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0603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名 称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题 目 类 型毕业设计系 部电子信息与工程系专 业 班 级 自动化12学 生 姓 名 张樱舰指 导 教 师 程万胜辅 导 教 师 程万胜时 间2016.5.04至2016.6.04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噪声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动汽车已成为2l世纪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对电池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电池运行状态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并提出合理的系统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

2、现状,以及剩余电量预测的几种模型,以删一Ni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特性和传统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经验与积分计算结合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在对蓄电池快速充电原理和目前各种充电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两阶段充电模式,即在充电前期采用多段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而在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补足充电法;对蓄电池快速充电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在设计中,采用了具有电池电压负增量控制、电池最高电压控制和电池温度控制功能的综合控制法。综合以上研究,本文介绍了所研制的一种分布式、功能模块化的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它主要由主控模块、可控充电系统模块、

3、电压采集子模块、温度采集子模块,电流测量子模块及显示模块构成,通过LIN总线实现相互通讯。 并根据该总体设计,具体分析讨论了各个模块电路具体设计及实现方法。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剩余容量:快速充电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ergy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pure electric vehicles with zero emissions,low noise advantages arc getting growing atte

4、ntion by the word,electric vehicles have to be the current of automohile industry green carA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the requirement to the battery technology is higher and higherSo the management of the battery working state is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paper has deeply

5、studied the tractio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al vehicles and the lofical design thoughts and realized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At first introduced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ell technology,and the remaining margins of severa

6、l modelsIn this paper MH-Ni batteries is researched,by careful analysis of MH-Ni batteries work principles,the battery voltage,current and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Then a logical SOC measuring method has been raised,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exprience and integral calculationOn the base of rese

7、arching quick-charging theory and some charging method, the two phases charging mode has been put forward;probed into the control technique of quick-charging for battery,in the actual design,used the colligation control method,which made up by voltage negative-increment control、topmost voltage contr

8、ol and temperature controlThe design of a distributed,modularized electric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omprised by center control、intelligent charging、and voltage、temperature、current measuring modules was described,in which the data cornmunication by LIN Bus. Concretely analyzed the circuit parameter

9、 in hardware design,used the Atmegaol as the MCU。Keywords: Single-chip;internal control;DS1绪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十分短缺,人均占有的探明可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同时,我国资源消耗过多,2004年,我国GDP产出消耗的能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136亿吨,占石油全部消费量的429。本文内容安排如下: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的产生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历史和趋势。其次,研究电动汽车在

10、电力电子方面的原理,为后文理论奠定基础。再次,设计整流与逆变电路。第四步,编写编码程序,实现面板上的操作。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2选题背景2.1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子项目“杭州市工况下电动汽车运行考核试验研究”(课题编号:2005AA501980),由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承担,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杭州市工况下电动汽车运行维护体系建设规范(充电桩布局、充电模式及充电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2)完成基于快换式电池组的智能充电桩信息系统的建设;(3)完成一套车载测试系统的开发;(4)完成车载信息平台的开发,完成车辆运行信息的采集

11、、显示、报警与传输;(5)应用车载测试系统,对杭州市公交车进行行驶工况的统计及分析研究;(6)依托所开发的车载信息平台与车载测试系统,研究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在杭州市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模式,对电动汽车的设计及产品改进提供依据;2.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智能充电桩的研究是与电动汽车产业化同步发展的,我国与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在一些简易充电桩的建设上,北美等发达国家显然已经走在前头,譬如美国,由于政府的鼓励与法律政策的扶持,电动汽车数量相对较多,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EVl、日本丰田公司的RAV4EV等已经在美国进入了家庭,在其大多数城市内均已建立了多个简易充电桩,包

12、括非接触式充电桩与接线式充电桩。在我国,充电桩的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的开展也已经开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总的来讲,国内在充电桩的研究的已经展开,但目前仍然局限于多台充电机的简单组合,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快速充电与正常充电的充电模式、充电参数的设置方面仍处于经验设置、摸索阶段,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绝缘、过充的报警和保护这些应用方面的研究则有待深入。国内所开发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有些虽已投入运行,但其综合性能指标并不太理想,进一步开发高效、高可靠性、高适应性和高通用性的智能充电桩系统仍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深入开展。2.3 课题的设计目的1. 巩固、加深和扩大电力电子应用的知识面,提高综合

