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图形背景理论下《雨中的猫》中的概念隐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2326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背景理论下《雨中的猫》中的概念隐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图形背景理论下《雨中的猫》中的概念隐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图形背景理论下《雨中的猫》中的概念隐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收稿日期:2023-5-30 图形背景理论下 雨中的猫 中的概念隐喻 杨佳慧 摘 要 本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对小说雨中的猫标题中的两个线索“猫”和“雨”进行研究。对应于小说情节中“猫的出现”“猫的消失”和“猫的得到”,小说的解读经历了图形背景、图形背景逆反和新图形背景三个阶段。图形背景的变换导致“猫”和“雨”这两个概念隐喻含义的突显也发生了改变。作者留下了两种关于“猫”的解读方式供读者选择:妻子可能会妥协于命运,接受现状;妻子坚决不放弃,继续与丈夫争夺话语权。关键词 概念隐喻;图形背景理论;雨中的猫中图分类号 H0-0文献标识码 A

2、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4-0044-05作者简介:杨佳慧,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请女服务生送来一只猫,故事戛然而止。这个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勾勒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想象和解读空间。作为该小说的标题和贯穿整个故事的两大线索,“猫”和“雨”充满了隐喻,对它们进行隐喻分析,有助于深入剖析小说主题的潜在意义。图形背景概念的引入为人们解读雨中的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Talmy(1975)的理论,图形被认为是可移动和可变的物体,而背景则是相对静止且提供稳定参照点的环境。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将所观察到的对象作为凸显的图形,

3、而将周围环境视为背景,这种观察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在小说中,图形和背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这种转换促进了“猫”和“雨”的隐喻意义的变化,从而提升了小说的主题,并创造出令人难以捉摸的结尾。海明威的作品中很少出现女性主角,因此雨中的猫中的女性主角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然而,较少有学者从图形背景 1 研究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仅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直到Lakoff et al.(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才有力地阐述了隐喻的运作机制,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概念隐喻与文学作品相结合,为文学作品

4、的赏析和主题的挖掘提供新的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雨中的猫是海明威(2004)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故事不长,情节紧紧围绕着妻子、丈夫、旅店老板和旅店侍女的对话展开。语言简洁而含蓄,凝练有力,情节也相对简单。故事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在意大利海边旅店住宿的经历。一个雨后的午后,妻子静坐在窗前,偶然看见窗外有一只猫蜷缩在咖啡桌下躲雨。她对这只猫产生了怜悯之情,于是决定冒雨去找它。与此同时,丈夫却毫无反应,专心地沉浸在手上的书中。妻子空手而归后,她开始向丈夫抱怨和感叹。就在这时,房间的门铃轻轻响起,旅店老板452024年2月(总第256期)英语广场理论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2 文献综述鲁宾在1915

5、年首次提出了图形背景(figure-ground)的概念,后来完形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观察一个图景时,他们往往将其划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通常具有清晰的轮廓,看起来离观察者更近,在视觉上突出,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和记住。而背景则位于图形的后方,通常没有明显的形状,较难被人们注意和记忆。图形背景组织原则成为心理学中视觉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Talmy(2000)提出,背景的定义性特征在于其作为具有确定性的参照物,具备位置相对稳定且体积较大的特点。相反,图形的定义性特征则是未知的、待定的,容易移动且体积较小。背景与图形之间存在一种基本关系,即背景作为确定性的事物为不

6、确定性的事物提供参照和定位。这些特征揭示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深入理解场景感知和空间认知的过程提供了线索。人们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文本研究时,需要考虑主体认知差异和图形与背景的动态变化关系,以进行准确、全面的文本分析。Ungerer et al.(2013)指出,主体的认知差异对于确定图形背景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主体或不同的认知角度可能导致对图形背景的解读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图形背景逆反”,因此所谓的“图形”也会有所不同。此外,Stockwell(2002)认为,在文本情节的演进过程中,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关联并非静态不变,而是持续动态变化的。随着情节的推进,图形背景之间的关系可

7、能会发生转变,从而对文本的理解产生影响。这种动态变化的图形背景关系在研究中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图形背景关系并非文本分析的主要焦点,而是为了实现对文本的“从解释到发现”的目标(熊沐清,2012)。目前,学者们大多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诗歌研究,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相对而言,较少有学者将其运用于小说研究中,而针对雨中的猫展开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视角和冰山理论方面。因此,本文从故事情节出发,根据情节的发展,从图形背景、图形背景逆反、新图形背景这三个层面探讨雨中的猫中“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文本间的联系,揭示故事的主题意义,并解读结局所带来的悬念意义。3

8、 “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分析雨中的猫的两个主要元素是“猫”和“雨”,以猫的出现、消失到再次出现为故事的脉络进行描写。“猫”和“雨”作为图形和背景,并不是静态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图形背景逆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具有新概念隐喻含义的“猫”和“雨”。3.1 图形背景下“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分析小说的第一部分描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空中细雨轻启,雨点跳跃着落下来,在砾石小径上形成了一潭湛蓝的积水,宛如一幅诗意的画作。雨水使海水奔涌向岸边,掀起一道波浪,然后沿着沙滩回溯,再次向前冲击。稀密的雨点轻轻地拂过,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水墨画,为整个故事营造出忧郁悲伤的氛围。这时,“猫”登场了,妻子站

