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0755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现状分析1(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分类 2(二) 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21. 美国的消费习惯 32. 经济管理思想33. 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3二、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5(一) 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 51. 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定义52. 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成因53. 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影响6(二) 资产证券化 7 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72. 资产证券化的存在问题83. 资产证券化的影响8二、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的应对措施9(一) 国际投资银行去杠杆化的应对措施 9(二) 资产证券化的应对措施11参考文献 12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金

2、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现状分析(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分类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

3、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二)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2008年开始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

4、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1.经济周期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

5、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2.全球化发展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

6、。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3.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

7、。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4.经济管理思想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5.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

8、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

9、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三)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财务与会计问题1. 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 次贷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基础资产与其对应的衍生产品总量的不平衡,在杠杆化的作用下无限放大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当经济周期进入下滑轨道时,投资者的亏损即呈现几何级数的递增,因此当美联储自04-06年大幅度加息引起的偿还住房贷款困难,导致了基础资产的恶化,从而以其为基础的证券化金融工具缩水,流动性变差,金融公司不得不出售自身资产来债务重组,而众多金融公司出售金融资产将导致资产更加便宜,最终这些公司将会得到更高的债务/资产比,也就是杠杆比率。据权威专家测算,2007年,国

10、际前十大投行的杠杆率达到30倍,全球金融资产约是实体经济的16到18倍。 如此庞大的杠杆比率,已经超出了实体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对实体经济也有着极在的风险压力。2. 资产证券化 可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源于资产证券化。所谓的次级贷款引爆了金融危机,同时其本身也成为少数精明投资者的摇钱树,而次级贷款上又衍生了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品,这一系列的变化层出不穷,令人目眩神迷,几乎成了华尔街金融掮客变出来的戏法。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导致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金融危机:(1)房贷次级化:房地产泡沫时期贷款业务创新埋下危机的导火线(2)资产和信用衍生化:造成风险从传统银行到资本市场转移,成

11、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链(3)银行虚拟化:结构化投资工具长期游离于银行表外,重新并表造成银行业巨额亏损和投资者信心危机(4)投行杠杆化和混业化:投资银行高杠杆、高盈利、自由扩张模式将伴随金融危机二、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及其原因(一)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1.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定义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财务杠杆比率指反映公司通过债务筹资的比率。财务杠杆使企业能够控制大于自己权益资本的资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负债成本,财务杠杆的增加就会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反,如果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面临财务危机的威胁。财务杠杆比率总类

12、如下:(1)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负债资金与所有者提供的权益资金的相对关系,以及公司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表示,股东每提供一元钱债权人愿意提供的借款额。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2)资产负债率。反映债务融资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风险越低。 (3)长期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反映长期负债对于资本结构(长期融资)的相对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长期

13、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所有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 2.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成因杠杆比率是总资产与净资产之比,这一比例越高,风险就越大。高杠杆率对投行的影响是双向的,它既能放大投行的盈利,也能放大投行的损失;其资产的小幅减值或业务的微小损失都有可能对孱弱的资本金造成严重冲击,将其逼入绝境。华尔街的金融高管们为何如此热衷金融杠杆?归根结底是因为它能无限放大利润率,大体说来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1)源于外部的监管缺失。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在现行监管框架之外,并不受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而投资银行家对建立于精美数学模型上的风险管理体系显得非常自信,只要

14、不出现概率极小的极端事件,华尔街总有办法用各种信贷衍生工具把风险转移出去。(2)20世纪末投资银行放弃合伙企业形式转为上市公司后,投资银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市之后,投资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利润压力,而在现行的激励机制下,个人容易倾向于不计利润回报地承担更多风险。”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认为,长远来看,那些倾向于承担风险的公司,诸如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最适合的公司形式还应当是合伙制。3.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影响整个投资银行杠杆率从2001年的24.72倍急剧增加到2007年的37.98倍,迅速膨胀的杠杆率极大地增加了行业的风险。2007年,五大投资银行中的美林、贝尔斯登

