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唯亭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已有的( )基础之上。
2.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 )、( )、( )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3. 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 )与实践创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已有的( )基础之上。
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帮助学生结识自我,建立信心。
6.2023最多能写成( )个不同非零自然数的和。
7.有一本书,买9本需22元多,买11本需26元多,这本书每本( )元。
8.假如数学小组中女孩人数比全组人数的50%少,而比全组人数的40%多,那么这个数学小组最少有( )人。
9.一个凸多边形有n条边,它的内角和是( )度。
1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11.从0到2023共2023个自然数,从中任意取出两个数并求和,共可以得到( )种不同的和。
12.将从1开始到2023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一个多位数:
171921……,则这个数是( )位数。
13.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π值取3),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连续流淌10分钟将流掉( )升水。
1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月每户用水3吨以下,每吨1.80元;超过3吨的,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4.30元,已知甲、乙两户用水量的比为3∶4,甲户交水费( )元。
15.两块铜锌合金,第一块与第二块的重量之比是2∶1,第一块的铜与锌之比是1∶2,第二块的铜与锌之比是5∶4。将两块合金融化后混合成一块新的合金,新合金的铜与锌之比是( )。
二、选择题(把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与高都增长20%,那么,新三角形的面积比原三角形面积( )。
A.增长20% B.增长40% C.增长44% D.增长22%
2.在2023数年前,是( )给出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
A.墨子 B.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C.祖冲之
3.下面数列( )是斐波那契数列。
A. 1,2,3,5,8…… B.1,1,2,3,5,8…… C. 2,3,5,8,13……
4.某班同学买了100瓶汽水,喝完后5个空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他们最多能喝到( ) 瓶汽水?
A.120 B.124 C.125 D.126
5.由于天气逐渐变冷,牧场上的草天天以均匀的速度减少。经计算,牧场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供16头牛吃6天。那么可供11头牛吃( )天。
A.12 B.10 C.8 D.6
6.“三维目的”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下面内容( )不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
A.数的结识 B.数的运算 C.式与方程 D.探索规律
9.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原有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互相作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 )。
A.同化和顺应 B.内容和形式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内化和外化
10.在下面的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3,5,7, , , 。小强填出了三种答案:①9,11,13;②11,17,27;③27,181,4879。对的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的课程体系涵盖( )。
A.幼儿教育 B.义务教育 C.高中教育 D.高等教育
12.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等于其它两个内角的差,这个三角形也许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1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记录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15.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的动词有( )。
A.经历 B.体验 C.探索 D.掌握 E.理解
三、判断题
1. 2023是素数不是合数。 (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 )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
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 )
5.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
6.数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 )
7.记录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让学生经历记录的过程。 ( )
8.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 )
9.在第一学段,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 )
10.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 )
11.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是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具体目的。 ( )
12.过程性目的重要涉及经历、感受和探索三个方面。 ( )
13.学生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 ( )
14.三维目的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 )
四、简答题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记录量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记录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请简要阐述这三种记录量不同的合用场合。
2.如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解决问题策略”命名的单元分别被安排在哪几册,各安排了什么内容?
4.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安排了《结识分数》单元,这两个单元在教学内容和规定方面有什么区别?
五、解答题
1.海模比赛中,甲乙两船同时从池塘的东西两岸相对开出。第一次在距东岸1 5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岸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岸8米处。假如两船在行驶中速度不变,池塘东西两岸的距离是多少米?
2.中国古代算书《张丘建算经》中有个“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3.某商店进了一批数码电视,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30%作为利润来定价。当售出这批数码电视的80%后,为了尽早销完,商店把这批数码电视按定价的70%出售。所有销完后商店实际获得的利润率是多少?
4.在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5.两个人在一张圆桌上相继轮流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游戏规定,硬币不能重叠放置,在桌上放下最后一枚硬币者为游戏的胜利者。设两人都是能手,试问:是先放者取胜,还是后放者取胜?取胜的策略是什么?
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这道题目的意思是:有一棵竹子,高1丈(10尺),腰间折断,竹梢着地,着地处离竹子根部有3尺。问折断处离地有多高?
7.某市举行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有超过380名但又不到450名学生参与,测试结果是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是76分,男生平均分是79分,女生平均分是71分。求参与测试的男生和女生至少各有多少人?
8.大约在152023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9.六(1)班男、女人数之比为5∶3。体育课上,老师按每3个男生、2个女生提成一组进行游戏。这样,当女生分完时男生还剩3人。求这个班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10.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310,是父亲年龄的27,父亲年龄又比母亲年龄大2岁,那么父亲、母亲、儿子分别多少岁?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在联系生活让学生对年月日知识有了基本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观测年历卡,发现关于年月日的具体知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尚有哪些了解呢?你能从手中的年历卡上发现什么吗?把你知道的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全班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书重要知识点。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觉得你们都可以成为小小历法家了。根据大家的报告,你们对年月日知识有了哪些结识?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照黑板的提醒归纳年月日基本知识,可是通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才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你可真勇敢,你说。
生1:我知道了“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这句口决,我爸爸告诉我的。
师:哦,……尚有没有想说说的?
生2:我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腊)月,每月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每月30天,是小月,二月有28天或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师:你回答的太完整了,咱们表扬他吧!
材料二: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对的解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获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