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4447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中国近期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医疗机构风险分析报告 (2006年版)摘 要2004 年我国的卫生机构数到达到287797所。其中医院有18396家。卫生机构床位数2004年也达到3268374,而医院的床位数则达到2364279。我国私营、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医院数量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0%,为1500多家,数量偏少,难以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形成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等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公平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格局。目前卫生费用占我国GDP 的比重相对过小,加上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

2、化,农村城镇化等因素,医疗服务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医院建设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与医疗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将掀起医院投资的热潮。中国医疗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医疗市场,给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本报告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具有丰富的一手数据,由业内专家精心编撰而成,是广大医院管理人员和准备进入医疗行业的投资者必备的行业研究资料。目 录第一章 医疗行业概述.第一节 产业特征分析一、医疗产业基本特征(一)行业没有明显生命周期.(二)医疗市场分布不均,产品价格弹性弱,对买方控制力强(三)技术密集、基本技术发展缓慢、高新技术更迭(四)我国的

3、医疗正处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的初期.二、医疗行业环境分析.(一)医院内部环境(二)就医顾客(三)供应商.(四)竞争者(五)公众三、医疗产业问题分析(一)效率低下(二)公平性差第二节 医疗机构政策分析.一、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政策(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二)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三)推进药品价格管理,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四)鼓励盈利性和民办非盈利性机构发展(五)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二、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三、医疗卫生区域政策四、税收政策(一)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二)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三)关于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的税收政策五、医疗监管体制第三节 国际医疗行业比较一

4、、欧美国家医疗体制(一)美国(二)英国的医疗体制二、亚洲工业发达国家医疗制度(以新加坡为例).第二章 行业供给分析.第一节 行业供给总规模.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增加二、医院床位增加、卫生院床位减少三、卫生人员总数增加四、医学科研势力略降,教育力量储备充足.第二节 医疗行业供给结构分析一、医疗行业专业供给结构二、按营利与非营利划分的供给结构 三、行业区域布局第三节 我国医疗投资预测 一、医疗服务投资回顾二、医疗服务投资预测第三章 行业需求分析 第一节 医疗行业市场需求特点分析一、医疗行业基本用户及其特点二、医疗需求特点分析第二节 医疗市场需求主体支付状况分析 一、中国居民医疗保障状况二、中国人均

5、健康保健支付增长水平 三、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增加. 第三节 我国医疗服务需求预测一、我国医疗服务需求回顾二、我国医疗服务需求预测第四章 2005年专科医院分析 第一节 眼科医院一、眼科医疗市场基本现状 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市场分析三、优势企业未来年的投资计划 四、眼科医疗市场空间分析第二节 儿科医院一、儿童专科医院的优势二、影响儿科医院消费选择的因素分析三、儿科医院发展前景与挑战第三节 妇科医院一、妇科医院市场空间巨大二、杭州市女子医疗市场分析三、妇科医疗的新趋势第四节 肿瘤医院一、首家肿瘤医疗连锁机构二、恶性肿瘤治疗关键技术的发展三、肿瘤医疗市场发展预测第五节 口腔医院一、口腔医疗

6、市场需求分析二、口腔医疗供给分析三、中国口腔医疗发展趋势第五章 2005年我国不同类型医院分析 第一节 公立医院一、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二、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分析(一)公立医院的缺陷(二)公立医院定位(三)公立医院的改革途径三、广州市公立医院分析第二节 民营医院一、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状况二、民营医院的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会和风险三、民营医院服务的特点四、民营医院前景分析第三节 外资医院一、外资医院动态情况二、医疗产业合作的机会和风险性分析.(一)机会(二)风险第六章 医疗产业投资状况分析.第一节 医疗产业投资分析一、我国医疗行业投资特点二、我国医疗行业投资环境分析三、我国医疗行业

7、投资模式分析(一)投资新医院(二)收购现有医院第二节 医疗产业融资分析一、医疗机构融资必要性二、医疗机构融资模式.(一)上市融资(二)银行贷款(三)租赁融资第三节 中国医疗行业并购分析一、医疗行业并购政策(一)卫生部鼓励国有医院改制(二)北京研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三)青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民营医院的若干意见(四)浙江省关于发展民营医院的若干意见(五)上海出台措施鼓励社会办医.(六)完善广州市医疗机构准入标准二、2005年医疗行业并购分析(一)浙江金华公立医院产权整体转让(二)宁波三星7 亿催生浙江最大民营医院第七章 医疗产业市场和竞争风险分析.第一节 医疗行业的成长

