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01087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油茶种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油茶生长影响因素综述摘要英文摘要1.引言1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21.2 油茶的概述2121油茶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 122油茶地理分布2. 正文32.1 油茶选种与种植地区的关系2 2.1.1优良树种生物学特征及指标 2.1.2 优良树种抗寒性2.2 油茶病虫害防治22.3 修剪施肥对油茶的生长状况的影响33. 结论7 参考文献10 致谢10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别山地区种植油茶选种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皖西大别上地区种植皖潜11号比较合适。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防治,不同病害同时也要针对防治。同时也阐明了油茶种植如何施肥修剪问题,为大别山地区油茶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提

2、高油茶种植水平。关键词:油茶,防治,施肥,修剪1 引言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近年来,油茶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局面,但与之不相称的是良种苗木供不应求、苗木本身比较瘦弱和栽植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油茶栽植成活率低下, 制约油茶大面积造林和优质高产。 据安徽、 江西和作者多地调查发现: 近几年油 茶栽植成活率一般在 50%70%之间,有的仅 10%20%左右、甚至全军覆没。每年新植苗木生长状况不佳, 一方面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损失包含苗木费、 栽植用工 费和土地租赁或利用费等),延缓了油茶生产及其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 因此, 研究和改善油茶生长状况是我国油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

3、生产问题。 然而, 导致油茶生长状况良莠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不同地区油茶品种的选择,病虫害对油茶的侵蚀,修剪施肥不当,造成油茶活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别山地区种植油茶选种进行了分析,及油茶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阐明了油茶种植如何施肥修剪问题,为大别山地区油茶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油茶种植水平。1.2 油茶概述121油茶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别名:茶子树(湖南)、茶油树(广西)、白花茶(广东),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科名:茶科(Theaceae)。油茶是常绿小乔木,高达36m,矮的23m,胸径2430cm树皮灰

4、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光滑、柄短,卵装椭圆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侧脉不明显。花两性白色,无柄,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果实为蒴果,椭圆形、圆形或心脏形。果皮有细毛。种子黄褐色或乌褐色,具有光泽,三角状卵形【1】。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2】,要求年平均温度142l,最低月平均温度最好不低于O,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l,相对湿度住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h。但甘肃、河南、陕西等省南部新发展油茶地区,年降雨量不到1000mm,且寒冷、干燥,亦能正常生长。油茶是喜光性树种,油茶好温暖不喜严寒霜冻,一般要求平均

5、温度:21,最低平均温度不得低于O,短时间的绝对最低一10尚能过冬,最热月平均温度为3l。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不严,pH45一PH65为适宜,pH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为最适宜【1,3】。油茶对地势和坡向有很大的反应,南坡、东南坡同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茶光合作用,一向产量较高。最好是15。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3)一般在南坡海拔800m和北坡海拔500m以下地势开阔地区,油茶生长结实良好。油茶是萌芽力很强的深根性树种,主跟可伸入入23m以上,一般肢培的油茶树,浅的仅5070cm,深的可达100150以上【3】。1.2.2油茶地理分布油茶适生于丘陵地带,在世界上分布不广, 我国是其自然分布中心

6、地区。我国油茶品种资源丰富,我国现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油茶物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 13 个种。其中以普通油茶分布面积最广。我国油茶自然地理水平分布的北界位于北纬 18213434,南至北回归线附近; 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 西界位于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其地理分布区域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贵州和重庆等省、市的全境, 四川、湖南等大部分地区,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省的南部,云南、广西、 广东和台湾等省、自治区的北部。油茶地理分布东部地区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 60100m,上限为海拔600

7、800m;在中部南岭山地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 300500m 上限为海拔9001400m;在西部的垂直分布,下限为海拔 1400m,上限可达海拔 2000m。油茶垂直分布幅度,大多数在 400800m 之间【5】。安徽省是全国油茶的重点产区之一,也是油茶的北缘产区。全省油茶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地区、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油茶类型主要为普通油茶中的寒露籽和霜降籽【6-8】。2 正文2.1油茶选种与种植地区的关系抗寒性和早花性应作为皖西大别山油茶选种的一个重要指标, 皖西大别山地区在秋冬季出现的低温、寒潮不仅会导致油茶花期受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油茶幼果的安全越冬,因此大部分地区出现油茶产量极低

