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2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4274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160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2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2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2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2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3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43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含部分答案)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9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9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

3、3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附文字版试题: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科目代码:314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印象管理(戈夫曼)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杜尔克姆)3复式角色4安全阀(科塞)5江村经济6情景(境)定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2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理论。3简述吴文藻先生提出的社区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特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分析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意义。2试比较布劳理论与霍曼斯理论的异同。参考答案: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科目代码:314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印象管理(戈夫曼)答:在“演员”与“

4、观众”的互动过程中,如果一个演员要想演好其角色,给观众以好的印象,其人就必然要对自己在表演时的种种行动进行管理,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戈夫曼把这种管理称为“印象管理”。所以印象管理,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何努力去反映一系列故意或有意性的行动,如制作场景、有意性的渲染气氛等。同时,印象管理也包括演员努力去反对一些非期望性的行动,如非有意性的姿态、不合时宜的突发之举等。戈夫曼认为,演员之所以要对故意或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理,其原因是:从理论上说,演员对前台要求的处理是可以完美统一的;但在实际的表演中,那种完美的结果不可能出现,而更多的情况是演员所期望的行动或多或少地与观众的要求依社会价值、

5、规范等所形成的要求不统一。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实现理想化的结果,演员就必然要在所表现的行动中,不时地控制自己,管理自己。其具体方法包括:选择;隐藏;掩饰。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杜尔克姆)答:根据无机物分子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分子都是相同的,而且纯粹是机械的联系),杜尔克姆将出现在不发达地区和古代社会中的那种团结称为机械团结。这种团结是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个人之间没有分化,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心理情感、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人与人之间彼此相近或相似。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支配,社会各部分的相互依赖程度低。机械团结社会的法律特征是约束性的,这种法律表现了集体意识的力量,其任务是严惩那些破坏了

6、风俗习惯和法律的个人。现代发达的社会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杜尔克姆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分工导致了职业的专门化,人们彼此相互依赖、团结。有机团结的客观标志是复原性法律。这种法律的功能是把分化的个人组织起来,使之有序地相处,维护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而恢复原来的秩序,使破坏的关系恢复到其正常状态。3复式角色安全阀(科塞)答:复式角色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

7、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的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称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但是科塞并不认为安全阀制度是一个理想的制度。因为它使产生紧张与敌意的关系没有得到改变,社会仍然埋藏着巨大的隐患。4安全阀(科塞)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5江村经济答: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

8、。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6情景(境)定义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答:(1)帕累托认为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即基于自然差别。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社会层次取决于他们天生的能力和才干。精英概念正是在天生的能力和才干基础上提出的,它并不表示由社会地位所确定的特定集团,而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2)帕累托指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

9、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层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3)没有下行的循环,执政层就有可能聚集起一批腐化分子,使得执政阶层能力、才干平均值下降,从而不能确保其统治;同样,如果长期堵塞上行循环的通道,非执政层的能力平均值就有可能通过积累而上升,一旦具有执政能力的下层精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联起手来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革命的意义就在于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备的管理能力。帕累托告诫说,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

10、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2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理论。答:(1)模式变量是帕森斯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这些类型是用对立的“二分法”的形式来表示的,主要包括五对:情感中立性情感性;自我取向集体取向;普遍主义特殊主义;成就先赋;专一性扩散性。(2)帕森斯使用模式变量最初是用来划分角色类型,后来从对社会系统中角色的分析扩展到了对所有行动系统类型的分析。因模式变量说明的是行动者价值取向的类型与特征,是指行动者在确立情境意义之前,和在他能够根据情境

11、采取行动之前所做的选择。要么是前者,要么是后者,它们正好是对立的选择方面。情感性与情感中立性,指的是互动中的双方是要求有情感色彩的,还是无需情感的。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是指行动者从自我利益出发做出选择,还是从群体利益出发做选择。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是指在互动中,角色关系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性的。成就与先赋,指的是行动者所关心的是个人的成就或表现,还是个人的先赋品性。专一性与扩散性,是指行动者对客体的兴趣或功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性的。(3)帕森斯使用模式变量首先说明不同的社会关系或角色特征,还可以说明各种社会制度、群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模式变量的不同组合既反

