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县乡村物流综合服务区位于乡村1组,离市中心约15公里,离县政府驻地约5公里,地处青藏公路沿线,交通便利。该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县工业集中区落户在该村,待建、正建、已建的企业50余家。村共有267户964人。目前有187户失地户649人,无地户56户194人。1.1.2项目名称:县乡村物流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工程1.1.3项目性质: 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乡村集体经济1.1.4项目实施主体:县农开办1.1.5项目经营主体:县乡村物流综合服务区,该项目属村集体经济。法人代表:企业性质:集体经济实体1.1.6建设地点:县乡村1组,青藏公路以南2
2、5米处。1.1.7建设内容及规模:1.1.7.1项目实施所在地为县乡村1组,距市约15公里,青藏公路以北,项目区面积53亩,东西长约170米,南北长约200米,即总面积34000平方左右。将建成2楼1底的3层房屋,占地面积为772平方,新建建筑面积为2164平方,其中招待所面积1064平方,商铺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土地现已平整出来,基本按我村1组已经形成的布局来规划实施建设。1.1.7.2项目实施后主要服务内容为以下方面:提供住宿、餐饮、汽修、仓储、停车场等服务项目。1.1.7.3项目建成后将从村里招收服务人员,以失地少地的群众为优先考虑,并将组织有一定汽车修理基础的群众进行统一培训,合格
3、人员将进入该物流项目区工作。1.1.8建设年限:2010年3月底至2010年11月底1.1.9项目协调督导部门:县农开办1.1.10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为360余万元,筹资包括两部分,即扶贫办150万资金和自筹210万资金。1.1.11资金筹措:申请国家财政有偿资金150万元,占总投资的41.7%。村集体自筹款210万元,占总投资的58.3%。1.1.11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吸纳56人转移就业,就岗职工年现金收入将达到800012000元,项目可带动和辐射全村广大失地少地群众的现金收入,为进一步完全解决全村失地用户187户649人,无地用户56户194人的就业
4、打下坚实基础。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2.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1.2.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有关精神1.2.3中共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1.2.4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同志2007年在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1.2.5西藏自治区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2007年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讲话1.2.6自治区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1.2.7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2.8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 1.2.9项目建设地点的实地资料1.3
5、综合评价:本项目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有关精神,为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按照区党委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县地处近郊,地域优势明显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坚持统盘考虑,突出重点,优先抓好重点特色农业项目的原则,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以稳定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特色产业,拉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项目区内和周边区域生产的整体水平和劳动者技术、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往农村产业单一化的状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繁荣和稳定,确保广大失地少地群众目前生
6、活水平不下降,为进一步改善转型期城郊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支持、创造条件。项目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完全符合国家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和自治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自治区有关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发展前景广阔,投资方向正确。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整体推进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作为市大门的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县乡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机遇和优势,自发组织、主动参与全县境内的各项工程建设和当地资源
7、开发以及跨县参与劳动周期短、劳动报酬多的临时施工现场,使富余劳动力得到了一定量转移和就业。但由于劳动力流动的不规范性、劳动周期短、劳动报酬不稳定、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农民自身素质等因素,该村仍然有部分贫困户家庭收入过低,仅仅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并因工业发展,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这一部分少地失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噬待解决。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的产业政策方面看:农业和农村积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扶持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体,增加经济活跃度,提高农业产值;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乡村集体
8、经济实体吸纳农村失地、少地农牧民群众,拓宽失地、少地农牧民群众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以保证小康社会进一步建设顺利推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这一目标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进程相衔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西藏经济的增长,在实现农牧民基本脱贫、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水平过渡是必然趋势。西藏82.8%的 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农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的重点,农牧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到2010年,农牧区将全
9、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有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达到较为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平。这是西藏自治区努力实现的农牧区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同时,根据这一目标,制定了全面推进农牧区建设的工作计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户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乡建设为重点。西藏农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背景,农牧区生活质量在温饱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使农牧区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更加丰富,居住环境有一定改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贫
10、困户的角度看:村目前失地户187户649人,无地户56户194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无法抓住发展的时机,致富能力较为欠缺,单纯依靠自身能力将很难摆脱贫困状况。村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少人在探索发展道路中已经变得很富裕,家庭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贫困户渴望走上致富路的积极性很高,但这部分人在脱贫致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还在于缺少资金,陷入了越穷越没资金投资、越没资金投资越穷的窘境。从社会的角度看:合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出路在于如何最大程度促使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壮大的同时,积极吸纳失地、少地农民就业,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个人收入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项目实施后,将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为
