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4415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某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XX区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2第二章 项目业主7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8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规划情况16第五章 建设方案简述27第六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32第七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34第八章 环境保护36第九章 节能节水38第十章 进度计划及实施方案41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47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第十三章 风险因素及对策55*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性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项目业主:*城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一)报告的研究范围我公司受*城

2、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可研报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新居工程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及建设管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因素及对策等。(二)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人民政府成府发(2004)19号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的通知;3、*人民政府第78号令*征地补偿安置办法;4、成建委发(2004)673号文*中心城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施“新居工程”的意见;5、*20052010年推进城乡一体

3、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级统筹项目表;6、部分新居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7、其它相关文件。五、项目区范围及用地面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范围117平方公里均属城市建设用地,是中心城区发展的区域。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计划,*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区域范围为117平方公里内五城区现状农村区域。项目区范围为*龙井片区,新居工程共安置人口2400人,项目用地面积为132.75亩。六、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一)项目背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成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新居工

4、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集聚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新居工程”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消除城乡差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必要措施。*在实施“新居工程” 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严格按照农民新居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实施。为此,*龙井片区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项目被正式提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城

5、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新居工程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在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创造公正、平等、宽松、包容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有利于使农村富余劳动者转变为城市非农劳动者,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重大措施。3、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农民新居建设,引导农民从传统的散居方式向城市化聚居方式转变,从自建的简陋、抗震

6、防灾标准低的住房向正规设计、规范建设的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社区集中,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新居工程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城市总体规划更加有效、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对市区合理布局和完善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农房及企业拆迁面积农房现状及企业建筑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统计,涉及拆迁人口240人,80户,拆迁建筑面积为8260平方米。2、农民新居建筑面积整个区域居住小区安置人口2400人,按人均建筑面积60平方米建设农民新居,建筑面积130739平方米,居住小区内商业、服务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519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6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61

7、8平方米,农民新居建设净用地面积94.8亩。3、绿化工程:包括道路两侧绿化、主要道路节点及重要位置建设景观绿化工程和广场建设,绿化面积25300平方米。(四)建设周期项目建设期预计从2005年开始,至2010年完成。(五)总投资根据测算,*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总投资34633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9051万元(其中新居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8671万元,绿化工程380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34万元,预备费1849万元。(六)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34633万元,资金筹措方案由业主自筹解决。(七)结论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主要有以下方面:1、*已被国家批准为城乡统筹发展配套

8、实验区,项目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项目区农民居住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2、有利于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完善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城市新社区。3、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价值,为本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筹措资金,加快农民新居建设速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4、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的重大目标,需要进行不断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项目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部分,对*范围内的农村新居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重大作用,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必要

9、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业主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城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成办发2004208号)文件精神,公司于2004年11月19日登记注册成立,负责按照*中心城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施“新居工程”的意见(成建委发2004673号)精神,实施*范围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公司由市政府和*政府共同组建,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区政府按6:4比例注入,主要经营有:土地开发投资,城市化居住社区的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公司内部设置有综合部、工程规划部、投资

10、部、财务部、合同管理部、资产经营管理部六个部门,领导班子及员工共30人。公司于2005年按程序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和公司工会。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理念,科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与规范,倾力打造“依法经营,诚信务实、团结高效、廉洁自律”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些制度与企业精神,塑造了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队伍,充分发挥了城乡一体化排头兵的作用。在跨进新世纪的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公司全体同仁定当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奋力开拓,努力拼搏,以优良的产品,优秀的业绩,优秀的服务,努力提升公司形象,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第三章 项目建

11、设的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是*在中心城区、14个县城、30个重点镇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内,提前建设用于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居住小区。“新居工程”是*推进“三个集中”,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转变从业方式和居住生活方式,由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让农民享受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享受城乡共同繁荣的成果。*中心城区(五城区含高新区)规划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400平方公里,其中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283平方公里,还有117平方公里的区域为规划城市建设区,计划在2010年前,中心城区“117”范围内规划建设“新居

12、工程”小区42个,该区域19万左右的农村居民将全部转变为城市居民。此外,中心城区还有198平方公里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的约20.5万农村居民将进入新型农村社区。按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283”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由市国土部门实施,“117” 范围内的农村新居由睿华等五公司建设,“198” 范围内的新型农村社区由各区政府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五城区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的建设,是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得到集中整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

