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学院-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10864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6.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学院-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学院-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不用装订在论文里面!答辩用。 》 院(系)体育学院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文(设计)题目 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5号宋体 题目 来源 及 意义 来源:…………....。 意义:…………..。 5号宋体 论文 题目 研究 领域 状况 内容 提要 或 实施 方案 主要观点 或 主要 技术 指标 主要 参考 文献 〔1〕 季浏. 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张为力,毛志雄.运动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4〕 〔5〕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目 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 的应用 小二楷体GB2312 英文题目 The Application of Goal-setting in the Volleyball′s Digging Teaching Times New Roman (小二) 院 系 体育学院 专 业 学校体育 姓 名 ххх 年 级 2004级 指导教师 ххх 小二楷体GB2312 二零零八年六月 摘 要四号、黑体加粗、中间空2格 空1行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目标设置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采用实验对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目标教学对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和自主学习的兴趣的影响以及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空1行 【关键词】3-5个,四号黑体加粗。置与摘要下方,与摘要的最后一行之间有一空行间隔。“关键词”三个字用,用 “【 ”和 “】” 两个符号将三个字括起来。其他的关键词用四号宋体。 目标设置 中间空2格 排球垫球 实验研究 页码 Ⅰ Abstract 空1行 In the process of sports teaching ,the effective goal-setting can raise the teaching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interview, analysis of statistic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eaching with goal-sett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evel, promo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m. 【Key Words】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用 “【 ”和 “】” 两个符号将三个字括起来 goal-settling,dig volleyball,experiment study内容为四号Times New Roman (英文),之间用中文状态下的逗号“,”分隔。 页码 Ⅱ 目 录四号、黑体加粗、中空2格 空2行 摘要小四宋加粗 …………………………………………………………………………………… (Ⅰ) Abstract小四宋加粗 ………………………………………………………………………… . (Ⅱ) 引言小四宋加粗 ………………………………………………………………………………… (1) 1 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小四宋加粗 ……………………………………………………… (1) 1.1目标设置的理论基础小四宋不加粗 …………………………………………………… (1) 1.2研究现状………………………………………………………………… (2) 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小四宋加粗 ………………………………………………………… (3) 2.1研究意义………………………………………………………………… (4) 2.2研究目的………………………………………………………………… (5)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小四宋加粗 ………………………………………………………… (5) 3.1 研究对象………………………………………………………………… (5) 3.2研究方法………………………………………………………………… (5) 3.2.1文献资料法……………………………………………………… (5) 3.2.2问卷调查法……………………………………………………… (6) 3.2.3数理统计法……………………………………………………… (6) 3.2.4逻辑分析法……………………………………………………… (6) 3.2.5教学实验法……………………………………………………… (6)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小四宋加粗 …………………………………………………………… (10) 5 结论与建议小四宋加粗 ………………………………………………………………… (13) 5.1结论 ………………………………………………………………………… (13) 5.2建议 ………………………………………………………………………… (13) 参考文献小四宋加粗 ………………………………………………………………………… (15) 致谢小四宋加粗 …………………………………………………………………………… (20) 郑重声明………………………………………………………………………… (21) 页码 Ⅲ 引 言四号黑体加粗、中空2格、居中 空一行 追求健康是人们生活中所有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健康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以及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离开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希望,肩负着未来兴国的重任,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特别是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课余活动时间大为减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体育课程中,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终身体育”意识。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多年的体育学习和观察发现,在体育活动中面对失败,一些学生会出现适应性反应,他们积极地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保持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另一些同学则出现非适应性反应,他们变得非常沮丧,从此不再乐于参加体育活动,面对同样的失败,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呢?目标定向理论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所持的目标定向不同,通过有效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合适的目标定向。那么,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合适的目标定向、设置恰当有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潜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锻炼效果。 从本页开始右下角标页码依次为1、2、3、4、5、6……… 1 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四号黑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1. 1目标设置的理论基础四号黑体 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达到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和引导力量。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diwin A locke于1968年提出来的,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主要依据是“有意识的目标影响人的行为”(杨秀君,2004)这一假设,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成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并将自已行为的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张美兰1999)。 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祝蓓里2000)[1]。 1. 2研究现状四号黑体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如McDougall、Tolman、Lewin等,开始重视动机的目的性与目标指向性,而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的渊源是Locke[2](1968)建构的目标设置理论。   目前在学习领域主要将成就目标划分为两大类型:学习目标定向与业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又叫掌握目标定向(master goal orientation)、任务目标定向(task goal orientation)或任务卷入(task involvement)。这类学生将学习本身视为一种目的,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注重对任务的理解和掌握。成绩目标定向也叫能力目标定向(ability goal orientation)或自我卷入(ego involvement)。这类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手段,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可能表现出低能力的情境。