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4084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7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某地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优秀可行性研究报告9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5-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概况1第二节 编制范围及依据4一、编制范围4二、编制依据4三、编制原则5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5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6一、建设的必要性6二、交通量发展预测9三、技术标准9四、路线方案10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六、工期安排11七、经济评价11八、节能评价结果11九、问题和建议12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13第一节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13一、渝水区概况及主要经济指标13二、姚圩镇概况及主要经济指标22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3一、发展条件分析23二、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24三、具体措施25四、主要做法26

2、第三章 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27第一节 交通量调查27第二节 姚圩镇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27一、姚圩镇交通现状27二、姚圩镇道路交通规划28第三节 交通量发展预测29一、远景交通量组成29二、交通量发展分析30三、交通量预测30第四章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34第一节 技术标准分析34一、道路等级34二、可能通行能力验算和车道数分析34第二节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41第五章 建设条件42一、自然条件42二、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43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45第一节 道路工程45一、道路工程设计原则45二、工程设计方案45第二节 管线敷设49第三节 道路照明49第四节 道路绿化51第五节 交通设施51第七章

3、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3第一节 环境保护53一、环境保护目标53二、环境功能分区53三、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3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4五、环境噪声影响评价55第二节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56一、对生物环境的影响56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57三、对土地利用的影响57第三节 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57一、路线优化设计57二、水土保持57三、绿化58四、水资源保护58五、施工临时占地58六、公用设施58七、施工组织58第八章 劳动安全设施59第一节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59一、执行的法律法规59二、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分析59第二节 防护及监控措施60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61第

4、一节 建设工期61第二节 项目管理61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2一、施工条件62二、工程特点62三、施工形象进度图63第三节 项目招投标63一、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63二、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63三、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64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6第一节 投资估算范围66第二节 主要编制依据66一、编制依据66二、其他费用的取费标准66第三节 投资估算结果67第四节 项目资金筹措68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69第一节 概述69一、评价依据69二、经济评价内容69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69一、评价参数69二、费用调整70三、汽车运输成本调整73四、效益计算74五、国民经济评

5、价78第十二章 节能分析80第一节 概述80第二节 节约能源的计算80一、燃油消耗因素分析80二、项目建成后的节油分析81第十三章 问题和建议84第一节 结论84第二节 建议84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镇集镇道路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江西省镇3、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可行性研究过程姚圩镇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东部,镇域南、北部沪昆高速公路、樟吉高速、大广高速公路环绕,镇区至黄土岗、南安和罗坊三个毗邻乡镇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仅有约十公里距离。姚圩镇的外部交通条件优越,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姚圩镇地形总体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境内袁河水系

6、横穿镇域东西,另有新江、袁惠渠等水系,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以来,镇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企业较少,镇内环境山清水秀,不曾受到污染,姚圩镇成为人们向往蓝天碧水的理想场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省内沪昆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先后建成通车和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大交通环境的变化给许多小城镇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城镇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因此不断加大,姚圩镇在外围城镇不断快速发展的比较之下,由于发展战略没能适时改变而显得边缘化,城镇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城镇面临巨大发展压力。2002年镇区赶集日增加及2004年力上并入姚圩,姚圩镇内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镇区面临服务设施不足的考验,另一方面因

7、镇区腹地范围扩大而使镇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姚圩墟于明嘉靖年间始建,农历三、六、九为赶集日,因经济发展需求,2002年赶集日增加为农历一、三、六、九。水陆交通方便,商贾如云,市场繁荣,以交易农副产品为主,土特产有草席、柑桔、枳壳颇负盛名,民间文化艺术以民间吹打为主。镇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燃气等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设施用地充足,居民生活环境良好。姚圩镇是江西省重点示范镇之一,具有一定政策倾斜和政府扶持,为姚圩镇城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以来,姚圩镇在渝水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

8、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一条主线,五篇文章”总体工作思路向纵深发展,按照区委“一二三四五,全力打基础”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村普及镇、区域化中心镇、农业产业化龙头镇”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三大品牌”战略(村镇建设、劳务输出、土地流转),以“三项创建”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努力把经济做强、产业做大、城镇做美,创造性地、富有特色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强劲发展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持稳定。2005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性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2.3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农业总产值14430万元,与上年同

