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4340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可行性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规划的背景与意义(一)规划编制的背景扶贫开发事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深入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扶贫开发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迎接扶贫开发工作的挑战,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彻底打好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要求加快渝东南等地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重点

2、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等文件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创新扶贫方式,以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为基础,挖掘产业潜力和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提出了以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为扶贫对象,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等专项扶贫形式和特色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行业扶贫为主体的重点扶贫内容,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

3、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远景目标。以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和万州、开县、忠县等区县为代表的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扶贫压力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多。这些地区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习俗的产业潜能未被挖掘,因此,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编制大纲为秦巴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出前瞻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布局与规划,可以更好的促进这些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产业开发,显得尤为必要。(二)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编制大纲是为秦巴山特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现了党和政府

4、对秦巴山区人民的关怀和厚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差促共富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集中力量编制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编制大纲,是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是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总体要求的具体部署,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顺利实施,改革成果惠及秦巴山区人民和促进秦巴山区贫困区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三)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建设规

5、划涉及以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等区县为代表的整个秦巴山片区,规划中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具体落实到各个区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户。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四)规划编制依据l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l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l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l 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l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l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6、0112015年)(国发20124号)二、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以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等区县为代表的秦巴山区,位于重庆市渝东北地区,以山地为主,丘陵平坝地为辅,立体地貌明显。规划区所含区域地处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紧邻川、陕、鄂三省,其中巫溪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分,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缘,地处四川省、陕西省、重庆市三省(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510916、北纬31373212。县境东北与陕西省镇坪县、平利县、岚皋县、紫阳县接壤;南与四川省宣汉县毗邻;西与四川省万源市相连。巫

7、山山脉位于渝鄂交界区,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绵延40余公里,北与大巴山相连,主峰乌云顶海拔2400米。巫山山脉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西为四川盆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2.地质地貌规划区境内地质复杂多样,土地类型主要以水稻田、黄壤、紫色土为主。忠县境内山丘起伏,溪河纵横交错,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万州区境内相对高差分别为184.5 米、1266.8 米,低山、丘陵面积约占四分之一,低中山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四分之一,极少平坝和台地,且零星散布。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奉节

8、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3%,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占总面积80.01%,最高海拔为2123米,最低海拔为86米。奉节地貌总体为东南、东北高而中部偏西稍平缓,南北约为对称分布,以长江为对称轴,离长江越远海拔越高,有少量平缓河谷平坝。开县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其地貌由金华山、方斗山、猫耳山三个背斜和其间的拔山、忠州两个向斜构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云阳南北高属高山深丘,海拔在800米以上,分布于县境各山系,中部低,河谷有浅丘和平坝,山间有盆地,分布于长江沿岸。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

9、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巫溪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占93%;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绝对高差2657.4米,一般相对高差1000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大宁河出境处祝家河海拔139.4米,为全县最低点,东部神农架原始森林山脉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为重庆市最高点。3.水文气候规划区范围内水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忠县,境内江段长88公里,年平均流量约1.24万立方米/秒。县境内有溪河28条,均属长江水系。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日照充足。万州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

10、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奉节境内长江干流41.5公里,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云阳开县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温和高温区内。三里河谷浅丘平坝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大巴山支脉1000米以上山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11、年平均气温18.5(丰乐海拔165.7米)10.8(马云海拔1490米),低高差7.7。城口 巫溪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城口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所有河流都属长江水系。城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3.8,雨量集中、旱、涝交错,伏天多旱,秋天多雨。巫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8.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041毫米。4.土壤与矿产资源规划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忠县矿产种类多样。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8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炭、天然气;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贵重金属矿产有沙金;煤炭总储量约818.58万吨

