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0213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154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摘要:学生:已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 20厘米,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后,整 理入下(五)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关键词:24,点,算法类别:专题技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 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

2、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二、新授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1、初步印象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3、交流和汇报(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 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 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

3、周长,长方形 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6、制作圆柱三、练习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第二课时(重点课时)2.2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

4、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质疑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 什么图形?教师出示(略)讨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说说: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三、新课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2.教学例lo用投影出示例lo(1)独

5、立完成(2)质疑、个别指导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 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 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 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5.教学例2。出示例2的题目。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

6、求什么?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一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教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如下: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 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 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7、做完后,集体订正。6.教学例3出示例3o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学生:已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使学生明白: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学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汇报7.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 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 两个底面积。四、巩固练习1.做第5页3题学生独立完成2.运用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

8、状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径是22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 少需要用多少材料?五、作业书5页2、4题第三课时2.23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拚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 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二、习题练习1、选择正确答案(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 增加()厘米。A 6 b 12 c 24 d 48(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

9、钢材的第 面积应是()a 6 b 4c 3d 22、讨论并解答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 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3、测量黄瓜表面积实践作业练习三、作业;数学书6页7 8 9题四、课后反思:第四课时2.24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 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 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教学过程:一、复习1

10、.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 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X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 的?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 圆

11、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 形来求出它的体积?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 给予表扬。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三、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会怎样呢?(看模型,联想长方体)推导其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又局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12、2.教学例1出示例1(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2)用投影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V=Sh=50 x2.l=105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2.1米=110厘米。V=Sh=50 x210=10500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50平方厘米=0.5立方米V=Sh=0.5x2.1=1.05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V=Sh=0.005x2.1=0.0105 立方米答:它的体积是0

13、.0105立方米。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i对 不正确的第、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五、作业:数学书9页2、3、4、第五课时2.26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基本练习1、练习二1题回忆计算公式,并逐个计算。2、选择:(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

14、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 积)三、深化练习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2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 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3、投影练习(略)四、课堂作业练习二 5、6、7、8题第六课时2.28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判断:1、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计

15、算方法。2、圆柱体的底面扩大3倍,高扩大2倍,体积扩大6倍3、当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高线将圆柱体切开,这时这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二、求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略)三、投影(图)四、解答应用题五、作业:9、10、11、12第七课时3.1设计思想: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学习,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在自主交流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认识圆锥的高、侧面,底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立体图形意识,认识圆锥教学重点: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具学具:教具:(1)铅笔、卷笔刀(2)圆锥体、圆柱体教具各1个(3)大三角板一个学具:(1)圆锥体实物(2)纸做的

16、圆锥体、圆柱体模型各1个(3)小刀、绳子、直尺、剪刀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问:这是什么形体?你能说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特征吗?生述2、问:把这支铅笔横截成两段,各是什么形体?猜一猜,把它放进卷笔刀卷一卷,会出现什么形体?生述完后师操作,出现一个圆锥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看了课题后,你想学习什么?二、讲授新课:放手寻找圆锥体各部分名称。(1)联系实际举例。师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2)引导观察特征取出圆锥体学具,问: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圆锥,可以用哪些方法?(看一看,摸一摸)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17、让一生上来指,回答后师板书:顶点:1个侧面(曲面)面:2个底面(圆)同桌互指互说一遍。认识圆锥的高(1)显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低,问: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高、低不 同)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在哪里?怎么画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本。(2)讨论交流A.什么是圆锥的高?B.拿出一个捏成圆锥体的橡皮泥,这条高在圆锥的哪里?看见吗?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 的高?利用手中的工具,四人小组合作找出圆锥的高.(工具:小刀、绳子)交流汇报:生汇报用小刀把圆锥切开,师问:切时要注意什么?这样切可以吗?显示斜切的过程,为

18、什么?(和底面不垂直)这样切可以吗?显示沿着底面直径的平行线切的过程,为什么?(没有从顶点出发,找不到圆心)拉时要注意什么?(跟底面直径垂直)C.通过操作,你能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D.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3、测量圆锥的高(1)我们在一个可切开的圆锥体上找到了它的高,那么在一些不可切的物体上怎样找到 它的高,并知道高是多少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利用手中的工具,互相配合着试试看,量出圆锥体学具的高,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2)操作(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师问:其实,同学们手中的圆锥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