15、、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的杠杆水平都超过了30倍,最低的高盛也达到了20多倍。(1)增加投资银行的亏损程度。过高的杠杆比率使得投行的经营风险不断上升,一旦投资出现问题,就会使其亏损程度远远超出资本金。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负债权益比是6130:260。高额的负债是导致其破产的关键因素。(2)过度依赖短期融资。投资银行缺少像商业银行一样稳定的资金来源,高杠杆使得这些投资银行不得不过度依赖短期融资市场。投行通常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来填补交易的资金缺口,而一旦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评级公司就会降低其评级,使其融资成本上升,这就可能造成投资银行无法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贝尔斯登便是

16、因此遭挤兑而倒下。(3)提高投资银行的风险程度。与长期债务融资相比,短期债务融资的成本更低,而且只要保证经营的稳定就可以不断滚动,但是,事实上短期债务融资的风险并不低,一旦经营状况恶化,资金链突然出现断裂,资金无法得到即时的补充,巨额的短期债务就可能将投行逼上破产的绝路,贝尔斯登和雷曼就是明显例证。(4)盲目相信虚假的经营成果。当然,投行的管理者并不是不明白高杠杆、高负债会带来高风险,只是他们相信投行就是要承担风险来赚取利润,并且自己有足够的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他们坚信,市场已经不再为不承担风险的人埋单,对投资银行而言,不承担足够的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资金来源则不是问题。投资银行俨然变成了追

17、逐高风高回报,使用高财务杠杆化的“对冲基金”。(二)资产证券化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应收帐款等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债权凭证代表一种独立的有收入流的财产或财产集合的所有利益,由于这种交易或可以减小风险,或可以重新分配拥有或出借这些基本财产之间的风险,而且能确保这些财产更加市场化。从而和仅仅拥有这些基本财产的所有权利益或债权相比具有更大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结构性融资工具,风险和收益不像贷款那样一目了然,理解和运用得不

18、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2.资产证券化的存在问题(1)贷款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次级贷款本身的信用风险就比较大,必须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评估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而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信用评级,也不是真正根据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是凭着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高估资产的信用等级,把次级贷款当做优质贷款,把由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评得与正常贷款证券化产品一样,严重误导投资人。(2)在围绕次贷和次债进行的各种衍生过程中,监管是严重失控的。金融监管部门对证券化的监管流于形式。尽管美国

19、证券监管部门对于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实行备案制度,对于房地美、房利美这些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发行证券化产品,则采取豁免审核的做法。而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本上都采取贷款机构把房贷卖给房地美、房利美,再由这两家机构实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做法。在这两种监管体制下,实际上监管部门完全放弃了监管职责,这使以次充优的做法得不到任何监管。(3)在次贷通过证券化转为次债的过程中,不仅存在担保过度的问题,而且信用增加的手段过于单一,主要是依靠“两房”背后的隐性国家担保,造成道德风险。(4)围绕次贷和次债的一系列衍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用评估是相互脱节的。每个环节掌握的信用评级和有关信息都只是一个碎片,以至于一些人、

20、机构甚至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时,就把口袋里的钱给了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5)激励机制有毛病。次贷及次债本质上就是一种债权,债权的风险是最小的,比期货、期权小得多,比股票风险也小,但是,参与运作的金融机构用很多杠杆放大了风险,它们的经营者拿到了杠杆放大的收益,但却把杠杆放大的风险留给了股东和投资者。3.资产证券化的影响(1)美国21世纪以来次级抵押贷款激增、可调整利率的还贷方式创新埋下了引发危机的导火索(2)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化造成风险从传统银行向资本市场转移,充当了金融危机的传导链和放大器(3)结构化投资工具长期隐藏于银行表外,重新并表造成银行业巨额亏损和投资者信心危机(4)投资银行高杠杆膨

21、胀大大超出了其风险承受限度,而巴塞尔监管协议对资本充足率指标监管、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特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三、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的应对措施(一)国际投资银行杠杆化的应对措施既然杠杆化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那么,去杠杆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应对杠杆化下金融市场风险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有效措施。何谓去杠杆化?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频率和幅度,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并形成一种经济潮流。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极大,甚至可能导致流动性枯竭、金融危机的加深和扩大。但同时,它又被普遍认为是走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去杠杆化