13、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针对课题需要,选择和查阅有关手册、图表及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提高组成系统、编程、调试的动手能力。3. 通过对课题设计方案的分析、选择、比较、熟悉电力电子的开发、研制的过程,软硬件设计的方法、内容及步骤。3基本理论3.1 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条件标识系统 交流充电桩整体形象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系统的一般要求。 有明显的发光指示, 确保 夜间使用 易于查找和辨别。并配备户外遮雨设施。 结构要求 交流充电桩壳体应坚固;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设计外观标识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标准。 电源要求: 50 电源要求 采用单相 220V; 允许电压

14、波动范围为 220V10%; 频率: Hz 1Hz。 IP 防护等级 交流充电桩应遵守 IP32(在室内)或 IP54(在室外) ,室外环境应用时应设置 必要的遮雨设施。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交流充电桩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 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保证充电机能在 室外潮湿、含盐雾的环境下正 常运行。 防锈(防氧化)保护: 交流充电桩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 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 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MTBF 应不小于 30000 h。3.2 硬件设计理论1、充电机以隔离型桥式DCD

15、C变换器为主体结构。2、控制系统由驱动板和单片机(CPU)控制系统组成。 3、人机接口由按键和六位数码管组成。4、充电机内部装有输入输出电能计量装置。5、最大输出功率50KW,最大输出电流100A,最高输出电压500V。长期额定使用的最大输出电流为80A,最高输出电压为480V。6、具有恒流和恒压运行模式。7、充电过程的多模式控制。整个充电过程都由充电机内部的CPU控制,最多可以将整个充电过程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运行参数和不同阶段间的转换条件都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中,可以通过充电机的键盘或计算机监控网络来修改参数。8、具有计算机远程监控能力。充电机带有隔离485通信接口,通

16、过隔离485通信接口可以组成计算机监控网络,监视和记录每台充电机的运行数据、修改每台充电机的运行参数、控制充电机的启动和停机。9、具有并联运行能力,两台甚至三台充电机可并联运行。每台充电机都有工作模式选择开关,可以选择单机或并联运行模式。当多台充电机并联运行时,其中一台充电机应设置为并联主机,其余设置成并联从机。所有操作在并联主机上进行。并联从机会自动跟随并联主机运行。10、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充电机提供两大类故障保护:可恢复故障和不可恢复故障。对于可恢复故障,当故障消失后,充电机可自动恢复运行。对于不可恢复故障,为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必须人工恢复。4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电路设计4.1 系统基本功

17、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具体而言,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应该实现以下几点t(1)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对蓄电池组的充电,使其电池容量达到工作的要求。能够对电池组的初始状态做出检测,确定蓄电池组的初始荷电状态,端电压,电池温度。如果初始电压值低于系统设定的阀值(最小电压值,又称门限值)时,则首先对电池组进行小电流涓流充电。直到电池组的端电压达到设定的阀值时,系统再自动转入快速充电阶段,按照设定的快速充电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当蓄电池充满电之后,系统自动转入浮充状态,对蓄电池组进行补足充电。系统在渭流充电,快速充电和浮充三种状态之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

18、做出切换实现充电的智能性。(2)系统电路在工作时,能够对蓄电池组的状态做到实时监测,对系统参数进行实时采样和分析,并及时做出反馈调整蓄电池充电的相关参数,保证蓄电池组在其充电电流曲线近似逼近理想曲线的状态下对电池组进行充电。(3)能防过充、去硫化,对蓄电池组存在的不均衡性进行调整,减小每个蓄电池之间的差异性,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4)系统在充电的整个过程中,从充电初期到最后充电结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手段提高电路的可靠性,使得电路能够正常的工作,不会出现意外情况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伤亡,如能够对蓄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出现异常时能够对电路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其他电路元件(如IGBT)也

19、起到很好的保护,从而保证电路和蓄电池组的安全性以及人身安全。如果出现异常,能够自动转入安全状态或者停充。4.2 充电主电路充电主电路原理图如图51所示,主电路主要有市电输入端、三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DCDC全桥功率变换电路、放电回路构成。充电主电路原理图电路输入为三相380V交流市电,市电输入端电路接有保险丝或者闸刀,以防止电网输入时出现波动对电路造成的损害,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对输入交流电进行整流;其输出端由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构成三相输入整流的滤波电路,对整流电压和电流波形做平滑化处理。DCDC全桥功率变换电路是充电主电路的核心部分,通过IGBT电路和高频变压器的作用提