8、能力分析一、成长性分析.二、成熟度分析.第二节 医疗行业的依赖性一、对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依赖.二、对资深医生的依赖.第三节 医疗机构风险分析一、2005年天价药费事件(一)哈尔滨天价药费事件(二)深圳天价药费事件(三)对天价药费事件的分析二、药品降价风险三、医疗纠纷.(一)当前医疗纠纷发生的新特点(二)新时期医疗纠纷的影响四、医疗行业信贷建议第四节 医疗产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会四、风险第五节 医疗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一、医疗行业进入门槛分析(一)政策壁垒(二)人才壁垒(三)资金壁垒(四)认知壁垒二、医疗行业退出门槛分析三、上游行业向医疗行业延伸的可能性(一)上游企业进军医疗行业

9、(二)下游企业进军医疗行业第八章 医疗产业投资前景与投资建议第一节 行业未来发展和投资方向一、外部资本加快进入,医院之间竞争加剧.二、政府医院破产或被并购将提供更多的业内资源.三、医院受到的外部冲击将加大第二节 行业未来的变革预测.一、划分医疗卫生服务的层次和范围,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二、构建与目标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逐步推进医药分开第三节 医疗行业投资分析一、盈利性分析.二、市场定位分析.(一)医院定位的必要性.(二)医院定位方法.三、医院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1一、项目周期构成和资本投入方式.二、项目期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构成三、医院现金流量的计算.四、医院项目投资价值计算举例第四节

10、 医疗行业投资管理建议一、战略管理二、打造核心竞争力三、制定正规的管理体系四、品牌与市场宣传第一章 医疗行业概述医疗产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技术密集且基本技术发达,我国医疗行业正处在市场化的初期。目前我国医疗产业的主要问题是效率低下、公平性差。医疗行业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美国医疗产业的问题是医疗费用高、穷人看不起病;英国实行大包大揽的医疗体制,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得这种医疗体制难以危机。第一节 产业特征分析一、医疗产业基本特征(一)行业没有明显生命周期医疗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种类和特点取决于疾病的种类,而疾病的变化多样以及病种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还达不到

11、彻底消灭一切疾病,因此,医疗行业始终不同程度地处于成长期,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同时难以体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二)医疗市场分布不均,产品价格弹性弱,对买方控制力强我国医疗行业中机构众多,但布局并不合理,分布很不均匀,城乡差异显著。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医疗人员齐备的综合医院集中于城市中,在人口众多的乡村分散着卫生院,防疫站等低端医疗机构。农村人口的就医就诊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于是出现大量乡村医患源涌向城市的特殊现象。医疗机构提供的产品是种特殊产品,它的质量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相关,它有自己独特而固定的标准。医疗服务产品虽然有差异,但差异度同工业产品相比小很多。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不会因整个市场上

12、产品的多少变化而变化巨大。从长时间看,市场上对该产品的需求是在一个固定区间范围内波动的,而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市场因素,在于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反映在产品的表现就是,医疗市场上价格弹性弱。需求的相对固定和价格弹性弱,价格的上升和下降与需求没有强相关性,产品在市场上必然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表现出其价格对买方很有控制力。因为价格即使持续走高,需求也不会同比例降低,市场中存在大利润空间。(三)技术密集、基本技术发展缓慢、高新技术更迭医疗行业属于技术密集的行业,我国医疗机构中基本诊断治疗技术发展相对已成熟而技术进步却比较缓慢,在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高新技术不断应用,更迭发展。(四)我国

13、的医疗正处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的初期随着医药分家、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业开放、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的出台,非营利性医院的涌现和企业化运作,无疑为我国医院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带来了契机。按照产业的概念,产业就是所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并提供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我国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还刚刚兴起,中国的医疗正处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的初期。这为在寻找投资渠道的社会资本敞开了全新的产业大门,但同样是产业化的初期,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尤其缺乏政策支持,这成为产业化道路上的障碍。二、医疗行业环境分析医疗行业环境是指医院自身,病人,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公众等。它们与