11、当地农牧民群众增加现金收入,发展了当地经济,提高项目区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在村极其附近村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村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我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各方经济社会效益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地理位置: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028- 9111,北纬2920 3009。项目区位于市县乡嘎村1组,该村地处青藏公路沿线,离市中心约公里,离县政府驻地约5公里,交通便利,各方面的发展优势突显,是投资建设、发展经济的理想之地。3.1.2自然概况3.1.2.1气候特征项目区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12、气温较低,年日照时数3005小时,日照率达60%,年有效辐射量3290兆焦/m2,年平均气温7.3-8.3,0以上积温3000左右,10以上积温2400左右,年降雨量4440.8毫米,年蒸发量2200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110天。3.1.2.2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其农田主要分布在青藏公路两侧,地势较为平坦,目前可耕地总面积1630亩。3.1.2.3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地表水主要是堆龙河,地下水资源丰富。3.1.3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涉及我县乡,全乡共有3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568户,3678人,劳动力2189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7863亩。种植的粮食作物
13、主要有青稞、冬麦、春麦,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和薯类、饲草、花卉。根据2008年农牧业生产统计资料,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560.5万元,人均纯收入4359.7元,其中现金收入3269元。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该项目的建设具有相对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县乡离市区较近,距市区约公里,距县城约5公里,交通、信息相对便利。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热量条件好等有利自然条件。该项目得到了县、乡相关领导的重视,其多次对该项目给予关心支持,并在政策各方面给予扶持。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提供56个就业岗位,在岗职工年现金收入将达到800012000元,项目可带动和辐射全村广
14、大失地少地群众的现金收入,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利条件。第四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4.1概况:地址位于乡村,现占地面积37296平方米,青藏公路横穿全村,离市中心约15公里,离县政府驻地约5公里,交通便利,各方面的发展优势突显,是投资建设、发展经济的理想之地。县乡村采砂场扩建项目是在县农开办的协调督导下实施,依托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大力开展村集体经济实体,并本着解决失地、少地农牧民群众就业和创收问题而实施的。4.2法人基本情况:该合作社法人为(村支部书记),负责全面日常事务。在发家致富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4.3经
15、营范围:该项目区下设服务内容主要是住宿、餐饮、汽修、仓储、停车场等服务。第五章 效益与风险分析5.1经济效益分析:5.1.该项目建成以后,当年即可解决56人的直接就业问题,其以我村当地村民为主,以失地、少地的农牧民群众为优先,为上岗人员增加800012000的年现金收入,将极大的改善其生活水平与质量。项目可带动和辐射至少我村50户以上失地、少地群众,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利条件。5.1.2后续发展:随着该物流综合服务区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将逐渐扩大该项目,以一年带动3户农牧民群众为目标,力求解决更多失地、少地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为
16、其寻找一个良好的出路。5.1.3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资=1000元/月10月56人=56万元。并且将为全部上岗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等,为其解决后顾之忧。5.1.4其他支出:水电费、油料费、食宿所需的各种食材物品等费用、设备工具等维修费各项必要地费用若干。5.1.5留存资金:物流综合服务区每年除去各项开支之后,净利润将全部作为留存资金,以作为综合服务区后续滚动发展的资本。5.2农牧民工增收效果评价:根据服务区的需要,将从村境内招收人员56名,可解决56人的直接转移就业,其中有各类管理、汽修、会计、厨师、服务、财务、值班、保洁等人员,上岗职工年现金收入将达到800012000元。5.3风险分析:5.3
17、.1风险来源:首先,该项目风险主要来自于目标客户需求状况不确定性,该服务区主要面向堆龙工业集中区的车队和人员以及过往的各类车辆和人员,客户的需求将决定该项目的盈亏。其次,项目的管理、技术、人员等几个方面所构成的不确定性也将成为风险来源,该服务区的管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运营的最高决策者,管理层的成本控制能力、销售策略及自身素质等,都直接影响该服务区市场份额的开发以及利润空间的提高,并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成败。5.2.2风险规避:根据项目风险的来源探寻规避风险的措施,该服务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有:1.提供舒适温馨的具有藏族风情的住房,配备齐全水电、照
18、明、空调等各相关实施;2.提供各类菜系,如川菜、藏餐等,让入住人员有多种选择;3.配备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组织有一定汽车修理基础的群众进行统一培训,合格人员将进入该物流项目区工作;4. 聘请专业人员为顾问,提供环保、操作、修理、安全等方面的培训;5.培训农民工,如藏汉双语、服务礼仪等,保证农民工具备相应的上岗服务能力;6.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资金用途该项目占地面积53亩,34000平方,新建2楼1底的3层房屋,用于住宿、餐饮、汽修、仓储、停车场等服务项目。投资估算(附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总数量合计金额1建筑安装工程新建建筑面积平方米21642
19、15.3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费、工程监理费、图纸审查费、设计费、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工程环评费及环评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136.721.2部分费用合计352.02三工程预备费8.30四总造价360.32第六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村物流综合服务区项目按照即定章程经营,法人由村支部书记出任,乡政府以及村全体村民对服务区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引导,不参与经营管理,也不承担债务。在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共享、滚动发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该服务区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20、益,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项目的管理采用村级管理制、集体受益、集体合作制的形式,村委会负责监督服务区依法经营管理、按规定发放工人工资和利润分配等方面。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委会负责机器设备材料等的购置,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度,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不挪用,不挤占。财务方面:村综合服务区雇用会计一名,村委会负责监督财务工作,做到公开财务、透明收支。项目下批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乡政府把关,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使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效益。第七章 结论本项目投资共计36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该服务区将招收56名人员,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以村里失地、少地的农牧民群众为优先,缓解失地、少地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压力,增加上岗员工家庭现金收入800012000元,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水平,并且随着综合服务区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将扩大该服务区的规模,以力求解决更多群众的就业问题。该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良好,方案切实可行。特申请立项,请各主管部门予以批准。县扶贫办 2012年6月8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