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能力观的差异,即能力是发展的还是固定不变的[3]。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造成个体在理解成就情境(achievement situation)和对成就情境进行反应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框架。这种不同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个体对能力和努力的看法上。首先,学习目标定向个体倾向于持有一个关于能力增长的理论(incremental theory),他们将能力看作一种可发展的特质,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来提高;而业绩目标定向个体则倾向于持有一个关于能力的实体理论(entity theory),他们将能力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控制的个人特质。其次,学习目标定向个体相信努力能带来成功,认为努力是激活现有能力以及完成任务和发展在将来的任务掌握中所需能力的方法;而成绩目标定向个体则由于将能力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从而不可能将努力看作是发展任务掌握所需能力的方法。不仅如此,成绩目标定向个体甚至将高努力视为是低能力的象征,他们的理由是高能力者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任务而不需要如此努力[4]。   后来又有研究者对目标定向作出了进一步的划分。Elliot[5]等(1996)提出了三因素的目标取向模型,即把成绩目标再分成两类:趋向型(approach)成绩目标和回避型(avoidance)成绩目标。尽管这两种取向都关注自身表现的结果,但前者关注的是展示自身能力并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评价;而后者则着力于不暴露自己的不足,以避免得到否定性评价。这种新的分类都强调了逃避或回避定向,与McClelland,Atkinson在 1950年对成就动机的描述遥相呼应,成为教育心理学中实证研究与理论推理相吻合的又一例证。这一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的支持:李晓东[6](2001)发现,自我取向(self- orientationed)的成就目标(即成绩目标取向)的确可以区分出趋向型目标和逃避型目标,它们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是不同的。张咏梅[7](2001)也发现这3个目标组在认知、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最近,Elliot[8]等人又提出成就目标理论四分法,即把成就目标分成学习-接近目标、学习-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4类。学习-接近目标和学习定向目标在实质上是等同的,都是一种接近倾向,都是指获得任务的完成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有学习-回避目标是新提出的。学习-回避目标指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比如完美主义的个体在初学计算机时,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限制自己使用计算机;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为避免达不到以往的优秀标准会回避任务或在完成任务时借助于他人、药物或器械。Elliot[9]以往的研究中证实了学习-回避目标的存在。梁国胜[10]对Elliot等人的四分法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学习-回避目标的存在,并指出成就目标的四分法比三分法和二分法更为合理。由于成就目标四分法的理论国内外实证研究较少,对学习-回避目标的探索和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下一节另起一页 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四号黑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2.1研究意义四号黑体 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集中人的力量,激发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力量.体育教学中应用目标设置方法,对于提高技术动作主题水平,提高联系质量,增强信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1目标设置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练习任务上[11]小四号黑体 有效的目标设置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当学生没有具体教学目标的时候,注意力就比较容易分散,对学习任务感到茫然,而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则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个目标相关的练习任务上,促使学生为实现自已的目标而努力。 2.1.2目标设置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12] “目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形成了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既针对教师又针对学生,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总目标,认真研究单元结构,努力把单元目标体系有机地落实到每个课堂设计中去,学生因为明确目标所具有的激励作用,产生实现目标的需要,伴随每个具体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成功和喜悦,成功的体验将激励个体主动地去学习和创造,激发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2.1.3目标设置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11] 目标设置主要以学生本人成绩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基础,强调个人的努力,淡化个人的能力,使学生纵向的与自己比较,而非横向的与他人比较,着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淡化与他人的差距。学生在单元目标的引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改变了常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被动学习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2.1.4目标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13] 目标设置教学中,教师授课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学习的方法,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技术动作,同时展开学习方法等问题的讨论,从自评和互评中看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可见,目标设置教学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就会变苦学为乐学,乐学就能持之以恒,从而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观念。 2. 2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目标设置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目标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笔者在九江市第一中学09届排球课垫球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排球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下一节另起一页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 1研究对象 九江市第一中学09届学生,年龄在16-17岁之间。在高二一班随机抽取32名男生和32名女生,(总人数为64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男16女。 3. 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阅读了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教学论、排球论等相关书籍。另外,还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法,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3.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设计了问卷,在教学实验后,向学生发放问卷。 3.2.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实验前后的所得数据和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2.4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实验中数据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在比较基础上得出结论,使实验效果更客观和可靠。 3.2.5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教学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采用目标设置训练教学,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通过在实验前后对学生体质测试、技术考核、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研究所需数据。 3.2.5.1实验时间 2008年3-4月,为期8周,每周2学时,共计16学时。 3.2.5.2实验地点 九江市第一中学中学排球场 3.2.5.3实验步骤 分别对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前测),实验前测安排在教学实验前进行,主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 1)前测指标 前测的指标包括:立定跳远(米),测量工具为皮尺;三米移动(秒),测量工具为秒表,身高(米),测量工具为皮尺。 