12、,石灰石总储量约7778.38万吨,岩盐计算储量约3.33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80亿立方米。奉节县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近30种,尤以煤炭、硫铁矿、石膏、石灰岩、铁矿、含铜砂岩独具优势。奉节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煤炭储藏量达1.5亿吨。云阳县境内已发现可供开发的矿产有11种,其中,煤、菱铁矿、钼、钒埋藏浅、品位高、质量好;石灰岩、页岩、粘土矿遍布全县,品种优良,开采容易;岩盐储量6.7亿吨,含氯化钠87%以上;煤矿储量3900余万吨;菱铁矿储量1341万吨,含铁40%左右;天然气储量9.3亿立方米,已成功开采。巫山已探明矿藏15种: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的储量最为丰富,铜、硫铁、

13、粘土矿的储量也较丰富,且有一定开采价值。其中煤炭地区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巫溪县共发现矿产18种,104处,探明储量的8种,开发利用的32处。主要包括煤、石灰石、盐卤、大理石、磷矿和黄铁矿等。城口矿产资源丰富,钡、锰、煤、铁、天然气等具备较高开发利用价值,享有“西部矿都”的美誉,是全国第五大锰矿区,亚洲最大钡矿区。5.旅游资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极具开发和利用潜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如忠县江上明珠“石宝寨”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开县的风光,人文景观有古战场遗址黄陵城、杨柳关;建筑雄伟的大觉寺,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展现着开县文化

14、的古老璀璨。有人称巴渝第一长廊的盛山408米仿古长廊。还有渝东第一大佛南雅大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伯承元帅旧居、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万州的青龙瀑布、潭獐峡、龙泉风景区、库里申科墓、天生城、钟鼓楼,云阳的张恒侯庙(张飞庙),奉节雄甲天下的夔门、享誉中外的白帝城、绝世奇观天坑地缝,巫山境内举世闻名、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巫溪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幽峻奇的峡谷风光,城口的山歌、民间故事、花鼓、狮子舞、钱棍舞、彩船舞、锣鼓、孝歌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二)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2001年到2010年,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1倍和1.5

15、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77倍和1.92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38:30:32调整为24:35:41,城镇化率由11.2%增长到29.3%。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郑渝铁路、万宜铁路、渝宜高速公路、万州五桥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初步构筑起片区对外立体交通大通道。2.社会事业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普九”,2010年,7-15岁适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9.4%,成人文盲率下降到0.6%;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105.71人,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深化医改,推进“十大医疗卫生工程”和“三甲”医院创建,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每万人

16、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2.5人,拥有病床22.8张,所有乡镇都设立了卫生院,70.1%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农村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2010年全区共有18.06万人享受低保;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户籍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3.农业经济发展以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等区县为代表的秦巴山区,片区农业主要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养殖业养殖以生猪、奶牛、鸡、鸭和山羊为主。截止2010年,片区实现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为6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为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17、。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2010年主要农作播种面积达到92.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66万公顷,粮食产量由2006年的255.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91.3万吨,年均增长3%;水果产量由2006年的612.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042.6万吨,年均增长14%;蔬菜产量由2006年的159.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5.97万吨,年均增长7.8%;肉类产量由2006年的49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46.1万吨。(三)贫困村类型及其区域分布1.贫困区县贫困村占比大,贫困人口多。规划区域范围中的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5个区县均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有152个乡镇,国土总面积为1

18、.80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88%。2010年末,总人口284.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56万人,乡村人口198.38万人。有贫困村55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66%,贫困人口86.98万人(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新准计算),贫困发生率达22.88%。万州、开县、忠县3区县2010年末有贫困村31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6.24%,贫困人口64.4万人,贫困发生率达9.67%。2.贫困分布不均衡,巫溪、城口、奉节等区县贫困集中度高。规划区内一类贫困村、二类贫困村对比如下图1所示,从绝对数上看,巫溪一类贫困村为42个,二类贫困村为89个,居所有规划区县之首。云阳、万州、开县、