20、高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并通过控制器DSP的控制实现多段恒流充电与脉冲充电的控制策略。去极化回路由IGBT开关管Q5和滤波电容构成,由于电池在消除极化时需要负脉冲放电,因此它构成蓄电池放电通路。4.3 充电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充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蓄电池组的相关信息,其二是电动汽车的要求,因为充电系统的设计是依托于电动汽车进行的,所以在设计时这两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1)充电电压范围针对某具体项目的要求,动力电池组采用阀控铅酸电池,电池组由10个12V10Ah的蓄电池构成,总动力电压为120V。单格蓄电池理想电压为20V,其充电饱和电压如果假设为25V,那么就有蓄电池组的极

21、限端电压为:120Vx2520=150V。充电电路在工作时还需要考虑到一定的域量,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将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最大值取为180V,这样,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压应在0180V内可调。(2)充电电流范围充电电流的大小要求在工作时也是可调的,系统采用10Ah的蓄电池,如果采用lC的充电率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大小为10A;采用2C的充电率时,系统充电电流大小为20A。在设计充电电路时还要考虑到电路的通用性,即保证充电电路可以对至少同一型号的不同电压值(蓄电池端电压值120V)的蓄电池组充电,所以系统充电电流设定在0,-60A内可调。4.4 充电电路结构根据智能充电系统的功能

22、设计目标确定充电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进而确定智能充电电路的大致结构(如图41所示)。充电电路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大功率的高频开关电源。所谓开关电源,是指采用t交流一直流一交流直流电路结构的电源装置。采用开关电源设计的突出优点是其工作频率较高的交流环节可以使变压器和滤波器体积变得很小,从而使得充电电路的体积和重量大大降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智能充电系统结构图智能充电系统的电路包括两大部分,充电主电路和充电控制回路。充电主电路由三相输入整流滤波电路、DCDC全桥功率变换电路构成,充电主电路是主要功能是为蓄电池充电提供电能。控制回路主要由DSP控制器,扩展RAM,IGBT驱动保护电路,IGBT温度监测电

23、路,去极化放电回路,三相电流电压监控电路,蓄电池状态监测保护电路等构成,目的是实现充电的智能化。充电系统在工作时,主电路和控制回路相互作用,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组的安全、快速和智能充电。5整流电路的设计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整流滤波电路由6个二极管,滤波电容C1,交流侧电感以及为抑制冲击电流而串联的电感h构成。理想情况下,不考虑Lb的存在,只考虑含有Cl的情况。此时,当其中某一对二极管导通时输出的直流电压等于交流侧线电压中最大的一个,该线电压向电容供电,也向负载供电。当没有二极管导通时,由电容向负载放电,砜按指数规律下降。假设二极管在距离线电压过零点6角处开始导通,并以二极管VD6和VDl开始导通的

24、时刻为时间零点,则线电压为而相电压为当W1=0时,二极管VD6和VDl开始同时导通,直流侧电压等于Uab;下一次同时导通的一对管子是VDl和VD2,直流测电压等于U。对于充电系统而言,电路中存在交流侧电感和为抑制冲击电流而串联在电路中的滤波电感h。此时,电路中电流波形的前言会比较平缓,有利于电路的正常工作,可见滤波电容与滤波电感同时存在能够保证电路的合理性。6逆变电路的设计6.1 DCDC全桥变换器结构的选择全桥变换器目前应用比较较为广泛的主要有零电压软开关(zvs)和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zvzcs)两种,此外还有零电流软开关(ZCS)的形式。(1)零电压软开关zvs(2)零电流软开关zcs】

25、(3)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zvzcs通过综合分析,智能充电系统通过移相PWM控制技术,采用零电压软开关全桥变换器。6.2 移相脉冲宽度调制零电压软开关(zvs)全桥变换器(1)电路构成采用移相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控制的零电压软开关全桥变换器,由四个IGBT开关管构成,如图52所示。每个IGBT管都有一个内部寄生二极管和寄生电容,为了能够清晰的说明电路的构成,在电路图中已经标识出来。Tl为高频变压器部分,k表示电路中的谐振电感,包含高频变压器的漏感。4个IGBT管与变压器构成了变换器的逆变部分,负责将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逆变为交流;变压器的副边整流电路,则将变压器输出的交流再整为直流,整个变换器实际