19、 量时要注意什么?(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把圆锥体学具侧面剪开,问: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扇形)5、想象,对圆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出示直角三角板: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 别是圆锥体的什么?三、巩固练习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哪些物体是由圆锥体和其它物体组成的?2、判断(1)圆锥有无数条高()(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3、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后,整理

20、 入下表: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内容外,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学到了 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五:作业:到生活中去找更多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六、板书:圆锥的认识课堂反思:学生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新知,思维比较敏捷,达到了预期效果。第八课时3.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利用圆锥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锥公式的推导过程。一、发现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共同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一圆锥。想一想: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锥的体积呢?(出示实心圆锥实物)下面,咱们

21、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课题)二、探索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老师这儿有一些圆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拿回去。根据我们以往研究几何形体的经验,你打算怎样研究圆锥的体积呢?(转化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尤其是几何形体的一种重要思想。)看来,我们这样实验下去是不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圆锥与圆柱在体积上存在的 不同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完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三、解决问题下面就应用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下实验中应用的这个圆锥的 体积。(底面积=80平方厘米,高=12厘米)(出示投影)出示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多少?有

22、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要想知道这个圆锥形大沙堆的体积,你应该怎么办?(动画演 示)你能举出其他有关求圆锥体积的题目吗?教师举例:(出示投影)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4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四、全课总结:通过对圆锥体积的研究,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只要我们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 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成功就会永远属于我们。五、作业:数学书14页2、3、4题第八课时3.3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过程:一

23、、复习:提问: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填空(1)一个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积的(),相 当于圆锥体积的()。二、课堂练习1、求圆锥体积(1)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2)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4厘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2厘米(4)底面周长是18.8 4厘米,高是3.5厘米。2、计算容积(1)一个圆锥形沙滩,低面半径是1.5米,高4.5分米,用这推沙子铺一个长5米,宽2 米的沙坑.沙坑的沙子厚多少厘米?(2)一个圆锥形的麦堆,量得底面直径

24、是4米,高是1.5米。按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 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作业:5、6、7第九课时3.7教学目标:1、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单元知识整理。加深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联系前面所学有关内容,形成有关体积计算的知识结构。2、会应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重点:会应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进行知识整理。回忆公式二、针对性练习。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和是4 8立方厘米,圆柱体()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

25、1 8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少()三.选择题:1、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8.8 4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厘米。A 0.3 B 10 C 3 D 6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分米.A 0.4 B 3.6 C 1.2 D 0.64、学校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容积是37.6 8立方米,池内直径是4米,.那么这个水池深()米.A 2 B 3 C 0.6 D 5四.求下组合体

26、的体积:(单位:厘米)(7分)五.应用题:(第(1)8分,其它每题7分,共29分)1.一根空心钢管长2米,内直径是10厘米,外直径是20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2.把圆柱体铁块熔制成一个圆锥体铁块,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熔制成 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多少?机动2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2006.3.13第二单元统计初步知识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思想: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7、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的形势表现数据。3、会看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这些统计图所能说明的问题或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5、渗透统计思想,结合教学统计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会绘制统计图中的直条或折线,会对统计图进行初 步的分析。教学难点: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2006.3.15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8、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教学重点:对学生搜集的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难点: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教学过程:一、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星期六、日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好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生进行交流。教师准备材料:二、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你能说说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过去的统计表相比有那些优点吗?(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请你把这些统计图进行分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三、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分为哪几部分?展示例1(图)表内:纵轴、横轴、直条表外:

29、名称、时间、单位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 么?四、作业帮你学数学练习1五、板书统计图 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第二课时2006.3.16教学目标: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重点: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统计图,请你说说统计图分那几类?你们想不想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二、出示一张条形统计表并观察条形统计表说一说条形统计表上都有什么内容?三、讲解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和步骤,绘制好

30、后进行分析。四、学生在作业本上制学习图的步骤。1、画出横轴和纵轴(指导分配直条的单位长度)2、画直条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等。五、练习24页练一练练习四1、2六、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1、画出横轴和纵轴2、画直条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七、作业第三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课时)2006.3.17教学目标: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重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过程:复习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四3题)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1、展示例3统计表2、根据表内数据,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思考:少先队员种植了油松和国槐两种

