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4012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煤炭转运码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及江苏省煤炭生产、消费及调运现状1.1全国煤炭生产、消费及调运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重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有力地拉动力煤炭生产和消费。200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16.67亿吨,比2002年增加2.7亿吨,增长幅度达到16.2%;同年全国煤炭消费量17.3亿,同比增长12.3%。2003年煤炭出口9388万吨,比2002年增加1000万吨,同比增长12%。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及消费特点,形成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调运格局,煤炭的调运主要依靠铁路和水运承担(主要是沿海海运),公路主要承担煤炭短距离和港口煤运的集疏运输1.1.1煤炭生产现状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区

2、,煤炭生产量也比较集中在北方。其中晋陕蒙地区(以下简称“三西”地区)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条件好,煤炭产量最大,2003年“三西”地区煤炭产量达709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2.45%;其次是华东地区生产煤炭27300万吨,占16.35%;再此是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分别生产煤18700万吨、18200万吨,比重各占11.20%、10.90%;顺下去是东北地区、新干宁青地区、京津冀地区。详见表1-1。 2003年分省(市、区)的煤炭生产量:居第一的是山西省,煤产量2950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70%;煤产量在1-2亿吨间的省依次排序是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煤产量在0.5-1亿吨

3、间的省依次排序是贵州省、陕西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其余省市区的煤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下。详见表1-2。 在2003年的煤炭生存总量中,国有重点煤矿生产83000万吨、地方国有煤矿生产29000万吨、乡镇煤矿生产量55000万吨,比重分别占49.7%、17.4%、32.9%。这表明我国煤炭生产中乡镇煤矿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可忽视,必须加强领导,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1.1.2我国煤炭消费现状2003年,全国煤炭的消费总量达159000万吨,其中煤炭消费量较多的是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现按地区来分:煤炭消费量居第一的是我国华东地区,消费煤量47000万吨左右,占到全国煤炭消费

4、总量的29.56%;其次是中南地区,煤炭消费量30500万吨左右,比重占19.18%;其余地区依次是晋陕蒙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京津冀地区和新甘宁青地区。详见表1-3。 2003年的煤炭消费按省市区来分,超过10000万吨省有5个,依次排序是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河南省。煤炭消费量接近10000万吨的是辽宁省。详见表1-4。 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四大行业,是我国煤炭能源的主要消费行业,并从1999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3年火力发电量、钢铁产量、水泥产量的增幅均为两位数,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达到145377万吨,比2002年增长13.38%;四行业合计煤炭消费量占国内煤炭

5、消费总量的88.78%。 2003年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达85092万吨,占四行业煤炭消费量的58.53%,比1999年提高了6.27个百分点;占全国国内煤炭消费总量的51.97%,比1999年的42.36%提高了9.61个百分点。表明电力行业煤的消费总量无论在全国煤炭能源消费总量中,还是在四主要行业煤炭能源消费量合计中,比重均在提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提高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使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直接用煤逐步改为用电。1.1.3我国煤炭调运现状(1)我国煤炭流量、流向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煤炭生产集中在“三西”和西部地区,而煤炭消费又比较集中于东南沿海省市,

6、从而形成了我国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特点。从2003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平衡就能证示(表1-6所示),煤炭生产量最多的是“三西”地区,煤炭生产量达7.09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2.46%),需要外运的煤炭量达4.42亿吨(含焦炭量3822万吨);而煤炭缺口量较多的是华东地区(缺19700万吨)、中南地区(缺12300万吨),京津冀地区(缺7000万吨)和东北地区(缺3600万吨),合计达42600万吨;西南、新甘宁青地区的煤炭产消量基本自给外,也有少量往东、往南调出。可见我国煤炭量的调运任务十分繁重,对运输部门的压力大。 据2003年的铁路运输统计,经铁路外运的“三西”煤炭量

