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申请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立项文本实训基地设备采购表项目名称: 园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申报单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主管部门: 江苏省农林厅申报单位负责人: 戴洪生 项目负责人: 钱剑林 申报日期:2005年6月8日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制园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2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21、申报单位概况22、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43、相关专业举办时间54、与专业相关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情况55、近两年在校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66、相关专业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71、项目建设的目标
2、7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8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1)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1(2)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教学质量必然要求13(3)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的必要载体14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6(1)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人员、资金和基础设施条件16(2)在培养模式、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具显著成效17(3)将来可与其他有关院校共享该实训基地195、项目实施的风险预测分析20三、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20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202、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203、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214、区域内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235、分时段建设方案23园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1
3、、申报单位概况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学院始建于1907年,校园占地面积450亩,校内实训基地10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学院下设园艺与园林系、农业工程系、食品系、经贸系、电子信息技术系、人文科学系;开设有现代园艺、风景园林、城镇绿化与规划设计、食品加工、农经、农业外语、计算机应用、法律事务、生物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25个专业,在校生8496(其中校外1000)人。学院共有教职工345名,有近百名师生(其中15名学生)分赴美国、法国、日本等五大洲十八个国家进行研修、考察和实习,先后与日本、荷兰、法国、美国、韩国等国的九所
4、农业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2004年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签署联合举办“草坪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协议,2005年与意大利三所农业学院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目前,学院在省内与太仓卫生学校、海安农业高级中学等十所学校和苏州西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有限责任公司、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台太兴业有限公司(常熟)、苏州狮王啤酒有限公司、上海鲜花港碧野园艺有限公司、南京江宁青龙山生态园等八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院是农业部的示范窗口学校之一,农业部苏州培训中心、农业职业教育编辑部、全国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均在我院设立有站、点;国务院扶贫办已批准我院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
5、地”;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点、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苏州函授点、南京林业大学函授站等均在我院设有站点。学院在1999年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复评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名,2001年6月由中专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计委和经委五个部门联合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现代园艺”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省、市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均在我院立项并实施。2004年我院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由于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咨询和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为苏州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成绩
6、突出,被苏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苏州市科教兴农十佳单位”。学院根据“十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以科技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手段,大力推进科研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在抓科研改革和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农业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省农林厅、苏州市科技局等各级部门申报纵横向课题项目。到目前为止,学院已通过专家验收结题的科研项目达25项,有18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通过纵横向科研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科研活动和基地建设,为学院构筑了良好的科研和实习实训平台。院级课题的启动是我院实施科教兴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从2003年开始,学院每年拨出
7、5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启动了一批院内课题,同时为鼓励教职工开展科研攻关和产业开发,出台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奖励制度”。在升高职院不到四年时间里,全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10篇,其中核心期刊175篇,出版专著30余本。2、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学院根据省农林厅“三名一化”(名校、名专业、名教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思路,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树立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新理念,牢牢抓住“基地是学校产学研结合最重要的载体”这根主线,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研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专一和综合相配套,建立了以校
8、内基地实习实训为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辅的学生实习实训体系。园艺与园林系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试行企业化管理校内实习基地的新机制,努力使园艺专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力。园艺与园林系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室:如园艺实验室、园林设计实验室、植保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供教师教学、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满足了园艺类专业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园艺专业学生的培养仅靠室内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多实践与生产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田间操作才能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此,学院非常注重生产和实习相结合