12、映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反映不同的社会结构。由此,帕森斯得出,现代经济和高度的职业专门化以及理性原则的应用,使社会偏重于功能专一的、成就取向的、普遍价值标准的、自我取向和情感中立的角色。而在同质性强的传统社会中,对角色的要求正好相反。当然,帕森斯的这种区分仍是分析的需要,实际存在的角色取向或社会价值取向是交互结合的。3简述吴文藻先生提出的社区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特点。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分析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意义。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2试比较布劳理论与霍曼斯理论的异同。答: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一般称之为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

13、的理论侧重于探索从人际互动的交换过程到支配社区与社会复杂结构的交换过程,可称之为社会结构交换论。布劳的社会理论在许多方面是以霍曼斯的理论为基础的,但布劳和霍曼斯还是有区别的,表现为:(1)布劳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论立场。布劳认为由人际交往产生的社会现象具有突生性质,不能简单地从个体心理进行解释,复杂的宏观社会结构应有自己的分析单位和概念。(2)霍曼斯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描述,它只说明了社会是由交换关系构成的。而布劳则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揭示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组过程,从而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交换理论。(3)霍曼斯的所有命题都是关于个

14、人之间的交换行为,布劳理论的研究重点不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这与霍曼斯的理论有重大差异。布劳曾批评霍曼斯忽略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出性质,所以它只适用于直接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群体,即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他认为,从微观到宏观领域,交换过程虽然相同,但已变得更为复杂。即交换的主体由个人扩展到群体和社会组织;交换性质也由直接扩展到间接;交换由先于创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变为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4)为了弥补霍曼斯交换理论的不足,布劳希望以自己的新理论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框架,从而填补微观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与宏观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之间的鸿沟。2

15、002年北京师范大学43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附文字版试题: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科目代码:39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2社会事实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4AGIL系统5社会学原理(孙本文)6差序格局(费孝通)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孔德社会学的整体性特点。2简述杜尔克姆的“失范”理论。3简述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与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哪些启示?2试运用符号互动

16、理论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形成的规律性。参考答案: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科目代码:39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答: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秩序”是孔德“社会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范畴。孔德的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这充分说明了构成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构

17、成社会的元素;组织、器官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同一阶段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功能。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的。动力学从属静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的观点。社会动力学认为社会历史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的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才智方面。但孔德认为才智是主要的,并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2社会事

18、实答:迪尔凯姆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第一个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尽管许多社会事实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被个人内化,但个人最初是面对着作为外部现实的社会事实。第二个特征是对个人的制约作用,即它有约束力。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第三个特征是它的普遍性

19、。这种普遍性并非来自大量个体事实的总和,而是来自集体的属性。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答: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分析的重点是观念形态即宗教伦理,其分析的经典之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韦伯是在论述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中来把握资本主义精神的。a这种区别首先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前资本主义的劳动者缺乏劳动的自觉性;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却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他们把劳动当作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

20、,当作一项天职来从事。b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还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前资本主义的企业家趋向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活动来追求经济的成功;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家具有确定不移且是高度发展的伦理品质,以及洞若观火的远见和卓越的行动能力,在顾客和工人中赢得了不可缺少的信任。他们是为了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生存才经营事业。4AGIL系统答:帕森斯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Adaptatio

21、n)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Goal Attainment)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Integration)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Latency)功能,简称AGIL。这就是系统的功能问题,称作四个功能分析范式。系统是分层次的,因而功能也是分层次的。5社会学原理(孙本文)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6差序格局(费孝通)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孔德社会学的整体性特点。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2简述杜尔克姆的“失范”理论。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3简述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答:(1)韦伯认为,社会学如欲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建