7、约3.71亿吨(已扣除境内流量),约占全国铁路调运煤炭总量的59%,其中,往京津冀地区2.1亿吨,占“三西”煤炭外运量的56.60%;运往东北地区3373万吨,占9.10%;运往华东地区9215万吨,占24.86%;运往中南地区3129万吨,占8.44%。表1-7所示。 据2003年我国交通部统计,通过我国港口的煤炭一次下水量达27178万吨,其中外贸出口有10469万多吨。内贸煤炭量为16708万吨,其中主要集中在沿海北方四港即秦皇岛港、天津港、京唐港、黄骅港等的煤炭一次下水量达14109万吨,比重占全国一次煤炭下水量的84.4%;其中海运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五省市港口的煤炭量达

8、12055万吨,占北方四港煤炭一下水量的85.4%。表1-8所示。(2)我国煤炭调运现状 我国的煤炭运输主要有铁路直达运输和铁水联运方式完成,公路主要承担短距离的煤炭运输及港口煤炭集疏运。居003年统计,我国煤炭调运中,铁路完成的煤炭运输量达8.8亿吨,占到铁路总货运量的40%;铁水联运的煤炭量为2.27亿吨,其中“三西”煤量占91%。 铁路 为适应我国煤炭流向特点,我国煤炭的铁路运输至今已形成有三大主要通道:即“三西”煤炭外运通道,出关运煤通道,往华东地区的煤运通道。 通道一:“三西”煤炭外运通道 在煤炭运输中,“三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是重中之重,煤炭外运量一直呈增长态势,2003年的煤炭外

9、运量达36800万吨,比1900年增长80%。承担“三西”煤炭外运的铁路通道又分为:北通路、中通路和南通路三个主要道路。三个通道的铁路干线客货运量达,能力利用率大都在80%以上,煤炭运输十分紧张。 北通路的煤炭外运以铁水联运为主,铁路包丰沙大、大秦、朔黄、京原和集通线,主要运输大同、平朔、神府、东胜等矿区和宁夏的煤炭,下水港主要为秦皇岛、黄骅、天津、京唐港。2003年,该通道完成煤炭外运量2.35亿吨,占三通道外运煤炭总量的64%。 中通路的煤炭外运,目前承运的铁路有石太线、邯长线、主要运输太原西山、阳泉、晋中和吕梁地区的炼焦煤和无烟煤。2003年,完成煤炭外运量6135万吨,占三通道外运煤炭

10、总量的16.7%。 南通路的煤炭外运,主要由南同蒲、太焦、陇海、侯月和西康等线承担。2003年,完成煤炭外运量7122万吨,占三通道总量的19.3%。 通道二:出关运煤通道 出关运煤通道的铁路包括:京沈、集通和京承三条线路。1985-1997年出关煤炭运量一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2002年仅为1217万吨。 通道三:往华东地区的煤炭运输通道 目前进入华东的主要运煤铁路有陇海、石德、津浦、新荷、湘赣、京九、武九等12条铁路。由于铁路能力紧张,煤炭运量有所下降,2003年完成的运入华东煤量8154万吨,比2002年运往华东地区煤炭9721万吨减少1

11、567万吨。出关通道和往华东地区通道,相关铁路的能力利用率都在70%以上,其中多条铁路线已接近或超过100%,煤炭运输同样十分紧张。 水运 为配合“三西”煤外运,缓解铁路运煤的压力,在我国北方沿海港口建设也相应加强了煤炭一次下水能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能力。北方沿海即秦皇岛、天津、京唐、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七大港口,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有32个,煤炭装船能力21800万吨以上,2003年完成煤炭一次下水量27078万吨(其中内贸煤16574万吨)。见表1-12。 在长江干线已建成枝城、武汉、芜湖、南京等煤炭中转港,形成煤炭装运能力近3000万吨,2003年完成下水煤运量1

12、715万吨,煤流主要取华东的苏、皖地区。大运河、淮河有徐州港口集团的万寨、孟家沟、双楼、邳州等四港,能力有1650万吨,主要转运陇海铁路运来的山西、陕西、鲁西、河南等地的煤,2003年完成下水煤运量1178万吨,另有地方港的煤炭下水量1824万吨,煤流主要去江苏苏南、浙江地区;由山东的济宁港,能力约1500万吨,2003年进入运河南运的煤量932万吨;有安徽的淮南、凤台、蚌埠等港,能力550万吨,2003年下水煤炭量580万吨。目前,我国北方主要煤炭下水港大都具有5万吨级船舶进港停靠能力,沿海电厂煤炭接卸码头大部分可以作为4万吨级以上船舶,沿海煤炭接卸港的接卸能力,以2万、3.5万、5万吨级船