9、的基地的建设。目前为止,校内实习基地已有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推广研究中心(200亩)、学院相城农业科技园(划拨土地400亩)、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基地(租赁土地400亩),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训;为了适应设施园艺发展的步伐,学院相继建设了现代化智能温室一栋,面积800平方米;胖龙大棚一栋,面积1000平方米以及连栋大棚和其它设施共计30000平方米,为学生设施栽培技术的提高、设施管理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保障。苏州维生种苗公司、苏州西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有限责任公司、吴江市苗圃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实验基地,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都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长年接受学
10、生的实验实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实验实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3、相关专业举办时间园艺与园林系前身是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园艺学科,园艺专业开设于1912年,已有93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开设该专业最早的学校,至今已培养了13600多名园艺方面的技术人员。目前,园艺与园林系现设有现代园艺、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和植物与植物生理四个专业教研室;开设城镇绿化与规划设计、现代园艺、生态环境保护、果树、蔬菜、观赏植物栽培等专业,在校生规模1685人。4、与专业相关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情况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051)于1998年1月经农业部鉴定中心审查合格、农业部人事劳
11、动司核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旨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实施“双证制”的工作,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确定的各项业务工作。鉴定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由院长兼任站长,副院长兼任副站长,下设综合办公室、培训部、鉴定部、财务部、资料发行部,按照农业部技能鉴定中心的要求进行档案管理。依托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完善实验、实习设备,面向全院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活动。鉴定站根据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和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考务规程,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规程,规范了我院职业技能鉴
12、定工作程序,保证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鉴定站现有考评员、高级考评员20余人,从事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植保工、绿化工、果树工、农艺工、食用菌生产工、食品检验工、修理工、农机修理工等25个工种的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培训鉴定工作。鉴定对象主要为农业大中专学校学生、农业职业高(初)中、技工学校涉农专业和各类涉农培训机构毕(结)业生,或自愿申请进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自鉴定站成立以来,共培训、鉴定各类各级工种近4000余人次,合格率在97%以上,既服务了地方经济,也服务了社会。5、近两年在校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学院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始终把培养“懂理论、会操作
13、、能实干”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要求每个系部都要根据各个专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严格各专业职业技能考核。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强分类指导和模块教学,使理论教学紧密围绕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坚持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坚持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零距离;努力培养知识面广、技能全面、用人单位所欢迎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和自主创业的开拓型人才。近几年来,85%左右的学生在毕业前拥有国家承认的12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相关专业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近两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5%以上,其中园艺、园林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在97%以上,对口就业率92.6%。二、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项目建设的目标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包括:学院相城农业科技园、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和江苏省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学院相城农业科技园坐落在苏州市相城区万亩农业生态园内,划拨用地384亩。拟建设花卉种质资源基因库、球宿根花卉展示区、常绿果树研究开发区、乔灌木引种驯化区、无公害蔬菜栽培试验区、设施园艺综合实训区、农产品加工综合实训区、优质水稻育种圃等。科技园已于2005年3月开始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为两年,总投资2500万元。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坐落江阴月城镇,租赁土地400亩,租期20年,主要以苗木花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为内容,为学生生产实践、教师科研提供平台
15、。江苏省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占地200余亩,主要以常绿果树研究、开发、生产为主,是学生果树园艺主要的实验实训基地。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学院相城农业科技园、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和学院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园艺、园林、城镇绿化与管理、农产品检测等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条件,搭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平台,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孵化与转化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进一步落实“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促进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确保正确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设施的选择、
16、组织培养方法选用等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设施与地特色的协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依靠自身力量及外部资源,开辟“教学+科研+产业+服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紧密结合学院特色专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全省一流的,集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孵化推广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本项目的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包含以下二个方面:(1) 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2)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实训基地。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本项目分成二个子项目:序号子项目名称造价(万元)1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建设工程284.842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604.5合计:(
17、1)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建设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等生物领域,已经成为球宿根花卉、部分蔬菜和果树快速扩繁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保持作物种性、防止因病毒感染而退化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高职院的学生掌握该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适应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学院从80年代开始就开设了生物技术该门课程,并建立了实验室、组培室等,但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已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为保障老师教学和科研、学生实验实训,学院决定新建500平方米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并添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建设工程添置设施设备一览表表一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
