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027293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吸收塔液压顶升专业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电汉川三期第2台机组扩建工程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液压顶升专题方案 编制: 审定: 审批:江苏江安集团汉川项目部05月03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吸收塔顶升设备选择2四、吸收塔顶升施工工艺6五、支撑点受力计算11六、风载作用对塔体施工影响程度12七、液压顶升装置作业安全操作方法12八、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15一、工程概况国电汉川三期第2台机组扩建工程烟气脱硫工程烟气脱硫装置,其中吸收塔按一炉一塔方法配置。吸收塔外形为圆柱状、平底、锥顶罐体,吸收塔内径为21m ,总高度约55.336m,重约903t。筒体由30层钢板组成,厚度为10、12、14、16、18、20mm。筒体外部水平部署

2、多层环形圈和垂直部署多条竖向加强肋。筒体内部设有喷淋器及管道支撑梁、除雾器支撑梁及挡板、除雾器、喷淋管道和搅拌器等设备。吸收塔采取SQD型松卡式千斤顶液压提升设备,逐层倒装完成。二、编制依据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DL5009.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3、SQD型松卡式千斤顶液压提升设备使用技术要求4、临时施工用电JGJ46-5、电厂三期施工安全技术要求三、吸收塔顶升设备选择1、设备特点1.1 SQD型松卡式千斤顶液压提升平稳、安全、可靠。因为采取液压统一控制,而且能够进行单个或局部(多个)调整,所以整个提升过程比较平稳。松卡式千斤顶本身结构

3、特点,决定了其自锁性良好,不会因停电而造成塔体下滑,液压提升过程安全可靠。1.2施工质量有确保。因松卡式千斤顶含有可调(微降)功效,提升高度能够较正确控制,塔体环缝组对时,能够有效控制环缝组对间隙,所以塔体焊接质量有确保。1.3设备便于操作,施工环境好,功效高。1.4工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为成套设备现代化程度高,提升速度快,所以施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该项技术确实含有方便集中控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不下坠)、正确控制焊缝间隙和重物提升杆高度优点,可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1.5松卡式千斤顶在工程安装中得到广泛应用,缘于松卡式千斤顶科学结构设计,这种千

4、斤顶由上卡头、油缸、下卡头和支架组成,上、下卡头中设有自锁装置,油缸上升时上卡头自动锁紧提升杆,下卡头自动松开,油缸回程时,上卡头自动松开,下卡头自动锁紧提升杆,这么提升杆就不会下降,以步进方法把重物一步一步提升到指定高度。重量越重锁紧装置锁得越紧,即使忽然断电或油管爆裂也会确保重物不会下坠。这种提升方法比气顶、大行程千斤顶和高空钢绞提升含有安全、高效、环境保护、成本低等优势。松卡式千斤顶安全性和实用性是以上多种安装方法所不能比拟。是替换以上安装方法最理想产品和安装方法。松卡式千斤顶在仓储罐类、电厂吸收塔和烟囱钢内衬倒装提升安装中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本种千斤顶含有微降功效,便于板和板之间焊缝对

5、接。只要支架链接和起吊点能够达成重物承受力,本千斤顶就能安全、高效将重物提升到位。2、吸收塔顶升设备关键技术性能SQD一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关键技术性能见表1。吸收塔罐体直径为21 m,高度为55.336 m,总质量903t。关键参数见表2。表1 SQD一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关键技术性能项目单位参数理论起重量kN350额定起重量kN350额定油压MPa22液压行程(一次)mm1003下滑量mm5液压行程(一步骤)mm2800油泵流量L/min60油嘴规格mmM161.5相配提升杆42mm圆钢松卡装置螺旋机构表2 吸收塔罐体关键参数名称 质量kg需顶升塔体壁板总质量44890

6、2需顶升顶部结构总质量 39812需顶升加固圈总质量94952喷淋层支撑梁、除雾器层支撑梁、平台栏杆、倒流锥、搜集碗、胀圈264006提升总质量8476723、提升所需液压顶数量和配置标准吸收塔主体顶升施工时,顶升点数量通常由下列3个原因确定(1)提升重量,即顶升塔体及附加荷重。顶升最大总重量按下式确定P max=( Pb+Pd+Pp+Pj)K式中:Pb为不包含不需要顶升底层壁板、底板、底板梁等全部重量;Pd 为塔顶重量;Pp为附件重量;Pj为施工机具重量;K为系数,考虑摩擦力及不均衡等原因,可取1215。(2)液压顶提升能力,依据每台机具额定起重量(Pe)和所要提升最大总重量Pmax确定所需