13、舶为主,个别港也可以接卸10万吨级船舶。所以,目前2万、3.5万、5万、7万吨载重吨级船舶是我国沿海煤炭运输的主力船型,5万吨级左右的船舶将逐渐成为我国沿海煤炭运输的主力船型,内河的煤炭运输主要以3000吨级、2000吨级、1500吨级、1000吨级、500吨级、300吨级分节驳船队进行运输。 从我国目前的水运情况看,在我国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水运形势也不那么乐观,同样存在入局部下水港能力紧张,能力不平衡等一些问题。1.2江苏省煤炭生产和消费情况1.2.1煤炭资源储量及生产状况 江苏省地处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全省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2540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3

14、%。江苏省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多集中于西北部,苏南较少,中部没有。徐州和丰沛地区煤层稳定,厚度大,储量约占全省的80%以上,是省内最重要的煤炭基地。截至2003年,江苏省已查证煤炭资源储量35.03亿吨,占全国的比重不到0.5%;其中生产和在建煤矿已占用29.13亿吨、尚未利用的精查核详查储量2.74亿吨、普查3.16亿吨。 江苏是煤炭消费大省,但又是煤炭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截至2003年江苏省全省煤炭生产矿井34处,核定生产能力为2425万吨/年,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7处,核定生产能力2070万吨/每年;地方国有矿17处,核定生产能力355万吨/每年。当年原煤产量2731

15、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360万吨(徐矿集团1633.6万吨、大屯726.4万吨),地方国有煤矿原煤产量371万吨。当年销售量2644.32万吨,其中江苏省境内销售1877.54万吨,省外销售量766.78万吨(上海市674万吨、浙江省92.78万吨)(详见表1-10)。1.2.2 煤炭消费状况 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跨长江下游两岸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2004年末总人口743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15403亿元;人均GDP14405元,是全国人均GDP的1.76倍;三次产业比重为10.5:52.2:37.3。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已形成江苏省的

16、四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447.5亿元,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105.1亿元,为江苏第一大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223.1亿元;纺织业产值2280.1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2113.7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567.9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578.8亿元。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1) 煤炭在江苏省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可采量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位居第三;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第二位。无论是资源保证程

17、度,还是经济性,煤炭比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用于发电和供热。中国水电资源丰富,但由于项目假设周期年,电力生产受降雨量和丰、枯水的影响大,其占一次能源生产的份额不会超过10%。在常规化石能源中,我国煤炭资源占90%以上。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在经历了连续6年下降以后,2002年首次回升,2001年为65.3%,2002年上升到66.1%。有关专业部门分析预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将是中国最可靠和最经济的能源,也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预计202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仍将占60%左右;2050年所占比例也不会低于50%,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具有不可替

18、代性的地位。 江苏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也是我国的能源消费大省。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11060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省市第五位。一直以来,煤炭始终占据着江苏省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从1990年以来,随着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逐步推广使用,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1990年的80.7%下降到2003年68.9%;但是未能改变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而且,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江苏省以煤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还将长期存在。 (2)煤炭消费现状分析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有所加快。2000年,江苏省煤炭消费量为8770万吨,到2003年,全省原煤消费量首

19、次突破一亿吨,达到10672万吨,2000年-2003年年均增长率达6.8%。而江苏省作为一个“耗能大省、产煤小省”,2003年产煤量仅2760万吨,煤炭自给率只有25.8%,需要从省外调进8679万吨。 重点耗能企业是江苏工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企业群体,其能源消费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地域上,江苏省重点耗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和苏锡常地区。在行业上,江苏省重点耗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且主要分布在电力、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2003年,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10672万吨,其中电力行业消费6143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7.6%;钢铁行业消费量43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0%;这两个行业合计超

