克雷洛夫
21、为粘液质,果戈理系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气质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情感与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做教育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都需要重视它。我们在管理活动中,首先,在挑选和培训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时,应测定气质,因事择人,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人才。其次,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时,应注意根据人们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还要注意各种不同气质的人的最佳组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1
22、0.性格的特征与类型有哪些?答:性格的特征就是指性格的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一般按照下列组成部分进行分析:(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客观现实的影响,总是以一定的态度给予反应。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等方面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包括: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一个人情绪活动稳定的经常表现
23、的特点,就是他的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点。人的认识水平的差异称为能力特征,人的认识活动特点与风格被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后者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差异。关于性格的分类问题,在心理学界至今还没有一致意见。比较多见的意见有三类:一类主张按理智、意志和情绪分类;一类主张按内向、外向分类;一类主张按顺从性、独立性分类。11.需要有什么作用?答: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在人的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24、。需要和人的活动紧密联系着,它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正是各种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地活动。个体活动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需要使人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求得需要的满足。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个体的一切活动。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因此,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需要。并尽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12.什么叫动机?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 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机。引起动机的两
25、个条件是需要和诱因。需要被认为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动机和需要密切联系着,离开了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诱因被认为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诱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正诱因和负诱因。人类的行为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需要和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13.简述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答: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表明,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或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
26、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在动机的推动下,采取某种行动,向目标前进;当目标达成时,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当目标未达成时,需要未得到满足,会对需要加以调整;新的需要或调整后的需要通过反馈又会使人向新的目标前进,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14. 激励理论有哪几种类型?答:激励理论主要有三大类型:(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都将人的需要作为激励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主要的贡献在于,揭示了构成激励内容的需要
27、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各种需要间的主次顺序等问题。(2)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中间过程,即需要的未满足这一过程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公平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目标及目标达到后与需要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了这一动态关系影响与制约人们行为的模式。(3)状态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又叫行为改造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终点即行为后果的状态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需要的满足状态与不满足状态的后果对人的行为的
28、影响,提出了如何消除或减少不公平与挫折之消极影响的方式和措施。15.影响挫折程度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答:由于每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同,其感受挫折大小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这些主观因素主要指个人志气、过去的经验与学习、对挫折的知觉判断、个人的容忍力。(1)个人志气(也叫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表明志气高;反之,则表明志气低。比如,两个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参加语言考试,其中甲给自己定了争取得80分的标准,乙给自己定了得100分的标准,考试结果两个人都得了90分,这样的结果使甲感到满意,而乙却受到了挫折。(2)过去的经验与学习。如果一个人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或遇到
29、挫折就逃避,他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挫折,这种人对挫折的感受就强得多。反之,对挫折的感受就弱。(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由于个人对世界认识的不相同,因此,即使客观的挫折情况相同,个人对此感到的威胁也不同,挫折对每个人所构成的打击或压力也不同。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向迎面走过来的上司打招呼,而上司却没有反应,甲会觉得这是上司瞧不起自己,或是故意跟他过不去,大大地伤了自尊心,而乙则可能不把事情看得那么严重,他想也许上司正在思考某一个问题而没有注意到自己。(4)个人的容忍力。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也是有差别的。1)不同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一样,有的人经受得起挫折,有的人就经受不起挫折。2)对同一个人来说,对不
30、同挫折的容忍力也不同。有的人能容忍生活上的挫折,却不能容忍自尊心上的挫折,有的人恰恰相反。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间,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不同,导致对挫折程度的感受也有差异。16.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群体凝聚力高低主要受如下因素影响:(1)群体目标。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是否赞成。赞成,则产生认同感,凝聚力就高;反之,不赞成,各行其是,状似散沙,凝聚力就低。(2)群体成员的同质性和互补性。同质性是指成员在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或雷同,彼此易接近,增强凝聚力。互补性是指成员个性的相互补充、渗透,也会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和密切关系,增强凝聚力。(3)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群体对成员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度越高,成员的凝聚力便越强;反之,则削弱。(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模范遵守群体规范或做出成绩的成员给予合理的奖励,会增强凝聚力。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亦有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5)群体的外部压力。群体之间的竞争、损害、威胁等,会形成压力而增强群体凝聚力,即所谓“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