19、奉节、城口、巫山依次排列居后,忠县贫困村数最少;从相对数上来看,如图2所示,城口县一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16.30%,二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34.78%,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51.09%,均居规划区县之首;巫溪一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14.09%,二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29.87%,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43.96%;奉节一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10.54%,二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22.59%,总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比例为33.13%,开县排在最后。因此,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来看,巫溪、城口等区县的贫困程度都较大,贫困度较高。其它贫困区县贫困度也相差较

20、小,贫困度都较高。图1.规划区内贫困村类型对比图图2.规划区内不同区县贫困村类型占各自区县比例(四)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1.资源约束加剧,产业发展乏力。规划区属于重庆市渝东北地区,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市总面积、总人口的41.3%和24.7%,但经济实力并不与之相称,总量不高,均量更低,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此同时,规划区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面积也居全市前列,扶贫工作和压力大。规划区内劳动力、市场和资本等资源约束不断加大,贫困村人口老龄化严重,80%以上都是50岁以上老人,市场以传统的农产品市场为主,规模小,农产品商品化率低,缺乏吸引城市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的

21、潜力。贫困区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资源和产业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本支撑,导致贫困区特色产业未能有效挖掘和开发。2.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片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1068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64.38%;558个行政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33.63%。37%的自然村不通公路,35.7%的农户饮水困难。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环境承载能力低,资源和环境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片区山高坡陡,地质地貌复杂,河谷纵横,土壤贫瘠,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3.经济发展

22、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35:41,与全国10:47:43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5498.4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26%。特色产业培植难度极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产业集中程度不明显,产业支撑弱,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片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就医难、上学难、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基础教育水平低,教育设施条件差,专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劳动技能培训能力不足,区域内仅有普通高等学校1个,普通中学136个,

23、普通小学1346个,高中毛入学率82.2%。乡镇卫生医疗设施简陋、设备不全、人员不足,区域内仅有三甲医院1个。文化体育设施陈旧、规模小、标准低。5.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2010年片区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1,城乡差距明显。片区内各区县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差距。2010年片区城镇化率29.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三、发展思路与总体布局(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总体要求,切实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仅仅依靠科技进步,加

24、快推进“一村一品”和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资源依托原则。立足区域独特资源优势,尊重当地群众种养传统,努力挖掘能够代表区域资源条件、人文内涵、民族特色的优势产业,将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在最适宜区。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优势特色产业选择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面向国内市场,又要拓展国外市场。坚持连片整体开发原则。把贫困村作为产业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操作平台,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实施连片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着眼于产业整体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完整的产业

25、链,提高片区特色产品整体竞争力。坚持科技支撑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环境友好原则。组织适度规模生产,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贫困户受益原则。实现产业发展和建设项目到村到户,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村,使贫困户受益面最大化,确保产业扶贫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力争经过九年的努力,培植壮大重庆秦巴山片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组织蓬勃发展,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扶贫特色优势产

26、业带,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重点区县和乡镇。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一批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带稳步崛起,区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基本建成体系健全、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扶贫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2.分阶段目标(2012-2015;2016-2020)(主要指标表)近期目标:到2015年,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特色优势产业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达到9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建成全国区域协作扶贫示范区和全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产业资

27、金投入80亿元,引进和扶持发展扶贫龙头企业120个,支持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组织400个,培育专业大户2000户,培育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500个。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乡村旅游项目20个,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远期目标: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户户均有1项稳定增收产业。产业资金投入150亿元,引进和扶持发展扶贫龙头企业180个,支持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组织600个,培育专业大户3000户,培育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861个。大力推进旅游扶贫,重点建设乡村旅游项目50个,筑牢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有力驱动全市扶贫开

28、发进入发展扶贫阶段。表1 重庆秦巴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与建设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指标属性1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00015000预期性2支持区县扶贫龙头企业个4060预期性3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家80120预期性4培育专业大户户20003000预期性5扶贫专业合作组织个400600预期性6乡村旅游项目个2050预期性7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个500861预期性8产业资金投入亿元80150预期性(四)总体布局1.布局原则立足8个贫困县,结合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充分考虑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将