18、验室基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序号建设内容项目类型建筑形式单位数量单位造价(元)合计(万元)备注1组织培养实验室新建结构形式:框架m2500100050学院已规划动工2多层培养架新建只606403.843炼苗设施扩建连栋大棚m2200045090配套相应的喷、滴灌设施、遮阳网4冷库扩建结构形式:框架m2400130052合计195.84表二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验室实验设备购置情况序号名称型号产地数量总价(万元)1纯水系统RiOs 16上海生仪分132电子天平BS210S赛多利斯42.83电子天平BP310S赛多利斯41.84电子天平BP50S赛多利斯48.45生物超滤装置HFS-450天津膜天膜1
19、66冷冻干燥蒸发仪FD-5N上海生仪分177冰箱SD-1000EYELA428恒温振荡水槽NTS-1300DEYELA239生化培养箱LTI-700W上海生仪分2410光照培养箱FLI-301NH上海生仪分2711无菌操作台苏州安泰有限公司5612人工气候箱MC1000荷兰4813高压灭菌锅LS-B50L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43.214便携式酸度计PH-HJ90B北京40.415柜式空调器KFR72LW/SDYS(E)5216倒置显微镜XDS-1B上海精密1317超低温冰箱MDF-382E日本17.118生物显微镜CH30-313N日本24.819振荡器50.320高速台式离心机Eppendor
20、f 5810R德国220合计99.8(2)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设施园艺是今后园艺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园艺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物质来源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我国近几年园艺设施发展的势非常之快。在目前来说,发展设施园艺对增加农民收入还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设施园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尤其重要,能为农业生产培养一大批懂专业、会管理设施的技能型人才。表三设施园艺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序号名称产地数量总价(万元)1智能温室上海10000m22602重油加热器苏州6台93湿帘降湿设施台湾1500m264.54喷、滴灌设施以色列355电脑自动控制系统苏州
21、506无土栽培设施上海1087遮阳网、排风扇等辅助设施无锡78合计604.5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职业院校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将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量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这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
22、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质量要求和显著的特征,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目前农业职业教育教学、生产、试验、推广脱节现象严重,重学历轻技能,没有形成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改变“讲台上种田,黑板上修车”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模式,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各农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提高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整体水平、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潜
23、力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现状来看,农民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进行生产,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以及设施栽培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园艺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247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76.8万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力中科技人员仅有21人,与全国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人相差甚远。科技在园艺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也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在每年2000多项应用科技成果中,得到推广的不到13。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
24、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据相关统计显示,我省当前农业人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急需的复合型和农业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缺乏。在苏州,现代农业人才被排入5大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列。现有农业科技人才普遍年龄较高,全市现有高级农业人才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据测算,“十一五”期间,这批高级人才绝大部分将退休。另外我省大部分农业人才存在着知识老化、专业单一等问题,传统种养业集中了全省61%的农业人才,而在设施栽培、农产品加工等比较效益相对较高的行业却是寥寥无几,而且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人才基本没有,因而我省农业人才后继队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
25、展,人们对于食品种类、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生物技术增加农产品和花卉的种类、利用设施栽培来引进新品种,不断开发农产品的生产潜力;通过加强规划创造生态优美的环境,逐步改善人居条件,这都今后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需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今后几年园艺、园林、食品加工、城镇绿化与管理等专业将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就业及劳动部门也提示学生应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性方面予以加强,这也对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注重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创业、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应用人才。(2)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
26、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离不开实训教学环节的。因为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职高专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
27、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应体现其先进性和典型性,要对地方农业生产起到示范作用。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增加其科技含量,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实体,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服务能力的有力保证。提倡把实验、实训基地与地方高科技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使农业职业教育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学院经常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配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指导教师,从时间上、教师人员上充分保证了实践教学。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28、学院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将大为改观,结合“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职业教育特点,为学生实习、实验和“顶岗”等多形式的技能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克服以往那种只有理论而缺乏技能培养环节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达到教育部所提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要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有一定专业技能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农业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它有别于其它类型院校的室内培训基地,它受自然的影响更大、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加强基地建设,特别是增加