9、比增长10;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增长20;截止到11月已完成招商引资3300万元,比上年递增175,完成财税总收入1260万元,比上年递增107。自1997年以来,在1997年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姚圩镇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风貌得到很大改善。由于受城镇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发展条件的影响,姚圩镇部分城镇用地和功能布局在上一轮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发生了较大改变,城镇发展框架也在规划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此,要完善区内基础设施,架设城镇框架,提高城镇品位,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城镇面积,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现状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充分体现道路交通是经济的动

10、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是姚圩镇目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姚圩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之一。而深圳大道是镇规划的四条对外交通轴线之一,它体现了该镇商贸、古墟市文化特征,因此加快深圳大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包括深圳大道和百丈峰大道,主要用于分流车辆,缓解姚圩镇交通压力,扩大姚圩镇城镇规模,服务于姚圩镇。此项目是为配合近期姚圩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而推动姚圩镇城镇道路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推进姚圩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有效形成城镇道路网络。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立刻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收集项目资料、了解项目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段

11、时间的工作成果,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工程的合理性、经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编制了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节 编制范围及依据一、编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论述、交通量分析预测、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主要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出评价。二、编制依据1、镇总体规划;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市(建标200299号);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12、规范(cJJ7597)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字200215号通知;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13、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三、编制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为不影响镇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姚圩镇的建设规模,规范姚圩镇内用地的规划、改造与开发,在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满足姚圩镇道路系统

13、的具体要求。2、便捷系统原则以现状道路网为基础,与用地布局相一致,明确道路系统的等级和功能,理顺姚圩镇内交通和对外交通的关系,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方便性和快捷性,形成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系统。3、交通分流原则运用交通分流实现姚圩镇内道路交通的合理性,合理组织姚圩镇内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人流系统和物流系统。总之,按照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确定路线等级、方案和道路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并提出建设的可行方案。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报告着重研究了镇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镇总体规划中的总体规划、交

14、通规划,在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虑所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交通量发展预测,研究论证道路设计方案及建设规模、标准等问题,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为本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镇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前景;2、镇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规划,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3、交通量分析预测;4、项目建设必要性;5、建设条件与环境;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7、工程方案研究;8、劳动安全措施;9、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项目实施方案意见;11、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12、经济评价;13、招标方案;14、研究结论和问题建议。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一、建设的必要性1、是镇集镇

15、发展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省内沪昆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先后建成通车和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大交通环境的变化给许多小城镇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城镇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因此不断加大,姚圩镇在外围城镇不断快速发展的比较之下,由于发展战略没能适时改变而显得边缘化,城镇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城镇面临巨大发展压力。2002年镇区赶集日增加及2004年力上并入姚圩,姚圩镇内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镇区面临服务设施不足的考验,另一方面因镇区腹地范围扩大而使镇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姚圩镇是江西省重点示范镇之一,具有一定政策倾斜和政府扶持,为姚圩镇城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自1997年以来,在上轮总

16、体规划的指导下,姚圩镇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风貌得到很大改善。由于受城镇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发展条件的影响,姚圩镇部分城镇用地和功能布局在上一轮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发生了较大改变,城镇发展框架也在规划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城镇功能布局如交通设施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上一轮规划在西南方向,实施结果受外围大交通影响,布局在东南方向。再者,随着新江大道的建设,城镇框架已经突破了上一轮总体规划框架。2、是推进镇总体规划实施的要求根据镇总体规划,姚圩镇总体发展战略为:依托外部大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乡镇经济联系,实行大开放,大市场,大发展,大集镇发展战略。经济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

17、局面。为不影响镇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姚圩镇的建设规模,规范姚圩镇内用地的规划、改造与开发,必须切实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交通不畅对镇建设造成制约的不利影响。3、是全面提升镇建设水平和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的需要姚圩镇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围绕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在稳定粮食面积基础上,不断巩固发展柑桔、油茶、棉花、畜牧、水产等农业经济,并逐步形成主导产业。走活

