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epon智能化电网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概况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有着全球最为庞大的电网系统 ,我国智能电网将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智能电网的提出,将带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多个环节的大力发展。 智能电网发展进入关键期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
2、网。”智能电网涵盖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电网。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国家电网分阶段推进电网的建设,20092010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为引领提升阶段。在过去两年的试点基础上,2011年智能电网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未来五年,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时期。针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本公司在全面考虑业务多样、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管理维护、成本
3、控制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基于成熟的EPON技术为电力系统量身打造了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乃至电力光纤入户等一系列完备的解决方案,有力地支撑了智能电网的坚强崛起。EPON突破电网瓶颈成接入首选目前,电力通信网络整体呈现“骨干网强、接入网弱”的格局。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已通过OTN/MSTP/PTN等技术基本实现了光纤化,而作为通信接入层的配用电通信网,由于存在着工业以太网、电力线载波(PLC)、无线专网(230MHz/WiMax/LTE/Mobitex)、无线公网(GPRS/CDMA/3G)和微功率无线(RF/WSN/Zigbee)等多种通信方式,难以满足智能配用电“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要求,成
4、为电力通信网发展的瓶颈。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必须打破通信瓶颈。E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的无源光纤接入技术,具有高带宽(1.25Gbit/s)、长距离传输(20km)、环境适应性强等特性,无疑可以满足“全光通信”的建设需求。EPON可以组成星型、链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等网络结构,其灵活组网天然地吻合配用电网的分布式结构,并且可以根据现场需要灵活地更换光分路器或预留光纤资源实现新增监测节点的扩容。EPON的技术及组网特点使其成为智能电网接入网建设的最佳技术选择,已经被国家电网列为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建设的主选技术。本公司一直专注于PON技术的研发,开发的EPON OLT设备zk6800作为新一代智能
5、型FTTx接入局端,具备高密度、高性能以及PON一体化的接入能力。EPON终端系列齐全,形态丰富,涵盖FTTH/FTTB/FTTC等各种光接入应用场景,提供GE、FE、RS485/232、POTS、E1、VDSL2、USB等多种业务接口。另外,本公司凭借三十余年线路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制造经验,开发了全系列光配线产品(FTTH光缆、光分路器、光分纤盒、用户终端箱、冷接子等),并将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领先的技术优势充分融合,提供了业界一流的FTTx整体解决方案。 本公司EPON构建配用电坚强网络本公司始终关注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特别是在智能电网概念提出后,本公司发挥EPON的技术优势,开发和完善了
6、具备手拉手保护功能的电力EPON系统,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了电力专用型ONU设备,结合强大的网管运维能力使智能电网配用电系统决胜于千里之外。推出了电力配网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电力网、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全新的“四网融合”,2010年,国家从宏观政策上明确了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进程,并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改造将会形成未来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组建以电力通信智能产品为新的研发方向,公司将本公司科技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符合国家四网融合的新需求,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本公司注册资金5,000.00万元,在嘉兴市南湖区设立公司。基本业务情况如下
7、:1.1 公司的业务范围(1) 本公司主要业务范围:除既有的电力设备(营业执照的内容)外,重点围绕电力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光传输设备(主要是 EPON 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作。1.2 高科技项目情况本公司秉承“虚心好学,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光传输设备、数字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凭借良好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本公司在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改造中已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1.3 项目建设内容产品类别:光传输设备、EPON 无源光网络设备系列:OLT、ONU、建设周期:3年具体的投资:研发设备购置的投入 230 万元;研发及运营人员支出