29、园艺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利用,使学生的实验实训活动尽量少受自然条件的压缩,使学生真正掌握培养目标所确立的各项技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来管理设施生产,对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职业素质的目标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3)人才培养及技术服务的必要载体项目建成后,可以发挥多方面功能:人才培训功能、技术服务与信息开发功能、成果转化开发功能、种质保存与技术研究功能等。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全国农业院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就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建设要求,在“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体系中作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树
30、立以提高素质和能力本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把德育放在首位,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科技发展以及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造现有专业,拓宽专业面向,努力办出特色。坚持产学结合,把教学与科技开发、新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课程开发和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能力体系建设中同时又强调指出: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掌握职业教育技能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院校、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广大教师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
31、,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教师是职业院校与社会沟通与联系的纽带,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链接点。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社会效应,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由此可见,通过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保障,只有有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些高职院校提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本着现代化设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水平、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进行开发与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增加数量、优化质量,主干专业均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验社训基地目标
32、。发挥技术服务与信息开发功能“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体系中指出,农业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三农”服务的办学思想,创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产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逐步形成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机制。注重农业行业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机制。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把学校教育纳入地方经济活动之中,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基地。因此,通过园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利用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大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农民的指导、科技培训和服务,采取深入农村田间,送技术上门等形式,开展园艺技术咨询。充
33、分利用当今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建立园艺信息网站,收集、加工相关数据,建立园艺信息数据库,供农民查询和参考;建立互动式交流平台,实时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成果产业化开发功能利用多年研究积累的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并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村,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进程。如观赏百合种球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试阶段农民亩收入可达到5000余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学院引进的花卉新品种已向社会推广,就各类优质球根花卉推广量达170余万枚(盆、株),为农民直接增加产值250余万元。与中荷发展公司合作进行郁金香水培试验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郁金香鲜切花
34、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要求及其栽培环境特点。鲜切花品质已达到并超过了进口切花水平,吸引了众多球根花卉生产商和销售商,产品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种质保存与技术研究功能加大花卉品种特别是宿根、球根花卉品种的收集和引进力度,建立花卉种质资源库。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引进和组装,配备足够的研究人员,加大球宿根花卉、种苗组织培养、名特优绿化果苗选育、生态绿化等的研究力度。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人员、资金和基础设施条件学院有专业技术人员22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硕士、博士40余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84人,有30多
35、人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院今年可利用资金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省财政事业性拨款2100多万元,招生收入2800多万元,外部项目经费300多万元,学院实体创收3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400多种,并开通了“中国期刊网”、“EBSCO”等中外文全文书刊检索系统。拥有1000多亩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和研究用房面积90000m2,仪器设备价值达3000万元以上,建有组织培养、液气相检测、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室、食品发酵工艺等36个涉及相关专业的标准实验室。(2)在培养模式、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
36、遍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缺少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了使职业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能力本位”上来,我院紧紧围绕基地这一载体,注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依托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也是实施品牌专业战略的核心问题。如我院园艺专业在创品牌专业的过程中,把教学模式的变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紧紧依托园艺中心这个实训基地和已经建立起来的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把专业课的教学与基地承担的科研、开发及生产、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项目教学法,技能模块训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把园林规划设计、绿化工程施工、绿化养
37、护、园林机械销售及维修、花卉租摆、花卉种苗组培工厂化生产、花肥花药和花具等园艺器材的经销业务等模块化教学内容(能力单元)融入一个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情感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形成和发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如在园艺中心承建无锡市惠山开发区道路绿化工程时,我院8位教师和4个现代园艺和园林绿化班级的学生参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8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既负责现场教学和实训指导,又负责工程管理。在短短的4周时间里,完成了从标书的编制、图纸设计、施工定点和放线、植物修剪、栽植和养护管理等全过程教学任务,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了检
38、验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和增强,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2000年主持设计施工的香港花展获最佳贡献奖,2002年代表中国花协参加在荷兰举办的世界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铜奖。2004年度,由我院学生参加的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上,获得插花团体比赛一等奖。近几年,由双师型教师和科研人员牵头组建的科技型园艺企业承接了苏州市体育中心园林绿化工程、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绿化M标、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绿化工程、无锡胡长路、文惠路道路绿化工程、太仓市通港公路绿化工程等35项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增强了办学活力。学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