29、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特色,扶贫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布局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乡村,力求覆盖与带动尽可能多的贫困人口。2.产业布局方案以“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十大扶贫骨干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1)柑橘产业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柑橘主要布局在忠县、开县、万州、奉节、云阳、巫山、巫溪等区县。(2)蔬菜产业在万州、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布局低山设施蔬菜、中山标准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榨菜主要布局在万州、忠县等区县;笋竹主要布局在在城口、万州、忠县、开县等区县。在云阳、忠县、巫山发展以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3)中药材产业在城口、开县、万州、奉

30、节、云阳、巫山、巫溪建设天麻、杜仲、党参、木香、金银花等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4)林业产业在城口、云阳、巫山、巫溪建设核桃、板栗基地。在巫山、奉节建设油橄榄基地。在万州、开县、奉节、云阳、巫山、巫溪、城口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茶园建设和老茶园改造,打造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叶基地。(5)蚕桑产业在奉节、云阳、巫溪、忠县、巫山、万州建设高产高效密植桑园,打造优质蚕茧基地。(6)畜牧产业生态土鸡、蛋鸡。生态土鸡主要布局在城口、巫溪,打造城口山地鸡、巫溪大宁河鸡品牌。蛋鸡主要布局在忠县、奉节、开县。肉牛、奶牛。主要布局在万州、云阳、巫溪、奉节、开县等5区县。肉山羊。主要布局在云阳、奉节、巫溪、巫山、开县

31、。肉兔、毛兔。主要布局在开县、奉节、云阳、忠县、万州。中蜂。主要布局在城口、万州、云阳、巫溪、开县。四、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基地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是提高整体经济素质的重要环节。按照横抓区域、纵抓产业、市场牵引、龙头带动、整体推动的思路,重点抓好能够发挥资源优势的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营养、健康的农林产品,以此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一)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片区围绕“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十大扶贫骨干产业,建成了一批晚熟柑橘、特色蔬菜、草食牲畜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但是基地布局零星分散,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设

32、施建设严重落后。产业化水平偏低,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合作层次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资金和人才,亟需进一步加大扶持,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二)发展思路与目标1.发展思路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的总体要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区域性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特色农林业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农林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农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等建设,切实提高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优势特色农林产

33、品基地发展基础。2.发展目标做强柑橘产业。按照水系配套、道路配套、土壤改良等有关规范,在云阳、奉节、巫山、忠县、万州、开县等生态优势区域新建标准化柑橘果园70万亩,实现柑橘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200万吨,为2020年全面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和橙汁出口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壮大蔬菜产业。加快以榨菜为代表的三峡库区蔬菜基地建设,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新建10万亩蔬菜基地,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其中钢架大棚设施生产面积1000亩,配套建设8个智能化育苗中心、40处产地交易集散地和40处蔬菜检测点。培优茶叶产业。建成无公害生态、有机茶茶区18万亩,无性系良种率达到70%以上,其中: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基

34、地12万亩,万州、奉节、云阳各3万亩,巫山、巫溪、开县各1万亩;改造现有茶叶生产基地6万亩,万州、奉节、云阳各1.5万亩,巫山、巫溪、开县各0.5万亩。推进蚕桑产业。加强蚕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蚕桑良繁体系建设,建成年产茧10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区县4个,5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区县2个,3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区县2个。振兴中药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基地达40万亩,建设一批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生产基地。做大林业产业。充分利用林区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基地120万亩。开发特色果业。集中发展梨、枇杷、樱桃、猕猴桃等特色伏淡季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淡季期间每月有新鲜

