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19769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目标: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3.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教法与教具:问题探究法、朗读法,PPT、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史铁生有篇小说叫命若琴弦,写的是一个瞎子乐师,他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才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当一千根琴弦弹断时,他已经老了,他打开琴槽,别人却告诉他,那纸上什么都没写。他的师傅骗了他。后来,

2、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跟我说是1200根,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然后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 命若琴弦,善意的谎言播种希望,希望支撑生命。那么当一个人命若藤叶时又将怎样呢? 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二、作者介绍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一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这些特点使他的许多作品,尤其像警察与赞美诗麦

3、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代表作,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介绍三位短篇小说大师的代表作法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俄契诃夫套中人、变色龙美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三、概括故事情节,落实小说三要素1、大家都预习过小说了,下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在表达中要提及主要人物以及小说的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请一二生简述,师生共同点评。 明确: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的生命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

4、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2、概括文章情节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开头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故事发生在纽约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他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第二部分:发展(医生走后扮作隐居的矿工)尽管好友鼓励,可琼珊就是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她已放弃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在随风飘零的树叶上,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第三部分:高潮(第二天早晨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出乎琼珊和读者的意料,正是那

5、最后一片叶子使一切都改变了叶子仍然在树上,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第四部分:结局(下午,医生来了结尾)琼珊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谜底揭开,是老贝尔曼画上去的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四、结局分析1、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请阅读全文,了解情节。2、问题: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讨论、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

6、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谈初读感受)3、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讨论、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

7、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在文中有四处作了伏笔: 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第二处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第三处是“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空间是到什么地方去的。”第四处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炸馒头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

8、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设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伏笔才能让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三、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本内涵1、故事的开头写道,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那么琼珊能活下来吗? (1)医生是怎么说的? (希望只有一成) (2)她自己觉得呢? (自己快要死了)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琼珊的这种感受?找出来,读一读。“叶子。常春

9、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得去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琼珊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那随风飘零的藤叶,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自己也就要死了。琼珊把自己的生与死交给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此刻的她,已经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我想琼珊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2、讨论、交流:是谁挽救了琼珊? 最后琼珊活下来了吗?(是的) 在她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在她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的时候,到底是谁挽救了琼珊? 小组讨论3分钟。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

10、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再见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小结: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贝尔曼、苏

11、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3、琼珊的精神支柱?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什么?贝尔曼。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1)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第40节:“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

12、根藤枝上面。”第44节:“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第46节:“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生齐声朗读这样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呢?“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了几天几夜秋风秋雨的侵袭依然是深绿的、傲然地挂在枝头!顽强的生命力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启示,生的希望。在朗读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些字词需要用重音来强调,从而突出最后的常春藤叶顽强的生命力? 仍旧、深绿、傲然、依旧、仍在。再齐声朗读。小结:最后的常春藤叶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而这片

13、叶子正是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上去的。 (2)贝尔曼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那么,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有所改观? 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

14、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小结: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心的人。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的杰作到底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你认为那是杰作?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确,正是凝聚着贝尔曼的爱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但是,我们该不该把如此宝贵的生命交给一片小小的叶子?生或死该不该由一片叶子来决定?(不该)所以说琼珊错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你们,当你看到琼珊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的时候,你想告诉她到底什么呢?请二三生发言。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个神,那个神就是他自己。四、结束语 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信念与爱之于我们,犹如水之于花,阳光之于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