39、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现代农业类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改革中,我院教师担任了设施园艺专业七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主编五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全国汇编教材编写中,又担任了2门课程的主编,其中植物与植物生理学获200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组织评选的精品课程奖;观赏树木获200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组织评选的优秀课程奖;已申报到教育部的网络课程2门。课程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我院结合基地的特点有重点、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于有关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结构模块化改革。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我们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文化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
40、共选修课等四大板块,学分比例为2530%:3040%:2025%:1015%。其中文化基础必修课由教务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统一确定;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由各系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开设,要求将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重组,并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作为模块化课程独立开设并赋予学分,独立进行考核和记载成绩,以强化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选修课主要是对专业方向的选择,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一般每个专业应设置3个以上的方向;公共选修课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而开设的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和管理。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我们还要求适当
41、压缩周课时(每周不超过2224节),使学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参与专业实践和自我学习,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上主体地位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课程内容综合化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必修课和选修课课时矛盾的有效途径。为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我们要求专业课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将相近学科、相关知识或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以保持知识及其探究过程的统一性,减少课程内容上的不必要重复,实现课程集约化,突出高职课程的应用型特色。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来解决课程小型化和课时压缩后带来的矛盾。为此,我院在原有8个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又投
42、资数十万元新建了12个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教室的总容量达到3000人左右,基本满足了课程现代化的要求。(3)将来可与其他有关院校共享该实训基地项目建成后,可为本院及常熟农副职中等联办学校和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教师科研、企业研发和员工培训等服务。同时还可为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苏州大学农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5、项目实施的风险预测分析本项目作为学院师生的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后,学院将根据学生实验实训安排和师生科研的需要核拨开支,稳定基地正常运转;基地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所获得的收入作为基地经费支出的补充,基地不独立承担财务风险。因此,该项目不存在
43、风险问题。三、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预计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园艺、园林、城镇绿化与管理、农产品检测、农学等专业约3500名学生每年不少于650个实验实训课时的要求;二是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保障,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依托基地条件和师资条件,培养一批能够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高水平教师;三是基地还可以承担对外的培训工作,采用课堂讲授、基地实习、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为当地农业发展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能高手,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建成后,
44、每年可以承担3500人次以上的对外培训任务。2、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项目建设资金分自筹和省财政补助两部分共计806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400万元。主要用于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仪器设备和部分生产设备。3、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基地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成立由学院分管领导及系、部门负责人和实训中心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由学院分管领导任组长,协调系部和园区的各项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各项过程顺利进行,同时对项目建设起着指导、监督及技术咨询作用。成立以园艺与园林系、食品系和实训中心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主要工作有:项目实施计划的制订、施工单位的招标及施工过程的
45、组织管理、设备的招标和采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分阶段工作总结、设备调试和运行、建设过程中的账簿管理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管理等。为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一名副院长专门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工作,配备的人员分成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两种类型,技术人员主要由本院园艺与园林、食品科学系的老师担任,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由实训中心的有关人员承担。项目各建设工程均实行招标制,建设过程由项目工作小组派出甲方代表,项目结束时以院内审计作为结账的依据。无论在建设期间还是运行期间,本项目所有收入与支出均在学院单独建帐,实行实体化运作,独立核算。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明确专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生产过程考核,
46、根据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奖惩。基地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都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来保障。为此要在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的规范和努力。首先,实验实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实验实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部分,因此完善实验实训的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实验实训的管理有: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实训教学文件。实验实训的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训基地负责人职责、指导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勤与请假制度等。有了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充分保障实验实训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训基地建好了,硬件齐备了,要想使硬件充分发挥作用,就要为其安装丰富实用的软件对实训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指导教师实习前要安排好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