18、工业经济。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以农产品加工为先导,从抓小做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推动培育乡镇支柱企业,搞活乡镇工业,培植乡镇经济发展后劲。传承姚圩镇民间艺术文化,高举“文艺之乡、体育之乡”旗帜,以文化、体育聚人气,依托姚圩古墟继承姚圩赶集历史习俗,推动乡镇市场贸易大型化、专业化,带动市场繁荣,促进商贸、运输、房地产及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更好地指导姚圩镇的建设与发展,协调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姚圩镇建设有足够规模来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4、是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需要该项目的

19、兴建, 可以加快姚圩镇扩大城镇建设的速度,调整沿线的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当地资源的招商引资开发步伐,这必将引起当地流动人口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为适应城镇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指导姚圩镇城镇建设和发展,建设镇集镇道路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镇集镇道路的建设是镇集镇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镇总体规划实施的要求;是全面提升镇建设水平和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的需要;是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需要,项目建设是必要而且紧迫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交通量发展预测本次研究中收集,调查了区域内近几年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资料,并进行了交通量现状调查和观测,根据确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区内规划路网,采用增长率法进行

20、预测。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1、表1-1-2。深圳大道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预测表 小客车:pcu/d 表1-1-1年 份20072011201620212026交通量( pcu/d)2267 2962 4059 5964 7432 百丈峰大道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预测表 小客车:pcu/d 表1-1-2年 份20072011201620212026交通量( pcu/d)1967 2570 3521 5174 6448 三、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城市道路设计规划(CJJ37-90)及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1-3。主要技术指标表

21、 表1-2序号项目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深圳大道百丈峰大道1道路红线宽度m26.0182机动车道宽度m23.524.53非机动车道宽度m23.54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隔带宽度m22.05人行道宽度m22.024.56路面横坡%2.02.07人行道横坡%1.51.58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级城市次干道级9设计速度Km/h30.020.010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面层沥青砼路面面层拟建项目路线全长1164.987米,建设规模见下表:拟建项目建设规模表 表1-3序号工程名称单位规模备注深圳大道百丈峰大道合计1道路全长m530.323634.6641164.9872道路红线宽度m26.018.03路基土石方m

22、31000370047004路面工程m27424.5225711.97613136.498含非机动车道5道路安全设施m530.323634.6641164.9876绿化亮化美化设施m530.323634.6641164.987四、路线方案该项目包括深圳大道和百丈峰大道,其中深圳大道北起正大街路口,南至规划终点,道路红线宽度为26.0米,道路全长530.323米;百丈峰大道东起厚德路,西至新江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8.0米,道路全长634.664米。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建标1996628号文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单位估价

23、表,并参照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和渝水区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根据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576.3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492.81万元,工程其他费用40.87万元,预备费42.69万元。2、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总投资576.3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万元,其余资金由镇人民政府筹集。六、工期安排经综合分析,本项目施工工期安排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总工期为6个月。项目实施计划见表1-4。 实 施 计 划 表 表1-4 年 限项 目2006.92006.10前期工作及报批、工程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2006.102007.2路基整形、

24、路面摊铺、沿线设施、竣工验收七、经济评价本项目仅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5、1-6。 国民经济评价成果表 表1-5折现率(8%)内部收益率EIRR(%)回收期N(年)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万元)16.951.59282.6012.30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表1-6EIRR(%)投 资 变 化0.81.01.2交通量变化1.215.7613.9912.061.014.1312.3010.080.812.2610.328.10由表11-6可见,当交通量减少20%,投资增加20%的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8.10%仍大于社会折现率8.0%,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抗风险

25、能力。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应争取早日建成,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八、节能评价结果经测算该项目竣工后,营运20年内总计节约燃油消耗量为628万升,其中深圳大道节约燃油消耗量为362万升,百丈峰大道节约燃油消耗量为266万升。九、问题和建议1、该项目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改造,应尽量依据利用原有道路地形进行设计,这样有利于利用地形,节约工程造价。2、该项目施工时必然对现有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建议项目业主提前与有关部门协调,制订交通疏导措施,以达到既利于施工又不对城镇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第一节 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一、渝水区概况

26、及主要经济指标1、概况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区所在地。东界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仙女湖管理区,北邻上高、高安,距省会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纬 2750,东经11458。现辖 8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351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67.33万人。自然优越,物产丰富。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盛产水稻、棉花、油茶、花生、芝麻、柑桔、茶叶等。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金、铜、锰、钨、石灰石、硅灰石、

