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神经网络论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3170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网络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神经网络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神经网络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神经网络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神经网络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工智能专题报告题目 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模式识别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随着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又采用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也使得这一古老的课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目前国际上有相当多的学者在研究这一课题,它包括了模式识别领域中所有典型的问题:数据的采集、处理及选择、输入样本表达的选择、模式识别分类器的选择以及用样本集对识别器的有指导的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为数字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正是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这种自组织自学习能力、推广能力、非线性和运算高度并行的能力使得模式识别成为目前神经网络最为成功的

2、应用领域。关键词: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原理,应用Abstract:Pattern recognition is an extremely valuable project research, with neural network and fuzzy log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eople on this subject, and adopted many new methods and means, also make the ancient subject coruscate gives new vitality. Current interna

3、tional has quite a number of scholars in the study of this topic, and it includes pattern recognition field of typical problems: the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selection, input data express choice, the choice of mode identification classifier and using samples of the reader has guidance traini

4、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digital recognition to provide a new way. It is neural network which has this kind of self-organization self-learning capability, generalization, nonlinear and computing highly parallel ability makes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become the neural network was the most suc

5、cessful application fields. 引 言具体的模式识别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从识别的基本方法上划分,传统的模式识别大体分为统计模式识别和句法模式识别,在识别系统中引入神经网络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模式识别方法。尽管引入神经网络的方法和引入网络的结构可以各不相同,但都可称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而且这些识别方法在解决传统方法较难处理的某些问题上带来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因而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人工神经元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神经网络,是基于日前人们对自然神经系统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些神经系统的模型,一般是由一系列被称为神经元的具有某种

6、简单计算功能的节点经过广泛连接构成的一定网络结构,而其网络连接的权值根据某种学习规则在外界输入的作用下不断调节,最后使网络具有某种期望的输出特性。神经网络的这种可以根据输入样本学习的功能使得它非常适合于用来解决模式识别问题,这也是神经网络目前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之一。一 、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一)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用己知样本训练神经网络,使之对不同类别的己知样本给出所希望的不同输出,然后用该网络识别未知的样本,根据各样本所对应的网络输出情况来划分未知样本的类别。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的一般步骤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样本获取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用于训练和识别的样本。

7、2、常规处理其作用相当于传统模式识别中的数据获取和常规处理两步的功能。即通过对识别对象的有效观测、进行采样量化,获得一系列数据,再经过去除噪声、加强有用信息等工作获得尽量逼真的原始数据。通过这一步骤,得到了样本的原始表达。3、特征变换在原始样本表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换,得到适合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样本的特征表达。以上两步构成了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过程。这一步骤与传统模式识别的特征提取选择的位置很相似,不同的是,神经网络可以对原始样本直接进行处理,因此这种变换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中不象传统模式识别的特征提取选择那样必不可少,神经网络对预处理的要求与传统模式识别对特征提取选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8、。4、神经网络识别根据识别对象和研究问题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网络结构并采用适当的学习算法,用已知样本作为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其网络连接的权值不断调整,直到网络的输出特性与期望的相符合。 (二)神经网络能够应用于模式识别,关键在于它具有一般数学模型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1、分布存储和容错性一个信息不是存储在一个地方,而是按内容而分布在整个网络上,网络某一处不是只存储一个外部信息,而每个神经元存储多种信息的部分内容。网络的每部分对信息的存储有等势作用。这种分布式存储算法是存储区与运算区合为一体的。在神经网络中,要获得存储的知识则采用“联想”的办法,即当一个神经网络输入一个激励时,它要在己存的知

9、识中寻找与该输入匹配最好的存储知识为其解。当然在信息输出时也还要经过一种处理。而不是直接从记忆中取出。这种存储方式的优点在于若部分信息不完全,就是说或者丢失或者损坏甚至有错误的信息,它仍能恢复出原来正确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仍能运行。这就是网络具有容错性和联想记忆功能,自然是表现出较强的鲁莽性。人的大脑的容错性是它的一种重要的智慧形式。2、大规模并行处理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结构上是并行的,而且网络的各个单元可以同时进行类似的处理过程。因此,网络中的信息处理是在大量单元中平行而又有层次地进行,运算速度高,大大超过传统的序列式运算的数字机。虽然每个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神经脉冲)速度是以毫秒计算的,比普通序列

10、式计算机要慢很多,但是人通常能在1秒内即可作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决策、这就是能神奇地完成所谓“百步”决策。这按照现有传统的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是做不到的。3、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性学习和适应要求在时间过程中系统内部结构和联系方式有改变,神经元网络是一种变结构系统,恰好能完成对环境的活应和对外界事物的学习能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多种多样,各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相当于突触传递信息能力的变化,这样,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行自组织以适应不同信息处理的要求。神经元网络是大量神经元的集体行为,并不是各单元行为的简单的相加,而表现出一般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特性。如不可预测性、不可逆