13、套,从而增强了*中心城区的承载、集聚和辐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具备了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探索和实践,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首先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就业,为城市化提供合格的产业大军和就业保障;统筹城乡卫生和社保,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实施区域推进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居工程”作为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推进,在2010年前完成。*进一步认识到

14、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省、市委深入推进“三个转变”要求,解放思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真抓实干,发挥创造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严格按照农民新居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实施。为此,*龙井片区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项目被正式提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被国家批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成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加

15、快城市化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集聚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新居工程”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缩小城乡差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必要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完善城乡规划为先导,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和人口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将

16、极大的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周边区域特别是农村发展。经济增长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推进城乡一体化5年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00元,比2002年增加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比2002年增加59%,但我市农村区域比东部经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新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项目实施将使成都的城市面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配套设施都更加优化,让更多的农民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得到利益,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对农民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多

17、种就业机会,真正让农民做到失地不失业,成为有保障、有工作、有文化的市民。(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而言,作为目标就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共融,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这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作为过程就是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要依靠科技进步,用抓工业的思路和办法,改造传

18、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组织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步伐”。 实现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及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来解决。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城市化率仅有35.6,差距较大。目前在我市中心城区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规划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完

19、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这些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另一方面,*中心城区土地集中整理、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城区基础服务设施配套等项目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组织实施该项目,对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加快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及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是推进

20、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城市化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有序、有效转移。目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00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域内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原属于城区边缘的农村以及“城中村”转变为城市区。通过新居工程促进城市新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使农民转变为市民。2004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83平方公里,因

21、此在未来几年内,需要在117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市区规模,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是四川省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全市幅员面积1239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03万,农村人口比例约占三分之二,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三农问题”是成都进一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作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城市,经过积极探索和辛勤努力,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

22、成效,已经走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发展不足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成都面临的主要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顽症、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设和谐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从2004年2月正式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并将其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新机制,成都要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使农村发展起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新居工程项目的引导效应和启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产生的聚集效应是显著的

23、,项目对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配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商贸、科技中心,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原有的城市规划将发展为城乡统筹规划。按照省委要求,要扎实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上走出新路子。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大胆创新和实践,突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统筹推进,尤其要在市场、土地、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突破。随着经济发展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区的生产功能将逐步弱化,生产基地出现扩散和外移的趋势,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

24、将使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在经济上能站得住脚。本项目将在进一步增建农村新居,安置更多的农村居民,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的建设,将拓展城市区域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布局。同时,市政基础设施覆盖面扩大,有助于新居区域的居民获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的生活空间、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项目建设为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的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助于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五城区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势必促进成都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新居工程建设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设

25、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城市新社区,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五)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成都传统的居住、商贸核心区位于府河、南河以内的老城区,南北以人民中路、顺城大街为轴,东西以蜀都大道、东大街为轴,北起八宝街、正府街,东至府河右岸,南到梨花街、陕西街,西抵东城根街,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核心区由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商业区(CCD)和文化博览区等三个主要功能区以及沿东城根街的生活配套区组成,从而形成城市核

26、心区“双向两轴三个功能区”的格局。我市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的建设,将拓展城市区域发展空间,使位于市中区域的黄金地块更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中心城区的功能结构调整。本项目实施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使城市面貌及配套设施都更加优化,同时,又可分散部分中心区人口,有助于减轻中心区基础设施压力。旧城中心人口扩散迁往新区的居民,将获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的生活空间、获得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项目建设为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的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助于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城市新区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实现可持续发

27、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六)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创建生态环境模范城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城市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己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市之列,已实现“创模”目标。但是,在社会、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近郊城乡结合部发展却十分缓慢。作为城乡连接的纽带,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脏、乱、差,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并通过河道流向市区,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头。对这些地区,若不进行综合治理,城市环境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城市污染源难以得到根治,这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破坏城市形

28、象。因此,实施中心城城郊结合部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是我市城郊结合部综合整治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居工程建设势必将促进成都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新居工程内的大面积公共绿地与府河绿带、沙河绿带、三环路绿带、绕城高速路生态绿化带等城市干道上的“翡翠项链”,共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规划情况目前,*建成区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按照*总体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00平方公里。根据*总体规划的部署,在未来五年多时间内,*将实施117平方公里范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居工程”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

29、“新居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已部分通过了新居工程总平方案。对此,本报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业主提供的部分“新居工程”定点规划和总平方案两部分,就“新居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初步说明。具体“新居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正式文本为准。一、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城市发展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二、城市性质与职能(一)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

