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06SANJIANGFORUM教育理念的更新完善与信息科技的纵深发展,对素能并重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和新要求,于是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国内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并全力助推其高速发展。在课程总量不断增加的当下,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提升进入瓶颈期。如何基于现有基础创新完善课程立体化构建、如何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如何最大力度优化校企互赢联动合作、如何最大效度实现资源开放融通共享这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定义与特点在线开放课程也称慕课,2012年出现于美国,最初源于学生基于同一话题在网络上形成一个互动、共享的学习社区。随着技术的突破与教学理念的提升
2、,在线开放课程迅猛发展,迭代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震动,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不同于简单课程录像与PPT视频制作的堆砌,在线开放课程在资源建设之余,更侧重于将传统课程碎片化、模块化、系统化,并借助网络平台呈现完整的教学互动过程,表现出“自主创新学习、互动协作探索”的显著特点。具体而言,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重构了传统流程,激发了探究的主动性;转换了师生角色,强化了学习的参与性。因此,在线开放课程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专业学生智商养成的必然途径。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扩面提质,网络学习资源将极大丰富,全面
3、终身学习平台得以积极构建,优质资源的流通更为顺畅,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得到多方助力。二、国内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与困难问题(一)建设现状在线开放课程一进入高校教育,就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教师普遍肯定其灵活性、参与性、互动性与创新性,认可其“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模式,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在几年的飞速发展后,在线开放课程几乎涵盖了高校教学的各大领域,不但有专业课程讲解、实操演示,还将技能竞赛指导也纳入了体系创新构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探讨沈金辉【摘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完善与信息科技的纵深发展,对素能并重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和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但实践中
4、存在学生重视程度待加强、老师适应能力需提高、教学效果评估不到位、不能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本文对在线开放课程困难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以创建互联开放型自主学习平台、重构互动立体式课程开展形式、建立团队竞标型职商拓展平台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慕课高校作者沈金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双硕士研究生。(浙江宁波315100)改革创新33三江论坛2023.06之中,如浙江外国语学院结合浙江省大学生技能竞赛开设会展策划创意大赛实务慕课,对接线上指导与技能提升。形式方面,借鉴哈佛、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和机构的经验,国内教师在建设前期主要将精力投入于
5、视频资源、辅助素材、试题库、在线作业等核心要素的创设。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教学内容碎片化,在线开放课程单个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815分钟;每个视频学习配套自学效果检测,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加以评估;结合线上线下学习,布置在线个人或小组作业,将同一模块的若干视频学习加以串联。在建设中期,教学的重点为考核与互动,借助大数据,实时跟进学习效果,引导在线讨论,突出个性化教学。技术方面,目前高校的主流选择有网易公司和教育部爱课程网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雨课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智慧职教、以及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设计的慕课网等。学生可以观看、学习并参与讨论
6、。(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1.学生重视程度待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背景下,学生对学习掌握绝对主控权。然而,综合高校的整体情况,学生长期以来受课堂教学惯有模式的影响,对线上学习不重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自主学习侥幸心理。思想上对知识技能缺乏孜孜追求,行为上对求知探索消极被动,甚至存在部分代刷视频和测试的现象。2.教师适应能力需提高。在线开放课程执行中,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转向引导,但这并不等同于功能淡化,而应从其他方面有所加强。较之传统课堂,巨大的角色差距和完备的职业素质要求让很多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与能力不到位,缺乏校内团队合作与行业企业经验,存在“跟不上”的现