14、医院形成了沟通,互惠,服务,竞争和协作的关系,并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医院内部环境基础设施:医院的基础设施包含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病床数量,总人员,结构以及科室编制,医院体制和隶属关系。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的诊治水平,重点专科等等。设备:设备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分布状况以及配套设施。资金:医院的收入状况,收支情况以及财政是否拨款。人力资源: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构成和比例。以及医疗与非医疗人员的构成比例,高级人才与非高级人才的比例,薪酬制度。(二)就医顾客医院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患者的需求,所以说 “以病人为中心,尽一切可能提供优质服务”是医

15、院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就医患者是医院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患者的就医习惯和需求特点,通过开展适宜的医疗项目,采取便利的服务措施,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想办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能使医院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真正达到医患双赢。(三)供应商供应商是指向医院提供各种资源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由于他们提供的资源对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技术水平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协调。让供应商提供质量优良但是价格合理的产品或者服务,以便降低成本来提高医疗效益。(四)竞争者在医疗市场上存在各种医疗机构,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医院制订经营战略和

16、营销策略时,必须客观分析自己和对手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管理,声望,口碑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不断前进。(五)公众医院市场营销中公众主要是指:新闻媒介,融资公众,政府和社区公众。新闻媒介经常报道并评论医疗技术,质量,经营以及大众的反应。新闻报道极大的影响者医院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望,特别是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因此医院应该经常保持和他们的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以利于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融资公众现阶段主要是指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通过融资来发展壮大,所以医院有必要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取得必要的支持。政府公众是指医院的各类管理机构

17、,医院的经营必须要符合政府法律和政策。所以医院应该遵守政府的产业政策,发展计划等等。及时与之沟通,保证医院能够顺利经营。社区公众是指医院附近的居民,这类群体通常是医院的固定客户群体,医院应该尽量给他们提供便利,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便医院提高医院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三、医疗产业问题分析(一)效率低下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2005 年8 月9 日11 日,通过央视资讯ePanel 会员调查系统,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这项共有来自全国733名30岁以上公众参与的调查显示,90.0%的人对10 年来医疗体制的效率感到不满意。医院越来越多,看病却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我国的卫生事业在高速发展,78

18、.9%的人感觉现在的医院比10 年前更多了。但另一方面,60.1%的人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二)公平性差现在中国医疗资源80%在城市,广大农村仅占20%。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倒数第四。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城镇医保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城镇非就业人口、非公有制部门的从业人员,以及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员排斥在外。农村医保由于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事实上只有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才能参加。而最贫困的农村居民

19、,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却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医保。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医疗保障是“富人的俱乐部”。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任重道远。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医院运行机制始终要体现公益性质。第二节 医疗机构政策分析一、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政策(一)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主要是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与非盈利性两类,实行不同的价格和税收政策。政府主办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接受财政补助,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其他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并执行政府指导价;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

20、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和从事非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不享受这项政策。盈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但收入中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可以给予3 年时间的免收营业税等优惠。医院分类管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使医疗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形成有效竞争,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达到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二)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卫生资源已经供大于求的地区,国家不再兴建或扩建医疗机构;减少过多的床位,一部分要转向护理和康复工作;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的医疗机构,引导其向老年护理、社区服务等方向进行调整,或者通过兼并、撤消等方式进行调整;严格审批大

21、型医疗仪器设备,调整现有设备的布局,提高使用效率;鼓励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三)推进药品价格管理,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由于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医疗费、其他部分很少。近年政府投入数量增加、比重却下降,最终导致医疗机构补偿不合理,形成医院以药补医。而医疗服务价格主要包括药品、医疗服务、检查和其它费用,医疗服务的价格标准受国家严格控制,其中附加值高的部分一是药品、一是新技术新设备。因此医院提高自身业务收入的捷径就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的增加,致使加重患者负担。通过医疗机构改革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总量控制幅度内,综合考虑医疗成本、财政补助和药