2)实验结束后进行排球技术水平测试(后测)和问卷调查 3)后测指标 后测的指标包括:排球技术的技评,达标成绩,并在排球技术水平测试结束后集体做答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和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2.5.4实验控制 1)经前测两组学生的基础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1)且实验前均未上过排球课,表明两组学生为可比样本。 2)两组学生均为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条件、教学课时完全相同,并采用相同测试指标和方法进行终结性评价。 3)实验测试人员:授课教师,本校资深排球教师及助教,3人作为本实验的测试教师,负责实验的前测、后测及终结性评价。 3.2.5.5教学实验过程与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 常规教学实施过程:宣布内容及要求——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指导——小结——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 实验组采取用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实验过程:制定排球课总体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小单元及相关单元的能力要求点——按能力要求点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能力水平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同层次练习——形成性评价——分小组互助练习(末达标者反馈—矫正-评价)小结-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 进行目标设置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4] 1)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 长期目标很难使人持之以恒,但如果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则可以长时期维持高昂的动机和斗志,因为每实现一个小的子目标都可以使人相对较快地、较明显地看到自已的进步,看到自已的努力和成绩进步的因果关系,并产生不断克服困难以达到下一个子目标的欲望和动机,运动员所达到的目标就越多,所体验到的成功感就越强,自信心也就越强。因此,在体育课的学习和训练中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最容易产生立杆见影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行为才能更加自觉和坚持不懈。因此,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应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并将长期目标划分为一个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一一实现后,就会自然加大长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比如,在排球垫球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移动垫球至定点的成功率为40%,体育教师向该生提出在期末达到80%命中率的终极目标,刚开始,学生认为该目标很难实现,有知难而退心理,这时,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一终极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分级的子目标,最低级的目标依据学生当前个人能力而定。该学生的当前水平是40%的命中率,那么,子目标一为提高10%达到50%的命中率,子目标二为提高20%,达到60%的命中率,子目标三为提高30%,达到70%的命中率,子目标四为提高40%,从而达到终极目标-80%的命中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若发现学生达到下一个目标有困难时,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可能是子目标间的阶梯设置过高,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此时可以把“阶梯目标”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阶梯;另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得到恰当的指导,不清楚如何去完成下一个阶梯目标或克服阻碍达到下一个阶梯目标所需要的技能,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协助学生掌握这个技能。 2)设置具体、明确的目标 明确、具体、可进行数量分析的目标,对于激发动机有良好效果、模糊的、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目标则少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许多实验显示,设置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会比仅仅设置一般性的目标(如“尽最大努力”)产生更大的动机推动作用并导致更好的成绩。比如,“对墙垫球做三组,每组30个,五分钟一组”之所以会比“对墙垫球,尽量垫的越多越好”更为有效,不但是因为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导致明确而有效率的行为,而且,还有助于结果的评估,有助于定量化地检验是否达到了目标,这种反馈,对于目标的动机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我要争取提高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这个目标就不如“我的目标是将学生的体育达标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更精确,因而对体育教师的促动作用也就小一些。 3)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设置目标时,体育教师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已能力的恰当评价与判断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有可能制定出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即不切合实际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可实现的,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如果目标太容易完成,学生就体验不到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和锻炼的动机。相反,目标太难,学生反复努力仍达不到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已的能力,甚至放弃努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既要掌握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各个项目的运动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已能力的自我评价,因此,为了保证目标既有困难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最近的能力水平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4)应尽量设置任务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任务完成目标是强调纵向的自已与自已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和完成任务为目标,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和提高。因此,只要自已全力以赴并刷新了自已的个人记录,就会产生成功感,结果目标则是强调自已横向的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结果目标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比如同学甲比同学乙付出的努力少,但是成绩却和乙相等,也会使甲产生一种成功感,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种高任务定向的气氛,以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对设置的目标提供馈,有助于学生了解在向目标前进道路上的活动情况,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如一项研究表明,四组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训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第一组只有设置目标没有反馈信息;第二组只有活动反馈信息,没有设置目标;第三组既有设置目标并获得了反馈信息;第四组既没有设置目标也没有反馈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既设置了目标又获得了反馈信息的第三组效果最好.(薛红2003)[15]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还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另外,对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 表3-1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过程对比示意图 实验组(目标教学) 对照组(传统教学) 课时任务目标设置 课时任务 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我要学”) 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要我学”) 注重技术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 注重成绩和结果 及时反馈、矫正至达标 小结、点评 所有表格中字用5号宋体。 下一节另起一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 表4-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基本情况 组别 身高(cm) 立定跳远(cm) 3m移动(s) 实验组 163 1.72 12.68 对照组 163 1.70 12.31 p P>0.05 P>0.05 P>0.05 实验前我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进行了身体素质基本情况测试,从表4-1的数据可看出,两组学生的身高、立定跳远与3米移动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且经过调查得知参与实验的同学实验前均未上过排球课,表明两组学生为可比样本。