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34969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52/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刘全欣刘全欣,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教师。摘要: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关键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风物;比较阅读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腔出自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7 课,本单元属于选择性

2、必修课程中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这一任务群“旨在大体上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习惯,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据此,本单元前两课分别节选了两部现代小说的名作一一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两首不同流派的现代诗一一艾青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加上这一课的两篇风格迥异的散文,以及最后一课的经典戏剧茶馆,这四组作品涵盖了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重要流派,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面貌。学习这些作品,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

3、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同时还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作品的意蕴,通过比较阅读,充分发掘作家作品的个性魅力,总结思考优秀作品的共性特征,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想理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秦腔中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就要抓住两篇文章共同的解读钥匙一一风物,同时还需要比较冯至和贾平凹两位作家的创作审美追求、赏析他们的艺术特色、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最终通过品味多样化的现当代散文共通的艺术追求,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一、落叶满山寻芳迹:聚焦作品,挖掘风物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风物”的解释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如“北

4、方风物”“八闽风物志”。汉典则对这一概念做出了/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0 5 3更详细的三种类分:“风光景物”,如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风俗物产”,如瞿秋白饿乡纪程“想起江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特指风俗、习俗”,如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当郑和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风物的含义侧重“风光景物”,具体体现为小溪、鼠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嗪叫和麂子的嘶声等。秦腔中风物的含义则侧重“风俗习俗”,也就是秦腔,作者从拍戏、演戏、看戏评戏、悲喜故事、秦腔地位等几个方面予以展现。两组风物在两篇文章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蕴。

5、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泉水,不单养育了“过往”,同样也可以观照起“当下”与“未来”,“一棵树”“一条河”“一处风雨”,即便有枯荣,有改道,有阴晴变化,仍然永恒地存在;鼠草,谦虚、纯洁、坚强,没有卑躬与持,更没有浮夸,告诉我们生命的坚韧并不在于喧嚣,而是在本真的朴素中以弱小的躯体承担起一个大的宇宙 2 ;菌子,俯拾皆是,绚丽缤纷,“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点缀过很多民族的童话,激发了儿童的幻想,滋育了民族的文明;有加利树,“每瞬间”“都在生长”“无时不”“凋零”“永生”,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短暂,感受到对时间的无可奈何,对生命的无法掌控;野狗的嗪叫和麂子的嘶声,可以让

6、我们读出生命的不同精彩,甚至生命的不同意义,也可以看到自然对人的威胁和人对自然的威胁,每一个风物都在述说自己的运命,也在给予着我们滋养。3 秦腔中:拍戏,“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这是传统秦川风俗里的长幼尊卑,“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是秦腔让秦人心底里对平等的渴望变成了现实;演戏,面对“秦腔宪兵”,“人人恨骂这些人,人人又都盼有这些人”,这是秦人对自由的渴求,又是对秩序的尊重,秦腔宪兵们“虽然彻夜不得看戏,但大家一夜满足了,他们也就满足了一夜”,是秦腔给了他们最大的个人获得感;看戏,随着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声如炸雷豁哪哪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战,从头到脚,每一个

7、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秦腔就是这样渗透进了每一个秦人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活中;评戏,秦人“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这是在通过品评秦腔来品味生活、品味人生啊;几组悲喜故事中,我们能看到秦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扬弃,展现秦腔地位时,我们能看到秦人对秦腔的尊重,对权威的崇敬。文章结尾,两位作者都用一段话对风物的意蕴进行了总结概括。冯至写道:“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渺小的,但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已的宇宙,每个人都有自已“

8、关联”的事物,看似消逝但与之关联的历史不会消亡,而是与自然万物结合,化作不同的姿态继续存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看似在述说作为风物的村庄的消逝,实则传递的是永恒的存在。贾平凹写道:“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在热烈的赞美和高度的评价之外,我们似乎又读出了一丝弦外之054/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音,即为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秦腔命运的担心。秦腔看似在诉说作为风物的秦腔的永恒,实则又暗含消逝的隐忧。以上为比较之异,而两篇文章共同的灵魂之笔则是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思考。宁静的山水给冯至提供了灵魂栖息之地,

9、也给予了他无限的精神食粮和生存的力量。“大喊大叫”的秦腔与“大苦大乐”的秦川百姓血肉联系,彼此成就,文化意蕴厚重。4 二、两人对酌山花开:聚焦作家,探究风物的呈现冯至和贾平凹有着完全不同的散文观,前者写的是关注山水和自然的哲思散文,后者则一直倡导书写反映社会和时代的文化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在山水的后记中,作者清晰地表达了自已的创作理念和对自然的体悟。他对自然中的美有着明确的界定:“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边含有无限的永恒的美。5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具体的风物都是小溪、鼠草、彩菌、有加利树等山林中最自然、

10、最平凡、最普遍的存在。在呈现这些风物时,作者也尊重了它们最自然、最原始的样子,不刻意地夸张与修饰,因为作者对自然有独特的认知,“自然本身不晓得夸张,人又何必把夸张传染给自然呢”。正因如此,作者才极力追求一种最自然的自然,强调“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7,并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冯至就不关注现实。“昆明附近的山水是那样朴素,坦白,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它们没有修饰,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

11、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颗田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8 消逝了的山村不仅充实了冯至空虚的灵魂,供给他无限的精神食粮,还在令人绝望的社会中点燃了作者微茫的希望之火。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写于1 9 4 2 年,抗战的大背景下,“当时后方的城市里不合理的事成为常情,合理的事成为例外,眼看着成群的士兵不死于战场,而死于官长的贪污,努力工作者日日与疾病和饥寒战斗,而荒淫无耻者却好像支配了一切。”9 面对种种令人绝望的现实,冯至正是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看