26、是实现“DCACDC”功能。工作时,Q1,Q3两个IGBT管组成超前桥臂,而Q2,Q4组成滞后桥臂。 (2)工作过程移相PWM全桥变换器一个开关周期具有12种开关状态即12个工作阶段,上半周期和下半周期各包含6个阶段,而且上半周期与下半个周期工作基本类似,所以只对上半周期的6个阶段做了阐述。首先我们假设电路中所有开关管、二极管、电容、变压器器件均为理想元件,变压器的原副边比为K,则全桥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如下。变换器在0-to阶段时,Ql与Q4处在导通状态,原边电流ip流经Ql、变压器原边和Q4,副边电流流经副边绕组。此时,整流管D01和D03导通,D02与D04截至。t0-t1阶段,t0时刻

27、Ql关断,Q4继续处在导通状态。ip转到cpl和cp3支路,对cpl充电,cp3放电。由于寄生电容epl和cp3,所以Ql是零电压关断。此阶段中,谐振电感与滤波电感串联,而且由于滤波电感很大所以ip近似等于一个恒流源。寄生电容cpl的电压线性上升,cp3的电压则线性下降。到tl时刻,cp3的电压变为O,Q3的反并二极管自然导通。此过程结束。t1-t2阶段,Q3的反并二极管导通后使得Q3的电压箝在零位,此时开通Q3则Q3正好为零电压开通。t2-t3阶段,到达t2时刻时,关断Q4,ip转移到寄生电容印2和cp4中,此时cp2放电而cp4处在充电状态。此时Q4的电压从零开始慢慢上升,因此Q4是零电压

28、关断。变压器副边绕组电势出现上正下负,整流管D02、D03导通。ts时刻时,cp4的电压上升至Vin,Q2的反并二极管自然导通,本阶段结束。t3一t4阶段,在时刻t3,Q2的反并二极管自然导通,使得Q2的电压箝在零位,所以Q2此时为零电压开通。但是由于Q2与Q4之间存在驱动信号的死区,因此虽然Q2处在开通状态,但没有电流流过Q2。ip经过Q2的反并二极管导通,并通过能量回馈电路的谐振电感反馈到输入电源。工作波形t4一t5阶段,在t4时刻时原边电流ip下降至零,Q2与Q3导通,Q2与Q3的反并二极管同时关断无电流流过。此时,原边电流由正方向过零,并沿负方向线性增加,但是原边电流的大小不足以提供负

29、载电流,因此整流管依然为负载电流提供回路,所以实际上原边绕组的电压值等于零,原边电流沿负方向线性增加。至t5时刻,整流管Dol、D04才关断,负载电流全部经D02、D03形成回路。t5-t6阶段,电源对蓄电池供电。到达t6时刻时,Q3关断,全桥变换器进行下半个周期的工作,下半周期的工作情况与上半周期的工作基本类似。6.3 开关元件IGBT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即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电力电子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

30、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工作原理IGBT是三端器件,分别是栅极G、集电极C和发射极E。IGBT分为N沟道和P沟道两种。以N沟道IGBT为例,它比VDMOSFET多一层P+注入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PN结J1,使得IGBT导通时P+注入区向N基区发射少子,从而对漂移区电导率进行调制,使得IGBT具有很强的通流能力。IGBT等效于双极型晶体管与MOSFET组成的达林顿结构,相当于一个有MOSFET驱动的厚基区PNP管。因此,IGBT的驱动原理与电力MOSFET基本相同,也是一种场控器件,它的开通和关断是通过栅极G和发射极E间的电压UOE决定的,当UGE为正且大于开启电压UaE(th)时,MOS

31、FET内形成沟道并为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从而使IGBT导通。同时,由于电导调制效应高耐压的IGBT也具有很小的通态压降。当栅极和发射极间施加反向电压或者不加信号时,MOSFET内的沟道消失,IGBT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IGBT关断。IGBT工作特性在此我们只讨论IGBT的静态特性。IGBT的静态特性包括转移特性,输出特性(伏安特性)。IGBT的转移特性是指输出漏极电流Id与栅源电压U嚣之间的关系曲线。它与MOSFET的转移特性相同,当栅源电压小于开启电压U擎(th)时,IGBT处于关断状态。在IGBT导通后的大部分漏极电流范围内,Id与U鼬呈线性关系。最高栅源电压受最大漏极电流限制,其最佳值一般