27、大理石、石英石、瓷土等30多种,其中铁矿、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储量列全国第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渝水区前身为新余县。1983年新余复市后由原新余县改为渝水区。自三国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宋朝宰相王钦若,明代理学家梁寅,清建威将军张春发,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傅抱石,皆文韬武略,翰墨丹青,为后人所景仰。世界风云人物、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美籍华人何大一为当今全球瞩目。崇文好学的渝水,基础教育长期位居全省前列,恢复高考以来哺育输送近万名英才。勤劳、勇敢、智慧的渝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

28、,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红一方面军到罗坊,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为渝水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渝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邮电、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和生活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境内电力充足 ,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光缆传输网覆盖城乡各地。浙赣铁路横贯东西,上新、清萍、吉新三条省级公路纵横贯穿,东邻京九铁路,南与 105、北与 320国道相接,沪瑞、赣粤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十分便捷,为渝水进一步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山川秀美,游览胜境。渝水境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依山而建构造别致的抱石公园,山水

29、交融、千姿隽异的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城北郊的仰天岗森林公园环境优雅,众多名胜古迹、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寺院庙宇等吸引八方游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罗坊会议纪念馆,蒙山、百丈峰等一批生态型、休闲型观光度假基地,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经济活跃,投资宝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渝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国民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综合实力逐年提升。2004年首次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2005年被授予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和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市、区)称号。良山镇、欧里镇、下村镇、观巢镇、珠珊镇、罗

30、坊镇、姚圩镇等7个镇荣获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33.79亿元,财政总收入3. 3亿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902元。工业以制造加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体,依托新钢、华源等大中型工业企业辐射和矿产资源优势,形成了水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五金、食品等支柱产业。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4.87亿元,其中76户规模工业产值19.96亿元, 销售收入20.01亿元,乡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88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粮棉油猪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优质大米、绿色蔬果、花卉苗木和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初显端倪。新

31、余蜜桔畅销国内外,力上果业、珊娜公司被授予”中国蜜桔出口基地”称号, 农业产业化正稳步推进。渝水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全国经济林建设、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国小型公益能源项目实施示范区,全国退耕还林、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区,全国重点优质棉产区、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200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4亿元, 按可比价增长5.8%。市场健全,商贸活跃。渝水承接城市资源共享优势,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大力建设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服装、饮食、商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充分利用城市的五金、建材、通讯等专业市场,发展一批集加工、包装、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体系。招商引资思路明确

32、、措施得力, 2005年,全区引进资金10.86亿元,引进外资1150万美元。为更好、更多、更最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对投资项目的谈判、进资、开工、投产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实行外商企业挂牌保护,健全外商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营造招商、扶商、护商、亲商的经济环境,竭诚海内外商家投资兴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渝水;区位优越,物产富庶的渝水;生态优美,交通便捷的渝水;经济腾飞,商机无限的渝水,正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以务真求实、开拓创新、拚搏进取的精神共创美好未来。2、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

33、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综合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7.8%; 第二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16.5 %; 第三产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9.0:40.6:30.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居民消

34、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8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特色农业优势不够明显,工业结构还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农业农业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一免三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全省实现免征农业税,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4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农业产值10.62亿元,林业产值0.85 亿元,牧业产值

35、4.42亿元,渔业产值1.5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4亿元。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66.79:24.77:8.44调整为69.02:22.49:8.49。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其他经济作物均有不同程度减产。全区粮食总产量30.93万吨,增长4.0%;棉花产量5373吨,减产15.9%;油料产量7819吨,减产15.4%;水果产量13067吨,减产38.5%;蔬菜产量10.99万吨,下降14.8%。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林产品产量较大增长。油茶籽产量4034吨,松脂产量600吨,板栗产量22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17.6%和58.