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态度对比 表4-2 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态度的比较 内容 非常爱好 比较爱好 一般爱好 不爱好 人数 18 10 4 0 实验班 百分比 56.25% 31.25% 12.50% 对照班 人数 4 10 14 4 百分比 12.50% 31.25% 43.75% 12.50%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对待体育的态度上(见表4-2),实验组有8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而对照组则有较多的学生表现出兴趣不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目标设置教学改变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变被动的“要我学” 为主动的“我要学”。 表4-3 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课的目的比较 内容 促进健康 娱乐 应付考试 应付检查 其他 实验班 人数 20 8 4 0 0 百分比 62.50% 25.00% 12.50% 对照班 人数 4 4 18 6 0 百分比 12.50% 12.50% 56.25% 18.75%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上体育课的目的方面(见表4-3),实验组的学生有87%的学生有较正确的认识,认为排球能锻炼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而对照组有75%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应付考试和应付检查作为上体育课的主要目的,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结果。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评定和成绩对比 表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比较 考核内容 实验班 对照班 P 两人对垫达标成绩 82.58±7.24 72.46±7.61 <0.01 两人对垫技术评定 82.42±7.31 74.73±6.56 <0.05 垫球至定点达标成绩 81.56±7.31 74.96±8.24 <0.05 垫球至定点技术评定 82.11±8.55 71.86±9.91 <0.01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无论是技评成绩还是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呈显著性差异。(见表4-4)说明目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表4-5 实验组实验前后5项技评成绩比较 考核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手型、击球部位 73.48±7.23 83.40±6.55 <0.01 移动范围 74.85±6.65 82.83±7.17 <0.01 垫球准确度 74.72±7.71 82.16±7.38 <0.01 协调用力 72.21±9.84 83.61±8.20 <0.01 技术评定 70.21±8.51 85.38±7.63 <0.01 表4-6 对照组实验前后5项技评成绩比较 考核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手型、击球部位 75.21±8.24 82.78±7.26 <0.05 移动范围 73.32±6.56 80.68±7.29 <0.05 垫球准确度 71.41±7.21 79.48±7.19 <0.31 协调用力 72.24±10.32 78.12±8.51 <0.75 技术评定 72.72±6.47 80.16±7.11 <0.13 从表4-4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技评和达标成绩较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从表4-5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垫球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大幅度提高,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从表4-6可以看出,对照组经过8周学习之后,垫球技术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只有移动范围和手型、击球部位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提高效果不是特别的明显,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是在学生原始水平、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间、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实验,故可认为两个组学生实验后出现的成绩差异主要是由于应用合理的教学目标所致。此次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认为在垫球技术阶段教学中,每次课都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垫球技术,特别是对不同高度和远度的来球,体会和掌握全身的协调用力,合理、灵活的处理不同方式的来球即体现动作稳定性的移动范围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加快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兴趣与动机。 下一节另起一页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通过在中学排球课中运用“目标设置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的学生无论是技术动作还是达标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可见目标设置理论应用于排球垫球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 5.1.2实验结果显示:运用“目标设置教学”的实验组前后5项技评成绩均呈显著性差异。而没有运用“目标设置教学”的对照组实验前后仅个别项目呈显著性差异,进步效果不明显。可见“目标设置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5.1.3“目标设置教学”的实验效果表明:“目标设置教学”给学生确定目标,引导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5.1.4调查问卷显示:“目标设置教学”能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改变他们上体育课的目的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挑战自我的良好个性品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2建议 5.2.1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练习情况的进程,灵活运用目标教学,不断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 5.2.2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及时的反馈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可以及时的从学生身上收集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教学顺利的完成。 5.2.3教师应重视评价目标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练习效果、完成目标情况,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并加以适当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对当前掌握情况正确定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向着目标努力。 参 考 文 献题头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正文用5号宋体。 [1]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46-73 [2]蒋京川,刘华山.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01) . [3]孟慧,倪婕.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及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 2002,(04) . [4]Ames,etc. Classrooms:Goals,structures,and student motivation .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261-271 [5]Elliot A J. Harackiewicz J M.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A Mediational Analysi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176:628-644 [6]李晓东,张炳松. 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J]心理科学 , 2001,(01) . [7]张咏梅,方平,郭春彦. 成就目标分类及其动机模式的实验研究 [J]心理科学,1999,(05) . [8]Elliot A J,McGregor A H.A 2×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 [J]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0:501-519 [9]刘海燕,邓淑红,郭德俊.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 [10]梁国平.中小学生成就目标发展特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D],2002 [11]孙利红。 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的实验研究[J] . 体育科技 ,2006,(03) . [12]赵冬敏.“目标教学”在高校公体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 2006. [13]周建新.高校武术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的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3,(02) . [14]张为力,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