35、水果上市。提升畜牧产业。完善畜禽良繁体系、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及技术支撑等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基地。到2020年,出栏肉牛25万头,肉鸡1000万只,山羊300万只,肉兔160万只。(三)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农林产品试验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1. 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内容与规模围绕优势特色农林产品试验基地,按照“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增强农业装备,配套建设耕作道、板车道等道路,灌排沟渠,小型蓄水池和积肥池等

36、基础设施,改良培肥土壤。在基地显要位置设立统一格式的标志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面积、建设单位、建设时间。绘制基地位置图和生产地块分布平面图,并在生产地块显要位置树立展板,展示或说明产品名称、生产地块负责人姓名和住址、生产地块编号、面积以及采用标准名称和时间等。建立基地农药残留速测室,配备与基地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速测仪器设备和经过培训、具有检测资质的专门质量检测人员。建立基地档案室,存放基地农户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及产品档案等。配备微机,建立虚拟网站,与重庆市农业信息网链接,并能及时发布有关信息。(2)建设地点各优势特色农林产品标准化试验基地。(3)实施进度安排2015年,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道路、灌

37、排沟渠、小型蓄水池和积肥池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地和生产地块显要位置设立统一格式的标志牌或展板,完成基地农药残留速测室和档案室建设;2020年,完善基地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 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1)建设内容与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发展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600个,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化”创建。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领办、任职或入股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加强农业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业务素质。龙头企业。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培养和壮大组建以柑橘、蔬菜、茶叶、中药材、蚕桑、肉牛、山羊等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扶贫龙头企业9

38、00家。(2)建设地点规划范围内所有贫困村。(3)实施进度安排2015年,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稳定在400个以上,引进和发展以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扶贫龙头企业120家。2020年,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稳定在600个以上,引进和发展以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扶贫龙头企业180家。3.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1)建设内容与规模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乡土人才培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到2015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万人

39、次,2020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5万人次。农民科技书屋建设。整合现有资源,争取广泛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农民科技书屋861个,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使其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的阵地、学习文化的课堂、了解信息的窗口、脱贫致富的帮手。每个书屋配备规范的书架和电教设备,书籍达到2000册、音像制品达到100种以上。图书种类涉及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农业政策及农村法规、农村生产安全知识、农民维权、农民培训等。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和模式创新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农业专家大院、院(校)县科技合作平台、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等高效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构建“市级首席专家-县级责

40、任专家-乡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一般农户”的技术指导工作网络,建立起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科技成果快速物化的长效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运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2015年,新建科技专家大院40个,科技特派员达1200人,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和贫困村。(2)建设地点规划范围内所有贫困村。(3)实施进度安排2015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建成农民科技书屋861个,覆盖所有贫困村;新建科技专家大院40个,科技特派员达1200人,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和贫困村,基本建成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2020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

41、训15万人次,增加提高农民科技书屋、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的数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建成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四)投资与效益估算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总投资225305万元,分别为:l 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00000万元l 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l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总投资17305万元,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5000万元,农民科技书屋建设4305万元,农业科技入户工程8000万元五、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建设(一)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十一五”期间,在政府有力政策环境的支持下,秦巴山区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遵循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自力更生的

42、原则,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创新和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为手段,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建设克服不利经济环境,取得了较大进步,实现了较快发展的目标。一是农产品加工品种多样,覆盖地方主要农产品。截止到2010年,根据贫困区县贫困村所属乡镇的统计结果,贫困区农产品加工业覆盖产品种类多达60种,主要农产品包括米、面、酒、油、肉、蛋、茶等农产品粗加工,年均加工能力在10吨左右,如城口县岚天乡三河村双湾酒厂,年加工白酒10吨。另外,食用菌、中药材、木材、魔芋、蜂蜜、竹制品、传统蔬菜等也是加工的重点领域,如巫溪县中岗乡龙台村隆兴加工厂年加工魔芋产量达500吨,城口