32、取为15V左右。开启电压U擎(m)在+25。C时取2-6V。6.4 IGBT的选择我们选择模块化的IGBT,同单个的IGBT相比它更安全,性能更可靠,使电路设计更为合理。所以,我们选择富士公司的2MBll00L-120快速型IGBT模块,它非常适合高速开关电路,耐压高VcEs=1200V,允许电流Ic=100A;而且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VcE的最大值也只有5V;开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分别只有129s和151ts,具有良好的开关速度;额定功率为800W,触发电压为20V。6.5 IGBT驱动电路驱动芯片选择本智能充电系统中,根据系统要求选择EXB841驱动器,对系统IGBT模块进行驱动。驱动芯片EXB

33、841工作原理EXB841(I内部结构见图56),是富士公司生产的IGBT混合IC驱动器,它吸取了IGBT的全部优点,是一款高速型的IGBT驱动芯片。适合开关频率40KHz,采用高密度安装EXB841功能图的SIL封装,单供电操作,内置用于高隔离电压的光耦合器,内装有过电流保护电路,具有过流保护输出的功能,工作电流范围可达到300A,承受电压达到1200V。EXB841的高速性体现在其驱动电路的信号延迟最大只有159s,这比富士同系列标准型的IGBT驱动(4rts)要低得多,因此在对逆变电路而言可以提高系统的精确度。7系统变压器设计7.1 变压器功率的确定在全桥、半桥、推挽等电路形式中,电路的

34、工作脉冲是双向脉冲,变压器工作时磁芯是双向磁化的。这类变压器磁芯所需的功率容量即为变压器的计算功率,其大小取决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整流电路的形式。变压器的计算功率公式如下: (5.3)本电路中变压器的输出端为桥式整流,有(kl,k2)=(po,1),其中Pi的单位为W,刁为变压器的转换效率,kl,k2为待定常数。7.2 导磁材料充电器满载工作时,输出电压有可能被拉低而达不到指标要求,此时应适当增加变压器的次级匝数。线圈的绕制应尽量减少漏感,漏感太大会造成变压器干扰,使波形质量变差,转换效率低。设计高频变压器必须有耐心,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来的高频变压器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必须把它放到实际电路中经过

35、测试后再调整其设计的参数,直到变压器在电路中表现出良好的电气特性。7.3 磁芯输出能力设计磁芯的设计输出能力用磁芯窗I:21面积Aw与磁芯有效截面积Ae的乘积Ap表示,它反映了变压器输出功率的能力。则有, (5.4)其中,Ap为磁芯截面积乘积,单位为cm4;Ae效截面积,单位为CM2Aw为磁芯窗121截面积,单位为CM2;Bm为磁芯工作磁感应强度,单位为T;f为工作频率,单位为Hz;Kw为窗口占空系数(一般取O2);Kj为电流密度系数,温升为50时,E形磁芯取534,矩形磁芯取468。8三相桥式整流与逆变电路的MATLAB仿真8.1 三相桥式整流及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

36、型图的负载端添加一直流电源E(DC65V),复感性负载为R=2欧,L=0.01H,去除三项测量电路并去除同步6脉冲触发器的同逆变压器即成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逆变的仿真模型,如图所示。三相桥式整流及逆变电路仿真模型8.2 仿真模型使用模块的参数设置仿真模型使用模块的参数设置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部分。8.3 模型仿真及仿真结果对上图的模型进行仿真,即可得到仿真曲线,如下图。此时,阻感性负载R=2欧,L=0.01H,全控角a分别为300,900,1500,仿真曲线图自上而下一次为负载电流Id,负载电压ud。由下图可见,当a=300时,变流装置工作在整流状态,负载电压ud虽然波动,但为正值;当

37、a=1500时,变流装置工作在逆变状态,负载电压ud为负值波动;负载电流Id方向不变,负载电压Ud方向的变化,使能量传递方向的改变。总结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分析,对非平稳信号的去噪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傅立叶分析是将信号完全在频率域中进行分析,它不能给出信号在某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使得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任何一个突变,都会影响信号的整个频谱。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利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它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很适合探测正常信号中夹带的瞬态反常现象并展示其成分,有效区分信号中的突变部分和噪声。因此利用小波变换能有效的对信号进行消噪的同时提取含噪信

38、号。本论文总结了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波阈值去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本论文在的研究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致谢毕业设计期间,自始自终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怀。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程万胜。感谢老师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关心我们的毕业设计情况,督促我们完成毕业设计。其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我的热忱帮助是我能够顺利完成毕设的重要保证。同学们给予我很多帮助,能够与你们同学四年,是我今生的荣幸!最后,我衷心的祝愿老师工作顺利,所有的同学们顺利走完大学的作后一程,谢谢!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