22、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研究者借助这种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做出因果解释。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2)理想类型既可以用于历史,也可以用于现实,在解释历史事件时,韦伯对历史事件和观念重新构造,从概念上概括出一种纯粹的理性行动类型,使它们在逻辑上是完备无缺的,然后把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已构建的理想类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的偏差得出因果性判断,这种在解释历史事件时构建的理想类型被称之为“历史的理想型”。(3)他的理想类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理解和说明世界而建构起来的一个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是一个主

23、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理想”的意思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而不是指最好的或人们最希望的。既然理想类型在现实中不存在,那么它就是超越感觉和远离现实的,因而是价值中立的。正是理想类型的这种价值中立性才保证了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理想类型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它的建立必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止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帕森斯的结

24、构功能理论与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哪些启示?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2试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形成的规律性。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408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附文字版试题:科目名称:社会学研究方法科目代码:408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42分)1操作定义2抽样误差3利克特量表4中介变量5趋势研究6测量的信度二、简述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1简述三种无结构式访问法的主要区别。2简述观察法的优点。3简述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三、设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已知某大学新生有3000人,欲从

25、中取一个100人的样本进行入学一个月后的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请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设计抽样距离。假设第一个被选中的编号是15号,则第10个和第80个被选中的编号各是多少?请为该调查问卷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式问题。2请为该项调查的调查问卷分别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问题。四、统计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体,共30分)某大学A学院270名本科生的入大学前的居住地分类后分布情况是:130在大中城市,100名小城市或镇,40名农村;B学院550名本科生入大学前的居住地分布情况是:400名大中城市,90名小城市或镇,60名农村。试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说明两学院本科生的入学前居住地分布特点

26、并比较两个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参考答案:科目名称:社会学研究方法科目代码:408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42分)1操作定义答:操作定义是指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澄清与界定概念;发展测量指标。2抽样误差答:抽样误差是指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抽样误

27、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3利克特量表答:利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克特(R.A.Likert)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利克特量表的最明显优点是容易设计。其次,利克特量表的适用范围比其他量表要广,它可以用

28、来测量其他一些量表所不能测量的某些多维度的复杂概念或态度。第三,通常情况下,利克特量表比同样长度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最后,利克特量表的五种答案形式使回答者能够很方便地标出自己的位置。利克特量表的最主要的缺点是,相同的态度得分者具有十分不同的态度形态。因为利克特量表是以各项目总加得分代表一个人的赞成程度,它可大致上区分个体间谁的态度高,谁的低,但无法进一步描述他们的态度结构差异。4中介变量答:中介变量是指对两个变量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的变量,就是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是另一变量A的“媒介”作用的结果,即X导致A,而A又导致Y,X通过A的作用产生与Y的关系,那么变量A就是X和Y的中介变量。指出中介变

29、量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这种中介因素,我们就会止于事实,而缺乏完整深入的了解。5趋势研究答: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实际上,对某一总体的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这一总体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分析和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与之对应的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纵贯研究包括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6测量的信度答:测量的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

30、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由于测量中误差变异的来源有所不同,故各种信度系数分别说明信度的不同层面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信度系数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二、简述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1简述三种无结构式访问法的主要区别。答:(1)无结构访问的含义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它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与结构式访问相比,它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对象可以随便地谈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无需顾及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

31、事先虽有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或几个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因此,在这种类型的访问中,无论是所提问题本身和提问的方式、顺序,还是被调查者的回答方式、谈话的外部环境等,都是不统一的。(2)无结构访问的类别无结构访问虽然是无控制的访问,但由于实施方式的不同,程度上仍有差别,通常又分为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和客观陈述法。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它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这种方法可作为一般性的访问方法,并在对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出版物、电影等社会及心理效果的研究中多次使用这种方法。重点访问法的重点不是指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法是建立在这