7、象。3.教学效果评估不到位。在线课程在增加开放度的同时也对评估环节提出了新挑战。课前学习基本以自主形式实施,教师虽有在线指导,但并不实时亦不及时,缺乏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学生课前学习的充分度和思考的深入度都难以跟踪,经常出现知识点遗漏的情况。此外,线上教学效果评估模式亦有固化趋势,评估参与方较为单一。三、问题困难的成因分析(一)平台智慧推送和数据分析功能较为薄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迭代升级的过程,现有平台开发实用性一般,教师的操作便捷度和学生的体验感均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忽视个性”“有失精准”等问题。智慧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技术的应用整体偏重教师需求,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不能很好地根据个
8、性兴趣,因材施教,推送优质的周边课程资源。教师虽能看到若干学生数据,但基本集中在班级整体学习概况、作业完成进度以及测验分数层面,缺少个体深度学情分析。此外,学生对课程的反向评估也不到位。(二)学校统筹推进和要素保障仍有不足在线开放课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动态建设过程,伴随时代进步和行业变化,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优化。目前鉴于课程建设的总量爆炸式上升,高校普遍存在经费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一般经费投入只能支持慕课启动,而无法保证其持续发展。激励措施和质量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各方持续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热情。当前,很多高校比较追求课程直观“量”的上升,缺乏监督跟进,在线开放课程的统一建设标准缺失,质量没有得
9、到有效检测,容易出现偏离预期的情况。(三)教师思想重视和素养支撑仍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量大、过程繁琐、要求颇多,部分教师主观上信念支撑有待强化,传统教学范式有待突破。建设过程中,机械地将传统课程搬至网络平台,仍以课后思考、模拟演练等形式加以任务布置。教师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不足,双向了解有待加深,职业素养仍不到位,限制了在线教学的碎片化梳理,以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四)学生内力驱动和能力创新有待激发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核心差别之一便是学生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课程组织中学习资料趣味性较弱、模式固化,缺乏生动多样的展现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尚需有效手段加以刺激。大部分在线开放课程在拓
10、展学习环节没有充分发挥云端网络的集结优势,缺少职业氛围和企业元素,交流形式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挥。(五)企业资源共享和共建联动依旧薄弱部分在线开放课程虽打着“校企合作”的旗号,改革创新342023.06SANJIANGFORUM但究其实质大多流于形式,共享和联动缺乏积极性。在课程教学方面,企业会回避任务繁重且回报间接的项目,更希望通过简单、直接、有效的分享,获取显性利益。经营重点和利益重心不一致,导致课程企业配套资源开发的深广度不够,课程拓展学习与实践缺乏实战性,行业评价敷衍或缺失。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范围和程度,也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推进路径
11、(一)体系框架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应以“双课堂、双平台”为主构架,围绕“线上线下交汇、课内课外交叉、虚实任务交织、课程主体交互”的思路不断提升配套功能,着力构建有助于教学内力创新激发、教学资源最优配置、教学效果最佳体现、教学成果广泛共享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双课堂”指云端一体化课堂和互动多元化课堂,两者智慧互联;“双平台”为课前创新自主学习平台及职商拓展实践平台,依托云端一体化课堂加以实现。(二)推进路径1.智慧引导、适度强化创建互联开放型自主学习平台。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是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建设的首要前提。顺应当前日渐“互动联通”的发展趋势,教师在立体课堂的构建中应将目光聚焦到平台指导性
12、和趣味性的创新提升。要加强指导性,需体现整体引领和细节跟进。教师可以从整体入手,制定学习任务单,并根据知识或技能的重要程度,设计任务完成等级;整理提供“课程问题解决包”,解答常见疑问;依托智慧技术,建立逐层递进、循环深入的自检自测系统;通过平台数据收集与反馈,重视并完善学情分析,以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增加趣味性需要内容与形式双管齐下。引入游戏化机制,支持简单双向交流且具有启发性的多媒体材料;建立生动的职场实境案例资源库;在互动环节中增设“行业疑问我来答”等挑战。2.多样个性、互动协作重构互动立体式课程开展形式。重构互动立体式课程开展形式是在线开放课程得以深化的有效途径。吸收利用高校课程“
13、项目化”“公司制”等教学改革成果,教师应将重心放在素能内化效果提升,加强其多样性和互动性。在推动课程多样性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企业元素和职业氛围,建立集“导-练-研-拟”为一体的开展方式,避免教学活动趋同,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解决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者差异,设计有梯度的项目或任务实操;作为个性化的延伸,课程构建中应突出兼容并包,鼓励不同方案、构想和方法的提出及共享,以丰富的课程成果推动知识与技能的深化。在强化课堂互动性方面,承续并加强现有的师生交流,在线开放课程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建立学生间的互动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轮流指派学生担任在线指导员,在其能力达标后,辅助教