7、机械台数,即n PmaxPe。(3)因为吸收塔直径较大,为确保设备平稳顶升,液压顶部署间距不易过大,以预防顶升过程中设备失稳。基于上述原因,设备采取40台350 kN液压顶沿塔内壁均匀部署。塔体起升过程中载荷组成为层壁板、壁板加强圈、顶板及除雾器支撑梁、喷淋层大梁、倒流锥、搜集碗、外部附件及平台扶梯、胀圈等组成件,载荷总计约8307 kN。顶升器单点支撑额定载荷为350 kN,额定起升能力为35040=14000(kN)。4、 液压系统技术参数吸收塔本体提升采取SQD一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其液压系统技术参数见表3。液压油箱、液压泵站、连接管道组成示意图图1所表示,液压油控制系统原理

8、图2所表示。名称参数名称参数最高工作压力MPa25电机功率kw18.5系统额定流量(Lmin -1)60电机转速(rmin -1)1470箱有效容积L450控制电压V220系统油温2O60油液过滤精度m20表3 SQD一350一IOOSF型液压提升机液压系统技术参数胀圈液 压 顶油管油泵液压油油箱 图1 液压油箱,液压泵站,连接管道组成示意图图2液压油控制系统原理图5、SQD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工作原理 利用液压提升装置(成套设备)均布于吸收塔内壁圆周处,先提升塔顶及塔体上层(第一、二层)壁板,然后逐层组焊塔体壁板。采取自锁式液压千斤顶和提升架、提升杆组成液压提升机,当液压千斤顶进油时

9、,经过其上卡头卡紧并举起提升杆和胀圈,从而带动塔体(包含塔顶)向上提升;当千斤顶回油时,其上卡头随活塞杆回程,此时其下卡头自动卡紧提升杆不会下滑,千斤顶如此反复运动使提升杆带着塔体不停上升,直到预定高度。当下一层壁板对接组焊后,打开液压千斤顶上、下松卡装置,松开上下卡头将提升杆和胀圈下降到下一层壁板下部胀紧、焊好传力筋板,再进行提升。如此反复,使已组焊好塔体上升,直到最终一层壁板组焊完成,从而将整个吸收塔安装完成。SQD-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工作原理图3所表示。图3 SQD-350-100SF型液压提升机工作原理四、 吸收塔顶升施工工艺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底板安装前二层壁板安装顶升

10、设备安装顶板安装开始顶升第四至第六层壁板安装出口烟道安装后续壁板安装顶升装置拆除2、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整个施工顺利完成前提。施工准备工作关键包含技术准本、资源准备。2.1技术准备成立吸收塔液压顶升倒装施工班组,有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具体详实施工作业指导书,对参与施工班组组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让每位班组组员熟悉施工过程、质量要求、技术关键点、安全隐患。计算吸收塔质量,确定液压千斤顶数量、部署方法及位置。2.2资源准备资源准备包含设备资源准备、材料资源准备、人力资源准备等。设备资源准备包含液压千斤顶群及中央控制系统、液压油、围板吊车、多种操作工具、照明及施工用电等准备,对投入设备要提前进行检修

11、、保养、使每一台设备全部以良好工作状态投入使用。材料资源准备包含吸收塔壁板下料、卷板、坡口预置等准备,在开始顶升之前,吸收塔壁板下料、卷板和坡口预制工作必需提前结束,以确保顶升工作不间断性,进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要求。人力资源准备包含施工队伍准备,依据现场施工需要落实施工班组,班组组员包含班组长,对液压千斤顶熟练操作和维护操作工、安装工、焊工、架子工等。3、底板安装3.1底板及底梁按设计图纸加工成型、坡口加工并验收合格,交付安装施工。3.2底梁安装:先安装外环梁后安装内格栅梁,外环梁、内格栅梁经过垫铁组水准仪找平,水平度经过调整垫铁组高度进行调整,点焊固定,整体找平,进行焊接,上平面打磨平