32、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即透过某种刺激,可使调查对象在情境上产生特殊的反应。研究者从这些反应获得信息,再加以解释。重点访问在分析特殊经验所引起的态度变迁上,效果较大,因此常常被社会心理学家用来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对个人生活史的访问是个人生活史研究中获取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最大的特点是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

33、他周围的社会先做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3)三种无结构式访问法的主要区别 访谈的目的不同。重点访问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即透过某种刺激,可使调查对象在情境上产生特殊的反应。研究者从这些反应获得信息,再加以解释。深度访问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客观陈述法是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做一

34、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适用的情况不同。重点访问是在对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出版物、电影等社会及心理效果的研究中多次使用这种方法。深度访问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客观陈述法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2简述观察法的优点。答:(1)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2)观察法的优点 它可以当时当地

35、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观察不仅可以把握整个现场情况,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当时当地的情境和气氛,并借助于现场记录或录音、录像可得到详细、可靠的信息。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因此,它对研究对象的扰动较小,尤其是在间接观察、局外观察和完全参与观察中,被观察的对象很难觉察到观察者的存在,因而可得到自然条件下真实行为的资料。观察法特别适用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调查对象,例如对土著、少数民族和幼儿、聋哑人的研究。观察法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缺陷。在社会调查中,经常遇到调查对象不愿接受访谈,拒绝回答以及不交回调查问卷的情况。此外,即便回答或填写问题,也有可能有意歪曲真实情况或因记忆不清等原因

36、产生较大的误差。而采用观察法则可避免上述局限性。另外,观察法还可以为文献研究补充具体、详尽的材料,并且能够验证其他方法所获得的材料。3简述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答: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概念。范式是指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范式是由其特有的观察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式构成的,它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美国社会学家里茨尔区分了社会学的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社会事实范式、社会定义范式和社会行为范式,这种划分主要是表明社会学家看待社会现象的不同方式或不同的观察角度。(1)社会事实范式是以杜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现代的结构功能理论为代表的,它强调社会现

37、象的客观性,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的事实,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人的事实。社会事实范式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2)社会定义范式以韦伯的思想为代表,它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一些宏观的社会现象都不是有形的实体,它们是由人们的主观定义建立的,因此社会现象是不可能与个人的动机、态度和行为相分离的。社会定义范式强调在微观层次研究人们是如何建立社会、如何在社会中行动的。(3)社会行为范式是以行为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等)的方法论为代表的,它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的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它认为社

38、会事实范式过于抽象,只限于宏观层次,而社会定义范式又过于主观,只限于微观层次,因此只有通过对人的外部行为进行经验观察,才能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地解释社会现象。以上这几种研究范式都只是强调社会现实的某一侧面,但它们对于全面地认识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这几种范式使用的基本假设、概念和研究方式各不相同,不过在实际研究中,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设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已知某大学新生有3000人,欲从中取一个100人的样本进行入学一个月后的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请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设计抽样距离。假设第一个被选中的编号是15号,则第10个和第80个被选中的编号各是多少?请

39、为该调查问卷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式问题。2请为该项调查的调查问卷分别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问题。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四、统计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体,共30分)某大学A学院270名本科生的入大学前的居住地分类后分布情况是:130在大中城市,100名小城市或镇,40名农村;B学院550名本科生入大学前的居住地分布情况是:400名大中城市,90名小城市或镇,60名农村。试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说明两学院本科生的入学前居住地分布特点并比较两个集中趋势的代表性。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391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附文字版试题: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40、科目代码:39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群学肄言2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陶孟和)3文化模式4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5“主体我”与“客体我”(米德)6显功能与潜功能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3比较韦伯与帕森斯“社会行动”概念的异同。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系统阐述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并就这一理论在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和“依附论”的认识。参考答案: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科目代码:391一、名词解释(每题