12、到了希望。山村中的风物虽然平凡却都各安其分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泉水滋养着过去和现在的人们,鼠鞠草在谦虚地生长,村女在聚精会神地缝补,彩菌点缀着山林也滋养着人们,有加利树每个瞬间都在生长,野狗在嗪叫,子在嘶鸣正如作者在散文集山水的最后一篇忆平乐中所说的那样:“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13、4/0 2/0 5 5得不成军队。”1 0 在这个消逝的山村里冯至找到了抗战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平凡的风物,平凡的人。这是消逝了的山村给冯至带来的最大的滋养。1992年美文杂志创刊时,作为主编的贾平凹在发刊词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换一种思维看散文,散文将发生一种质的变化,散文将不要准散文,将不仅是为文而文的抒情和咏物,也就不至于沦落到要做诗人和小说家的初学的课程,轻,浅,一种雕虫小技,而是大丈夫不为也”的境地。我们企图在于一种鼓与呼的声音: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真正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14、的散文!”1 2 针对当时的散文创作现状,贾平凹的批判犀利尖锐:“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尾子气,小,巧,甜腻。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已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1 3 秦腔正是贾平凹这种“大散文观”的代表。“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楸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

15、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对于秦人来说,秦腔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是如同宗教一样的信仰和图腾。贾平凹并没有去如何介绍秦腔,而是从乡村文化、从草根层面去展现秦腔。秦人们脱下戏服是农民,穿上戏服就成了演员,而且还是导演、是观众、是评委,秦腔就是他们自己。贾平凹在写戏,更是在写这里的文化、这里的风俗、这里的传统。不管是导、是演、是看、是评,处处见出秦人的刚烈、粗放、坚韧、顽强,处处见出这片土地上的传统精神。尤其是文章中将秦腔与帝王陵、与汉唐石刻连在一起的一段文字,更是传递出这片土地上文化的悠长和秦腔内在的精神气质,极富诗意。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散文一淡一浓,一静

16、一闹,一朴素一张扬,一隽永一厚重,呈现风物的方式截然不同,但都是真情饱满的杰作。冯至用缓笔写自然,诗意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但也不乏对现实的关照;贾平凹用疾笔话人文,真实地呈现了秦地人民的生活与灵魂,但也不乏诗意的表达。三、万古长空一风月:聚焦时代,明晰“风物散文”的沿革同为“风物散文”,因为两位作者不同的审美观和散文观而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若将这些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关照百年来中国深刻的社会变迁与人们在艰难困苦之中不懈的精神探索,了解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就更易触摸到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回顾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在散文创作中以风物为核心展开不同

17、方式的诉说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篇目也被选人了中学语文教材(见0 5 6 页表格)。在这些经典名篇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可以看到“冯至式”或“贾平凹式”的表达,将两位作家所秉承的散文观放置于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找到一脉相承的诸多佳作:山056/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其本质,体现的都是对生命的关序号1济南的冬天2秋天的怀念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紫藤萝瀑布5白杨礼赞6昆明的雨7安塞腰鼓8壶口瀑布9故都的秋10荷塘月色11我与地坛水(李广田)、人间草木(汪曾祺)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每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这些都是关注山水和自然的哲思散文;朝花夕拾(鲁迅)随想录(巴金)、文化苦旅(

18、余秋雨)没的辉煌(夏坚勇),这些都是反映社会和时代的文化散文。他们均以风物作为书写核心,前者以自然景物为关照对象,进行诗性的思索,超越现实,饱含哲思;后者以地域风俗或文化为关照对象,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前者偏重对主体意识与情感的挖掘与内省,方向是向内的,看起来小,实则以小见大;后者偏重对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展示与思考,方向是向外的,看起来大,实则聚焦点小。如果再突破百年散文的限定,上溯千年,登泰山记项脊轩志赤壁赋兰亭集序中国古典散文中类似的篇目同样不胜枚举,它们在关照现实时或写景或状物,在表达自我时或显性或隐性,这样的散文传统还可以继续上溯直至诸子百家,我们会发现,前者源于道家,提醒我们仰望星

19、空,要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后者源于儒家,告我们脚踏实地,要重义轻利,扶危济困,经世报国。二者看似差异巨大,究作品作家体裁发表时间教材位置老舍散文1931年七年级上册史铁生散文1981年七年级上册鲁迅散文1926年七年级上册宗璞散文1982年七年级下册茅盾散文1941年八年级上册汪曾祺散文1984年八年级上册刘成章散文1986年八年级下册梁衡散文1986年八年级下册达夫散文1934年高一必修上册诉说方式。运用对比阅读,深人探朱自清散文1927年高一必修上册史铁生散文1990年高一必修上册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当代文学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意义,再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和研读,可以提高文学鉴赏能

20、力,获得更为鲜活的审美体验。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2苏鹏.冯至:本真山水的自然表达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中心.中学语文教学,2 0 2 2(9):4 7-5 0.3张婉琳.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一一走进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山水世界D名家名作,2 0 2 2(2 5):7-9.4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6 9.56789冯至.山水后记山水 M.北京:北京出版社,2 0 1 9:1 1 1-1 1 6.10冯至.忆平乐山水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104-110.11薛晓磊.遇惑与解惑: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释疑.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2(8):5 8-6 1.12贾平凹美文发刊词关于散文 M.北京:三联书店,2 0 1 5:1 1 7.13贾平凹.对当前散文的看法关于散文 M.北京:三联书店,2 0 1 5:5 8.照。而这,就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民族心理。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百年散文如此,百年小说、百年诗歌亦然,阿Q正传和边城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也都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究教材中这一单元所选的这三组作品,结合时代和社会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