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375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109 大小:5.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2010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429新闻传播概论考研真题(含答案)2006年电子科

2、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429新闻传播概论考研真题(含答案)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专业主义2新闻价值3框架效果4悬书5选择性理论6媒介素养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2简述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路线及其主要内容。3简述香农韦弗模式的基本内容。4简述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5简述本世纪中国新闻媒介的基本走势。三、论述题(45分)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

3、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请结合相关的新闻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思考。四、应用题(30分)大学拟对藏区藏族群众的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请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对问题设计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抽样方式、统计方法的选择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专业主义答: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有:新闻业是一种独立的职业,媒体中立的立场、客观的报道是保障新闻独立的

4、切实措施;媒体是一种公共信托,是大众的信托人,要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媒体要传播真实、真相和真理;对读者的忠实,是一切媒体名副其实的基础,贿赂别人或受人贿赂,都是对受众的背叛。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重要性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那种特质;显著性指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接近性这种接近主要是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一个事实所具备的这些素质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高,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3

5、框架效果答:框架效果是指人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对人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及行为反应造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决策行为受到方案文本的表述框架性质的影响:如果决策方案的表述框架是正面的,即“获得”,人们倾向于肯定的方案;如果表述框架是负面的,即“失去”,人们更倾向于冒险的抉择。这一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也称为“框架效应”。新闻框架的功能包括:提供问题定义、阐释事件原因、提供道德评价和示意解决方案。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4悬书答:悬书是指乡人把情况和意见要

6、求写在嵰帛上悬挂出来,内容既有消息又有议论,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的一种古代传播方式,出现于战国时代的郑国。悬书后来发展成为“揭帖”,用毛笔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供过往行人观看,多为匿名。揭帖的内容有些是标语、口号,有些则是新闻基础上加以议论,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5选择性理论答:选择性理论是指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分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像保护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里依次环绕受众,抵御反面信息。这一理论由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时,总是倾向于接触与自己既有的立场、观点、

7、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内容)。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容,使之与固有认识相协调,而不是相冲突。选择性记忆是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已经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中。与前两种心理机制不同,选择性记忆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6媒介素养答:媒介素养是指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由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提出。按照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领袖会议”的定义,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access)、分析(analysis)、评价

8、(evaluate)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的问题。这种能力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即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即对各种信息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即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的能力;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即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源的动机、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是作为传播者的基本能力。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答

9、:(1)议程设置理论概要“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忽视或掩盖对其他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则倾向于关注和思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给各个问题确定的重要性的次序,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播通过调动受众的注

10、意力来安排问题的轻重次序,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观点和思路的目的。(2)议程设置理论主要观点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其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该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

11、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3)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认知层面的效果,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人们“思考对象”上的影响,也就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

12、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4)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环境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提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议程设置”理论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议程设置”理论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不足 只强调

13、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最终登上传媒议程的情况是常见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2简述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路线及其主要内容。答:(1)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依靠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是马克思列宁的新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的新闻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作为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1954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

14、决议,指出改进报纸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各级党委对自己机关报的领导,切实加强群众工作。1956年7月1月,人民日报在致读者的社论中,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报纸办好。“文化大革命”中,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传统遭到了严重破坏。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恢复和发扬。(2)我国新闻工作的主要内容 党的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办好报纸,要依靠全党,依靠人民群众。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加强对报纸的领导,帮助报

15、纸编辑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党委的意图,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参加报纸工作,使专业的报纸工作人员和群众紧密结合。组织广大党员和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组织通讯员队伍,把各方面的积极分子、先进人物、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团结在报纸编辑部的周围,为报纸写稿,提供情况和新闻线索,帮助报社改进工作。编辑部重视读者来信来访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脉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使报纸和群众息息相通。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3简述香农韦弗模式

16、的基本内容。答:(1)香农韦弗模式的诞生1949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者香农一韦弗模式,后来被人们视作信息论的基本模式而得以广泛引用。(2)香农韦弗模式图例香农韦弗模式图,如图1所示。图1(3)香农韦弗模式基本内容 概述这个模式是描述电子信息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意义a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