14、师共同完成个性化指导,突破“做”的范畴,在更深层次“教”的领域实施在线课堂互动。3.资源融通、创新实践建设团队竞标型职商拓展平台。建立职商拓展实践平台是在线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强化的必要手段。新形势下,教师需适时融通资源,增扩实践内容和实践对象,并在权限范围内共享成果、创新实践,形成团队竞标的开展模式。具体实施中,教师团队仍为核心引导,通过云端申请并批准加入互动的企业团队基于自身运营现状和真实需求发布在线任务,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发布若干问题和项目,学生可组队并根据小组兴趣,对任务进行自由选择,上传应对思路或方案。最终,企业给出评价并反馈结果,若有条件,鼓励“中标”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企业的相应实
15、操。此外在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构建中,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配套延伸学习资源。教师应在学生与学校间搭起桥梁,牵头联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具体部门,了解其工作实际,收集适合学生操作的具体项目,并转化为实践任务,通过在线平台统一发布。该模块执行中在尊重学生意愿之余,亦须教师参与调整,以确保每个任务均有能力相符的学生团队加以实施。(三)保障措施1.夯实基础,提升师资力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完善师资建设是全面保障课堂教学的必然。鉴于现状,“内部提升”和“外部引进”是提升师资的两大重点。“内部提升”主要通过培训和挂职实现,即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案例介绍、成果交流,组织观摩学习、实践考察,加强信息化、改
16、革创新35三江论坛2023.06(上接第32页)(四)巩固权益保障,制定银发人才政策法规明确银发人才再就业与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保障就业合法权益。政府出台奖补政策,对招聘银发人才或开展银发人才上岗培训的单位、企业予以奖补。财税部门应积极落实银发人才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探索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适当提高年龄标准,将银发人才纳入工伤保险体系。老干部工作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银辉志愿服务“扩点、连线、结网”,开拓服务方式。民政部门推进“以老助老”行动,建设老年生活友好型城市。注: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银发人才返乡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D5-PY03)的阶段
17、性研究成果;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银发人才返乡助推共同富裕机制研究”(Y2021479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智慧化技术的培训,有组织地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外部引进”应着力于突破孤立教学,组建教学团队,即在原有院系专业教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吸引专家、外来教师的参与,并以核心团队及参与团队的分层形式加以组合,实现校内、校际甚至跨国境的最优配置。2.强化激励,践行互赢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立体化构建涉及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四大主体。在推进过程中,针对主体需求和挖掘主体特性,制定互赢的激励共享机制,有助于各方全情投入,并保持持续动力。学生层面,要大力提升企业、行业资源比例;围绕虚拟及
18、真实任务的完成展开趣味比拼,择优奖励;创造更多后续企业实践机会,并通过良性竞争进行分配。教师层面,在教学之余增加其参与行业活动的机会,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以课题形式鼓励参与研究,并予以经费支持。企业层面,根据参与度,建立课程成果共享;利用校企合作,形成稳定的高校咨询团队;组建学生服务团队,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学校层面,相关部门适度工作下放,在量和度上减轻自身工作的同时,展现高等院校形象,推进学校品牌的建立与推广。3.把握关键,完善评估制度。参与各方的科学评估是在线开放课程持续进行且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由教学核心团队牵头,教师、企业、院校共同参与评估。在设计中,评估考核应趋于常规化、智慧化和递进化,
19、适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课堂实现自动评分并将其内容纳入学情分析;互动拓展课堂则综合态度、技能、知识,对学生作出体现过程性的系统评价。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团队要注意从根本理念上改变学生对评估的看法,促进其正确对待,转被动为主动。此外,教学团队与在线开放课程本身亦要接受反向评估,更客观地实现自我审视,发现问题,完善进步。4.重视技术,优化智慧服务。智慧化是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方向,要加强现有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智慧化的手段推动改革。教师应从硬件入手,抓好基础搭建;进一步提升软件,开发并完善简洁、高效、易操作的网络平台。配合移动通讯、大数据分析,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智慧服务与推送,实现个性化学情的深度分析。改革创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