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019625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摘要: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述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话语蕴藉的典范之作,从各方面体现着话语蕴藉的特征。因此,本文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入手,分析文学的话语蕴藉,并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关键词:话语蕴藉属性;文学

2、作品;含蓄和含混;艺术审美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仅满足于运用笼统的语言概念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揭示文学的丰富性。然而,文学作为话语,具有蕴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话语蕴藉。一话语蕴藉 “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蕴”原意是积聚,收藏,引申为含义深奥;“籍”原意是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为含蓄。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它是特指汉语文学作品中那些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在分析文体时指出:“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即那些命意浅显直切的作品,大都缺乏“酝藉”。他明确地指出“蕴藉”是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意义深刻的文

3、章总是显得文采丰富,而把不尽的意味曲折地包含其中,因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使蕴藉者蓄隐而意愉”,令喜好“蕴藉”的读者阅读“蕴藉”之作而充满欣喜。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被赋予较为宽泛更具包容性的含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含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中。二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主要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在

4、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是特定的,但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总之,整体的社会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炼字,讲究新奇,更注重准确传神,意味深长,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三丑奴儿辛弃疾接下来我们从文学古诗词丑奴儿入手,分析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丑奴儿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于词中,说话

5、人是抒发情感的宋代此人辛弃疾,正在阅读文本的我们是受话人,文本则是抒情主人公用以抒发感情的该词主体。我们通过该词可以体会词人那时的情怀,这便是跨越时空距离的“沟通”。同时这种沟通并不是孤立的,而依赖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风格,民族语言和文化背景等,即“语境”。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

6、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

7、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对于词的赏析,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符合话语蕴藉的属性,对于同一文学创作,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则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含义,同时根据词的具体内容和语境,意义更是无限。四丑奴儿里面的含蓄和含混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1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2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意义。3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

8、的小中蓄大,含混偏全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但两者实质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其实,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就是一种审美形态,是一种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艺术欣赏。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

9、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

10、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总而言之,文学作品具有话语蕴藉的属性,不仅是各种作品的创作、传承、研究活动具有话语蕴藉属性,而且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文本更包含着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