17、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b这个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c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不足香农一韦弗模式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如果把这个模式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因为在考察人类的社会传播之际,反馈的因素和环节不容许省略。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反馈便不能说明这种互动性。4简述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答:(1)内容分析概

18、述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其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普遍性。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2)内容分析的程序内容分析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分析对象的选定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19、内容分析抽选出的基本单位样本是讯息。内容分析的解析操作制定分类标准,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将讯息的各部分纳入不同类型范畴。“言及对象”和“言及方式”是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量化表示的方法量化表示的方法包括: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验证假设,得出结论。(3)内容分析的技术内容分析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源特征以及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但其分析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状况,防止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选定分析对象内容分析可以分为全数分析和抽样分析两种。在分析

20、对象有限的场合,可以进行全数分析。在大众传播内容分析中,由于分析的对象素材数量庞大,一般采用抽样的方法。根据日本学者铃木裕久的见解,大众传播内容分析的样本抽选应考虑三个层面上的问题:a“信源”层面上的抽样;b“传播单位”层面上的抽样;c“讯息”层面上的抽样。内容的解析操作即制定分类标准、确定分析单位,将讯息的各部分纳入不同类型范畴的活动。在对语言文字素材进行内容分析时,分析单位通常有三种:a单词或象征符;b句子或段落;c整条讯息。在决定分析单位以后,必须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把每个单位纳入不同的类型。在传播学研究中,根据“言及对象”(说的是什么)和“言及方式”(如何说的)进行分类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21、量化表示的方法a出现的有无仅仅判断某一事物或属性在内容中是否出现,出现的时候用1表示,未出现时用0表示。在这种场合,出现的频度并不重要,主要为了计算某种属性在一组讯息中“出现”和“未出现”的比例。b出现的频度每当某种属性出现1次便加以累计的表示方法,一般用于两组讯息之间的比较。c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在大众传播内容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量化表示法。例如计算电视台在报道某个问题时用了多少节目时间,报社在报道某个问题时用了多少版面空间等。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显示媒介对特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从某些侧面反映它们的立场和态度。d传播的强度不仅考虑某种属性出现的次数或频度,而且把强烈程度也考虑在内的一种量化表

22、示法。5简述本世纪中国新闻媒介的基本走势。答:当前我国新闻媒介在构建公众话语平台、保护公民知情权、传媒市场化转型、传媒管理职能转变、传媒角色多元化等多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表明新闻媒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新闻改革进程中新闻体制改革滞后影响了传媒业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本世纪中国新闻媒介的基本走势:(1)新闻制度我国新闻制度改革将使新闻业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新闻改革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新闻实践领域,新闻业务水平与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经营管理领域,传媒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产业经营取得重大进展;新闻观念变革,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文化体制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极大

23、地拓展了新闻业的发展空间。(2)媒体格局当前我国媒介格局从行政壁垒下的四级建制转为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从国内有限竞争走向世界的全面竞争。媒体市场巨大,但媒介整体效益低下在近20年来,我国媒体数量飞速增长。媒体数量的增加固然可视为新闻业的长足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市场也相应膨胀,就我国情况看,媒体数量过快增长已形成媒介市场粥少僧多的局面,导致媒体整体效益的下滑。单就报业而言,从报纸种数与平均期发展发数的比较中足可看出问题。媒体竞争加剧,竞争无序、不正当竞争行为抬头在一个有限的市场内拥挤着过多的竞争者,加上缺乏必要的、健全的竞争规范和监督、制约机制,竞争超越了一定限度,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

24、便乘机抬头:如虚报发行量、给回扣、大搞有偿新闻、变向出卖版面,有的记者、编辑甚至假以舆论监督之名,借批评报道威胁、敲诈勒索企业以强拉广告,有的电视台为制造轰动效应,以竞标方式拍卖黄金时间段广告,短期内为自己赢得高收益,无形中恶化了媒介广告市场争夺。诸如此类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媒介内外人士的关注。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无竞争则无进步,但竞争过头则无规范,最终必将牺牲真正的效率,更不可能从整体上提高效益。媒体煽情主义浪潮泛滥,媒介产品庸俗化倾向出现新闻媒介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生产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在媒介市场过度竞争情况下,媒体为求扩张市场占有率必然会自觉或被迫降低媒介产品的精神品位以迎合读者