43、县双河乡竹园村年加工木材产值达到10万元。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传统的粮油作坊加工向种养殖业多元化加工方向发展,其加工农副产品主要包括以植物为原料,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十五末”的10%提高到25%,如猕猴桃加工、竹制品加工、木材加工、蔬菜精深加工、中药材、柑橘包装等逐步向产业链纵深方向延伸。方便、快捷、休闲和营养的养殖业加工迅速发展,很多乡镇企业形成了具有当地良好口碑的品牌,如云阳县蔈草镇蔈草村脊梁牛肉干厂生产的蔈草牛肉干,万州区弹子镇龙峡村万州吉泉榨菜厂生产的休闲榨菜,城口县明中镇金池村杨成余核桃加工厂生产的核桃等广受市场青睐,部分加工产品甚至突破本地市场向重庆主城区域

44、拓展。三是加工与物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2010年,贫困区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和加工产品种类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业人员12100人,比“十五末”增加3400人,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四是物流品牌与网点布局增多。“十一五”期间,贫困区域物流业获得较大发展,发展速度与网点布局都明显增多。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规划区8个区县建立物流配送点共计320个,比“十五”末增加100个,增长45.5%;建立农产品市场交易中心个数149个,比“十五”末增加60个,增长40.3%;建立农产品品牌124个,比“十五”末增加50个,增长67.6%,主要是以魔芋、中药材、蜂蜜、山鸡、竹笋、

45、香菇、茶叶等农产品品牌为主导。五是加工与物流需求加强。传统的种养业产量不断增加,以原始初级产品为原料的消费如柑橘种植已趋于饱和,农户获利空间较小,由小作坊向较大规模的小型加工企业发展,扩大市场需求的趋势愈来愈强。当前,发展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已成为贫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贫困区农户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与现代化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通过加工与物流实现贫困区农户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市场观念,融入现代信息化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贫困区农村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贫困区农户的思想

46、观念,自身素质和资源现状仍然受到众多因素制约,一些潜在的发展瓶颈仍然阻碍着贫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道路,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化观念淡薄,传统意识占主导。规划区贫困村农户大多都是老龄人口,年轻人较少,由于土地生产规模的限制,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多农户种养殖的农产品仅仅满足自身需求,生产过多的农产品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市场的带动,仅仅依靠区域附近微小的农贸市场,不能够将农产品转化为有效商品,导致大多农户缺乏市场开拓的意识,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规划区内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处于由小作坊向小厂转变的初级阶段,处于创业发展的初创期,加工厂年生产加工能力有限,以生产白

47、酒产品为例,加工能力最大的是巫溪县鱼鳞乡长岗村生产的玉米高粱酒,年生产能力也只有25吨,平均每月2吨左右,远远低于酒厂平均生产量。另外,板栗、中药材、玉米、面粉、淀粉等加工能力也十分有限,加工品种多,区域分布分散,以本区域村落范围销售为主,产业集中度和示范能力有限。三是粗放式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统计和调研结果表明,大多农产品加工以简陋设备、小型设备生产为主,缺乏资金购买大型先进生产设备,导致产品加工能力弱。由于处于“两翼”偏远地区,大多加工厂家工作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团队,以传统的方式生产为主导。生产产品缺乏差异性,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缺乏。四是质量安全隐患高,资源利用

48、率低。农产品加工基本上都是属于食品类型的加工,许多加工厂仍然沿袭传统小作坊式加工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在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环节,工艺落后、产后损失大,资源利用率低,车间生产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未能按照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操作,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五是农产品物流网点布局缺乏规划,品牌建设滞后。贫困区物流网点主要是以传统乡镇邮政、农贸市场、专业合作社和超市配送物流为主,缺乏统一、规范化的现代市场基础设施相支撑,农产品物流网点行业布局缺乏统一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小、散、乱,不利于农产品物流配送与交易。各个区域加工厂立足于本地化生产,缺乏相应的现代化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仅凭以生产厂地为中心、20公里为半径区域内口碑相传来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缺乏做大做强的商业化品牌建设基础。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