12、整,整体验收合格后进行二次灌浆,待二次灌浆初凝后进行梁面上混凝土清除。3.3铺设底板:根据图纸下料,进行坡口制备,并进行板料平整;铺设时,先铺最中心一块,然后依次从中心向四面进行至全部铺设完成。铺设完成后,依次由中心向四面进行对称分段和底梁压紧连接,点焊固定。3.4底板焊接:整体铺设完成后开始焊接,从中心向四面展开,对称分段退焊施工;如有焊接栓钉,先对焊接栓钉加强焊接固定;以先较短焊缝、后较长焊缝施焊次序进行;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每一层焊缝完成后应立即清理。如发觉有影响焊接质量缺点,必需清除后再焊。焊缝表面严禁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弧坑、针状气孔、咬边和熔合性飞溅等缺点。焊缝如有变形,敲击

13、焊缝及其周围区域,以降低收缩应力及变形。3.5在底板符合安装要求后,找出底板中心,并利用吸收塔内壁半径画出壁板内径圆周,然后安装壁板支撑马蹬(马蹬作用是支撑塔体,使塔体在安装过程中和底板保持一定距离,方便操作人员、施工器具及材料进出使用。马蹬高度通常设为 400mm左右,采取MH400400H型钢制作),马蹬中心线处于塔壁圆周之上。马蹬要和底板焊接固定,使之位置确保不变。马蹬安装后,在马蹬上表面焊接限位板,限位板外边缘为吸收塔内径。马蹬及限位块全部安装结束并检验位置正确后,安装壁板,壁板采取汽车吊直接围板安装,前二层壁板安装结束后安装液压顶升装置及顶板,进行倒装。4、吸收塔顶升装置安装方法4.

14、1液压顶升装置安装通常选择内部署(部署于吸收塔壁板内侧)方法,控制台置于吸收塔底板中央,能有效缩短连接管道长短,同时使各连接管道长度基础相同,这么能够确保管口压力相同。液压顶升装置通常选择在第一层壁板组装完成后安装,如壁板高度不及液压千斤顶高度,可在吸收塔顶板设置预留孔,方便液压千斤顶就位安装。液压千斤顶应部署在同一圆周上,间距均匀,尽可能靠近吸收塔壁。液压顶升装置安装到位后,进行垂直度测量,偏差小于1mm。4.2沿圆周罐壁内侧均匀分布40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和提升架之间、提升架和底板之间垫长650mm、宽650 mm、厚20 mm钢板且满焊,焊脚高度10 mm。每个提升架和垫板焊接稳定性影响

15、整个塔体提升稳定,必需平稳垂直固定并在其朝向塔中心面两侧用2根斜支撑槽钢加固,各提升架横向使用槽钢连接成整体。必需时可增加1根连到中心径向水平拉绳(钢丝绳),使全部提升架呈辐射形连接。这么部署方法既可使单个提升架有足够刚度,又使全部提升架形成封闭系统,充足确保提升系统稳定性。液压顶平面部署图4所表示,液压提升机构部署图5所表示。图4液压顶平面部署图注:油站部署在吸收塔内部,在油站上方搭设脚手架并敷设钢板。图5液压提升机构部署4.3胀圈及支撑点安装。在壁板下口周围设置胀圈,胀圈采取36#b槽钢依据吸收塔内壁直径卷制而成,制作时胀圈直径应略小于塔壁内径,为了加大强度,在槽钢内侧每隔一米加筋板,再用

16、12mm厚宽360mm钢板条把槽钢内侧封住,制作成箱式梁以加强胀圈强度。胀圈分等长两段,每段端头加封板。胀圈和壁板连接板俗称门形卡,门形卡为凹字形,选择24mm厚板制作,凹进去宽度和深度要和胀圈匹配。胀圈胀紧在壁板上,门形卡竖直卡住胀圈,上下端和壁板接触焊接,要求门形卡焊接位置打双面坡口,可焊接长度每段不少于200mm,门形卡每隔1米安装一个。胀圈胀紧依靠直径方向放置两只千斤顶。在壁板上画出胀圈安装位置,胀圈离壁板底部250-300mm左右,焊上临时固定支点,先把两段胀圈放到临时固定支点上,两端全部留间隙,在两端间隙处放置25吨千斤顶,同时挤压胀圈,并不时朝外敲打胀圈,以确保和塔壁贴合紧密。利