25、的低级趣味,而在一个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国家中,出现这种现象就更难避免。某些媒介近年来大兴煽情之风,低级化、庸俗化倾向已变得相当明显,损害了媒介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日趋严重的媒介产品低俗化倾向必须引起重视,而解决的关键步骤之一,除澄清思想之外,就是大幅减少媒体数量,降低过度竞争带来的负效应。(3)媒体运作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写了新闻传播的历史,使媒介和受众迅速实现“身份对接”,进而重构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受众观。我国新闻媒介运作将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受众即商品”到“受众即用户”早期的“受众商品论”的本质观点即大众传媒生产的产品不是传播内容,而是“受众注意力”,受

26、众即是商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受众身份发生反向逆转。网络培养了受众在共性中寻求个性自我的强烈欲望。受众在全媒体时代的绝地反击,使媒体从“受众商品论”中觉醒。媒体要在市场化和全媒体化的环境中保持优势地位而平视受众,树立用户理念,真正成为用户的媒体。新媒体用户在全媒体时代对信息和信息接收方式进行主动选择,利用新媒体为个体服务。无论是媒介的定位还是受众自身的角色赋予,“用户”都将取代“商品”成为本世纪的新型受众理念。“消费者型受众”到“公民型受众”大众传媒将终结陈旧的精英式传媒形式,并将符号和消费引入真正大众自身地位界定之中。在消费社会中,对大众传媒来说,观众(听众)就是“消费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

27、媒体传播格局的到来,打破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物化身份。互联网媒体开辟的虚拟公共空间使更多的网民参与到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培养了一种公共精神。受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并重新确立新的群体身份认同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在报道中构建的对公民身份的认同,也有意要把单个公民整合为整体性的公共体。全媒体的出现培养了新型受众,建构着公民社会,而媒体也开始真正认同受众的公民身份,关注公民利益,将“公民型受众”纳入全媒体化的媒介大环境之中。“消极受众”到“积极受众”的集体转型积极受众论认为受众具有积极主动性。全媒体式的新传播模式解构了受众原有的身份,赋予受众新的意义,积极受众参与到传媒拟态环境的建构中。全媒体受众积极

28、参与到媒介事件的议程设置中来,并通过自媒体表达集体的呼声。全媒体传播的到来使受众成为传播的核心,不同介质都在向受众聚集,全媒体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多平台渠道汇集信息并利用多样化的终端进行传输,实现即时采集、即时传播、即时分享,使碎片化信息重新向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集聚。在这一过程当中,受众从大众传媒时代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全媒体时代的主宰者,实现了整体转型,大众传媒的受众观也随之改变,视受众为积极的“人”,而非消极的“物”。三、论述题(45分)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

29、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请结合相关的新闻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思考。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业在不断的变革中使得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快捷,而当代中国的对外传播在影响力方面却仍然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这段话中包含的中国对外传播的理念和工作思路的理解和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宣传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对外传播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也只有建立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基础之上,一个国家才能主动的对外传播自己的物质和文化。面对传媒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的现状,中国媒体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进行对外传播,使得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尊重,并

30、使得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发挥传统媒体的对外传播影响力中国拥有着中国日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等等对外出版的报纸和期刊,以中国画报为例,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画报,形成了具有英、日、法、德等十多种语言翻译能力的专业队伍,同时画报的图文并茂也能生动清晰地传达信息,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难免出现偏差,而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让外国的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传媒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对外传播依赖的不仅仅是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介,更多的则是电视、网络等更快速、高效的新媒体为对外传播做支撑。当代中国对外传播所依赖的主要媒体随着经济和文化实力的增长,加

31、入到了传媒全球化的进程中,对外传播一度进入了一个高潮,各种思想文化能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百花齐放,媒介也在逐步的完善发展。(2)对外传播的创新性对于中国对外传播的展望,第一就是要利用好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媒体创造了对外传播交流的平台想要提高中国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扩大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知,目前来说可以更多的依靠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来达到目的。网络媒体所具有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穿透性和融合性降低了稍弱国家的经济门槛,为各国提供了平等的传播交流平台。凭借网络的优势,每一个国家都可以直接的发布消息给公众,公众也能够第一时间看到第一手真实消息,大大减少了一些消息发布时的阻