36、6%。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07万吨,比上年下降0.6 %;生猪出栏29.86万头,维持上年的水平,牛出栏4.02万头,下降19.8%,家禽出笼222.22万羽,下降18.2%,家禽产蛋量2124吨,下降8.3%,牛奶产量92吨,下降56.4%。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放养水面4770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396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特种水产养殖产量1938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4.5%。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蓄水工程得到加强。2005年中小型水库159座,总库容1490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704万立方米,新修山塘水库5座,完成土石方220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

37、7.8万个, 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3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强。2005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79万千瓦,增长22.2 %,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6.15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6701千瓦,分别增长38.8 %和83.6%,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的动力也分别达到4316千瓦、5990千瓦、11.05万千瓦。(3)工业、交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规模工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上下围绕”决战三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目标,加快工业化的进程,着力引进、培育、扶持、发展优势企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态势。全

38、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集体工业产值1.07亿元,增长193.1 %,有限责任公司产值2.24亿元,增长88.6 %,个私企业产值31.26亿元,增长11.4 %,外资企业完成产值0.3亿元 。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迅速提升, 经济运行质量相对稳定。全区76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9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7.2%,比上年的43.1 %提高了14.1 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18.39亿元,占92.2%; 轻工业完成产值1.56亿元,占7.8%。产销率达97.65 %,企业亏损面为15.8%,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783.4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6

39、3.54%,总资产贡献率为15.52%,全员劳动生产率78838元/人.年,流动资产周转率4.55次。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旅客周转量21450万人公里,旅客运输量90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0 %、3.1 %,货物运输量619万吨,货物周转量6007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5 %、3.5%。建筑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43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29.1% ,实现利润总额2140.1万元,增长26.0%。(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优化。2005年,我区以基础设施和工业平台建设投资为重点,夯实工业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40、,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1亿元,增长3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94亿元,增长30.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8亿元, 增长18.5%;房地产开发完成2.59亿元,增长34.9%。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3个,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4.2%,其中工业项目79个,完成投资3.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6%。(5)贸易业和利用外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 比上年增长15.

41、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 增长13.1 %;从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的零售额8.2亿元,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 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额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20.0%、15.1%。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 我区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平台,竭诚海内外客商来我区投资兴业, 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际进资10.86亿元, 增长12.0%,其中境外资金1150万美元, 下降8.4%, 内资9.54亿元,增长10.2%。(6)财政、金融2005年,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

42、,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全年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33038万元,比上年增长43.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831万元,增长25.2%,其中工商税收10450万元,增长30.9%,企业所得税1508万元,增长249.9%,行政性收费收入1555万元,下降45.9 %, 罚没收入973万元,下降5.6 %。全年财政支出421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5% ,其中,科技支出比上年增长10.1%,文教卫生广播等部门事业费增长11.8 %,行政管理费增长41.0%。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存贷款继续增加。 2005年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3.76亿元,增

43、长30.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14亿元,增长19.3%。(7)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科技兴区战略有效推进。2005年,全区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杂交棉”赣杂106”、新余蜜桔品种改良等级个科技项目已向省、市科技部门申报。财政安排科技三项费用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社会力量办学规模不断壮大, 农村教学网点进一步整合,幼儿教育蓬勃兴起,教学布局更趋合理, 教师素质力量增强,教学条件改善。全区拥有学校 201所 (含小学104个教学点),其中社会力量办8所, 占4.0%。招收中小学生14121人,其中社会力量办1436人,占10.2% 。毕业

44、学生14471人, 其中社会力量办1199人,占8.3%。中小学在校学生53060人,其中社会力量办3195人,占6.0% 。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964人,其中具有技术职称的3896人,占专任教师的98.3%。2005年,全区幼儿园59所,在园人数11700人,其中社会力量办6828人,占58.4%,教职工人数677人。文化事业继续发展。 全区有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各一个,乡镇文化站13个,村民小组文化室173个,文化馆站藏书5.6万册,组织开展文艺活动85次。广播节目平均每周播出133小时,区广播电台人口覆盖率98 %,区有线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12小时,微波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14.6%。卫

45、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加强。全区事业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床位299张;卫生人员643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78人,其中执业医师176人,执业助理医师37人,诊疗人次数45.19万人,住院人数治愈率94.29%。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体育健儿参加各种比赛达286人次,有20人达到三级以上的等级运动员标准。(8)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2005年底, 辖区内行政总人口67.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76万人。人口出生率11.97,死亡率3.62,自然增长率8.3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1.71元,比上年增收420.97元,增长12.0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增长13.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784元,增长24.5%。城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8.1%和51.7%,分别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和下降2.5个百分点。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区15个乡镇(办)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9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