31、树木3、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4、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三、练习1、第26页练一练2、师生提供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其进行分析。四、总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五、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两个以上项目两个直条 形成鲜明对比两种颜色六、作业练习四7、8第四课时2005.3.20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观察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比较: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分析: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分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二、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32、三、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四、练习根据统计表制成折线统计图翠岭乡2000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2001年2月1015.52430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中,分析出有价值的情况?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吗?五、作业:数学书40页2、3题六、板书: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第五课时2005.3.2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制图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准备题某电视机厂19932000年生产25型电视机如下表2001年1月1年份|1993|1996|19971999|巨。|1产量(台)|9200卜000|600058

33、00llkoo 1|讨论:你认为制成那种统计图比较好?你认为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归纳制成统计图。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这个电视机厂不光生产25型的电视机,还生产29型电视。出示统计表(一)制统计图如果在一张统计图上能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生产情况,你认为应如如何制 图?分组讨论:1、进行发散练习,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2、进行制图。小组汇报进行交流指名同学板演,根据板演进行分析。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吗?(生进行交流)(-)分析统计图1、25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2、29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3、25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的产量下降的最快?下降了多少台?4、29

34、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产量提高的最快?增加了多少台?三、巩固练习在踢键比赛中,张敏和赵小山各踢了 5次,成绩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次数成绩 次数姓名张敏3540304540赵小山30324045501、完成统计图2、分析统计图四、作业:数学书41页4题五、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第六课时2006.3.22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 析。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1、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 计图。南冶小学儿童读物分类统计表类别合计故事童话寓言诗歌自然科学人物历

35、史数量(册)1300300200150200450学生独立设计并进行分析2、学生汇报交流二、练习1、张明和杨迎分别进行了 4次垒球掷远的测验,成绩如下:第一次张明20米杨迎25米第二次张明24米杨迎26米第三次 张明26米 杨迎20米第四次张明30米杨迎24米如果既要知道二人质垒球的远近,又要知道两人掷垒球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与趋势。想 一想,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反映比较好?(1)绘制统计图(2)进行简单的分析。2、独立完成六年级的同学,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关于车流量的统计,他们记录了 10 分钟大货车、小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通过的辆数。大货车24小汽车40公交车8自行车30请你根据他们收集的

36、数据,绘制一幅统计图。班内集体交流。三总结:这节课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四、独立题为作业第七课时(扇形统计图选学)2006.3.23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心角的概念2、扇形的特征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读第一段文字)1、学习例1请你量量每个圆心角是多少度?思考:度数与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2、介绍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3、分析扇形统计图三、练习1、2四、作业3、4第八课时2006.3.2

37、4教学目标: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掌握统计图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将数学 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反映学校变化的信息。二、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小学给你留下了那些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用最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1、说说你搜集的信息?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反应?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图或用文字表达。四、比一比谁的统计图绘制的最好?五、下课后对统计图进行分析,看看谁的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最好?单元检测:2课时3.24月考:2课时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

38、握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或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活泛比例的方法,会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教学重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3.27教学目标: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比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并能正确写出笔,直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列式解答下面各题我们班男生

39、4人,女生1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提问:你还能说出两种量相除的事例。学生举例。二、新授(-)揭示比的意义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4-M2,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12。2、女生是男生的几倍?12+4,可以说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2比4。强调谁和谁比。试着把同学们自己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3、总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二)、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1、12:4前项比号后项2、求比值提问如何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1、分组讨论2、交流汇报三巩固练习1、把下面各比用分数表示出来。17:8 4:1 20:102、满载

40、抗洪救灾物资的货车3小时行270千米,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你能说出几个比吗?四、作业数学书59页1题五、板书、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6:5前项比号后项第二课时3.29教学目标:学习比的性质并运用性质化简比。教学重点: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二、新授(一)、学习比的性质出示:20:5 8:2 16:4 4:110:2 25:5 20:4 5:11、读出比来。2、计算比值:你们发现了什么?3、小组交流(1)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怎么变化的?(2)总结比的性质(二)、化简比提问:你们说出几个比来?要求说得和别人的不一样。有:小数比、分数