32、力。网络媒体对于对外传播具有优势网络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在信息的传递和翻译上面达到了一手性,这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极具意义的,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媒体能够及时进行报道并且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大大减少了国外媒体发出负面报道的机会。另外中国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所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也是对新媒体的利用较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这种高科技的新媒体所播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将中国最正面的形象传播给了美国的民众,显示出了新媒体在对外传播上卓越的成效。(3)对外传播的文化意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具体措施就是要实施文化传播策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中国是一

33、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要以媒介作为基础,更需要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前提。以孔子学院为例。孔子学院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外国人民可以学习到纯正的汉语,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文化传播能够最大程度的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成功的对外传播。文化传播对于对外传播的意义十分巨大,可以说,良好的文化传播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的对外传播。因此现阶段中国要实施正确的文化传播策略,以文化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发掘、提炼出来,形成系统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同时结合我国在社

34、会主义新阶段所提出的“和谐社会”、“和平崛起”的概念,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四、应用题(30分)大学拟对藏区藏族群众的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请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对问题设计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抽样方式、统计方法的选择进行说明。答:(1)研究目的调查藏区藏族群众对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2)调查对象藏区藏族居民。(3)调查方法本研究将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上门收集藏区藏族群众的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资料。(4)抽样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针对一个拥有300户以上居民的藏区进行上门访问。预计调查人数在200到300人左右。(

35、5)问卷设计藏区藏族群众对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调查亲爱的藏区藏族群众:您好,我是大学媒介调查项目组的成员,特进行“藏区藏族群众对智能手机及相关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调查”。本次调查约占用您30分钟时间,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内容只作科学研究之用,不公开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您所提供的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请尽量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非常感谢您的参与,祝生活愉快!基本信息采集1您的年龄是:2您的教育水平是:3您的职业是:智能手机使用状况调查4您是否拥有智能手机:A是B否5您对智能手机的了解程度:A完全没听过B不了解C了解D非常了解6您为什么选择智能手机(多选):A功能强大B工作学习

36、需要C娱乐性强D朋友都在使用E受广告影响F外观漂亮G其他7您选择智能手机最看重哪一点?(多选):A价格B品牌C外观D像素E播放功能F系统配置G待机时间H应用程序I售后服务J其他8您愿意花多少钱购买智能手机:A1000以下B10001500C15002000D20003000E3000以上9您是手机控吗,会随着智能机的更新而更换自己的手机吗:A是B不是C想成为是,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10您一天玩手机的时间有多长:A05hB610hC1215hD1620hE2124h 智能手机使用状况调查11您使用过下列哪些通讯软件(可多选):A微博BQQC微信D其他12您通过手机通讯软件与朋友联系的比率有多大A2

37、0以下B20%50%C50%70%D70%以上13您觉得微博/QQ/微信上的信息及资源是否及时:A及时,能获得第一时间获取想关注的资讯B一般,有时会滞后C不及时,信息明显滞后14您登陆微博/QQ/微信一般做些什么(多选):A写微博记录心情,发泄情绪B浏览关注的人动态情况和观点C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D其他15您认为目前微博/QQ/微信使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A内容实用性不强和信息不真实,甚至低俗内容较多B信息量过大,有时看不过来C不够普及,用户少D其他16您使用微博/QQ微信的原因是(多选):A以简短形式更方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B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博友”C通过更新微博来记录生活片段、成长点滴

38、D希望与名人、明星或资深行业人士进行交流及关注E方便随时获取信息(6)问卷分析回收问卷,进行有效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总结调查中的发现与漏洞,撰写调查报告。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诽谤2受众框架3牛津公报4流言5媒介规范理论6文化帝国主义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1简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2简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基本特点。3简述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状况。4简述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5简述马莱茨克的传播系统模式。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5分,共45分)1试述传播学的早期