8、的投入 100 万元;场地及办公设施 210 万元;各类技术方案导入 30 万元;各类证书取得 35万元;流动资金 135 万元;其它运营费用 60 万元。预计总费用 800万元。2项目背景我国的数字领域传输网目前多数还是 HFC 为主,是一个单向的网,这条信息公路,目前还是单行道。光进铜退这项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路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这绝对是未来的目标。 选择EPON来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方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EPON 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据占很大的市场空间。EPON、GPON 光纤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将会是未来数字、光传输领域的主要产品。目前接入网现有的解决方案
9、和用户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用户侧的本地网络已经普遍拥有了支持 10M 和 100M 速率的能力,在城域网侧已经可以支持千兆和万兆的速率,但在用户侧和城域网之间数据的传送却大部分为不足 1M甚至只有几十 K 的速率。接入网仍是大容量局域网和骨干网之间的瓶颈,为了突出接入网的优先地位与重要性,IEEE802.3 工作组把人们以前熟知的“最后英里”接入网络段改称为“第英里(The First Mile),并在 2000 年 11 月成立了 EFM(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研究小組,于 2001 年 7 月开始制定EEE 802.3ah EFM标准,2003 年9
10、月完成EFM的标准制订。EPON标准IEEE 802.3ah已于 2004 年 6 月正式颁布。中国信息产业部也于 2005 年正式制订了有关 EPON的中国标准-2003H34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IEEE 制定 EPON 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在 802.3 体系结构内进行 EPON 的标准化工作,最小程度地扩充标准以太网的 MAC 协议。这就最大程度的继承了以太网经过长期、大规模实践检验积累下来的宝贵技术经验。EPON 的优势:EPON 将以太网技术与 PON 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天生具有以太网的诸多优势,如技术简单、成熟、良好的兼容性,产品价格便宜,
11、性能价格比高等。EPON 是几个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 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 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 95%以上,EPON 由于使用以上经济和高效的结构,是连接接入网最终用户的一种最有效的通信方法。10G 以太主干和城域环的出现也将使 EPON成为未来全光网中最佳的最后一英里的解决方案。EOC:目前广电网络入户的接入主要还是同轴电缆的方式,要在其上开展 四网融合的各类业务,在未完全实现光纤到户之前 EPON+EOC 是目前广电网络最适合的方式。EOC 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 5 年)做为向光纤到户产品的过渡
12、的必备产品。同轴网的双向接入技术越来越多,通称为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因其标准未统一各种方案在实际案例中都有应用。按照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以及实际应用,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受网络设备、分配网络 线路衰减、前端发射设备、放大器等因素影响,存在 300M,550M,750MHz,860M 的网络。为兼容现有的频率分配,可供 EOC 使用频率有两个部分,一是低频 565MHz,将来随着数字化改造完成,且 88108 是 FM 频道,在同轴电缆中仍可传输,因此低频将有可能扩展至 110MHz,低频技术主要有 HomePNA 和 HomePlug BPL、HomePlug AV,后两
13、种也被称为 PLC 技术。高频技术,考虑到实际要和 860MHz 数字电视频道兼容,我国目前大部分分支分配器支持 51000MHz,因此,实际采用高频技术实际可用频率为 9001000MHz,高频技术方案主要是 WiFi (降频)、MOCA。虽然国家还未正式确定出 EOC 的标准,但国家广电总局已明确使用的两种方案是低频方面推荐使用PLC的方式,高频的方式是HINOC(实际上是简版的MOCA)。3 可行性分析3.1 宏观政策分析3.1.1 四网融合推动网络建设在宏观政策方面,2010 年 1 月 1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推动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我
14、国三网融合将包括以下两个阶段:2010 至 2012 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 年至 2015 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2010 年 4 月 9 日,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宅与建设部和税务总局 7 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电信企业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近期目标是:到 2011 年,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 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 8M 每秒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 每秒