8、和出油率低的现象,虽然目前对油茶林分的丰产技术可以提高该地区的油茶产量,但是仍然无法与皖南山区、湖南和江西等南方产区的油茶产量相比。因此在选优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南方油茶的选优标准很难筛选出果实产量、出籽率、亩产油量等各项指标都符合的优树。皖西大别山由于经历长年不良气候的自然选择,因而具有花期早,和抗寒性强的特点,舒城油茶 10 月初即进入初花期、潜山地区 10 月中下旬进入初花期,而皖南山区、湖南等地最早也要到 11 月中旬才进入初花期,因此,即使南方油茶良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在皖西大别山推广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在皖西大别山进行的油茶选优标准中可以引入相应的花期指标和抗寒性指标, 通过观

9、察所选优树进入花期的早晚和低温时期植物器官(花、果实)的冻伤情况,以及通过内业的抗寒性测定来筛选出早花抗寒的优良品种。2.1.1 优良树种生物学特征及指标通过查阅文献,皖潜 11 位于海拔 675m 的西坡林分中,是本次选优过程中海拔分布最高的优树,可以做为高海拔油茶品种在皖西大别山地区推广。该树具有早花特性,潜山地区油茶进入末花期的时间在 11 月下旬,皖潜 11 的末花期连续两年均在 11 月中上旬进入末花期,因此能够避开 2009 年 11 月份降雪将温过早的不良影响。皖潜11 具有丰产稳产的特征,冠形为自然圆头形,冠幅 24m2,冠高 3m,枝条分布均匀,平均每枝条花芽数 7.0 个,

10、叶茂密,叶色浓绿且有光泽,窄长型叶片,叶脉清晰,青皮小果,大小均匀,经 4 年观察测试,该单株年均株产鲜果44.3kg(40.0kg50.0kg),亩产鲜果 925kg,亩产鲜籽净重 379.3kg,亩产干仁重146.4kg,亩产茶油 60.0kg。皖潜 23 位于海拔 268m 的东南坡林分中,花期较早,11 月中下旬即进入末花期;丰产稳产特征明显,冠形为自然圆头形,冠高 2.0m,冠幅 21.6m2,叶茂密,叶色较浓绿,叶形窄长,叶脉清晰,平均每枝条花芽数 8.0 个,红皮大果,大小均匀,经经 4 年观察测试,年均株产鲜果 48.3kg(45kg-50kg),每 m2 产量2.24kg,折

11、合亩产鲜果 1120kg,亩产鲜籽净重 479.4kg,亩产干仁重 191.5kg, 亩产茶油 78.3kg。2.1.2 优良树种抗寒性有文献显示,优树的抗寒性指标显示,在-8的低温条件下,对照组的相对电导率值在30%至 40%之间,皖潜 11 和皖潜 23 的相对电导率值分别为 22.9%和 30.2%,表明皖潜11 和皖潜23 在-8左右的低温环境中, 细胞膜受伤寒的程度要相对较低;束缚水/自由水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束缚水/自由水在 0.20.3 之间,而皖潜 11 和皖潜 23 的束缚水/自由水分别达到达到 0.35 和 0.294,该结果表明皖潜11 和皖潜 23 的叶片中束缚水含

12、量高,可以有效的避免低温导致细胞液结冰的可能性;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含量为 11.8,而皖潜11 和皖潜 23 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了 16.3 和 13.2,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这两株优树在低温条件下可以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从而增加细胞液浓度, 减少细胞液结冰的可能,起到抗寒的效果。2.2油茶病虫害防治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叶肿病、油茶毛毡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根癌、油茶半边疯等。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象鼻虫、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天牛、茶籽象甲、粉白金龟子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

13、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据调查: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70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据统计:湖南省油茶病害有35种,害虫有127种。 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防治油茶病虫害最经济、简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很少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外,新的育种目标还应将抗病和抗虫性作为主攻方向,争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 (耐)病虫性的多抗品种从试验材料走向大面积试种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复合杂交、杂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及植保与育种部门共存互补,是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选育的成功经验 随着人工油茶林面积的持续增长,若继续采用大面积的单一树种、品种的人工纯林模式,油茶病虫害流行危害

14、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将可能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严重发生与流行这就需要调整林地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协调性,尽量减轻病虫害对林地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服从于整个林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油茶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研究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林地间作套种形式,稳定油茶种植面积,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这也是生态调控手段之一科学用药的原则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虫的发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益灭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过诱集、人工捕杀害虫,选择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农药