30、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新居工程”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二)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一)市域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规模1、近期(2010年):总人口11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2万人。2、远期(2020年):总人口1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026.6平方

31、公里。(二)市域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计,2010年为40-45,2020年为55-65。以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计,2010年为546,2020年为70。(三)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近期(2010年):570万人,中期(2015年):660万人,远期(2020年):760万人。(四)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51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2、中期(2015年):建设用地59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9平方米;3、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7平方米。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市化目标与产业布局1、城市化目标加快成(都)德(阳)绵(阳)

32、城市带建设,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培育城镇发展轴线,大力扶持一批中小城镇发展为地区性中心城市,选择一批重点小城镇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城市化质量。构建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中等城市为枢纽,小城市及重点镇为基础的现代化区域城市框架。2、第一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形成近郊、远郊、山地三个农业产业带,近郊农业产业带以花木培育及蔬菜基地为主;远郊农业产业带以水果、中药材种植及禽畜养殖基地为主;山地农业产业带以生产林和经济林种植区为主。3、第二产业工业相对集聚,促进工业区之间的错位竞争,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效益。3、第三产业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教育、卫生、文化娱乐、旅游服

33、务、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中小城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连锁经营、餐饮、旅游服务、休闲度假等;小城镇重点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二)城镇体系结构1、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多极,一轴一群”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心”指主城区;“多极”指规划区外的四市和四县。“一轴”指由主城区沿成雅高速公路和成绵高速公路向南北伸展并连接新津、蒲江以及市域以外的广汉、德阳、乐山等而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一群”指依托成温邛快速路和成雅高速公路,由崇州、邛崃、新津、大邑、蒲江,以及为数众多中小城镇组成的联系紧密、分工合理、功能一体化的城镇群。(2)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划特大城市1个,为*主

34、城区;中等城市4个,包括都江堰、祟州、邛崃和彭州;小城市4个,包括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重点小城镇36个;以及多个大型聚居点(一般镇)。2、重点镇与聚居点(一般镇)重点镇是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周边镇乡的中心地,农工商结合的片区中心。应集中生产要素,形成邻近镇乡的增长极,规模不小于一个城市居住区规模,按居住区标准建设,加强污水治理。聚居点(一般镇)为农业人口集中居住地,主要发展为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聚居点一般不新增用地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城乡经济转换的职能,规模不应小于一个城市居住组团。五、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1、近期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35、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巩固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宽裕型小康。2、近期城市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拉开城市构架,重点开发东部及南部新区,逐步改善旧城功能,加快城市核心区建设。3、近期主城区发展规模: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570万人左右,新增建设用地1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8平方公里,外围组团77平方公里。4、城市基础设施:疏解与改善旧城区交通,发展新城区基础路网,强化旧城与新区的交通联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5、环境建设:增加生态绿地,实施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

36、程。6、外围组团:加快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方面一体化建设。六、城市远景发展构想(一)远景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塑造成都国际新形象。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将成都继续建设成为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二)加强成渝经济圈合作,强化*中心城市职能,积极发挥成都在区域中的中心、生产、服务、辐射、窗口和交通枢纽作用。(三)继续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城市的原则。远景规划区内城镇人口达到13001500万人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四)远景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继续强化“一主两次多核”的轴向开放型城市空间体系和非

37、均衡轴向拓展的带状空间形态,空间布局以中心城为核心南北展开。北部促进新都青白江组团的轴向连片发展,取得与广汉城市发展联系,远景进一步拓展沿中轴线向北的城市发展区;向东增加西平西河洛带的城市拓展区域;向南梯度推进,促进华阳、航空港和东升三大片区的南北轴向拓展,远景将新津、彭山逐步纳入南部城市发展体系中;向西防止组团南北连片,重点保护都江堰灌区的完整性。(五)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系统以轴向为主的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带形走廊式发展;打破“环形十放射”型道路结构,建立东部新津华阳金堂广汉的快速联系系统。结合土地开发,通过一体化的城际快速道路、路网体系、公交系统支撑城市内部的快速、便捷联系。(六)可持续的