39、学术思想源流。2请运用所掌握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对近期“新快报事件”进行评析。四、应用题(30分)某机构拟对大学生微信使用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调查,请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对问题设计思路、拟采用的抽样方式以及所选择的主要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新闻诽谤答:新闻诽谤是指通过新闻传播媒介捏造或歪曲具体的事实,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一种行为。在近代各国历史中,新闻诽谤罪通常是政府迫害新闻工作者的手段。随着法律的健全和出版自由的确立,西方国家的新闻诽谤案逐步成为一般的民事诉讼的内容。构成新闻诽谤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在新闻传播媒介上公开出现。歪曲或捏造事实。对他人名

40、誉造成足以得到证明的损害。2受众框架答:受众框架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这种结构和规则来自于受众过去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既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行为取向,并导引着受众个人处理新的信息。框架是人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及行为反应,这种影响被称为框架效果。实验表明,决策行为受到方案文本的表述框架性质的影响:如果决策方案的表述框架是正面的(即“获得”),人们倾向于肯定的方案;如果表述框架是负面的(即“失去”),人们更倾向于冒险的抉择。这一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也称为“框架效应”。3牛津公报答:牛津公报是

41、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出版至今,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这是英国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该报当时对开单张,两面印刷,每逢周一和周四出版,有较多的官方新闻,以及一些社会新闻,但没有言论。4流言答:流言是指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流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流言总是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的,其目的是让人们“确信”

42、或“相信”所传播的言论或消息是“事实”。流言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流言的内容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敏感的话题,这些事件或话题容易唤起一般人的重视、关心或兴趣。流言是一些没有确切证据的信息,或者说至少在其流行期间缺少可靠的证据。5媒介规范理论答:媒介规范理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如何运作,或者人们期望媒介应如何组织,以及为了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而进行运作的观念,关注的是媒介理想的运作状态和媒介应该做什么。媒介道德、法律政策、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等都是媒介规范理论研究的对象,它涉及到国家、政府、公民、社会团体等多个层面。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

43、主参与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等。6文化帝国主义答: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是指来自发达国家、包含着与支配者利益相关的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或生活方式等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主要是西方)文化的侵害、取代或挑战,出现了受支配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具有三个特点: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二、简答

44、题(每题9分,共45分)1简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

45、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遵纪守法。要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2简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基本特点。答:批判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欧洲的传播学研究学派,至80年代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其影响和发展已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批判学派实际上是对欧美等多家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

46、以批判的态度和辩证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学派总称,是不同的观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批判学派具有以下特点:(1)他们都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这也是他们被称作批判学派的理由。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被经验学派忽视和回避。但他们本身的重要性和启迪性是不容置疑的。(2)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不过他们并不一般地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近年来,辨证分析和经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始为批判学派接受。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

47、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3)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而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对象的。(4)经验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而批判学派关心的焦点则是“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着支配与控制”以及“为了谁的利益进行控制”。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的关系、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

48、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3简述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状况。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受众就赢得了市场。所以及时了解受众群体信息需求的变化状况很有必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正经历深化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信息需求千变万化。(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心理表现得尤为强烈。(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与性信息的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当代中国表格反映到社会结构上就是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4)对信

49、息的需求。受众接触新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希望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知晓信息和情况、认识事物和环境的需要。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包括增加新见闻、满足好奇心,了解国家和世界上所发生的时事等。(5)对时效的需求。先知为快越来越成为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一个普遍心理需求。尽早地获得新闻信息就可能获得人际传播的主动权、提前调整自身的心态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这种求快的需求反映在新闻采编上,就表现为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6)对真实的需求。新闻传播的职责就是准确无误地向公众报告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事实,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保障。然而在新闻传播如此快速、网络信息如此繁杂的情况下,虚假新闻

50、信息的传播现象到处存在。虚假新闻消息会误导公众,有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受众心理成为决定是否接受传播者信息的一大关键因素,因而也就成为传播者研究中的重中之重。4简述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答: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非介入性。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其他方式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对书籍或其他信息媒介进行非介入式的分析而得到,而分析的内容并不会因研究者的参与或介入而受到影响。其次,内容分析使研究不受时空限制,研究者可以对一些文献记录或历史文档进行钻研,以了解以前的社会生活状况。第三,内容分析在时间和资源消耗方面相对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