41、比、百分数比、整数比师:刚才打家举的例子,有的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化简比吗?1、小组学习:2、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3、总结化简方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15:5=3:()28:12=():31:4=():812.5:10=5:()2、化简比65:40 75:150.35:1.26 4/5:1/33、2:25化成后项是1004、9.6:3X=8四、作业数学书60页5、6、8、9题五、板书:化简比20:35=4:70.7 5:0.5=3:23.30科任月考3.31语树英月考第三课时4.3教学目标:复习比的意义和化简比。教学重点:达到熟练化简比教学过程:一、复习1、直接化简比出示:10

42、:5 0.5:0.1 2/3:2/32、口算比值75:15 1000:125 100:42:5 2/3:2/3 1:5二、应用1、满载救灾物资的货车3小时行270千米,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你能说出几个比来 吗?并化简比、求出比值。2、甲拖拉机3.5天耕地23.1公顷,乙拖拉机2.25天耕地L7公顷。写出甲、乙两台拖拉机耕地时间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写出甲、乙俩台拖拉机工作效率的最简单的整数比。3、求比值并化简比18:63 0,7 5:0.25 9.9:1.21 3.6:4.8第四课时4.4教学目标: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

43、实际 距离。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复习:1.将比改为除法算式5/3 A/B X:9 31:X2.说出比值3:9003.求未知项4.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比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探索、学习新知识:1、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操场长80米,宽40米,你能按实际距离画在1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吗?该怎么办?2、在平面图上,可以用多长来表示实际的长和宽呢?3、小组设计,看看长和宽都缩小了多少倍?4、讨论什么叫比例尺?这四个

44、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 样的比,叫比例尺。齐读: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比例尺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5、理解比例的意义。三、巩固练习:(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 的比例尺。(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45、(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会求吗?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比较(3)、(4)两题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 的长。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常见的有:比的形式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六、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二比例尺第五课时4.5教学目标:1、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比例

46、尺?2、求比例尺?二、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105000000 厘米=1050 千米。3.5:x=l:3000000 x=1050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2)学习例3:1、独立学习完成2、交流汇报。(3)认识线段比例尺三、.巩固练习1.1.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一座城市和海港的距离是8厘米。这个城市离海港有多少千米?2.2.在

47、1:5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条铁路从起点到终点的长是2.8厘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讲述。四、回顾总结: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时,应注意那些事项?五、作业: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例2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105000000 厘米=1050 千米。3.5:x=l:3000000 x=1050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第六课时4.7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使学生掌握解答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如果请你们帮助老师分一分包里的东西

48、,大家像一项都要知道什么?2、下面分一分我们学校的这块卫生区,学校卫生区有200平方米,平均分给5个班,每隔半分得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1)如果六年级负责三份,分多少平方米?(2)五年级负责两份,分多少平方米?3、变形:如果我们把这块卫生区看作单位L这道题可以这样叙述:学校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卫生区六年级负责其中的3/5,五年级负责2/5.个负责多少平方米?新授学校有一块200平方米的卫生区,分给六年级和五年级,他们负责的面积的比是3:2,两个班各负责多少平方米?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1、分组讨论学习2、交流汇报3+2=5200*3/5=120 平方米200*2/5=8 0 平方米3、确定解题思

49、路(1)确定总分数(2)把比转化成分数。(3)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十多少?三、总结四、练习1、学校科技组、英语组运动队共33人它们之间的比是1:2:3每个组各有多少人?2、讨论:甲乙丙三个修路队和修一条长200千米的公路,已知甲修了 50千米,乙丙两队的比是2:3,丙队修多少米?3、选择:长方形州长14米,长与宽的比是6:1长与宽各多少米?(1)6+1=7(2)6+1=714*6/7=12 14/2=714*1/7=2 7*6/7=67*1/7=1五、作业:数学书66业1、2、3题六、板书:按比分配第七课时4.7教学目标:深化对按比分应用题地掌握,能够熟练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 习

50、惯。教学重点:达到熟练解决此类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请你说说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的解题思路。2、口答:小兰家养了 24只.,公.和母.只数的的比是1:5,公.和母.各有多少只?二、新授(一)、出示:建筑工地上混凝土使用沙子、水泥和石子配制而成的。沙子、水泥、石子 重量的比是3:2:5o要配制12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水泥、石子个多少吨?1、独立完成。2、检查汇报:把你的列式和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3、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做?4、你怎么验证这道题是正确的?(二)、继续研究希望小学把508本图书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分配给每个班,一班有40,二班有42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得图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