22、品收入等因素,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实现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达到一方面,通过控制基本用药零售价格,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更合理的财政补贴,给予医疗机构合理补偿。对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用药目录里的药品分为甲、乙两类药,甲类药拟由国家最终指定零售价格,乙类药由省级物价部门制定本区域里的最终零售价格,不再规定出厂价、批发价,药品流通的前期环节(包括折扣)由市场来调节。通过控制最终零售价格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指定医疗保险购药的定点药店,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可以在药店购买,避免享受医疗保险的病人只能在医院药房购药带来的弊端。调整医疗价格

23、是为了把药品降下来的费用中相当大的比例转入到技术劳务收费价格上去,主要有:增设和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提高手术费;根据成本则算的情况提高挂号费和住院的床位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应放宽一些特需医疗服务的价格,并考虑增设处方调节费。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档次,拉开收费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中医、民族医的发展。财政补贴方面,主要是:对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等,由财政给予补贴,对大中型医疗机构考虑定项目补贴。对小型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机构,考虑按其工作任务定额补贴

24、。正是在上述政策作用下,2000年以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总体上已经上调12%以上,部分地区调整幅度还要稍微大一些,并且还将继续上调。(四)鼓励盈利性和民办非盈利性机构发展在规划控制方面,在严格审核医疗机构执业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规划控制,以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卫生资源中的作用。在卫生资源相对过剩的地方,鼓励投资者通过收购、重组现有医疗机构的方式举办盈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但防止盈利性医疗机构在某些技术项目或领域内形成区域性技术垄断);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发挥民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和盈利性医疗机构在满足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调整医疗医务结构和体制创新方面的作用;在机构

25、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科研课题招标等方面,同等对待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和盈利性医疗机构。(五)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三个大的方面,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治,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保障患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权,职工可以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也可以持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位于城市的企业医疗机构要逐步移交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纳入城市医疗

26、服务体系。二、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属于开放较早的领域:1989 年,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联制定了关于开办外宾华侨医院诊所和外籍医生来华执业行医的几条规定;1992 年,卫生部制定了外籍医生来华短期行医管理办法;1997 年,针对一些地方越权审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以及管理混乱的情况,外经贸部和卫生部又制定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医院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审批工作。这些规章明确了外国公司、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同中方医疗机构或其他机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政策,也明确了在国(境)外获得合法行医资格的外籍医师来华行医的管理办法,从而初步奠定了

27、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基础。2000 年,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联合制定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基本以“入世”谈判中中国已作出的承诺为根据,符合逐步开放的原则和要求。管理办法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条件、要求、标准,管理审批权限以及程序,执业标准等均有明确规定,是加强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依据。根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只能采取合资、合作形式设立医院或 诊所。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或诊所,外方股权比例或权益不超过 70%,中方股权比例或权益不低于30%。合资、合作的期限不超过 20 年,投资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合资合作医

28、疗机构必 须是独立的法人。加人WTO 后,中国既享有WTO基本权利,又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对于卫生事业而言,一要遵守WTO 相关协议,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二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承诺,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和健康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开放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和保险市场。中国开放牙医和医疗服务的具体承诺有:(1)可跨境交付。意味着人们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如互联网)向他国购买医疗咨询、诊断、治疗和医学教育等服务,同时也使医生之间获得国际交互咨询服务。(2)允许境外消费,人们可以到境外购买对方的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3)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和诊所,允许外资比例不超过70%。要求合营

29、医院或诊所中,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大多数为中国公民。允许目前给予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的补贴。(4)允许具有本国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中国卫生部的许可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时间6 个月,可以延长至1 年。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保险方面,中国承诺的内容有:(1)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2)入世后2年内,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在有限的大中城市提供服务;入世后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3)自加入之日起,允许外国寿险公司提供个人的非团体的寿险服务,允许外国再保险公司以分公司、合资公司或独资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寿险再保险业务。入世后3 年内,允许外国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促进药品、

30、医疗器械等相关产品的贸易,降低关税,放开相关服务市场。承诺包括:(1)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从目前的14%下降到2003 年的55-65%左右。(2)2003 年1月1 日起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经批准,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中国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或合作商业企业。从事批发业务的合营商业企业,中方出资比例应为51%以上。(3)取消大型医疗器械进口的管制。医疗器械关税从现在的20%,到2003年降至10%左右。在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贸易方面,主要是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实施TBT协定、SPS协定。TBT 系指技