20、过了整个煤炭消费量的60%。电力行业 电力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当今世界,在能源结构从传统的矿物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的过程中,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电气化水平,不仅是反映该国先进与落后、发达与贫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而且也是该国的社会制度、劳动力解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对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有没有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的社会发展指标之一。煤炭是中国电力发展的主体能源,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在我国发电能源结构中,煤炭一直占主导地位,燃煤电厂的比重1949年为52.5%,之后逐年上升,到1990年高大78.3%,之后的比重有所降低

21、。同时,在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中,发电用煤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80年为17.98%,1990年为25.13%,2002年上升到51.47%。 发电用煤也是江苏省煤炭消费的主体。2000年,江苏省火电装机容量为1895万千瓦,发电量970亿千瓦时,总耗煤量4836万吨,占到整个江苏省煤炭消费量的55.1%。到2003年,江苏省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53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2208万千瓦,全行业煤炭需求量为6143万吨,占总需求量的57.6%,上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用煤中供5万以上机组电厂使用的约为4000万吨,地方小机组电厂使用的均为2000万吨,主要是通过运河运输完成。江苏省的火电厂基

22、本上分布在沿江地区和苏北地区。其中,沿江火电厂的装机总量为1415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4.1%;苏北地区电厂装机总量为793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5.9%。 目前,江苏省沿江电力企业重要集中在南京、南通、镇江、江阴和苏州地区。按照地域和煤炭调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南京地区电厂,如下关电厂、华能南京电厂、南京二热电厂,主要依靠铁路直达或铁路到浦口下水中专;第二类是南通、扬州和镇江地区电厂,如天生港电厂、华能南通电厂、谏壁电厂等,主要依靠内河和海进江煤炭,都有自己配套的接卸码头,码头吨级在3000吨级-25000吨级,相应接卸内河和海进江煤炭;第三类是江阴和苏州地区电厂,基本上都配备了2

23、.5-3.5万吨级的码头,以接卸海进江煤炭为主。总体上,江苏省电力企业水运调进煤炭以一程运输为主,基本上不发生中转。 钢铁行业 煤炭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决定着煤炭的市场需求。经过半个多世纪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地区先后建成了上钢、南钢、马钢、武钢、重钢、攀钢、宝钢、梅钢、沙钢、杭钢、苏钢、锡钢等大中型钢铁企业,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沿江钢铁工业走廊。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的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达4475万吨、2951万吨、5825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钢铁工业

24、的发展,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大。根据2003年钢铁工业统计,四省市钢铁工业的焦炭消费量达到了1396.3万吨,占全国钢铁工业焦炭消费总量的15.67%,占四省市焦炭消费量的75.71%。长江三角洲地区消费的煤炭主要来自我国北部,西部地区。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以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南京钢铁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公司、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公司和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钢铁企业。2003年,这7个钢铁企业的年产生铁量为500.90万吨,产钢量为1261.98万吨,分别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生铁产量和钢产量的63.88%和73.29%。根据江苏

25、省2004年统计资料,这7个钢铁企业的年产生铁量和产钢量已经分别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91%。这些钢厂除了南钢集团的淮阴钢厂外,全部集中在长江沿线,煤炭调运主要依靠钢厂配套码头接卸。 近10多年来,江苏省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铁产量迅速增加,1985年江苏省产钢98.97万吨、钢材145.18万吨,1990年产铁154.35万吨,钢190.18万吨、钢材203.01万吨,远远低于同时期上海市的产量;而到2003年钢产量已达到1721.96万吨、钢材2876.8万吨,接近和超过了上海的产量,特别是钢材已超过上海1000多万吨。与此同时,随着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指标得到全面改善,能耗水平逐

26、年降低,江苏省钢铁工业的焦炭和煤炭消耗量也在增长,但增速十分缓慢。1995年,江苏省钢铁工业的焦炭和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75万吨和338万吨;到2003年,焦炭和煤炭消费量分别为348万吨和430万吨。1995年-2003年的九年间,江苏省生铁、钢产量上涨了3倍多和4.8倍;而焦炭和煤炭消费量仅比1995年分别年均增长近2倍和1.3倍。其他行业建材工业主要产品包括水泥、墙体材料、石灰、玻璃、陶瓷等,其中以煤为主要能源的是水泥、墙体材料和石灰。2003年,全行业煤炭需求量为2050万吨;其中水泥产量7225.1万吨,耗煤量约1200万吨左右。 化工行业是多行业多品种的产业部门,煤炭在行业中既作为燃