38、资源利用与保护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环境资源控制规划,通过保护对象的优化、保护范围的扩大、控制标准的提高以及更加协调有序的发展政策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七、“新居工程”规划情况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锦江、青羊、金牛、*、成华等五城区在117平方公里范围的农村区域,实施以农民“新居工程”建设和场镇改造为载体,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排水、排污、电信、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幼儿园、派出所、邮电所、社区居委会、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业主提供已有的“新居工程”作如下初步说明:(一)规划年限:近期2005-2010年。(二)规划控制范围及说明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

39、工作的要求,锦江、青羊、金牛、*、成华等五城区,将在规划年限内,在11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内,实施农民“新居工程”和场镇改造。(三)*农民“新居工程”*将实施铁佛片区“新居工程”、龙井片区“新居工程”、江安河村片区“新居工程”、半边街片区“新居工程”、新苗片区“新居工程”、南桥片区“新居工程”等六处。本项目就*各农民“新居工程”控制范围及说明如下:1、铁佛片区“新居工程”位于*簇桥镇村。总用地面积30.52公顷。规划安置人口61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为主,兼有少量耕地。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0.6-3.0;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车位0.3个/

40、户。铁佛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铁佛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27.12其中住宅用地16.83小学1.33幼儿园1.06农贸市场0.32其他0.98道路5.47绿地1.13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20绿地3.20其中街头绿地0.57防护绿地2.63总用地30.522、龙井片区“新居工程” 位于*龙井片区。北至规划30米百锦路,南至川藏路,东至规划30米华兴路,西至*大道。总用地面积8.85公顷。规划安置人口24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村镇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0.9-2.85;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

41、车位0.3个/户。龙井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龙井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6.32其中:住宅用地6.32防护绿地1.33街头绿地1.20总用地8.853、江安河村片区“新居工程”位于*江安河村。总用地面积27.56公顷。规划安置人口67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除部分村镇居住用地和部分二类住宅用地外,其余大部分为闲置荒地。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0.6-2.9;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车位0.3个/户。江安河村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江安河村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2

42、3.94其中住宅用地12.9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20中学4.58小学2.45幼儿园0.52农贸市场0.32其他0.27道路1.80绿地1.01道路用地3.11防护绿地0.35水域0.16总用地27.564、半边街片区“新居工程”位于*机投场镇西侧。总用地面积15.46公顷。规划安置人口30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0.6-2.88;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车位0.3个/户。半边街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半边街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14.81其中住宅用地6.75小学1.50幼儿

43、园0.52农贸市场0.72其他1.63道路2.37绿地1.32道路用地0.65总用地15.465、新苗片区“新居工程”位于*新苗村。总用地面积23.17公顷。规划安置人口69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村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1.2-2.85;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车位0.3个/户。新苗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新苗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 (R2)22.27其中住宅用地 (R21)14.6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22)3.24其中小学1.51幼儿园0.36农贸市场0.34其他1.03道路

44、(R23)4.09绿地 (R24)0.29防护绿地 (G22)0.25街头绿地 (G12)0.65总用地23.176、南桥片区“新居工程”位于*南桥村。总用地面积11.82公顷。规划安置人口2800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有少量耕地。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容积率0.6-2.94;建筑密度25%-45%;建筑限高37米;绿地率30%;停车位0.3个/户。南桥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如下:南桥片区“新居工程”用地统计表用地类别名称面积(hm2)二类居住用地 (R2)11.82其中住宅用地 (R21)7.3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22)4.73其中小学1.33幼儿园0.57农贸市场0

45、.71道路 (R23)3.31绿地 (R24)1.17总用地11.82第五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总体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0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面积为283平方公里,因此在未来几年内,需要在117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一、主要建设内容*城乡一体化龙井片区“新居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以农民新居住宅工程建设为主体,包括附属建筑、配套公建、规划区红线内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排水、排污、电信、小区绿化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新居工程的建筑、道路、管网工程、市政建设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按规划统一建设,同步建成。社区服务有关的设施逐步实施和完善。二、主要建设规模(一)龙井片区新居工程涉及人口*建投将对区域内龙井片区8.85公顷(折合132.75亩)土地实施以农民新居工程建设为载体,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排水、排污、电信在内的基础设施工程,新居工程共安置人口2400人,涉及拆迁人口240人。(二)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量本可研报告主要以132.75亩和2400人农业人口为基本数据对有关的工程建设规模及用地进行分析测算。1、农房拆迁面积农房现状及企业建筑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统计,拆迁建筑面积为8260平方米。2、农民新居建筑面积整个区域居住小区安置人口2400人,按人均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