31、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主旨是减少国际贸易中因技术性要求、产品标准,以及检验和认证程序对贸易产生影响。SPS 协定系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重在制定食品安全以及动植物健康标准的基本原则,最大程度地降低与卫生有关的市场准入障碍。实施TRIPS 协定,规范和加强对药品及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TRIPS协定系指与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议,用来减少因知识产权引起的贸易摩擦。加入WTO 后医疗市场将逐渐对外资开放,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逐步形成国际优化趋势,促进医疗服务产业化。中外合资医院群体的出现和不断壮大在与中国原有市场资源形成互补、带动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丰富医疗服务的层次性同时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组

32、织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先进”的方面同时也给中国的医疗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的冲击和对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冲击会很大。另外医院产权多元化与经营多样化,给中国医疗市场的监督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卫生部门在行政职能上如何由“办”机构为主,加快向“管”服务为主转化;在市场准入上如何既严格把握医疗服务人力、物力要素的入口,又遵循国民待遇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艰巨的。因此针对中国入世后对卫生领域的承诺进行有效分析、制定对策、趋利避害,对实现中国医疗市场供给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特色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医疗卫生区域政策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即在一定

33、的区域内要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进行卫生资源的调整、配置。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卫生资源已经供大于求的地区,不再新建或扩建医疗机构;减少过多的床位,一部分可转向护理、康复服务;调整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引导富余人员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医疗服务薄弱的地区流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全科医生;严格审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调整现有设备分布,提高使用效率;对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难以正常运转的医疗机构,引导其拓展老年护理等服务领域,或通过兼并、撤销等方式进行调整。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以卫生区域内

34、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依据规划设置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引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区域内一定人群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叠或遗漏,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中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适应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既能为中国公民公平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又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制订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当地

35、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按本地指导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公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区域医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的依据,因此,规划的制订,应遵照区域医疗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则: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等主要指标为依据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标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实。医疗机构设置应遵循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原则、公有制主导原则、西医并重原则。四、税收

36、政策(一)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下同)。1、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2、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如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培训收入、对外投资收入等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

37、所得税。3、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4、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房分离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5、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二)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1、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但为了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 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其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3年免税期满后恢复征

38、税。2、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房分离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三)关于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的税收政策1、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含疫苗接种和调拨、销售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取得的其他经营收入如直接用于改善本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条件的,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医疗机构需要书面向卫生行

39、政主管部门申明其性质,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并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上述医疗机构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急救中心(站)、城乡卫生院、护理院(所)、疗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上述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具体包括: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各种专科疾病防治站(所),各级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所(站)、母婴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各级政府举办的血站(血液中心)。五、医疗监管体制中国医疗市场监管的主要行政体系包括卫生部、中医药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0、、外经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资委、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和教育部、科技部等分别或彼此协调就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管理法则、服务标准、职业规范、服务质量、服务许可、设备引进使用、各类收费的定价、职业资格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以及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中医疗机构的经营者的常规经营更与卫生部系统的各级、各类行政单位联系教多,而涉及到医疗装备问题还要同外经贸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打交道。以前的医疗卫生监管主要是行政手段。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体制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职能、转变身分,从“办医院”转向“管医院”,

41、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确保全社会公共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到位,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保证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公正有效的运转。第三节 国际医疗行业比较一、欧美国家医疗体制(一)美国美国医院根据所有制形式可划分为非赢利性所有制和赢利性所有制医院。 非赢利性医院 多由政府或慈善组织建立。通常由理事会进行经营,他们是医院行政官、医师和社区领导者的代表。理事会和行政官们负责满足社区的地方性需求。非赢利性医院不用缴纳联邦或州政府征收的税,但应为所在社区提供一定量的慈善服务。所有社区医院的五分之三是非赢利性私立医院,它们提供了全国70%的医院床位,73%的住院和门诊医疗服