17、用门形卡使胀圈和壁板相对固定,控制壁板椭圆度。顶升时液压顶托住胀圈下方往上顶。胀圈及支撑点示意图8图8胀圈及支撑点示意图4.4液压千斤顶调试电机开启后除排空阀外,打开其它全部阀门让千斤顶处于松卡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上升、下降34次(此时千斤顶上下卡头均为松开状态,千斤顶空走),拿油桶在每个区末尾处排气,如此反复排气12次。然后再进行额定油压试验,观察检验各油路系统有没有漏油等异常现象,同时检验液压控制柜工作是否正常。若有不正常情况应该立即排除,直至全部正常为止。当试压后能够进行空载试验,检验千斤顶往复运动、提升杆步进动作和上下卡头卡紧性能是否可靠、提升杆和滑动托架运动是否正常等。发觉不正常应作调

18、整(包含提升架及千斤顶位置等)。一切正常后,就可将提升架底板和吸收塔底板焊牢。设备调试完成后进入正式提升状态,将全部千斤顶活塞杆完全回落,拉紧顶升杆,使每个顶升钩头和胀圈顶面接触。用较低油压逐一开启液压千斤顶,使顶升钩头受力一致。4.5调整板缝:在立即提升至下一层板高度时,降低油压,派人分布在塔壁周围各个位置观察塔壁上升位情况,哪一处先抵达成焊缝高度,就关掉相对应针形阀,如此反复直至整圈塔壁达成要求高度。在上下两层壁板焊接完成,下层壁板承重后,松掉胀圈,松开全部千斤顶上下卡头端盖,下面撬动一下滑动托块,给提升杆一个向上力,此时回杆工作完成, 如此反复,直至吸收塔壁板安装结束。4.6顶升和后序壁

19、板安装每次顶升当壁板下口离支墩面100mm左右应该停止顶升,并观察10min,分别对立柱、顶升钩头、胀圈、液压千斤顶、管路等检验无问题后,方可继续顶升。顶升时,各液压千斤顶差异控制在40mm以内,而且相邻液压千斤顶差异应靠近。顶升过程中内壁0、90、180、270处垂线要有专员测量检测并立即统计,一旦超标,要立即通知中央控制台操作人员停止顶升,查明原因后立即处理,然后经过中央控制台独立动作进行调平,调平时,一次调整液压千斤顶数量不超出3个,以预防钩头过多卸荷。顶升高度靠近下层壁板高度时,应该减慢顶升速度,监控塔体垂直度,当顶升至下层壁板高度时立即停止顶升。将下层壁板和上层壁板对口,对口结束后测

20、量两层壁板垂直度、壁板圆弧内径、椭圆度是否在误差许可范围内,不符则进行调整,符合则进行焊接。下放组装好上、下层壁板到马蹬,重新将胀圈落下至下层壁板下口上方200-250mm处固定,完成第二轮顶升,以这类推。完成最终一层壁板安装后,下放整个塔体到底板上,进行壁板和底板连接施工。每层壁板顶升前,均应完善和壁板相关部件安装、焊接、打磨、检验工作。五、支撑点受力计算在罐壁合适高度(胀圈所在高度)设置支撑着力点,着力点由2块立板和1块横板焊接组成,每块门形卡板厚度为24mm,单件门形卡板长760mm、宽350mm,实际焊缝长度为200mm。1.技术参数在吸收塔壳体顶升过程中,液压顶升器所需承载最大重量为

21、P=847.672t*9.8kN/t=8307kN,采取40个350kN自锁式液压顶,在塔体安装抵达顶部后每个液压顶实际承载为F=8307/40=207.68kN,每个液压顶负载率n=207.68/350*100=59.337,即液压顶升器起重能力完全满足该工程施工需要。2. 受力计算单个支撑点承重F1=P/n=8307/40=207.68kN,焊缝抗剪许可强度=120 MPa,则=F 1/S ,SF1/= 207.68*1000/120=1730.67mm2。按每个支撑点设2块卡板,卡板厚度=24mm,焊接长度上、下侧均为200mm,材质Q235-B,则每块卡板和壁板焊缝面积S1S/2 =1