15、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 100M 每秒以上的接入能力,新增宽带用户超过 5000 万。2010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绵阳市共 12 个地区。8 月 16 日,各地试点方案上报,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网融合将大大推动广电和电信的网络建设,宽带网络光传输解决方案和设备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推进了四网融合的进程。3.1.2 下一代广电网建设全面启动,就广电行业而言,
16、原来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都是单向模拟的广播式网络;因此,广电行业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最基本工作就是建设双向传输网络。只有实现双向化改造,才能向用户提供高清、宽带、时移、互动等个性化业务,实现多功能,提升广电企业市场竞争力,留住用户并提升 ARPU 值。为迎接三网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广电总局也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基础网络建设与改造。2008 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实现整体平移、到 2015 年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的发展目标。2009 年,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电视台加快数字化改造的同时尽快增加高清内
17、容比例。这在基础网络方面提出了扩容改造的升级需求。2008 年 12 月,广电总局与科技部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2010 年 7 月底,广电总局正式发布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NGB 是由广电总局与科技部联合推进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 十年规划将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10-2012 年)将完成标准框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并选取国内有影响力的若干城市开
18、展三网融合业务的试点示范,初步建立基于互动电视业务的跨域业务运营示范区。其间,广电行业将改造、建设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城市的 NGB 核心网络,建设连接国内主要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交换服务网,建设支撑跨域服务的业务交换平台。第二阶段(2013-2015 年)将完善 NGB 标准体系,完成 NGB 全国推广的技术和产业化准备。同时,在第一阶段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具备 NGB 主要功能和技术特征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和监管网络。全面支持三网融合的全媒体全业务的开展,从功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在行业结构方面,整个广电行业也处于网络整合
19、进程之中。2009 年 7 月 29日,广电总局要求加快有线网络整合步伐,“确保 2010 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NGB 建设将全面启动,广电的有线网络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3.2 市场前景分析3.2.1 广电网络建设市场规模由上述政策背景分析可知,“光进铜退”是当前基础信息网络建设趋势和目标。截至 2009 年 12 月底,超过 30%的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已经对网络建设与改造工作进行规划。但总的来看,目前的网络建设与双向网络改造还远远落后于竞争与发展需要。截止 2009 年底,广电行业有线电视实际用户大约 2 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仅为 6497.3 万户,双
20、向改造网络覆盖用户仅为 2141.8 万。在未来五年内,在数字化浪潮与 NGB 战略推动下,广电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基础网络建设和双向改造,以及阶段性的扩容需求。因此,广电行业网络建设领域存在巨大发展机遇。2010 年广电行业将在接入网和干线传输网分别有 24.5 亿元和 20.2 亿元的投资规模。在这之后,宽带网络投资步伐将迅速加快;预计 2011-2012 年接入网和干线传输网分别有 131 亿元和 100.6 亿元的投资规模。预计 2011-2015 年广电行业总计将在接入网和干线传输网投资 502.3 亿元和 294.6 亿元。3.2.2 电信网络建设新机遇在电信行业,在工信部等七部委关于
21、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意见的推动下,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宽带建设步伐。其中中国电信已经确认其近期宽带建设目标:2010 年将投资建设 1800 万线光纤宽带设备;到 2010 年底全国 70%以上城镇用户实现 12Mb/s 接入能力;到 2012 年,中国电信将为大部分客户提供 50-100M 的网络带宽接入。3.2.3 广电将加强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由于传统单一的业务结构和公益事业特征,广电行业一直比较轻视网络支撑网的建设,与电信企业相比运维和管理水平非常薄弱。随着双向网络的规模化改造,以及包括数据业务、专网业务、交互电视等交互型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服务质量和便捷的运维服务将