27、料使用,也作为原料使用。在化工行业的产品中,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和黄磷是高耗煤产品。2003年江苏省化肥产量190.9万吨,合成氨产量190.3万吨、烧碱和纯碱产量分别为113.07万吨和177.64万吨。全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耗量780万吨。此外,还有包括农业、轻纺、建筑、交通、民用等其它行业的用煤,2003年煤炭消费量为1269万吨。1.3江苏省煤炭调运现状1.3.1煤炭调运情况分析江苏省生产的煤炭一部分调往其他省市外,消耗的煤炭80%以上需要从外省调入,主要来自山西、陕西、安徽、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区。2003年江苏省调出煤炭767万吨;从外省区调入煤炭近9000万吨,占煤炭消费量的

28、84%。江苏省从外省调入的煤炭流向主要是由北向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煤炭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海运煤主要来自北方沿海港口;长江下来的主要是“三口一枝”转运的煤炭;内河煤炭来自安徽、山东及徐州。江苏省调出的煤炭主要是运往上海和浙江。2003年电煤约消费6143万吨,主要从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安徽等省调入,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起点,通过直达和中转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铁路直达运输约占运输总量的20%;铁路起点到港口中转水运(海进江、长江、京杭运河),约占78%,公路短驳运输约占2%。(1)海运2003年,江苏省沿江港口共接卸煤炭3785.7万吨,其中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江阴港和苏州港是主要的煤炭接

29、卸港口,占到整个沿江港口接卸的87.8%。江苏省海运煤炭调入也主要通过这5个港口接卸,直接或中转供给沿江电厂使用。2003年通过北方港口从海上调运,到达江苏省港口的煤炭为2167万吨,仅占总调入量的25%;其中从秦皇岛港、天津港、京唐港和黄骅港调进煤炭1735万吨,占到整个海运煤炭调入量的82.3%。在海运调入量中,外贸进口量仅有23.0万吨,主要来自印度、印尼等国。(2)铁路江苏省铁路煤炭调入线主要有陇海线和京沪线。2003年经陇海线调入江苏省的煤炭量为1633万吨,其中来自北京16万吨、河北29万吨、河南煤炭909万吨、陕西省619万吨、甘肃省53万吨、宁夏6万吨。经京沪线调入江苏省的煤炭

30、量4045万吨,其中来自山西省1656万吨、内蒙古56万吨、安徽省1438万吨、山东煤炭895万吨。总计经铁路直达调入的煤炭量为5678万吨,其中经铁路发往连云港海运调出煤炭1485万吨;经铁路调出297万吨,则经铁路直达净调入的煤炭量为3896万吨;此外,省内生产的煤炭经铁路调运量为901万吨。江苏省铁路调出煤炭主要流向:上海市16万吨、浙江省226万吨、安徽省32万吨、福建省3万吨、江西省6万吨、山东省10万吨。(3) 内河长江和京杭运河是江苏省煤炭调入的又一重要运输通道。长江主要承担四川煤、湖北煤以及安徽煤的调运。四川煤炭主要通过泸州、万州等港口下水;湖北煤主要通过汉口和枝城下水;安徽煤

31、主要是通过淮南线运至裕溪口下水。京杭运河主要承担江苏徐州、山东鲁西煤炭调运,除此还承担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由东陇海铁路转运的煤炭。徐州矿区运出的煤炭主要通过徐州市属港务部门所属的孟家沟、双楼和邳县港下水;通过铜山、丰沛等地方港务部门中转、湖西航道沿河港口下水。山西矿区煤炭主要通过陇海线铁路,经万寨、铜山港和邳州港铁水联运下水。安徽的内河煤炭主要通过淮河、经洪泽湖航道进入苏北运河,小部分淮北地区煤通过孟家沟、双楼港联运下水。鲁西南矿区煤炭运输主要通过微山湖和济宁港下水。其他省区(冀、豫、陕、其它矿区)所产煤亦主要经陇海线经孟家沟、双楼、邳州港联运下水。2003年江苏省经内河运输煤炭总