22、730.67/2=865.335mm2。焊缝高度h=1/2=1/2*24=12mm,则焊缝长度:L1=S1/h=865.335/12=72.11mm多顶点顶升不均衡系数取1.3,则有效焊缝长度L= L1*1.3=72.11mm*1.3= 93.743mm。实际焊缝长度为200mm,大于93.743 mm,所以支撑点是安全。六、风载作用对塔体施工影响程度为了确保塔体在起升过程安全,预防非正常天气情况下强风对塔体产生倾覆作用,依据电厂提供工程气象条件中一百年一遇平均最大风速为25.5ms进行计算。地面横风对塔体作用:P = 0.5pcv2式中:P为压力,Pa;p为空气密度(气压取标准大气压,环境温

23、度为25 ),1.168 kg/m3 ;c为风力系数(弧面工况下c=0.7);v为风速,m/s(按1一遇最大风速25.5m/s计)。则p = 12pcv2 =0.5*1.168*0.7*25.52=265.82Pa塔体最大迎风面积S=Dh=21*55.336=1162m2,则迎风面最大风力F =pS=265.82*1162/1000=308.88kN 式中:D为塔体直径。塔体倾翻条件:风力产生弯矩大于塔体自重相对于转点弯矩。实际风力弯矩M1=Fh/2=308.88*55.336/2=8546.09kNm,自重弯矩M2=PD/2=8307*21/2=87223.5kNm二者比较,M2远大于M1,

24、故在没有外在辅助方法情况下,塔体提升过程是安全。七、液压顶升装置作业安全操作方法1.液压顶升装置安装完成后,项目部成立安全小组对液压顶升装置动力系统、油管路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自锁系统、顶升系统、支架连接梁等进行具体检验,确保全部系统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顶升作业。2.液压顶升装置进油后要立即开启排气阀进行管道内排气,经过根本排气后关闭排气阀,严禁管道内存留空气。液压顶升装置作业过程中,应做到经培训合格专员操作,专员测量。每个方位液压顶确保作业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3.现场施工责任人应为顶升机械作业提供设备使用必备条件,并消除对顶升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原因。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照明。4.液压顶升

25、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方法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5.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私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它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6.液压顶升装置使用注意事项6.1油箱中液压油应常常保持正常液面高度,因配管和液压缸容腔很大,需要加入足够量液压油。在开启以后,因为液压油进入了管道和液压缸,液面会下降,甚至使过滤器露出液面,所以再一次补充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不可避免有损耗,所以应常常观察液位计,并立即补充液压油。6.2 液压油应保持清洁,加注液压油时应使

26、用滤油器,过滤精度在20m以下。6.3 正常运转时,液压油更换期为十二个月。6.4更换液压油时,须将油箱内部旧油全部放完,再注入新油,注入新油过滤精度不得低于系统过滤精度,油箱油液量应保持在固定液位范围内。6.5油温应合适,油箱油温不得超出60,若油温有异常上升应进行检验。冬季开启液压泵待油温达成15后,方可开始次序动作。6.6 在首次开启液压泵时,油箱中液压油液位应在满油标位置。检验电机转动方向,从电机尾部看转向为顺时针(即箭头方向),如发觉反方向,必需立即停止运转,重新处理后再往下进行。泵站应先空载运转10min后再升压。6.7 注意回油滤油器显示表,当指针指向红区时应立即更换滤芯。6.8

27、 在液压泵开启和停止时,应使溢流阀先卸荷。6.9 易损零件(如密封圈、滤芯等)应常有备件,方便立即更换。6.10溢流阀调定压力不得超出液压系统最高压力。6.11施工前对千斤顶进行检验、保养,液压部分无漏油,卡头应性能良好,整机处于完好状态。6.12在插入提升杆时,将千斤顶处于松卡位置(即上、下卡头松卡螺母上旋到位)时进行,此时要注意提升杆要和千斤顶基础同心,待正式工作时才将上、下卡头复位,使顶部处于工作状态。6.13在连接液压橡胶管时,严禁泥沙带入,以免损坏千斤顶.6.14 液压顶升机械必需根据出厂使用说明书要求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28、6.15 液压顶升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觉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验,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6.16本液压千斤顶使用液压油,依据环境温度实际情况决定,采取N46号一般液压油或抗磨液压油,不许可不一样牌号液压油混用。6.17液压装置使用、维护及保养日常检验项目和内容检验时间检验项目内容在设备运行中监视工作状态压力系统压力是否稳定且是否在要求范围之内噪音振动有没有异常油温是否在1560之内,不得超出60电压是否在105%85%额定电压范围内漏油全系统有没有漏油在开启之前检验油位是否在液位计红线上定时检验项目及内容定检项目内 容螺钉及管接头定时紧固:每个月进行一次滤油器及空滤器定时检验:每个月进行一次