22、悖论”。一般认为,去杠杆化包括五个阶段,即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投资者的去杠杆化、消费者的去杠杆化、去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当然,这五个阶段也并非泾渭分明,常常又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集。1. 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金融创新繁荣时期,在众多证券化的资产基础上,产生了大量衍生结构性金融产品,如CDO、CDS等,这就是“金融产品的杠杆化”。当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行、房贷违约率上升时,其影响首先体现在各种建立在次级按揭房贷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价格上。这是由于杠杆化操作,衍生产品能够放大内在资产价值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就是此类衍生性金融产品市场灰飞烟灭的过程。2. 金融机构的去

23、杠杆化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投资银行,连商业银行都购买了大量杠杆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资银行在短期资金市场(如票据)上的融资。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由于投资衍生产品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银行减记不良资产,并大幅减少其资产负债表整体对风险类资产的暴露。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3. 投资者的去杠杆化投资者出售资产,加剧了各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缩水并产生负财富效应,这使以英美家庭部门为代表的消费者所能做的惟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以消费的放缓为代价的储蓄增加,反过

24、来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速度和程度。4. 消费者的去杠杆化投资者出售资产,加剧了各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缩水并产生负财富效应,这使以英美家庭部门为代表的消费者所能做的惟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以消费的放缓为代价的储蓄增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速度和程度。5. 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面临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仅是政府主导的支出规模的函数,而且也取决于其“乘数效应”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数效应”,则要求有关政府的支出,尽量用于购买在本国制造的产品。否则,刺激效应

25、会通过进口而“漏出”到本国经济系统之外,不能使本国经济受益。这就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国政府“各扫门前雪”的结果,就是导致“去杠杆化”的第五阶段,也是其最高阶段:“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或称之为“去全球化”。6.去杠杆化的主要途径及市场反应去杠杆化的途径大概可包括三种:(1)银行等机构减少资产、主动收缩其资产负债表,即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直至资本储备足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该种途径从分子方面降低杠杆比率。相比之下,此途径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倘若众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内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势必引起风险资产价格的迅速下跌,从而导致市场动荡,并且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

26、市值下降。如此一来可能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导致机构去杠杆化,而去杠杆化进一步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这也是去杠杆化放大周期效应的典型特征。(2)银行等机构吸收和扩大股权资本,即增加自有资本规模,直至能支撑其资产负债表。第二种途径从分母方面降低杠杆比率。至2008年5月,全球范围内60多家银行和经纪公司的资产减值已经达到约3810亿美元,其中引资部分占2660亿美元。这说明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正在通过上述两种渠道同时进行,其中主要是第二种渠道。一些研究还将2007年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主权财富基金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吸引新兴市场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缓解了

27、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资本紧缺,同时也减少了它们去杠杆化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冲击。(3)将风险转为良性范围内,使当前的杠杆水平重新能支撑现有资本。在次贷风波冲击下,第三种去杠杆化的途径无法实施,因此,目前大致只能利用第一和第二种途径。第一种途径从分子方面降低杠杆比率,第二种途径从分母方面降低杠杆比率。 (二)资产证券化的应对措施当前,我国银行良好的成长性与巨额不良资产形成强烈反差,各行普遍面临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高、流动性差、运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金融创新,特别是借鉴诸如资产证券化等国际成功经验,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28、以下几方面:1、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负债以短期存款为主,而贷款资产却呈现出长期化的倾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长期融资的功能主要由资本市场承担,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减息周期的完结以及金融投资产品的蓬勃兴起,储蓄存款出现增势减缓的势头,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贷款流动性降低与存款流动性增强两对矛盾并存,银行资产负债期限明显错配,银行“短借长用”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凸显,导致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出现,则银行管理者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

29、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2、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监管日益加强,解决商业银行风险,特别是风险资产与经济资本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资本条件下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靠不断扩充资本的外延增长模式和靠不断降低资产风险度,大力发展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中间业务这种内涵式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这其中不失为解决资产证券化业务矛盾的较好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金融资产的快速扩张,银行业普遍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难题,纷纷采用配股、可转债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

30、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31、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

32、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

33、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34、.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

35、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

36、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

37、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95. 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 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 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

38、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 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 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 基于AD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10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 106.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 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 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 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110. 基

39、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1. 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 112. 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 113. 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