9、在窗边凝视着外面。在窗户下方,有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淋湿了雨水的绿色桌子下,它拼命地将自己的身体缩紧,不让雨水滴在自己身上。在持续降落的小雨背景下,这只无家可归、引起妻子关注的“猫”立刻成为突出的图形。因此,在这一环境中,“猫”和“雨”构成了文章开篇的图形与背景的关系。这段描写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意象,将“猫”和“雨”巧妙地融入故事中,创造出一种深情的氛围。雨水的落下和猫儿的姿态相互映衬,为故事的开始带来了独特的视觉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效果,同时,也预示着“猫”和“雨”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猫”和“雨”分别作为图形与背景的视角下,对于“猫

10、”和“雨”的解读可以有以下四种:首先,“猫”和“雨”其实隐喻了“妻子”和“丈夫”。在猫消失之前,妻子是作为图形被凸显的,妻子在看到小猫后,渴望得到那只小猫,在她的潜意识里,小猫和她一样,孤寂无援,渴求温暖和关爱。因此,此处猫隐喻了妻子。而丈夫在这一部分只对妻子想要捉猫的要求只有两句简单的回应“我来去捉吧”和“别淋湿了”。因此,丈夫和冰冷无情的雨相对应,在这一部分作为背景。其次,“猫”和“雨”也隐喻了妻子的“渴望”心理与丈夫的“冷漠”心理。妻子欲望的爆发是由看到猫引起的,“我要下去捉那只小猫”,“这可怜的小猫在外边竭力躲在桌子下,不让自己淋湿”。但对于妻子对猫的渴望,作为背景的丈夫只不咸不淡地回

11、应了两句,便继续看起书来,可见丈夫对于妻子情感变化的漠视。再次,“猫”和“雨”隐喻了妻子“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丈夫“男权思想的主导”。正如前文所说,作为背景的丈夫冷漠敷衍,对妻子的诉求不理会、不关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观察到男性主导的男权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妻子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作为图形凸显出来,在听到丈夫要为自己去捉猫时,她回答道“不,我去捉”,主动要求由自己去捉猫。最后,“猫”和“雨”也隐喻了“和谐的婚姻”与“婚姻中的危机”。在猫消失前,作者向我们展现的妻子与丈夫间的对话还是比较自然正常的。在妻子提出要捉猫时,丈夫也以主动为妻子去捉作为回应,

12、之后还叮嘱妻子别淋湿。到此为止,作者将和谐的婚姻作为图形凸显给读者。但如果深究丈夫的回应,正如前文提到的,丈夫在面对妻子要独自捉猫的提议时,“枕着两个高高的枕头在继续看书”,展现出了十足的漠不关心。若他真的在乎自己的妻子,怎么会让她独自冒雨前往不熟悉的地方寻找那只猫呢?因此在和谐的婚姻关系的表面下,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3.2 图形背景逆反下“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分析在第一部分妻子提出要下楼捉猫后,雨下得更大了,妻子认为小猫应该就在这周围,却发现“桌子就在那儿,可是那只猫不见了”。因此,在第二部分猫的消失中,原本在第一部分中作为图形的“猫”不见了,原本为背景的“雨”通过图形背景逆反跃升为这部

13、分的图形。那么在这部分被凸显为图形的“雨”和被弱化为背景的“猫”的概念隐喻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在第一部分作为背景的“丈夫”此时已然通过图像背景逆反成为了图形,妻子成为了背景。这一变化可以从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中体现。在面对妻子不断地强调对于猫的渴望,渴望小猫“坐在我膝头上,我一抚摸它,它就呜呜叫”,“我要是不能留长发,又没有其他乐趣,总该有只小猫吧”时,丈夫的回应则是“唉,住口,找点书报看看吧”。随后,丈夫不再听她说话,又在看书了,足以看出妻子如消失的猫一般,没有得到丈夫任何的注意,诉求一如从前般被漠视,甚至话语权也被剥夺。其次,由于丈夫成为了图形,妻子成为了背景,随之而来的便是丈夫的“冷漠

14、”也逆反为图形,在这一部分凸显给读者,而妻子对于猫的渴望被弱化为这部分的背景。在妻子的一系列欲望中想要那只猫;想将头发留长,在后脑勺扎个大髻儿;想用自己的银器吃饭;想点上蜡烛;想要现在是春天;想要几件新衣服等等,丈夫的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虚伪被赤裸裸地放大在读者的眼前,凸显为图形。再次,在上一部分作为背景的“男权思472024年2月(总第256期)英语广场想”此刻也成为图形,而妻子刚刚觉醒的女性意识成了背景,无处施展。在男权社会里,男人是社会中的主体,被视作是家庭的权威、力量的代表以及尊严的化身,而女人则处在整个社会的边缘。她们处在被男人主宰的社会地位,是次于男人的“第二性”,几乎无法在社会中