22、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支撑网事实上已经成为广电整个运营网络的短板,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网络安全、各种增值业务的发展和 QoS(服务质量)需求。因此,大力推动支撑网建设,以网络安全和快速运维为中心,建立强大而可靠的综合网管系统,是广电网络运营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必要手段。3.3 拟研发的产品类别光发设备:光发射机、光工作站等;EPON 设备系列:OLT、ONU、ODN、ONT;EOC 设备系列:PLC、MOCA4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4.1 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费用 800 万元: 研发设备购置的投入 230万元;研发及运营人员支出的投入 100 万元;场地及办公设施 210 万元;各类技术
23、方案导入 30 万元;各类证书取得 35 万元;流动资金 135 万元;其它运营费用 60 万元。4.1.1 研发设备购置的投入主要生产设备清单NO设备名称型号数量产地备注1流水线IKZD皮带输送机(13M)1中国生产2流水线II工作台生产线(12M)1中国生产3贴片机80S/F/HS60/HF系列3德国生产4贴片机GSM/GC2德国生产5回流炉BTU1美国生产6回流炉ersa1德国生产7波峰焊ERSA、Soltec2德国生产8接口模块老化柜1中国生产9网络模块老化柜1中国生产10老化车15中国生产11PCHP, DELL, 联想等品牌24中国共用设备12电动螺丝刀奇利速 SK-3280P10
24、中国生产13逻辑编程器SUPERPRO 9000U 1中国生产14PABxJSY-2000A1中国共用设备15SmartBitsSPIRENT 600B1中国共用设备16自动涂敷设备Symtec1美国生产17静电测试仪MK-84011中国共用设备18耐压测试仪ZHZ8-0.5KVA型1中国生产19光纤熔接机滕仓1日本生产20震动台1中国生产21压轴机金龙牌 型号T01/规格06t1中国生产22压接机TOX、FCI2德国生产23万用表FLUKE 198中国共用设备24示波器Tektronix TDS-2203中国共用设备Fluke 33801中国主要检测设备清单NO设备名称型号数量产地备注1PC
25、HP, DELL, 联想等品牌24中国共用设备2逻辑编程器Superpro III 1中国检验3PABxJSY-2000A1中国共用设备4SmartBitsSPIRENT 600B1中国共用设备5静电测试仪MK-84011中国共用设备6耐压测试仪PZ168-1 1中国检验7万用表FLUKE 198中国共用设备8示波器Tektronix TDS-2203中国共用设备Fluke 33801中国9光功率计JW3208C2中国检验10接触式调压器TDGC-51中国检验11LCR数字电桥JC28121中国检验12BGA返修SRT、OK、ERSA1美国返修13塞尺100mm1中国检验4.1.2 研发及运营
26、人员支出研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各级管理人员等总计近 15 人,按一年的费用计算预计需要 70 万元。4.1.3 场地及办公设施4.1.4 技术方案导入5 项目的必要性及投资效益分析5.1 项目必要性分析5.1.1 培育新业务增长点从企业发展态势上看,鉴于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进程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广电行业有线网络改造开始步入大规模推进阶段,本公司利用自身在行业的地位,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通过使公司业务在原有电力设备的基础上,开辟新的业务发展增长点,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业务支撑点。5.1.2 巩固端到端战略更重要的是,广电行业在近三年内还将处于一种分散的市场结构,各地设备
27、市场缺少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厂商之间设备不能互联互通,整个市场格局不是一种水平竞争架构而是非常分散的垂直架构。也就是说,相关的设备厂商并不是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下展开竞争,而是通过在各个具体的省级市场、地市级市场甚至是县级市场“圈地”发展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商在成功“圈地”基础上沿着产业链在上下游寻求发展机遇成为一种有效的业务模式。本公司已经确立了光传输E-PON设备提供商的战略定位,产品线涵盖了包括 CAS、SMS、前端设备等整套前端系统。提高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完善其全产业链竞争能力。5.1.3 占领广电网络设备市场制高点网络管理支撑系统将成为未来主流广电运营商的重要规划内容,虽然该产品
28、作为一种软件服务限于国情特色整体市场空间不大,但该产品对于网络设备商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很强的战略支撑与推动作用。从技术特性上看,网管系统是对广电有线运营商相关网络设备的整体管控手段与工具,传输产品与网管产品有天然的关联性,可以在产品功能设计和商务运作上采取捆绑提供策略。在传输产品中提供相关的网管接口、网管功能在市场竞争中将具备越来越显著的优势。从客户群定位来看,传输设备和网管产品的目标客户有较大的重叠,两者也有很好的互相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客户资源共享互相推动,实现市场扩张。5.1.4 适应市场变革获取新客户本公司原来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在电力系统。但随着网络整合加速,省级
29、运营商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运营商将成为未来广电行业主要的市场运营主体。在这种情形下,本公司在完善端到端服务能力的同时需要建立新的广电行业客户渠道,接近大中型有线运营商。5.2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将弥补公司的整个产业链,提高公司在四网融合下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从筹建到研发再到成熟的产品问世需要一定的过程,故此在第一年所创造的产值较少,但之后将会呈现暴发式增长,预估计如下:6 风险因素及对策6.1 政策的风险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网络设备领域是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投资与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不存在政策风险。在广电行业网络双向改造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其改造步伐是与广电行业网络整合政策