29、油箱管道阀板定时检验:大修时密 封 件按环境工况、温度具体要求弹 簧按环境工况、元件质量具体要求液压油污染检验对新换液压油经1000小时使用后化验取样需用专用容器,并确保不受污染取样需取正在使用热油,不取静止油取样数量为300500ml/次按油料化验单化验,结果纳入设备档案压 力 表按设备使用情况,要求检验周期高 压 胶 管依据使用工况,要求更换周期液 压 元 件依据使用工况,要求对泵、阀等元件进行性能检测八、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1.人身意外伤害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1.1应急准备成立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应急指挥中心,组员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组成,指挥中心设在项目部办公室。项目部成立应急

30、领导小组:组长:张元副组长:蒋仁虎 印在清组员:朱永军 周朝龙 陈卫 谢中明 谈晨 王文祥应急指挥人员责任、义务(1)坚守工作岗位(2)熟悉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步骤(3)熟悉内、外应急联络电话号码,并定时检验(4)熟悉项目工地关键实施场所和抢救路线(5)熟悉当地医疗机构抢救路线和联络方法(6)依据人员伤害情况确定抢救方案1.2可能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类别及原因序号人身意外伤害类 别关键原因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后果1食物中毒食物变质或其它原因急性疾病2中署作业场所温度过高急性疾病3窒息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或作业场所通风不畅或其它原因工业毒物中毒4触电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或设施缺点轻伤或重伤5灼烫不正确使用防护用

31、具轻伤或重伤6物体打击设备防护缺点或误入境界区轻伤或重伤7车辆伤害车辆超速或载物倾翻轻伤或重伤8机械伤害违反机械操作程序轻伤或重伤9起重伤害违反起重工作程序轻伤或重伤10高处坠落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或设施缺点重伤1.3内、外应急联络方法、步骤和要求项目应急指挥中心在工地现场显著处设置“应急指挥中心抢救电话号码和路线通告牌”;施工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后,施工班组首先向项目部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时,项目部安排专员在事故现场负责维持秩序,并在关键路口处接应;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和当地有资质医疗机构联络,并将联络电话号码和路线在应急指挥中心内部张贴;当项目部抢救车辆条件不能满足抢救时,对外联络要

32、明确来救护车抢救,并明确抢救路线,并安排专员在关键路口接应。1.4应急物资、设备及管理项目部应急指挥中心配置抢救箱。依据企业及国家法规要求,定时对抢救箱进行检验、检验、补充、更换抢救医药及其它物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监督各施工班组最少每十二个月组织一次现场抢救培训,确保一定百分比施工人员学会紧抢救护法。如:会正确触电施救、窒息施救、中毒施救、高空施救,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抢救外伤等现场基础应急技能。1.5应急响应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步骤接抢救电话并做好统计依据伤员情况现场抢救快速赶赴事故现场抢救后,填写现场抢救统计表报应急指挥中心责任人安排抢救车辆联络当地医疗机构需要

33、救护车时在关键路口接应转告伤员病情并帮助抢救过程响应(1)发觉险情或接到抢救电话,现场抢救人员应了解现场险情发生情况,做好本身防护,立即通知救护车辆,携带抢救箱快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责任人;(2)抵达抢救地点,严格根据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步骤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施救人员必需在确保本身安全前提下对遇险人进行救助;(3)依据伤情需要立即联络当地医疗机构;(4)抵达当地医疗机构前,不应放弃抢救,更不能只依据受伤人员没有呼吸或脉搏,而私自判定死亡而放弃抢救;随时掌握受伤人员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等改变,为继续诊疗发明条件;(5)抵达当地医疗机构后,应急人员立即转告受伤人员情况并帮助抢救。事后处理(1)参与抢救应急人员应负责填写现场抢救统计表,报应急指挥中心责任人;(2)应急指挥中心责任人应立即将现场人员伤情、救治和进展情况向企业安全部汇报;(3)应指挥中心责任人员依据应急实际情况,对本方案进行验证,对发觉问题和存在不足,立即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报企业安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