41、5分,共30分)1群学肄言答:群学肄言是严复翻译的社会学名著之一,原系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所著社会学研究一书。该书是一部研究社会方法的著作。该书强调“以天演为宗”,以生物学规律研究社会现象,从而论证中国的社会变法。全书分16章:砭愚、倡学、喻术、知难、物蔽、智、情瞀、学诐、国拘、流梏、政惑、教辟、缮性、宪生、述神、成章。砭愚与倡学两章阐述了社会研究必须有专门的学科,社会学可以成为科学的观点和道理。喻术则概括了社会学的主要含义,提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学探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律。社会学的内容在于说明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他认为,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受天演规律所支配的。社会犹如生物有机体

42、,是不断进化的,生物学的规律可以用之于社会学。知难述治社会之难,一在物之难,次在心之难,三在心物对待之难。作者认为,此章是全书的枢纽。物蔽以后各章探讨了社会研究中的客观困难与主观困难,即“物之难”与“心之难”,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受“所生之国、所业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的影响,并提出了治难、解惑的有关方法。群学肄言的翻译出版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陶孟和)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3文化模式答: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对文化模式的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

43、来加以研究,可以获得对于社会文化的总体认识。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在文化模式的研究中,有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之分。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各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受到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物质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的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包括语言、物质特质、艺术、科学、习俗、家庭与社会制度、财产的占有方式和交易方式、政府、战争等。4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是从

44、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自致与先赋的区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5“主体我”与“客体我”(米德)答:米德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两个部分。主体我也称做自然我,是指作为有机体的我对他人态度的反映,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是自发的、能动的,是未经过社会化自然形成的我,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客体我也称社会我,是指个人所假定的他人态度的有机

45、集合,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经过社会化的我,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的结果。主体我与客体我是相互建构的。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6显功能和潜功能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答:社会设置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是指社会设置对特定社会情景中的互动方式、利益关系的规范,不以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为转移,只要类似的社会情景出现,该种社会规范、设置就会起作用。这种可重复性既体现了社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

46、,也使人类行为具有可预见性。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情景中,人们总是能够根据相应的社会设置期待参加社会互动的全体成员遵从规范,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变化,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3比较韦伯与帕森斯“社会行动”概念的异同。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系统阐述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并就这一理论在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答:功能主义理论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流派。它兴盛于20世纪5060年代,一度被看做是社会学的唯一理论范式,是社会学中主导性的理论观点。

47、但60年代末以后,它也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此后各种新的理论观点纷纷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起的这些理论都是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补充发展。当然,任何其他理论都不能取代功能主义理论。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功能主义”的出现,功能主义理论又得到了复苏。(1)现代功能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古典社会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并受到了社会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深刻影响。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包括:孔德在其著作中,明确使用了典型的生物学概念去说明社会;斯宾塞则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迪尔凯姆特别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并把它同因果解释做了区别。(2)功能主义理论的两位核心人物帕森斯和默顿虽同属一派,但也各辟一家。帕森斯

48、的功能主义以抽象性著称,而默顿的功能主义以经验性著称;帕森斯主张建立“大理论”,而默顿主张首先发展“中层理论”。(3)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功能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系统的功能需要问题。功能主义有时又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2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和“依附论”的认识。答:(1)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开

49、始的。在西方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坚船炮利”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从19世纪中叶(约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辛亥革命)。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旧的封建王朝体制下探索现代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现代化运动的领导者在初期主要是来自于旧王朝的上层统治阶级,后来逐渐转向那些受到西方影响的中下层士绅,现代化的进程主要是在器物层面上进行,没有推进到制度和文化层面。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约40年的时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二个阶

50、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即从封建王朝制度转向了共和制度,在形式上建立起与现代化潮流一致的政体,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向制度层面的转型。这一阶段也是中国现代化陷入严重危机的阶段,这主要是指在推翻封建王朝后重建政治权威的危机。现代化发展阶段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资本主义模式转向社会主义模式。在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强大的社会控制手段和高度的动员能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建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这一阶段中国对新的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曾几次被严重扭曲甚至被迫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自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