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01112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

2、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 2.教师提问:康

3、、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学生回答:著

4、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 2.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3.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

5、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 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 5.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6、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