30、相关的。在网络改造的过程中,原有的一些地市网络改造步伐可能因为省网整合而存在阶段性停滞。但总体而言,省网整合总体上将使得广电行业在投入规模和力度上加快网络改造进程预计 2010 年底到 2011 年中,省网整合格局将更加清晰,基础网络建设步伐将得以加速。6.2 市场的风险广电有线网络设备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风险。第一, 随着广电 NGB 战略的推进和有线网络省网整合步伐的加快,市场规模进一步放大,预计包括华为(包括华为 3COM)、中兴通讯、烽火科技在内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将进入网络传输市场。第二, 总体而言,广电网络设备短期内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处于分散分裂的状态,相关厂商只能通过“圈地”模
31、式拓展市场,特别是在地市级市场缺少规模巨大的统一市场。这种市场规模与华为、中兴通讯、烽火科技这类企业的企业定位不一致,并非其目标市场。预计上述企业可能切入的领域是全国性骨干网络或省级干线网络,在具体产品方向上将有显著区别。因此,在可预期时间内不会在目标市场与上述企业展开直接竞争。第三, 深圳全资子公司的产品与江苏亿通、无锡雷华、成都康特、深圳迈威、深圳飞通、杭州万隆这些同级别同类企业可能存在直接的竞争。由于市场处于“圈地”竞争局面,各家企业都有其优势地域市场,短期内难以在对方优势市场展开直接的客户竞争。第四, 常规的广电传输设备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技术相对成熟,各厂商产品日趋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
32、产品附加值逐步下降。但是产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将会巨增,较大的数量弥补了产品附加值的下降。6.3 技术的风险技术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技术决策决定,具有主观防范的可能性。为此,在项目开发上,将采取内外结合、综合多种意见慎重决策,特别是对项目的实施,先做好可行性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技术风险在另一方面的表现是方案设计中的合理功能和管理技术的成熟度。公司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持续创新地发展新技术,采用工程化开发手段,推行全新的产品开发和服务方法,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人才是企业之本,一切的技术均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将研发公司设立在嘉兴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海是信息的
33、窗口,各类信息的集中地,加之改革开放多年,汇集了一大批研发工作者。较高的文化氛围将会极大地推动产品的成功研发。6.4 管理的风险公司将按照公司制定的各项的规范性文件,结合公司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在管理上从一开始就非常的规范。将对公司的各类人员进行系统的、常规性的各项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6.5 核心人员流失风险人才是企业之本,核心人员更是重中之重,避免核心人员的流失主要从如下措施进行控制:(1) 定期参与市场薪酬调研,参照行业薪酬水平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2) 在岗员工全部签署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保,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
34、3) 为员工规划职业发展生涯并建立渐进式培训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科学合理地评判员工业绩。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选、育、用、留人:通过内部培养、外部聘用等方式满足公司在发展中对各类人才的渴求;通过科学管理、文化融合、多重激励和职业生涯培训等方式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6.6 其它的风险本公司品牌影响力和资本实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完善企业战略部署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广电行业即将进入大规模基础网络投资建设阶段,本公司应当利用在该领域丰富的市场资源和相对完善的端到端设备供应能力,并加大在网络设备领域的产品供给、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同时完善在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从项目市场分析、必要性分析和投资效益来看,本项目是本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司将通过整合资源、充实人才、市场共享、产品整合、加强管理等手段,推动本公司的发展,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使投资利润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有效提高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和股东价值,进一步加强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综合评估,我们认为本项目投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2010年6月9日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