11、性、有各种类型的吸引子(信息正是“存储”在定点吸引子)和出现混沌现象等。正是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可以处理一些环境信息十分复杂、知识背景不清楚和推理规则不明确的问题。例如语音识别和识别、医学诊断以及市场估计等,都是具有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对象的控制。在那里,信源提供的模式丰富多彩,有的互相间存在矛盾,而判定决策原则又无条理可循。通过神经元网络学习(按照学习法则),从典型事例中学会处理具体事例,给出比较满意的解答。二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细胞以及人工神经元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单元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它和人体中其他细胞的关键区别在于具有产生、处理和传递信号的功能。

12、每个神经元都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作用是向四方收集由其他神经细胞传来的信息,轴突的功能是传出从细胞体送来的信息。每个神经细胞所产生和传递的基本信息是兴奋或抑制。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点称为突触。从信息的传递过程来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在突触处从其他神经细胞接受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兴奋性的,也可能是抑制性的。所有树突接受到的信号都传到细胞体进行综合处理,如果在一个时间间隔内,某一细胞接受到的兴奋性信号量足够大,以致于使该细胞被激活,而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将沿着该细胞的轴突传送出去,并通过突触传给其他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通过突触的联接形成神经网络。人们正是通过对人

13、脑神经系统的初步认识,尝试构造出人工神经元以组成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来对人的智能,甚至是思维行为进行研究:尝试从理性角度阐明大脑的高级机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发展,己涌现出上百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们的网络结构、性能、算法及应用领域各异,但均是根据生物学事实衍生出来的。由于其基本处理单元是对生物神经元的近似仿真,因而被称之为人工神经元。它用于仿效生物神经细胞最基本的特性,与生物原型相对应。人工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单元是信号的输入、综合处理和输出,其输出信号的强度大小反映了该单元对相邻单元影响的强弱。人工神经元之间通过互相联接形成网络,称为人工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相互联接的方式称为联接模式,相互之间的联

14、接度由联接权值体现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改变信息处理过程及其能力,就是修改网络权值的过程。目前多数人工神经网络的构造大体上都采用如下的一些原则:1、由一定数量的基本单元分层联接构成;2、每个单元的输入、输出信号以及综合处理内容都比较简单;3、网络的学习和知识存储体现在各单元之间的联接强度上。 (二 )人工神经元的模型神经元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它一般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元件。神经元输出除受输入信号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到神经元内部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人工神经元的建模中,常常还加有一个额外输入信号、称为偏差(bais),有时也称为阈值或门限值。一个具有r个输入分量的神经元如图2-2所示

15、。其中,输入分量通过与和它相乘的权值分量相连,以的形式求和后,形成激活函数f()的输入。激活函数的另一个输入是神经元的偏差b,权值Wj和输入分量的矩阵形式可以由W的行矢量以及P的列矢量来表示: (2.1)(三) 神经网络的联接形式人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突触形式相互联系着,构成结构与功能十分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为了便于从结构出发模拟智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神经元适当地联接成网络,从而形成多种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所说的神经网络的结构,主要指它的联接方式。神经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属于以神经元为节点,以及节点间有向连接为边的一种图,其结构大体上可分为层状和网状两大类。层状结构的神经网络

16、是由若干层组成,每层中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相邻层中神经元单向联接,一般地同层内的神经元不能联接,网状结构的神经网络中,任何两个神经元之间都可能双向联接。三 、 神经网络在数字识别中的应用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模拟人脑神经元活动的过程。其中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和搜索等过程,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的特点。它存储信息的方式与传统的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一个信息不是存在一个地方,而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网络的某一部分也不只存储一个信息,它的信息是分布式存储的。神经网络是用大量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对各连接权值的分布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因此,这种分布式存储方式即使当局部网络受损

17、时,仍具有能够恢复原来信息的优点。2、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及推理的过程具有并行的特点。每个神经元都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作独立的运算和处理,然后将结果传输出去,这体现了一种并行处理。神经网络对于一个特定的输入模式,通过前向计算产生一个输出模式,各个输出节点代表的逻辑概念被同时计算出来。在输出模式中,通过输出节点的比较和本身信号的强弱而得到特定的解,同时排出其余的解。这体现了神经网络并行推理的特点。3、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点。神经网络中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用权值大小来表示,这种权值可以事先定出,也可以为适应周围环境而不断地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神经元的学习过程。神经网络所具有的

18、自学习过程模拟了人的形象思维方法,这是与传统符号逻辑完全不同的一种非逻辑非语言的方法。在神经网络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它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一直是最活跃和最成功的领域。神经网络与它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几乎可以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研究的发展史贯穿了整个神经网络的研究历程。目前,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模式识别技术己经从理论探讨为主发展到大量的实际应用,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那些用于语音,图像、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的模式识别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进行复杂而庞大的实时数据处理,而现有计算机的存贮容量及计算复杂性的局限,使得真正实时化的应用受阻。这种面向实时应用的模式识别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将并行处理的神经网络应到模式识别,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又将模式识别实时应用推进了一大步,数字识别就是这种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参考文献1 高隽.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其仿真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2 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 徐丽娜.神经网络控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