15、对天敌的杀伤力,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不能因为防治一种害虫而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其它病害虫的猖獗发生,达到持续控制各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另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与其他植物的套作,有效增加林地天敌数量研制开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虫剂杀虫剂仍是害虫大暴发时的主要“救火”应急手段,它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继续从现有的化学药剂、天敌生物中筛选杀虫效果好、选择性高、对环境安全的品种外,还应重视向植物性杀虫剂、新型高效杀菌剂、微生物代谢产物、昆虫行为信息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发展在生物源农药方面,重点研究针对刺吸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土传病害、病毒病害、真菌病害的专用生物制剂;在农药

16、新剂型和新制剂方面,以水代油,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农药沿着高效、低毒、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2.3 修剪施肥对油茶的生长状况的影响修剪对油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林龄油茶对修剪反应有所不同。幼龄林修剪后冠高生长比较人,各处理间有明显的差异。12中度修剪后冠高以及树高生长增加明显,圆头型树冠对修剪有良好的反应,修剪部位在秩稍更有利于下一年树越生长,冠幅也有显著的增长,为结果打卜良好的基础。修剪后树体透气性增强,上下层发枝数量明显增多,上层更为明显,树冠卜层也有人幅度的增加。修剪对油茶春梢K度和粗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修剪后,第二年春梢长度增长粗度增加。修剪后,油茶幼龄树

17、新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明显上升,圆头型树冠修剪后透光性比较好,随着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上升,光合强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油茶老龄林修修剪后树高、冠高有明显的提高,由于针对下部枯死枝条的修剪量比较人和油茶老树特性,冠高增加比树高增加更为明显,达到树高增长的两倍以上。修剪对油茶老龄树冠幅也有显著的提高,对秋稍23重度修剪效果显著,老树开心型树冠修剪冠幅增长显著。修剪后油茶上下层枝条数量显著增加,上层尤为明显;内外层枝条数量也有显并增加,枝条数量增长,对树冠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油茶春梢长度和粗度有明显的提高,23重度修剪效果明显要好丁轻、中度修剪。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896494。施

18、肥对油茶幼树生长促进作用明显,树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冠高,两者都有显著的增加,冬季施用中量有机肥(O75 kg),配合冬季、夏季分别施明10 kg以上复合肥对油茶幼树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幼龄油茶春梢长度及粗度、上下层发枝数量有明显的提高,冬季施用10kg有机肥作用显著,冠幅也有明显的提高,枝条生长良好对冠幅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冠幅横进、纵径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冬季施用大量有机肥对油茶第二年新生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提高70以上。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油茶光合速率也有明显的上升,同时新生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显著的提高,有机肥对油茶干物质积累作刚明显。配合夏季的补充施用复合肥效果更加明

19、显。油茶老龄林施肥进行3年,效果显著。油茶树高、冠高都有所提高,树冠上下层、内外层枝条生长数量也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外层发枝避提高幅度最大。春梢粗度以及春梢上叶片数量有显著的提高,碰幅横径、纵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施肥后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总体上养分含量是增加的全氮、全钾增加更为明显,全氮、全磷含量处理间差异显并,钾含量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施肥能够显著的促进油茶老树果实产量,最大提高幄度超过50,同时对油茶果实各种经济性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果实出籽率、出油率,经过3年的施肥,对油茶油中油酸含量也有较人幅度的提高。3 小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别山地区种植

20、油茶选种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皖西大别上地区种植皖潜11号比较合适。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防治,不同病害同时也要针对防治。同时也阐明了油茶种植如何施肥修剪问题,为大别山地区油茶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油茶种植水平。参考文献1庄瑞林中国油茶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88:54552李瑞高油茶的分布及其适应性J广两植物,198l,1(1):38413何方,黄家明油茶立地条什类型划分方法及其应用J:经济林研究,1983,5(1):14304何方,吕芳德湖南油茶栽培区划及立地类型划分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6,4(1):7275 庄瑞林主编.中国油茶 M. 1988 年. 北京:中国林

21、业出版社, 1321406 刘秀梅.安徽植物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1201457 郭祥胜,安徽省油茶栽培规划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学, 2009,37(8)351235158 严景华,张良富,李东林等,安徽省舒城县油茶品种资源调查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6):33369金笑龙.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油茶优树选择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10张四七.影响油茶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11申巍.修剪施肥对油茶生长结实特性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致谢本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得以顺利完成的。在学习期间,得到了老师全力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老师在培养我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我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王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老师正直的处世态度是我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此向老师致以我最深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最后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