32、计5410万吨,分别来自:徐州2000万吨、鲁西南矿区915万吨、安徽875万吨、山西1000万吨、陕西河南210万吨、长江中上游(不含安徽)320万吨、苏南铁路中转150万吨。京杭运河几乎承担了全部内河运输的本省自产和省外煤炭的调入任务,其中自产煤2000万吨、铁水中转近1420万吨、山东煤约915万吨,安徽煤约857万吨。(4) 公路2003年,江苏省通过公路从周边省份调入煤炭约270万吨,其中安徽省调入约130万吨,河南省调入约90万吨,山东省调入约50万吨。为江苏省调入煤炭的公路主要为104、205、206、310、311、312等国道。2003年,江苏省通过104和312国道从安徽省

33、调入煤炭约130万吨;通过310和311国道从河南省调入煤炭约90万吨,通过104、205和206国道从山东省调入煤炭约50万吨。132江苏省煤炭调运基础设施情况(1)铁路江苏省煤炭调运的主要铁路通道是陇海线和京沪线。陇海铁路担负“三西”煤炭外运的主要为宝鸡东至郑州段,全长680公里。主要技术标准为:国铁级,双线电气化,自动闭塞,限坡12.8,SS1、SS6、6K、SS4电力机车牵引,到发线有效长850米,牵引质量4000吨。2003年,陇海铁路西安至郑州段输送能力为客车56对、货运7000万吨,完成客车54对、行包3对、区段货流密度为7542万吨,输送能力利用率109.2%;郑州至徐州段输送

34、能力为客车32对、货运7000万吨,区段货流密度为7416万吨,输送能力利用率106%。陇海铁路承运的煤炭主要来源于宝中线、侯西线、西延线和南同蒲线,以及沿线河南、江苏所产的煤炭。京沪线起于北京枢纽北京站,迄于上海站,全长1463公里。主要技术标准为:国铁级,双线内燃,自动闭塞,限坡9.5,DF4D内燃机车牵引,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牵引质量5000吨。京沪线为东部最繁忙的干线,全线能力紧张。尤其是近年几次客运大提速后,全线能力均处于超饱和状态。2003年,徐州至南京段输送能力为客车56对、货运8000万吨,区段货流密度为9350万吨,输送能力利用率为116.9%;南京至上海段输送能力为客车

35、67对、货运3600万吨,区段货流密度为3600万吨,输送能力利用率为100%。京沪线接运的煤炭主要来源于京山线、石太 石德线和陇海铁路,以及沿线山东、江苏所产的煤炭。(2)内河目前,长江“三口一枝”煤炭下水港的能力已经达到1715万吨。其中南京港主要煤炭作业泊位5个,煤炭下水能力850万吨。裕溪口煤炭专用泊位3个,年通过能力为630万吨。武汉港13个,年通过能力854万吨,枝城港5个,年通过能力345万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徐州港集团的万寨、孟家沟、双楼、邳州四港以及徐州的一些地方港口(铜山、丰县、沛州等),年总通过能力1650万吨,上东济宁港年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安徽淮南、凤台、蚌埠等

36、,煤炭下水能力达到了550万吨。(3)水运江苏省是我国煤炭消费大省,江苏省煤炭水运接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沿海港口,一个是沿江港口(南京以下)。沿海主要接卸港主要是依托射阳电厂的射阳港,沿江各港主要有南京港、江阴港、江苏港、南通港和镇江港,这些港口的煤炭作业主要是依托当地电厂的货主码头接卸。江苏省至今还没有一个公用的专业煤炭接卸码头,地方用煤主要依靠各港口的通用散货码头进行一些煤炭作业。根据交通部统计资料,到2003年底,江苏省共有煤炭专业接卸泊位32个,年接卸能力达到了4780万吨;而实际接卸量为3623.4万吨,仅为接卸能力的76.0%。 其中,江苏省沿江主要港口共有煤炭专业接卸泊位3