42、务。一般来说,非赢利性医院收治更多的贫困病人,参与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更多。它们所提供的高成本、无利可图的服务也更多,这种医院更多情况下是建立在社区较低收入区域,也更多地为本社区提供服务。 赢利性医院 多系企业或个人投资性医院。医院的首席执行官由持股者进行选举。赢利性医院必须于每个季度就财政状况向其持股人作出交代。因此,这些医院的领导面临更大的压力。从另一方面讲,对所获取的利润可以自主进行分配,其中包括给予管理层和雇员优先认股权和给持股者分红。近年来,赢利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增加,赢利性医院占了社区医院的14%,所提供的床位和住院、门诊服务分别占12%、11%和8%。 赢利性医院声称,其机构之

43、所以能在赢利的同时保证质量水准不降低,是因为其经营效率要大于非赢利性医院。此外,投资者拥有的系统因具备快速融资的能力而往往首先对诸如人口转移等战略机遇作出反应。它们表明,拥有管理专家,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建成成本积余,规模经济,团体采购等主要因素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费用。(二)英国的医疗体制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于1948 年建立,英国所有的纳税人和在英国有居住权的人都可免费享受该体系的服务,其原则是“不论个人收入如何,只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免费的医疗服务”。“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分为三个管理等级,第一层为社区基础医疗系统,第二层为社区全科诊所,第三层为城市综

44、合性医院。社区诊所24 小时提供最基本的保健服务,如有必要,医生将把患者转移到上一级医院。这样一种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被英国人标榜为“西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然而,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百姓健康要求的提高,完全依赖国家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逐渐不堪重负,弊端慢慢显现。1975 年,该体系开支占到英国GDP的3.8%,1995 年占到5.7%,2003年是7.7%。目前,“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仅英格兰地区就有超过100 万工作人员,年耗资500 亿英镑以上。在公有制之下,如此庞大的机构造成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内部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医护积极性严重低下。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之后

45、,这个“完美”的体系居然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心病。老百姓不想提及的话题是:社区医生只会开“老三样”阿司匹林、抗生素和止痛片;看急诊至少要等上4 个小时;做手术最多要等上一年半。上世纪80 年代,撒切尔执政时,向医疗领域导入了市场机制,发展了一些私立医院,主要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具有较好的医疗设施、技术和环境,但收费昂贵。比如,私立医院对普通分娩手术分娩收费3000 英镑左右,而“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医院则完全免费。因此,英国社会目前形成了“有钱人去私立医院看病,穷人到免费医院排队”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布莱尔政府2000年7 月发布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改革5年计划,承诺将该体系改造成为以病

46、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真正有效率的21世纪医疗服务,要“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政府一方面增加投资,计划到2008 年之前,将该系统投资每年递增10%。另一方面,进行了机构改革,增加快速就诊中心,缩短就诊时间。5 年过去了,这些改革措施仍然没有解决“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矛盾。目前,还有80 万患者等候治疗,候诊时间至少为半年。英国政府又建议向该体系引入市场机制,依据治疗患者的数量向医院拨款,建立激励机制。然而,这种新政策也引起了立法者和业内人士的质疑。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英国不解决“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资金筹集分配和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矛盾还是很难缓解。二、亚洲工业发达国家医疗制度(以新加坡为

47、例)每个新加坡人都必须个人承担医疗费用,每个企业都必须为所雇的员工缴纳规定的医疗保险金。而政府的角色只是利用每年合理的公共财政预算,向每个新加坡公民提供适当的医疗补贴。新加坡的医疗体制有以下几个特征:新加坡有各类社会资本出资兴办的营利性的综合性全科医院和社区诊所,有政府及慈善机构兴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和慈善医院。政府对于医疗领域不设准入门槛,大力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自愿开办医疗机构,推动新加坡医疗的全面发展,政府鼓励竞争并保护竞争,既不给予非营利性医院以任何的特殊优惠政策,也不给予各种营利性医院各种不公平的限制,让病家充分拥有自由择医的权利。新加坡所有医院如同美国的管理模式一样,全部交由专业的医院管理公司进行全面的经营和管理。因此,新加坡的医院管理行业十分兴旺,作为医院的第三方管理服务,新加坡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从而也诞生了一批在国际上著名的医疗管理机构。新加坡政府相当重视社区医院的建设,它成为新加坡政府大众化、广覆盖的医疗制度的特征。作为政府营建美好社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为市民就近就医创造了便利,提供了良好的就诊环境。社区建设是新加坡政府城市建设的灵魂。政府把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