15、获得发言权。她们无法真正获得自由,愿望更是难以实现,本该属于自己的独立地位也如浮萍一般。正如丈夫对于妻子想要留长发的诉求全然忽视,由于“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妻子便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这表明,女人想要在男权社会中展示独立和自我十分艰难,即使付出万般努力也不过是白费功夫,轻则遭到丈夫、周围人的漠视,重则被反对、被打击。如此种种,弱小的女性怎能和与自身力量差距过大的男性进行抗争?最后,之前作为背景的“婚姻中的危机”在此刻凸显出来,成为图形。在小说中,旅店老板角色的塑造也值得探讨。他并不是小说的陪衬,反而是主角丈夫的绝对对立面。作者以妻子为线索,描写了旅店老板的体贴细心赢得了妻子的青睐与心动。在与旅店

16、老板的互动中,女主人公不再被敷衍被忽视,而是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个老板使她“刹那间觉得自己极其了不起”,旅店老板对她女性身份的尊重战胜了以丈夫为代表的男权社会。作者连续使用8个“喜欢”来强调旅店老板对她真诚且热情、尊重且友好,激化了她对丈夫的不满和排斥,婚姻关系更是危机重重。3.3 新图形背景下“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分析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旅店老板让侍女给妻子送来一只猫,尽管对此猫是否为之前妻子想要捉的猫一事众说纷纭,但最终妻子得到了一只猫。因此,在经历图形背景逆反后,猫又回归为图形,雨回归成为背景,这一小插曲终于要落幕了。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猫的得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如果读者认为这

17、只猫就是之前妻子想要的那只猫,那么猫就可以隐喻为妻子会坚持自己,哪怕在如雨一般冰冷的、冷漠的丈夫的大背景下,哪怕在危机重重的婚姻关系里,也会实现自己的渴求,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争夺话语权,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努力奋斗。如果读者认为这只猫是另一只猫,那么猫也可以隐喻为妻子对于命运的妥协,将永远生活在寒风细雨中。正如她那时的喃喃自语:“我要是不能留长发,又没有其他乐趣,总该有只小猫吧”。由此,作者留下伏笔给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任读者自己选择想要相信的“猫”的隐喻含义。4 结语本文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海明威雨中的猫小说中的“猫”和“雨”的概念隐喻含义,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图形背景的交错运用来推动情节发

18、展,进而设置结局悬念的。“猫”和“雨”作为小说中两大重要线索,具有丰富的概念隐喻含义。“猫”代表了妻子、妻子对于丈夫的关心和爱护的渴望、妻子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和谐的婚姻关系。而“雨”隐喻了丈夫、丈夫对于妻子的漠不关心、丈夫男权思想的主导地位和危机重重的婚姻关系。通过将“猫”和“雨”轮流凸显为故事的图形,故事的情节也随之发展,在结局处,妻子终于得到了一只小猫,“猫”又被前景化为图形,作者借此设下悬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妻子是否得到“猫”以后就会放弃抵抗,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以“猫”为起点,继续为自己争夺话语权,实现真正的独立?参考文献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19、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 STOCKWELL P.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收稿日期:2023-5-31MTI学生汉译英中连接词使用研究 杨春梅摘 要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对比学生译文与职业译员译文,探讨MTI学生汉译英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MTI学生在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与多样性方面与职业译员存在差异,其译文存在连接词缺失、使用不规范、丰富度有限等问题。在研究生翻译教学中

20、,教师应注重学生高层次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连接词;汉译英;MTI学生中图分类号 H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4-0048-05连接词是体现语篇中信息单元间逻辑关系的语言单位,可由单词、短语、分句充当,是增强语篇连贯性的重要衔接手段。在英译实践中,能否合理地运用连接词准确再现原文的各种逻辑关系、有效地传递原文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译文的质量。由此,对于学生翻译文本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翻译过程和翻译质量,还可以从语篇层面为进一步提升翻译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建议。1 研

21、究回顾作为衔接手段之一,连接词对促进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对学生英语连接3 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0.4 TALMY L.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C/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1975(1):419-430.5 UNGERER F,SCHMID H J.An i

22、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Routledge,2013.6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7 李鹏娟,张红.图形背景理论下静夜思英译文认知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35-36+39 8 刘霞敏,万姗.从人物的图形背景分析再探诺桑觉寺的主题意义J.外国语文,2014,30(2):17-21.9 刘正光.非范畴化与汉语诗歌中的名词短语并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22-30.10 唐景春.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还乡中的爱敦荒原J.外国语文,2011,27(S1):10-12.11 夏艳萍.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唐诗枫桥夜泊J.外国语文,2014(1):48-5012 熊沐清.“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以TheEagle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3):448-459+481.(特约编辑:张媛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