37、0个,全部为货主泊位,年接卸能力达到了4580万吨;而实际接卸量为3524.4万吨,仅为接卸能力的76.9%。其中,3.5万吨级以下泊位25个,接卸能力2770万吨,占总接卸能力的60.5%;3.5万吨级泊位5个,接卸能力1810万吨,占39.5%。此外,江苏省沿江港口中参与煤炭接卸的还有通用散货泊位和杂货泊位,基本上都在3.5万吨级以下,以中转接卸为主。 南京港。南京港煤炭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是经铁路转运至煤炭公用码头或海进江至公用杂货码头,再经江驳运至货主码头;二是经过水路(运河、北方港口及“三口一枝”来煤)直接至货主码头。南京港煤炭货主码头主要为电厂、扬子石化、梅钢等企业服务。2003年共

38、有货主码头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689万吨,2003年接卸量为478万吨,能力利用率达到69.4%;其中海运调入量52万吨。 镇江港。镇江港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界处,是我国沿海的主枢纽港。煤炭是镇江港的重要支柱货源,占全港吞吐量的38%。截止2003年末,镇江港承担煤炭作业的泊位共有8个,设计吞吐能力1352万吨;其中专业煤炭货主码头6个,能力1152万吨;散货公用泊位(港口集团)1个,能力80万吨;散货货主泊位(嘉新水泥)1个,能力120万吨。2003年镇江港接卸煤炭总计1049万吨,煤炭专业泊位接卸924万吨,能力利用率达到80.2%;其中海运调入量303万吨。 苏州港。苏州港是我国沿海的主

39、枢纽港,由太仓、常熟、张家港三个港区组成。截止2003年末,全港承担煤炭作业泊位8个,其中煤炭专用泊位4个,散杂货4个,总设计能力1755万吨。4个煤炭专用泊位全部为货主泊位,能力1020万吨;4个散货泊位一是张家港港区的海力码头有限公司(沙钢)的7#和8#码头,均为5万吨级,年设计能力460万吨,主要为沙钢服务,年接卸煤炭量40万吨左右,其它原料约360万吨;二是港务集团公司的散货码头,靠泊能力2.5万吨级,设计吞吐能力215万吨,2003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了401万吨,其中煤炭311万吨(接卸183万吨)。张家港港区的煤炭进口以海进江为主,出口以内河运输为主。太仓港区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建成3

40、.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2个,2003年接卸煤炭163.5万吨。太仓民用煤主要通过上海港经内河运网直达用户。 南通港。南通港市沿海的主枢纽港。截止2003年末,全港承担煤炭运输的泊位20个,总能力2171万吨,其中煤炭专业泊位8个,年设计煤炭运输能力1226万吨,全为货主码头;2003年接卸煤炭476.4万吨,能力利用率仅为38.9%;其中海运调入量570万吨。另有12个散货泊位也开展煤炭业务,总接卸能力945万吨,其中公用泊位9个,能力735万吨。受航道水深限制(天生港航道水深仅5米),海轮难以直接停靠电厂码头,到厂煤需要通过其它码头中转。 江阴港。江阴港市长江干线港口之一。江阴港没有煤炭公用

41、专业码头,目前承担港口煤炭接卸的主要是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和江苏苏龙发电有限公司的煤炭码头。2003年江阴港煤炭接卸量为589.4万吨,其中海运调入量417万吨。江苏利港电力拥有3.5万吨级煤炭专业接卸码头1座,年接卸能力450万吨;江苏苏龙发电拥有2.5万吨级煤炭专业接卸码头1座,年接卸能力143万吨。2我国及江苏省煤炭生产、消费及调运发展趋势2.1全国煤炭生产、消费及调运发展趋势2.1.1全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发展预测 在常规化石能源中,中国煤炭资源占90%以上,无论是资源保证程度,还是经济性,煤炭比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特别是用于发电和供热。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经济社

42、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较大,而我国能源的多元化结构远未形成,因此,近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征将继续主导我国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煤炭能源仍将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一次性能源。(1)我国煤炭的需求预测 21世纪头十年或二十年的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预测,相关部门、单位、学者、科研工作者、先后作了各种方案的预测。 按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 80年代前,我国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1.0。改革开发以来,随着能源效率提高和石油、天然气、水电等能源的扩大使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1981-2003年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4。随着科技进步推进能源效率

43、提高,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预测2004-2010年,煤炭弹性系数为0.4,2011-2020年可降到0.25。我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见表2-1)。 按煤炭消费弹性系数递减规律,2004-2010年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按0.4,GDP增长速度按7.5%计,则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为3.0%。按近期煤炭统计快报及相关信息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可达19.5亿吨计算,2010年国内煤炭消费需求量预测值为23.8亿吨;2010-2020年煤炭消费增长速度按1.75%计,则2020年国内煤炭消费需求量预测值为27.2亿吨。考虑到煤炭进出口政策,出口量按1.0亿吨左右考虑,则2010年煤炭需

44、求量达到24.2亿吨,2020年煤炭总需求量达到28.2亿吨。 按专业机构对我国煤炭能源需求的预测: 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重要变化和挑战。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增长目标。按照购买力平均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间,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为此,对我国能源总体需求及构成作了综合考虑,并对可能的能源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出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在加上近1亿吨的煤炭净出口量,得到全国煤炭消费需求:

45、低方案为21.5亿吨、中方案为26亿吨、高方案是30亿吨。 案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需求的预测: 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既是按照主要耗煤煤行业煤炭需求对全国煤炭需求进行的预测,这个预测是本次预测的重要参考。参照有关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按行业预测法对全国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四行业,到2010年的煤炭需求量分别为14.29亿吨、2.86亿吨、3.14亿吨、1.08亿吨,到2020年的煤炭需求量分别达17.5-19.5亿吨、3.0-3.1亿吨、3.0-3.1亿吨、1.18-1.20亿吨。全国煤炭总需求量预测值:2010年为22

46、.61亿吨、2020年是25.28亿吨至27.60亿吨。详见表2-2。 根据上述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经综合分析,并考虑了我国煤炭的进出口量,最后取的煤炭需求预测值:2005年为20.3亿吨、2010年为23亿吨、2020年是26亿吨至28亿吨。详见表2-3。 参照各省提供的材料,结合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10年),分地区的煤炭能源消费需求量预测如表2-4所示。 (2)我国煤炭能源的生产量预测 在今后一二十年,我国煤炭能源的生产量取决于全国煤炭能源的消费量,我国煤炭消费市场决定全国煤炭产量。 据1997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估,我国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炭资源总量

47、为55663.06亿吨。在全国已查证的煤炭储量7241.15亿吨中,“三西”地区为4406.66亿吨,比重占到60.86%;在全国煤炭生产和在建煤矿全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841.13亿吨、详查储量1829.61亿吨中,“三西”地区分别占378.36亿吨、1377.40亿吨,比重分别占到44.98%、75.28%:在全国普查储量2702.2亿吨中,“三西”地区占到1950.92亿吨,比重为72.20%。可见,“三西”地区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以后“三西”地区的煤炭生产仍然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根据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煤矿建设计划,预计2005年,全国现有煤矿生产能力改

48、造、在建煤矿陆续投产和进一步淘汰落后能力后,全国煤炭产能将达到16.3亿吨左右;到2010年,煤炭产能16.5亿吨左右。将超产能提高20%计算,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产能可达19.8亿吨。无论煤炭产能多大,其产量将由煤炭消费市场来定,按前边的煤炭消费需求预测,对全国煤炭总产量预测:到2010年为23亿吨、到2020年达26亿吨至28亿吨较为合适。 参照煤炭工业中长期规划(2004年-2010年)和各省市区规划年度煤炭生产,我国2010年,2020年分地区煤炭产量的预测量:晋陕蒙分别达11.33亿吨、13.50-15.20亿吨;华东、中南、京津冀、东北、等四地区合计分别达7.77亿吨、7.65-7.70亿吨。详见表2-5。2.1.2我国煤炭调运趋势预测未来,我国的煤炭产主要集中在“三西”煤炭基地:2010年产煤量达113300万吨,比2003年增加42400万吨;调出煤炭75900万吨,比2003年增加29000万吨,增长61.83%。2020年的煤炭产量135000-1520000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